第六章 此祸已种萧墙间

第六章 此祸已种萧墙间

这个人日本使臣不是别人,正是李实在日本时候负责接待的伊势贞亲。

伊势贞亲这一次来,也是日本正统年间第一次朝贡。

他身边的侍从见伊势贞亲对几个年轻人如此客气,也纷纷行礼,只是牵着汗血宝马过来,跟着自己的主人出了马市之后,一个年轻人问道:“叔父大人,何至于对几个武士如此客气?”

这个人是他的侄子伊势贞宗。

伊势贞亲坐在马车之上,闭目养神说道:“我们此来是有求而来的,这几个年轻人,其中好几个人从穿着上,非富极贵,能不得罪就不得罪。让人将龙马看好了,回去献给将军,或许能缓和一下将军的情绪。”

一想到而今的日本局势。

伊势贞亲就感到头疼了。

其实在李实出使日本之后,大明与日本的关系并不是太好的。

诚然,李实与日本达成的协议,让日本也从中日贸易之中,得到一分利益,这一分利益让足利家势力大增。

但是在佐渡岛银矿的消息传出去之后。

整个日本上层都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这种感觉,让日本上下对大明都有一种仇恨的感觉,似乎自己的东西被大明给抢去一般。

只是碍于大明强大的武力。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毕竟日本虽然自大,但还不敢挑战大明的地步。不过日本内部对大明的不满情绪却是很有基础的。

这也是为什么,大明派遣使臣出访过日本之后。日本这么多年都没有来朝贡。

这本身就是日本一种不满情绪。

甚至说如果不是日本内部情况出现了新的变数,虽然大明强盛之极,大明大皇帝四十大寿办得轰轰烈烈,日本也为必须想来。

这个日本内部的新情况是什么情况?

是足利义政,也就是日本幕府将军的子嗣问题。

足利义政算起来比朱祁镇还小上几岁,但是结婚十几年,却也没有一个儿子。三十多岁的人在这个时代,已经算年纪很大了。

足以影响日本内部的政治稳定。

而且前文也说过,日本足利氏的统治本来就不是很稳定,内部矛盾重重,只是足利义政在三管四职的守护之下,尚且能保持政治上的稳定。

在足利义政这么长时间无嗣的情况之下。

足利义政就在大臣的拥护之下,将自己的弟弟足利义参成为他的继承人。并让细川胜元,也就是幕府之中资格最老的家老,担任他的守护人。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

就在今年足利义政得了一个儿子。取名为足利义尚。

这样一来,足利义政就起了将自己的儿子列为自己的继承人的想法。只是这个想法被细川胜元激烈的反对。

足利义政与细川胜元两人之间的默契,也因为这一件事情打破了。

细川胜元不管是从个人道义上来说----他是足利义参的守护人,必须保护足利义参,登上将军之位,从个人利益上来说---他已经将注压在足利义参身上了。一旦将军换人,对他的利益有极大的损伤。从幕府出发,足利义参已经确立为储君了,而且足利义政年纪不小了,儿子太小了。而今三十多岁的足利义政能不能活到足利义尚长大,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毕竟,在古代日本人的寿命,即便是日本高层的寿命,平均也不是太长的。

这就是一场可以预见的政治危机。

所以,细川胜元绝对妥协。

于是乎,足利义政与细川胜元之间的矛盾,就成为日本而今最大的矛盾。

足利义政已经下定决心了,将自己的儿子扶持上将军之位,这一次派遣使臣来大明,就是想用的大明的名义来压制国内的反对力量。

准备让大明封足利义尚为日本太子。毕竟足利义政头上还有一个日本国王的头衔。

只是伊势贞亲却不是认为这样能有什么实质性的结果。

日本毕竟不是朝鲜。

日本从来不是大明的乖儿子,甚至将大明拉入这一场政治纷争之中,说不定会有反效果。这才是伊势贞亲下大手笔,要将汗血宝马卖回去的原因所在。

不是伊势贞亲觉得他办不成这一件事情。而是他即便办成了也没有太大的效果。

伊势贞亲一切都系于足利义政之身,只能想办法讨好足利义政了。

伊势贞亲回到会同观,问道:“礼部李尚书还没有见到吗?”

身边的人说道:“大人,已经安排好了,明天上午,李尚书有时间见我们一面。”

伊势贞亲叹息一声,说道:“如此就再好不过了。”他随即吩咐下去,准备一分合适的礼物,他要送给李尚书。

这李尚书不是别人,就是当初奉命出使的李实。

这位四川解元,这么多年已经熬到了礼部尚书的位置上,也是因为他在礼部侍郎的位置上,多次出使外藩,颇有奔波劳碌之苦。

朱祁镇记在心上,这才将李实扶上了礼部尚书位置上。

虽然礼部的差事总体上来说,还是很清闲的。但是足够清贵。

只是而今连清闲也算不上了。

李实忙得四脚朝天。别的不说整个圣诞节礼仪安排,已经对外国使臣的安排,群臣的礼仪安排,等等,都是由礼部来掌总的。

而今年来朝见外臣又特别的多。

大明在正统二十八年对外大举用兵,最为震撼的,就是一举抵定西域。扩土万里,西域国家以瓦刺为首,多了十几个,而南洋国家却更震撼于安南之灭。

安南在南洋地区根本就是小霸主地位。

他虽然称臣于大明,但是自己也建立一套朝贡体系,要别的国家来朝贡自己。

这样一个区域性强国,就这样被大明给灭了,更是打出了斩首三十万级的大战。而在南洋很多国家,恐怕全部人口加起来,还没有三十万之多。

自然是震撼非常。

正逢早早传出来,这一次千秋节要大办。再加上开海这么多年,海上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于是这一次来朝贡的国家超过了一百个。

其中有不少是新来的。

李实也不知道是不是来骗贡的,这就要李实这个礼部尚书把最后的关卡。等如是种种的事情,李实可谓忙的脚不沾地。

别的不说,会同馆的房间不够,而圣诞节将近,不仅仅外国来的人多。国内的人来的更多,几乎硬生生要将北京城给塞满了。

李实想尽办法,这才征用了一些寺院,才算是将这些人给好好的安顿下来了。

自然没有心思去见日本的使臣。

即便到了约定时间,李实差一点忘记了这一件事情,如果不是身边的人提醒。他就要忘记了。

内阁那边要他过去。

毕竟这不是礼部一家的事情,要光禄寺,顺天府,等等好多个衙门一起行动,才能将这一件大事给办好。

内阁负责协调各部门。

他听了日本使臣就在外面,心中暗道:“想不见也不行了,总不能让他们日日都在外面等着,传出来去了也不好听。”

日本使臣几乎好像一个标杆一般,在外面站了十几天了。

即便伊势贞亲不在,也要让子侄留下一个,那种毕恭毕敬的态度,让人实在挑不出什么缺点。

李实不得不将人叫过来,想要长话短说,问清楚什么事情之后,立即将这一件事情给打发了。

李实召见伊势贞亲,彼此之间寒暄什么的就不必多说了。直入正题,伊势贞亲说道:“国主新得爱子,想请天朝册封为日本太子。以安国主之心。”

第五章 天马来兮从西极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章 圣诞将至第六十八章 征日本之问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后退步第一百六十七章 内阁调整第五章 太后二第十二章 征朝鲜之议第八十三章 西南隐忧第十八章 河北营田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税收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风雨时第七章 定国公的野望第五十二章 捷报第三十章 朱祁镇的决断第四十章 武学派系的雏形第十八章 河北营田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溃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装临朝第六十四章 杨士奇与于谦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传京师第四章 朱祁镇的算计第一百六十九章 卢沟河水情第一百三十一章 庆都公主驸马三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三十四章 交趾战况始末第四十四章 李时勉到第一百一十六章 台湾置州第二章 大明九边考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九十四年,徐有贞的日本任务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赈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将死第三十章 宿卫宫中第十一章 内阁七人名单第八十章 寇深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二十六章 陈文的杀手锏第八十八章 卫所改革试点第九十五章 大明军制第一百二十九章 庆都公主驸马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贤的决择第一百二十七章 扬州谢氏析产案第一章 襄王金册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驰道与运河第二十九章 武学开学第三十六章 京营出京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六十三章 无人能破的张辅纪录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七十九章 歃血为盟第八十八章 卫所改革试点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网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掷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东的灭顶之灾第十六章 经筵第一百三十七章 晒盐法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围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内阁变化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广西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师初战第六章 圣心如渊第一百四十八章 内阁人选的纷争第二章 云南局势第九十六章 军工的发展第一百五十二章 与勋贵的联盟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惊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银子在哪里?第十四章 遗诏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师大出血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运总兵官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户部之争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传京师第六十五章 一条鞭法的问题第一百三十二章 庆都公主所求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击第六十六章 解决问题第二十三章 直隶省内部问题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养风云第二百零四章 杨洪vs阿刺知院第八十五章 尚书们的疑惑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宁遗梦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谋主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二十五章 会试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八十一章 会宁伯李家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儿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