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西域近况

第十八章 西域近况

朱祁镇说道:“驰道的事情,我会督促工部与少府去办。先生从西域而来,西域两都司而今情况如何?”

这也是朱祁镇一直记在心中的问题。

西域新定,各种不稳定因素频发。石亨不是一个安分的,而蒙古人并不是各个都服帖的很。

或许他们在漠南这个距离北京不过几百里的地方,在大明京营朝发夕至的情况之下,自然是服服帖帖的。

但是在西域可就不一样了。

即便大明及时反映过来,从调集骑兵开始,到抵挡西域,估计也要一个月时间。

这还是最理想的状态了。

如果说遇见这样那样的问题,三五个月援兵未必能够到达西域。

在汉唐时代,就出现过这样的事情。

西域有事,长安甚至在半年之后才有援军。

要知道,汉唐时代的的首都是在长安,而今大明的首都却是在北京。这种地理上转变,就让大明对漠南漠北有更深的控制能力,而对西域的控制能力更加疏远。

反应在现在,就是大明对西域的统治更加薄弱了。

于谦说道:“而今西域总督白圭是一位能臣,屯田积谷,号令将士,颇有威信。”

白圭是罗通看重的兵部尚书。

如果不是西域的事情发生的突然,白圭而今就是兵部尚书,而不是程信。

白圭乃是正统七年进士,在正统十四年,他就在宣大任职,当时他组织百姓守城颇有战功,后来有在辽东,贵州任职。

虽然没有直接主持过战事,但是他所在的地方,都是战区。他好谈兵事,甚至有时候想亲自领兵。

如果不是朱祁镇重新塑造了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大明军队之中有不知道多少想打仗的青壮将领,都在抱怨自己之所以没有封伯封侯,那是因为运气不好。没有捞上仗打,哪里能分给文官那边。

至于封国公,就不想了。

毕竟而今看来封国公,定然有一场大战,要么就是积功了。

所以白圭即便再怎么好言兵事,也仅仅做后勤工作,与军队配和过多了,对军事方面也不能说不了解。

这一次西域抵定之后,朱祁镇要挑选能兵强将镇守,五十岁的白圭,正是年富力强,可以任事的时候,就派他过去了。

“只是西域地域辽阔,南疆与北疆不同。南疆内部也有不同。”

“总体上来说,北疆为外,南疆为内。”

“白圭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巩固南疆。推广屯田,收纳土著,划分牧场。大体上南疆而今的局面,大体上是卫所与土司交错而立。犬牙参差。而大明京营在几座大城之中屯驻。”

“分别在伊州,高昌,龟兹,疏勒。”

“其中西域总督府在伊州,而南疆都司府在疏勒。”

“总体上来说,南疆以及与云贵相比没有什么区别了。西域的问题不在南疆,而在北疆。”

前文说过,新疆的地势是三山夹两盘,而南疆的土地就是处于盆地之中,在地理上比较封闭。

总体上,还是比较好防守的。

至于这些地名,也是朝中儒臣的建议,将一些当地名字都用汉唐故名,这是一种政治上强调中华化的举动。

而伊州就是哈密,高昌就是吐鲁番,龟兹就是阿克苏,疏勒就是而今发生疫情的喀什。

与云贵等地无异。这一句话,要用正反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就是大明对南疆的控制,已经进一部分深入了。云贵地区虽然屡屡闹事,但是大明对这个地区的控制,基本上是比较稳固的。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南疆隐患重重。

比较云贵大大小小的土司根本数不胜数,特别是在贵州,土司的力量要比官府的力量还大。如果没有外省支援,单单靠贵州省一省的力量,他们是干不过他下面的土司的。

朱祁镇说道:“如此已经不错了,西域失陷夷狄之手,数百年矣,而今新定,不可操之过急。”

于谦说道:“陛下英明,只是西域之患不在南而在北,南疆虽有一些土人不安分,但是忌惮大明天威,几十年之内,是不敢妄动的。”

“但是北疆就不一样了。”

“北疆可以分为两部,一部是忠国公所部,一部是毛里孩所部了。”

于谦看了一眼朱祁镇,眼神之中有很深的意蕴,随即低下头,直接略过了石亨,说起毛里孩。道:“忠国公驻兵伊犁,精兵数万对抗瓦刺,而毛里孩坐拥金山牧场,各地蒙古投奔,而今有万帐之数。其他各部以毛里孩为首,臣担心不出数年,又一蒙古矣。”

石亨在很多事情上做的都很出格。

几乎上与取与求,与杀与夺。天高皇帝远,那股跋扈的劲又起来了。但是经过朱祁镇的敲打,石亨在政治上还是有一点点的进步的。

所以石亨虽然在伊犁营建自己的独立王国,但是对朝廷却是恭顺的很。最少让大明上下感到恭顺之极。

而且伊犁河是向西北方向流的。也就是就地势上来看,伊犁对西北方向西南方向,是比较开阔的,故而石亨这边承受了较多的国防压力。

所以,于谦虽然对石亨不满,但是并没有说什么。毕竟而今国家需要石亨,纵然石亨是一条疯狗,而今他的位置也是恰当好处的。

甚至而今石亨的所做所为,在朱祁镇看来,还是一种优点。

伊犁是大明对西北控制最西北的地方,因为太远了,大明对伊犁的控制已经薄弱的极点了。

如果让杨洪在这个地方,他固然能做好,但是他会想更多一点。唯有石亨才会如此肆无忌惮。

而今伊犁的地理位置,让石亨只要不造反,很多事情大明朝廷文官也是能容忍的,这与在龙城完全不一样。

所以于谦的担忧更多是在毛里孩身上。

毛里孩是孛儿只斤家族的,蒙古各部投降大明之后,朱祁镇就让毛里孩在京师居住了好一阵子。

妻以汉女,教以诗书。

这位毛里孩还很乖巧听话,如果单单看毛里孩在京师的举动,完全看不出来他是一个在草原长大的蒙古人,反而好像是明人。

这一次动员蒙古十万骑出征,朱祁镇不可能不对蒙古人没有一点妥协。

妥协之一,就是将西域的一些草场分给蒙古各部。

妥协之二,就是将一些软禁在京师的孛儿只斤家族的人放回草原之上。

这两点,朱祁镇都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原因很简单。

第一毕竟大明要那么多草场也没有什么用处。大明而今战马的主要来源还是蒙古各部。大明不是没有马场,但是同样一片马场,蒙古人养的马,与汉人养的马,就是不一样。

汉人的马养着养着,就变成驮马,牲口了。

这似乎是一种民族特性。

所以,只要出产牲口,马匹,羊毛等物资,这草场在不在大明手中,并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毕竟蒙古各部而今已经没有什么力量与大明抗衡,更无法抗衡大明的经济控制。

第二,朱祁镇并不认为孛儿只斤家族大猫小猫十几只之中,有什么比较厉害的人才,甚至他们彼此之间也是矛盾重重的。

就好像是明亡之际,唐王系与桂王系之间的矛盾一般。

只是朱祁镇也没有想到,孛儿只斤家族还是有人才,这个人才就是在京师唯唯诺诺的,看似贪图富贵的毛里孩。

而除却毛里孩之外,其他蒙古将领大多都很一般,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只是而今已经不是孛儿只斤家族的时代了。

第一百三十九章 张郎遗策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十五章 预修大典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六十章 思机发之死第一百九十章 猫儿庄之战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决定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总方针第五十八章 长腿的滹沱河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军对峙的开始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转折点第六章 圣心如渊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宫侍卫换血第十八章 令人头疼的孙太后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一十五章 议麓川六第十八章 西域近况第三十四章 黎思诚第四章 太后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异类朱祁镇第三十八章 家事国事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机会第六十章 北方战略构想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战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头杨溥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镇的试探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贮法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镇的试探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四十七章 开海方案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风云变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四十六章 千金赠君子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一百五十章 重启遵化铁厂第七十二章 木兰河卫之屠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风俗第一百一十六章 台湾置州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敛财手段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策进退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二十六章 谁对谁错?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仪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单第五十章 官茶与商茶第一百一十七章 话南京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务第七十章 年关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五十九章 松潘旧事第一百二十六章 内阁变化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师初战第一百一十八章 马文升在天津第五十五章 奴儿干都司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第四十三章 正统历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儿的蓝图第九章 通报,内参,与明报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一百三十章 庆都公主驸马二第三十七章 何以养民第一百五十二章 与勋贵的联盟第二百零四章 杨洪vs阿刺知院第七十四章 春耕准备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六十六章 杨士奇与于谦三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百二十五章 杨溥之死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谦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二百二十二章 来者犹可追第十七章 李时勉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一百一十九章 杀人是为罪第二十九章 兑子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鳞开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六十章 明浪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云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举天下工场事第一百二十七章 扬州谢氏析产案第二十二章 天灾与人祸孰重?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传来第三十六章 京营出京第二十三章 直隶省内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