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陈文的杀手锏

第二十六章 陈文的杀手锏

似乎丘濬上书给朱祁镇引起了风潮。

陈文接着也给朱祁镇上了一本书。

陈文屡次上书,怎么说这位也是大明重臣。而且一般大明重臣求见,朱祁镇都不会拒绝的。

这一次,朱祁镇也不例外。

只是他见陈文递上来的书,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无他,这一本书名为《尚书考异》。

朱祁镇一看就知道是关于尚书一本书。应该是尚书的注解什么的。但是朱祁镇是一个喜欢圣贤书的皇帝吗?

朱祁镇碍于陈文的面子,好在这一本书也不厚,不过几万字。薄薄一册而已,朱祁镇也就当着陈文的面,信手拿过来翻开几页。

刚刚看得时候,双目之间还有疑惑,但是随后眼神之中吃惊的神色越来越浓,随即猛地合上了这一本书,说道:“你有几分把握?”

陈文这一本书,通篇都说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古文尚书》是伪做的。

陈文不提,朱祁镇或许想不起来,但是陈文这么一说,朱祁镇隐隐约约有一点点印象,似乎清华简证明了古文尚书伪作之类的新闻。

不过,让朱祁镇如此兴奋,乃至于按捺不住,却是因为《古文尚书》与理学之间的关系。

理学有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就是理学的根本要义之一。

朱熹所谓存天理灭人欲,与这十六个字,是有承袭的关系的。

朱祁镇之前就担心,朱熹的理学很难被驳倒。毕竟朱熹的体系,能一直流传下来,是有其出彩之处的。

但陈文这一本书,就是给了朱祁镇一柄武器,一柄直接能掘了理学的根的武器。

当然了,朱祁镇也不指望,这一篇文章能直接将理学体系给推到,但是暂时让理学处于真空状态,就已经不错了。

朱祁镇有足够的借口介入其中了。

陈文说道:“陛下,臣没有十足把握,只是想来其他人也没有十足把握说《古文尚书》,不是伪经。”

朱祁镇又翻开看了看。顿时明白陈文玩的花招。

历史上《古文尚书》是伪作,这个证明是经历了好几代人,到了清代才是初步确定。但是清代学者的论证,也有很多漏洞,也是清华简的出现,才将这个结论给板上钉钉。

做学问之事,是无法掺假的。

陈文多年宦海,少年时候倒是真读过很多圣贤书,但是这么多年来,又能留下多少?他认为《古文尚书》是伪作,更多是出于一种直觉。

对,不同时代的写的书,是有他们特有的特征的,即便是有人想模仿,也很难做到十全十美。很多功底好的人,是能感受出来的。

在陈文之前,也有人觉得这一本书不对劲。但是《古文尚书》的地位太重要了,有多重要,他是五经之一。

是朝廷大典,是理学的根本之一。

这样的地位,很多人不敢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

陈文将这一本书挑出来,绝对不是白挑的。是有他自己的学术嗅觉与政治嗅觉的。

但是挑出问题有时候不难,但是将这个问题论证出来,条理分明的说服所有人,却是一个问题。

非下大力气,在故纸堆之中,耗上数年时光,才行的。

但是陈文是这样的人吗?

所以陈文就是反客为主。

他指出《古文尚书》的种种疑点,提出了如果《古文尚书》是真的,就要反过来解释这些问题。

这一招几乎是耍无赖。

一般情况之下,这些事情不过是引起大儒们之间的论战而已。

但是陈文而今以朝廷命官,也就是半官方的身份提出这个问题,就逼得很多人不得不去解释,否则就要承认《古文尚书》,是伪作了。

朱祁镇沉吟一会儿说道:“这一次大会,是于首辅主持,初步定在国子监之中举行,到时候朕也会去,你先去见于首辅吧。”

“这一件事情,朕记着的。”

陈文精神抖擞说道:“臣遵旨。”

朱祁镇等陈文走之后,缓缓的踱步。

他此刻有一个想法,在他心中酝酿。

陈文的办法,给了朱祁镇启迪。

摧毁理学体系,摧毁大明士子对上古三代的向往,竖立今胜于古的观念,未必需要与他们在言语之上短兵相接。或许可以用降维打击的办法。

这个降维打击的办法从什么地方来?

从殷墟来。

对,就是甲骨文。

说实话,单单从古文字上面来说,朱祁镇并不觉得这个时代一些大儒会比后世一些在甲骨文上研究大家差多少。

毕竟,在古代无数大儒一辈子都是在这些文字上吃饭的。

当然了,因为后世资讯发达。交流便利,在知识的宽度上,应该能比这些大儒强上不少。

只是朱祁镇也求将甲骨文全部解答出来,只要能构建一个大概的商代印象就行了。

朱祁镇甚至并不要求定向打击,只要引起整个大明思想界大动荡就行了。只有一片动荡的大明思想界,才能孕育出新的思想体系。

至于这个全新的思想体系到底是什么?

朱祁镇也不知道。

只是此刻的朱祁镇忽然对自己所用做的事情,充满了自信,正如他之前借用孙先生的话所言:“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朱祁镇坚信自己是正确的,那么最后大论战的结果,甚至思想界几十年的混战的结果,定然是朱祁镇的思想能够成为主导。

不管其中有过多少曲折。

正因为如此,朱祁镇才毫不犹豫的砸下一个又一个大炸弹。似乎根本不在乎,这一群炸弹之下,死的究竟是谁?

只是去殷墟挖掘这一件事情,必须非常保密。

毕竟,这并不是后世。

后世将盗墓说城考古,是光明正大的举动,而今这个时候,如果皇帝参与进这种类似盗墓的事情之中,是极其不光彩的。

朱祁镇想了想,忽然起太监。

太监不就是为皇帝背黑锅了。

朱祁镇计上心头,将怀恩叫过来,如此如此吩咐下去。

怀恩虽然心中不解,但是依然说道:“奴婢这就吩咐东厂。”

朱祁镇说道:“记住,这是绝密。决计不能有半点泄露。”

怀恩说道:“请陛下放心,奴婢定然万无一失。”

当天东厂的探子,就星夜南下,直奔彰德府而去了。

这个暂且不提,单单说陈文到了于谦那边。先是呈上了这一本《尚书考异》。于谦看了大皱眉头。

却也知道陈文是奉皇命而来的。他沉吟一会儿说道:“陈大人,就将此雄文发在明报之上吧,也好晓之天下。”

陈文微微一愣,稍稍犹豫了一下,说道:“下官遵命。”

陈文当然知道,这一篇文章发布在明报之上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陈文一下子就到了风口浪尖之中了。

如此一来陈文的压力可想而知。

只是陈文更想得到的不是士林之中的名声,而是内阁之中一席之位。

所以,即便面前都是风浪,陈文也咬着牙去冲了。

于谦将陈文打发走之后,只觉得脑门生疼。

他这一段时间以来,将商辂带在身边,也将明报直接掌控在手中了,更是直接看到了各方对于如果达到大同之世不同看法与反馈。

更是感受到了大明思想界分崩离析一般的地震。

他已经感受到难以招架了。不知道这个局面该如何收场了。只是万万没有想到,皇帝又将这个大问题砸了出来,这是一个比大同之世更让人难以控制的大麻烦。

第三十五章 真相与处置第三十七章 杨溥难题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战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计第一百四十一章 黄河,黄河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百二十一章 杨洪到第五十章 金山银山第一百一十四章 勋贵圈子的烂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六十二章 大赦诏第二十四章 愿吾民无饥寒,愿此河永定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业体系第一百零五章 朝鲜延边之战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十九章 毛里孩第九章 大明对奴儿干的经营第八十一章 会宁伯李家第九十五章 大云南第九十四年,徐有贞的日本任务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第十一章 内阁七人名单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报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七十四章 缓与急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八章 张辅眼中的云南战局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师大出血第一百三十三章 传国玉玺第十六章 朱祁镇心中的《大明会典》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二十二章 大明边军现状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训子第五十五章 奴儿干都司第九十八章 关原之战第二百三十七章 伤亡惨重第二十四章 海运现状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惊第二四十三章 石疯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税收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来临第十二章 徐有贞眼中的机会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总方针第九章 刘定之与李贤第七十七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二第十七章 王恕的犹豫第九十二章 畜牧业革命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盐产业链第一百六十八章 谁是叛徒?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一百二十六章 内阁变化第九十八章 关原之战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三十六章 老将不老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四十章 薪火相传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铁都第一百三十二章 庆都公主所求第八十八章 钱婉儿的一天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三十一章 试探安南第十八章 河北营田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银子在哪里?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风雨时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抚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战后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计划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师第三十八章 景东之战第二十二章 天灾与人祸孰重?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报传来第二十一章 青贮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颜帖木儿的决心第七十七章 日食将至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镇的第一把火第五章 新内阁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单第六十五章 调整政策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击第八十四章 工业化的种子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难题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十五章 遗诏二第六章 扩大的兵部第五十八章 朱祁镇的执念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师第四十八章 关山飞渡第六章 扩大的兵部第四十一章 天下风潮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窥边第一百一十九章 马文升断案第九十六章 广西土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