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白沙书院

第七十五章 白沙书院

正统三十一年,辟雍之会是可以被大书特书的一件事情。

因为很多改变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正统三十一年前,大明登记在册的报纸也就是明报一份,所在的城市也就是北京。

但是在正统三十一年之后,不仅仅京师出现十几份报纸,甚至数量一直在增加之中,各地南京,苏州,宁波,开封,广东,武昌等等地方,都出现了报纸,虽然这些地方规模加起来,也比不上北京。

陈献章的粤报就是其中之一。

陈献章从北京回来的时候,身上有新科进士的名头,做起事情来,自然是很顺利的,很快就建立起白沙书院,又办起了粤报。

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儒。

两广弟子投入门下的络绎不绝。

当然了,而今的的陈献章比不上吴与弼,但是加以时日,他的成就决计不在吴与弼之下。

白沙书院之中。

陈献章正在对几十个学子讲学,还有很多学子在门外倾听。

“总之,学贵知疑,从不可疑处生疑,才是为学之道。今天就到了这里了。”陈献章说道。

随即陈献章说完之后,又回答了学生几个关于尚书的问题。

陈献章倾向于尚书是有问题的,但是有多大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却不大清楚了。

陈献章出去之后,有一个学子跟在后面。

陈献章回头问道:“冼景,你有什么问题?”

冼景行礼说道:“夫子,学生有一个问题。”

陈献章为什么不刚才问?

冼景说道:“学生要问的,并不是学问上的问题。”

陈献章看里冼景一眼,说道:“跟我来吧。”

陈献章回到自己的房间之中,问道:“说吧,什么问题。”

冼景说道:“今年正旦,朝廷下了三道命令,大赦令,驰禁令,改吏令。弟子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还请先生指点。”

陈献章问道:“是你有问题?还是你家有问题?”

冼景说道:“是我的问题,也是我家的问题。”

冼家乃是佛山十三家的之一。

而今的佛山还不是明清之际南方铁器制造中心,但是依旧有这个趋势了,所谓佛山十三家,就是十三家垄断了佛山冶铁业。

所以,陈献章问冼景是他的问题,还是冼家的问题。

陈献章说道:“什么问题?”

冼景说道:“朝廷开恩,我家已经将之前的好几个矿山都报备府县,从此走了正途,只是我想知道,我家能不能如少府遵化铁厂一般建立一个大铁厂?”

冼景学问不行,但是在经营上是天才。

虽然遵化铁厂在北方称霸,但是对佛山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无他,即便是佛山铁业最兴旺的时候,对北方一些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影响力的。

当然了,如果说一点影响都没有也是假的。

毕竟都是一个行当之中,对遵化铁厂有所耳闻也是自然的。

别人不清楚,他们行里人岂能不清楚,所以很多人都不明白,遵化铁厂,少府一个官造铁厂,如何能造出这么多铁的?

佛山的效率是远远比不上少府的。

这是佛山很多人的疑惑。

但是对很多人来说,疑惑就是疑惑而已。但是对有些人不是这样的,比如冼景。

冼景有秀才功名,他就游历京师。

别人去看北京,他却是去看遵化。

别人即便是去遵化,也是在外面看看,但是冼景却是塞了不知道多少银子,自己扮成了工匠,到了铁厂之中,工作了好一阵子。

对里面的流程有了一个通盘的了解之后。

他心中就有了一个不能熄灭的火焰,那就是建造一座与遵化铁厂比拟的大铁厂。

这并非不可能的。

佛山冶铁是有得天独厚之的原因的。

佛山所在的地方,四面八方水流归之。深山之中的铁矿煤矿木材,都能顺着水流下来。

利用便捷的水路聚集在佛山。

特别是在开海之后,不管是海上行商所需要的兵器,还是造船的各种铁料,甚至铁器单纯作为出口的商品,也都让佛山大赚特赚。

让佛山铁器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

甚至白沙书院的建立,粤报的成立,佛山一帮人都有捐献。

这也是为什么陈献章对冼景有些特别的原因之一,当然了,陈献章并不是嫌贫爱富,而是有些人际关系是难以避免的。

陈献章沉吟了好一阵子,说道:“此事或许可行。”

冼景手紧紧的握在一起,说道:“夫子,真的可行吗?”

陈献章说道:“我说的是或许可行,不过不管可不可行,都不在广东,关键是在北京。而且你一家能办得起这一件事情吗?”

冼景说道:“我已经说服了十三家的长辈。只要夫子点头。就能将这一件事情办成。”

陈献章起身缓缓的踱步,他沉吟了好一阵子,说道:“我给你写几封书信,你到了京师去拜见这几位,能不能成就要看天意了。”

冼景或许觉得这个天意是老天之意,却不知道陈献章所言,根本就是皇帝之意。

冼景心中想要建造一个大铁厂,他是将这个当成了毕生功业,但是陈献章却不是这样的。他在揣测朱祁镇的心思。

在辟雍之会上,最大结论之一,就是改变一直以来养民的之策,之前都以为要百姓安居乐业,就是要给百姓土地。

但是而今,也将在城市之中,有一业立身的人,也看做一个养民的办法。

陈献章虽然未必明白,朱祁镇的全部蓝图,但是他却觉得,佛山如果能建造出一个大铁厂,更合皇帝的意思。

所以陈献章才愿意出面。

只是他并不知道,他被自己的学生给算计了。

冼景带着陈献章的几封书信,立即离开了白沙,回到了佛山,二话不说拿来给他父亲看。

当然了,书信之中的内容,不可以看的,能看的不过是一个信封而已。

即便是一个信封,就足够冼家家主震撼了。

什么翰林院庶吉士李东阳,什么兵部尚书公子程敏政,还有天理报主笔,天下大儒,吴与弼,还有几个广东在京的官员等等。

大抵有十几封。

是陈献章在京师的关系网。

文臣的人脉都是这样搭建的,同年,同乡,师生等等。

冼家趁着开海的东风,倒是赚了不少钱,说起来家中也有了数万两的家业,但是却不能攀上这些信封之上任何一个人。

这才是冼家家主一直支持子弟读书的原因,虽然冼家似乎没有这个命,下一辈子之中,没有几个读书种子。

有一个冼景,也不过读了一个秀才,就读不下去了。

让他很没有办法。

此刻见了这些书信,自然是震撼非常。

冼家家主翻来覆去看了两遍之后,问道:“陈先生到底是怎么说的?”

冼景说道:“先生说了,这是陛下的意思,陛下正在千金市马骨,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咱们家如果进了陛下的眼中,说不得就飞黄腾达了。”

冼家家主一边思量一边说道:“让我想想,让我想想。”

这可是一件大事,说不定将冼家的家底都压了上去了。一个弄不好,冼家三代人的家业,就付之流水了。

但是冼景不愿意让他再想下去了。

他很清楚,他对夫子说,家里已经商议好了,但是反过来用夫子来压家里,类似于后世空手套白狼的手段。

但是想弄好这一套手段,就不能让两边对上头了。但是白沙与佛山相距不远,时间长了,消息难免走漏,那可就不好办了。

第一百五十七章 岁月催人老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七十章 杨士奇治水意见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学院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一百一十九章 杀人是为罪第八十三章 说客张文第十六章 朱祁镇心中的《大明会典》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见冼景第三十四章 辽东烽烟第七十九章 回师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九十章 贝琳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五年正旦诏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三十四章 黎思诚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户部之争第九十二章 畜牧业革命第八十四章 工业化的种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议麓川二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五十六章 灾情汇总第五章 京卫改革第六章 困境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汉当几胡?第二十八章 朱见濬与权力第一次接触第八十三章 西南隐忧第三十章 江华岛水战第三十四章 交趾战况始末第七十三章 三道关大捷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来源第四十三章 万方有过,罪在朕躬第一百零三章 废天皇第一百三十九章 杨溥的政治理念第八十一章 钱家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银流向第二十九章 尘埃落定大藤峡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养风云第一百九十八章 顾兴祖逃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十五章 香港第一百零八章 不负使命第二十章 应对安南之策第二百二十二章 来者犹可追第十五章 礼乐第三十九章 整顿九边第九十五章 任礼出镇甘肃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后的挣扎第一百五十八章 杨荣离京第三十五章 精简少府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战第三十五章 精简少府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亩状况第八章 张辅眼中的云南战局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绅家族第六十八章 征日本之问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见冼景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十八章 铁面讲官第二百一十二章 财政压力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后第二百一十九章 卫所腐朽的背后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宫侍卫换血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八十章 西宁第十三章 三杨解体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四章 可怜的王振第三章 会昌伯孙家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镇的第一把火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九十六章 军工的发展第五十八章 大宁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五十六章 灾情汇总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变化第一百四十二章 杨洪巡边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观新世界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四十章 黄河决口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图的法会第八十五章 蒋贵第五十章 官茶与商茶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旧接替第五十四章 三边总督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监军第七十七章 有惊无险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风俗第六十一章 松阴城第三十七章 善后第五十章 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