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两件大事

第七十八章两件大事

“好小子。”郑老大猛地几步跑到了船头,与几个水手一般,将一个厚重的木头箱子搬出来,打开一门铁炮抬了出来。

冼景万万没有想到,郑老大还有这家伙。

要知道,火器是朝廷命令禁止百姓持有的。而火炮是所有禁令核心的核心。

这个是要杀头的罪过。

更让冼景吃惊的是,刚刚伪造成失火的船只上面,也露出好几门大炮,猛地轰了过来。

郑老大一直保持距离,所以这些大炮都没有打中。郑老大随即还以颜色,亲自操炮,连开几炮,打了过去。

郑老大打又远又准,距离最近的一炮都打到了对面船只百余米的方位之内。

似乎对面的船只犹豫了一会儿,避开船只,远远的撤走了。

郑老大这才松了一口气,说道:“不是愣头青,知道轻重就好。”

冼景问道:“郑叔,没有事吧。”

郑老大说道:“没事了。都是老江湖,见我们不是好惹得,自然就放过了,他们不会做亏本的买卖,就怕那种二愣子,硬要出头,那就不好办了。”

抢劫这一件事情,也是需要成本的。

真正的海盗也是衡量成本,这样情况。而对于郑老大来说,行船也是需要成本的,死上几个人,他这几百两银子的费用,就不够抚恤金的。

更重要的是,这些人都是他的老班底,几乎父子相承,找人也是不好找的。

这一场遭遇倒是有惊无险,虽然遇见一些风浪,但都及时靠岸躲避,最后在六月左右来到了天津。

冼景先到了天津广东会所,将五万两银子藏在货物之中,一并带到了广东会所。

随即卖了几分报纸。

看看最新有什么情况。

首先,他看见的是,日本斩使。

一时间冼景冷哼一声,骂道:“区区小国,真是不知死活。”

又细细看了,原来斩杀使臣的不是日本国王,而是日本国王的大臣,一个叫细川的老臣,这个细川简直是一个活曹操,带兵不拥立太子,居然拥立国王的弟弟。

而且朝廷派人去调解,居然被他给杀了。

简直是岂有此理。

随即看到明报之上,清一色的讨伐日本的呼声,冼景也觉得理所应当。随即叹息一声,暗道:“为什么这一战不在南洋打,这北边用不上佛山铁。”

佛山冼家在正统前,虽然也是佛山有头有脸的家族,但是全家上下不过有一两千两的银子就差不多了。

之所以在三十年间发展如此之大,固然有冼景父亲的英明领导,但也有两个时代机遇,第一个就是大明首先在广东开海,一开海以来,佛山铁就成为外销的货物之一,特别是海上风云变化,他们之间打打杀杀,都要买铁的。

这是佛山铁业发展的第一个机遇。

第二个机遇就是大藤峡之战与安南之战。

这两仗一打,更需要更多的铁,政府采购且不说,因为很多时候政府采购根本不赚钱。

这个与后世恰恰相反。

后世政府的生意是最赚钱的,但是这个时候,朝廷即便是下发足够的钱,也被层层瓜分,纵然大明的政治还算清明。

但是大体算上来,朝廷的订单。大部分是赔本的。

其实这也是太宗皇帝留下的传统。太祖皇帝出身民间,理解百姓疾苦,故而对百姓采买有过规定,高出市价。

但是太宗皇帝就没有这样的理念,再加上儒家主流对商人定义为奸诈之极,故而太宗皇帝几乎对商人与取与求。

要什么,虽然给钱,但是却是朝廷一口价。

遇见有能力的大臣,或许商民能宽上一分,如果遇见狠毒的大臣,商人即便是卖儿卖女,也填不上窟窿。

好在,几任两广总督,韩雍,叶盛,项忠等人,都是能干的大臣,佛山总体上没有赚多少钱,但是没有赔钱。

而且真正打起仗来,不仅仅有官府采购,还有地方百姓采购等等,总之凡是打仗,铁价都打着滚向上升。

如果这一战在南洋,佛山又能赚上一笔了。对于朝廷对日动兵的胜负,冼景是丝毫不担心的。

毕竟在他眼中大明开国以来武功之盛,远迈汉唐,什么猫儿庄之败,那都是小节,是小节而已。

反正日本是没有能力打出这样的战绩的。

随即,冼景又向下看,虽然每天一挑,却是一件喜事。

大明有了皇孙,算起来也是嫡长孙,可以说是皇太孙了。这自然是一件喜事了。

冼景心中也很是高兴。

越是距离皇帝越远,皇帝的神圣性就越高,很多对皇帝崇拜之极的人,大多是一辈子没有见过皇帝的人。

而冼景就是这样的人。

总体上来,朱祁镇这么多年来做的不错。大明也能称得上盛世。故而大明有后。对大明也是一件好事。

他心中忽然一动,暗道:“这是一个机会。”

什么机会?

自然是走门路的机会。

很多时候走门路,也是需要时机的。想来皇长孙出生,北京自然会庆祝。各种走动之中,自然是走动关系的好机会。

他立即说道:“立即准备马车,去北京。”

正如冼景所料。

在北京皇孙降生的喜庆气氛更多一点。

朱祁镇一开始就拿河北当成根本来经营,不管是在政策上还是别的什么,对河北都有倾斜。

对北京更是如此。

朱祁镇微服私访的不多,但是北京城中真出了什么事情,是很难瞒得过朱祁镇的。

更不要说,朱祁镇很多事情都恩惠到了北京百姓。

少府各种产业之中,在朱祁镇的大赦令之后,更是第一个落实了朱祁镇所提到的种种待遇。本来朱祁镇对少府工作的工匠限制就很少了,这一次正式将他们落户为民籍。还有顺天府其他地方的百姓。

要知道京卫除却亲兵卫之外,一个个都撤除了,但都编为民籍了。只是他们参军的欲望也是最高的。

其实,这个时代的京营并非不能打,只是里面没有上升渠道。士卒都是将官的仆役,各种克扣什么的,怎么有可战之兵。

就身体素质还有作战技能来说,还没有退化到比百姓还差的地步。

朱祁镇与瓦刺打了多少年仗,固然有不少北京百姓战死沙场的,但是这些军户出身的百姓,其实并不是太在乎。

因为在古代当兵吃粮,真是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行为,生死是常事。

只要朝廷抚恤到位,并不觉得是什么。

更不要说,很多士卒都因为战事有了官职,甚至有些有功劳的将领,还调出京营到外地当了一个武官,虽然六七品的武官对很多士大夫来说,不算什么。

但是对普通百姓来说,足以改换门庭,从此自称官宦人家了。

所以,百姓对带领他们一直打胜仗的皇帝,很是拥护。

毕竟说起来,朱祁镇这些年做的事情,受恩泽最深的地方,也就是北京附近的百姓,北京从来是朱祁镇心中的基本盘的基本盘。

朱祁镇如果连北京百姓之心都收拢不好,他的皇帝也做的太失败了。

所以冼景进入京师之后,就看见这样一片热烈的气氛之中。

他先找广东会所安置下来,随即带着陈献章的书信,去见吴与弼。

天理报社所在之地,本来是北京一个角落,吴与弼选这里无非是觉得便宜,只是万万没有想到,似乎天理报社在这里落脚之后,带动了连锁反应,大部分报社都在这里落脚。

似乎带动这里也变得繁华起来了。

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第一章 襄王金册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颜帖木儿的决心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后第二十八章 朱见濬与权力第一次接触第十三章 三杨解体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团的到来第六十章 徐有贞的目的第六十八章 征日本之问第二百四十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风俗第三十七章 杨溥难题第十六章 朱祁镇心中的《大明会典》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钱袋子第五十五章 水利学堂的功课第一百七十八章 决战于大同城下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五十九章 松潘旧事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门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三章 都掌蛮第八十四章 陈怀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盐产业链第十五章 李实的办法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动天下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乡第二章 大明九边考第七十四章 春耕准备第五十章 曲阜大学第九十章 近乎破产的草原经济第七十三章 矿业第十四章 李满住第一百章 战争的脚步声第七十四章 春耕准备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机会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运为正策,海运为备策第七十三章 三道关大捷第二十七章 田赋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会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驰道可解忧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车为城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二十章 三世说与大同世界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零一章 围城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兴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机第五十五章 斩尽天下不平事第七十一章 驰道第九十三章 开海五第八十九章 开海第九章 通报,内参,与明报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传京师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举天下工场事第十九章 不准赎刑第六十章 一树梅花开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观新世界第六十七章 风雨将至第十三章 三杨解体第七十章 杨士奇治水意见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师初战第二十三章 直隶省内部问题第六十三章 无人能破的张辅纪录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九十一章 历法的背后第五十二章 大雨时至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没第八十章 经筵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亩状况第四十章 思任发之死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十六章 朱祁镇心中的《大明会典》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预感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养风云第十四章 遗诏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会第一百二十八章 杨文正第六十章 明浪第二百五十章 京观第五十章 金山银山第一百零九章 谅山之战之构想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九十四章 成国公反制计划第三十一章 试探安南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统勋贵第五十七章 朝鲜大清洗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头杨溥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进派第二十九章 武学开学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