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开海九

第九十七章开海九

杨士奇说道:“臣以为李时勉虽有差错,但他对朝廷一片忠心,又是陛下的讲官之一。应当优容之。”

太皇太后说道:“旁的事情,我老太婆也就不过问了。但是李时勉将王振说成罪大恶极,百死莫赎。如果朝廷不做处置。”

“外边的人该怎么说皇帝。”

朱祁镇心中一动,这才明白太皇太后出面的原因所在。甚至为他撑腰的原因所在。

是因为,太皇太后知道朱祁镇的策略对大明天下好?是知道未来海洋的潜力。

不,纯粹是为朱祁镇的威信。

于谦的话,太皇太后听了一半。

是要让朱祁镇吃些苦头,才知道在朝廷之上做事的难处。

但是让朱祁镇吃些苦头的同时,也不能伤害到朱祁镇的威信。

既然朱祁镇想做这一件事情,太皇太后就一定要让他做下来。这与太皇太后对海洋的敏感无关,纯粹是爱孙之心。

杨荣听了,似乎揣摩到太皇太后的心意,立即出列道:“太皇太后英明。臣以为李时勉之过,不宜留在京中,当远窜边州。”

杨士奇听了,没有说话。沉默起来。

似乎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

太皇太后看着杨士奇,说道:“远窜怎么够,难道不论死吗?”

杨士奇双眼微微一眯,从朱祁镇的角度去看,却见双眼之中精光闪烁,说道:“李时勉乃是先帝留下的谏臣,海内皆知其忠直,又为陛下讲官。以小事诛杀大臣,恐怕这才最伤陛下之明。”

“且李郁论死,一日诛杀两员大臣,臣以为恐伤百官之心。”

朱祁镇心中暗暗揣摩:“原来李郁的小命要用再这里。”

不管是国子监祭酒,还是兵部侍郎,都可以称为高官了。李郁的死已经敲定了。又不是什么大事,连续诛杀大臣,的确让下面的人不安。

太皇太后说道:“既然如此,杨首辅以为当如何?”

杨士奇似乎早有准备,说道:“李时勉今日早朝失仪,当罢官国子监祭酒,放边远府县为知县。”

“不过,下西洋之事,既然子虚乌有,朝廷也当明文下诏,以正视听。”

太皇太后说道:“好,既然今日谈下西洋的事情了,皇帝,你说说你的意思吧。”

朱祁镇大脑在飞速运转,分析太皇太后与杨士奇之间,每一句对话。对每一个词汇进行推敲。

之前不明白,但是而今他来之前,才被太皇太后点拨一二,所以总结他之前有过的资料。只发现他们背后的交流。

正暗暗揣摩的时候,被太皇太后这么一说,心中立即明白。

太皇太后是让他在这几位大佬面前露脸,让他有显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朱祁镇心中感动之余,轻轻咳嗽一声,说道:“朕下西洋之事,劳民伤财,不可再行,但是朝廷在南洋也有不少臣子。”

“如果仅仅外藩也就罢了,许他们朝贡即可,但是有不少汉人在,朝廷总要为他们着想。朝廷船队不再南下,总不弃之如鄙屡吧。”

“所以当想一个妥当的办法安置。”

朱祁镇本想继续说下去,忽然心中一动,福至心灵,说道:“朕向于讲官问策,于讲官之言,甚合朕意,今日诸位都在,不如让于讲官说说。”

这话从朱祁镇口中说出来,恐怕就没有缓转的余地了。但是从别人口中说出来,朱祁镇还能在看似中立的位置上,折中一下。

而且太皇太后让朱祁镇在大臣面前露头。朱祁镇更是想到了蹇公的话,自然知道,这种时机,宁可少做事,不能做错事。

让于谦上,一旦真通不过,也不过是朱祁镇误听人言而已。

这是进可攻退可守。

这也是朝廷上的争斗,都是小喽啰先上的原因所在。

而于谦在这样高的会议上,也只能当一个冲锋的小喽啰。

太皇太后看了朱祁镇一眼,心中暗暗欢喜,说道:“那就让于谦来一趟吧。”

于谦不过片刻就来了。路上已经有小太监将情况告诉他了,他立即会意,将之前商议好的方案,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就是在南海择一处海港,与南洋各处汉人通商。

并在朝贡贸易之下,列出一个单独的民间贸易一项。作为朝贡贸易的补充。而今只允许旧港宣慰使的百姓来往于南海之上。

其他地方百姓暂且不许。

从于谦口中说出来,几乎都是在海禁政策之上打了一个小小的补丁而已。

但是三杨都不是傻子,如何不知道这其中奥妙,尤其是杨荣。是福建人,福建又是海商最多的地方。

既然而今明朝的法网而是严密,但依然挡不住百姓冒死跑海。

就杨荣本人来,自然也想开海禁。

但是海禁这个政策,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政治问题,而是经济,军事,政治,乃是民情纠结在一起的大命题。

大刀阔斧的来改,杨荣定然不会同意,但是悄悄的弄出一道缝隙来,杨荣是乐见其成的。

所以杨荣先说道:“臣以为于谦之策,可以作为权益之计,朝廷即便从此不巡视南洋,也并不是抛弃天朝百姓。别的不说,单单是万生石塘屿的百姓,为天朝守岛,也不能弃之不顾,当允许他们往来通商,以养家护国。”

朱祁镇好奇的说道:“这万生石塘屿在何处?”

杨荣说道:“万生石塘屿乃是南海门户。从下西洋以来,就有船工留守,宣德年间,有人上奏先帝,问如何处置万生石塘屿?先帝手书:‘万生屿,安不纳’让船工曾氏一族,在此安居,为朝廷守岛。想来在万里波涛之中,艰难辛苦,朝廷如何不为他们网开一面。”

朱祁镇还不知道,原来除却旧港之外,朝廷在南海还有直辖的地方。只是听着,万生石塘屿并不大。

不过,不管大小,吃到嘴里就是肉。

只是他一直想不起,这万生石塘屿,到底是南洋那个岛屿。

不怪朱祁镇想不起来,因为这万生石塘屿,在后世已经不是中国领土了,就是纳土纳群岛了。

朱祁镇对这万生石塘屿也越发感兴趣了。忽然想到:“李时勉不是要流放吗,何不流放在此处?”

李时勉的能力,朱祁镇是了解的,李时勉的忠诚,朱祁镇也是了解的。反正在朱祁镇想来,李时勉的外放,用不了一两年,他就会将李时勉调回来。

这不是派人了解一下南洋的好机会。

此刻朱祁镇也学会了谨言谨行,心中虽然有了这个念头,却一丝不漏,只是问杨士奇说道:“首辅,意下如何?”

杨士奇目光流转,微微垂下,说道:“太皇太后与陛下既然有此意,臣等敢不遵从,只是选何地。臣等商议一番,再上奏请旨如何。”

朱祁镇知道,杨士奇这一番话,看似合情合理,但是依然留有余地。

朱祁镇说道:“何必再选,无非就是广州左近。不如就新安吧。”

这一段时间朱祁镇的功课也不是白做的。

他本来说香港,但是香港的历史其实并不长,而今说香港他们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但是同他已经查过了,香港是隶属于新安县管辖的。地理位置也不差。

太皇太后说道:“那就新安吧。”

太皇太后一言既定,杨士奇也不好当面打回,只能称是。

如此一来,广州新安县百姓还不知道的情况之下,成为万里海疆唯一的缺口了。将来的繁华可以想象的。

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六十六章 战略决议第一百六十章 思机发之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杀人是为罪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八十五章 族产第一百三十二章 庆都公主所求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虫第八十五章 尚书们的疑惑第四十七章 西虏寇边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二十一章 杨洪到第五十八章 丰收第六十章 明浪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将军第五十一章 弹劾曹吉祥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战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战略第五十四章 吴士涟的绝望与希望第十四章 新任内阁班子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开始第一百零九章 谅山之战之构想第五十一章 顿兵城下第九十四章 征麓川余波第八十八章 钱婉儿的一天第一百五十二章 亲亲之道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开始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报第六章 圣心如渊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三十章 江华岛水战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盐产业链第一百三十九章 杨溥的政治理念第二章 大武学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九十八章 风波定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五年正旦诏第一百三十二章 给石亨新的选择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九十二章 畜牧业革命第一百三十八章 盐业帝国的景愿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礼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三十一章 崩溃的开始第六十七章 朱祁镇的后宫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零七章 会猎朝鲜第十六章 李瑈的应对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三十八章 杨溥请辞第二十二章 大明边军现状第九章 蹇公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二十六章 京城飞报第六十四章 杨士奇与于谦第二十六章 朝鲜之战的帷幕第七十三章 三道关大捷第七章 西南局势第一百二十六章 问天春秋几何第八章 千秋万寿宴第四十三章 凭祥之战第二十七章 田赋第六十八章 征日本之问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礼生死第五十六章 朝鲜两班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贤的机遇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忧心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忧心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传来第一百零五章 行猎二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九十二章 百官条例之内阁第二十一章 青贮第二章 云南局势第三十七章 逼战第八十章 寇深第一百五十二章 与勋贵的联盟第四十九章 科学之种第二章 云南局势第三十五章 真相与处置第十六章 经筵第二百四十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八十四章 云贵总督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战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三十一章 崩溃的开始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七十八章 祖孙尽释前嫌第三十一章 试探安南第六十三章 金蝉脱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