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关原之战

第九十八章 关原之战

“好一处争地。”王英带着大队人马,进驻关原之东。他登高望远,看着远处一处处旗帜,每一处旗帜,都代表着一支大名的军队。

但是王英看见最多的旗帜,就是细川樱花旗。

几乎占据了西军总兵力的一半,还都在要害之地。

作为西军的中坚主力而存在。

所谓争地,就是战略要地,我得利,彼得之亦利。

这一块不大的平原,站在高处,几乎能将整个平原的动静尽收眼底的,但是总体上有三处看,可以进出的通道。

东侧一处,西侧两处。

西军得之,不仅仅可以作为进攻关东的后勤基地。也可以防范东军西进的要害之处。

“伯爷,此战该如何打?”足利义政此刻见到对方漫山遍野的旗帜,一时间心神具动,连对王英的称呼都不一样了。

王英说道:“就地扎营,等西军来攻。”

王英之所以敢如此有把握,却是从双方的消耗之上来算的。

进驻关原一带的东军包括明军在内,不超过五万。都是王英精选的各家精锐敢战之士。但是西军乃是东军的数倍。

彼此之间消耗就太大了。

按理说,西军占据了日本最富饶的京畿平原,比东军要好上多少。

却不知道今年上半年,双方几十万大军在京畿平原之上,你来我往鏖战三个月,如果再算上去从去年开始到现在的对峙状态,时间就更长了。

日本最富饶的京畿平原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

根本不足养军了。

更不要说十几万大军了。

而东军负担也不轻,但是有王英的担保,斯波家将积蓄全部拿出来,支撑数万大军一段时间还是可以的。

至于更长时间。

不要忘记王英是做什么出身的。

他是在海运总兵官任上做出了成绩,这才被朱祁镇看中的。对于海上运粮食,才是他的本行,日本粮食紧缺,但是大明却不缺粮食。

这一点根本不用担心。

正如王英判断一般。不过第二日,细川家族大军就出营列阵,缓慢的向东逼近。

王英本来想等着西军进攻。

但是很快,他看出了不少东西。他心中犹豫了几分,猛下决心,说道:“传令,大军出战。”

王英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日本西军的装备落后,组织也落后,各方面都是很乱。

西军缓缓东进,不是他们有意如此。而是不得不如此。否则就不能前进。

王英这个时候才明白一件事情。

他从东军数万人之中,只挑出两万上下,能看过眼的军队。甚至这些人不都是他看过眼的,不过是明军三万要全部用于作战,一些后勤负担还是要日本人来做的。

真要他按照大明的标准,估计能选出一万人,就不错了。

当时他只觉得乃是东军乃败军之将,精锐都打光了。而今看来,并不是这样,或许东军精锐的确打光了不少。

但是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日本在王英眼中的精锐,本来就不多。

而且日本军队的组织形式也不好。

即便是细川家族自己的军队,也分为这个大名的那个大名的。细川胜元虽然是细川家的家主,西军盟主。

但是他也不能随便插手某一个大名内部事务。

也就造成了日本军队内部参差不齐,指挥程序也不是太流畅的。

更更重要的是。

日本人并没有加入而今的火器普及浪潮之中。

安南之所以与大明打这么长时间,就是因为安南人的火器数量不上,甚至在某些火器方面还胜过大明。

但是日本却不是这样。

他根本没有看见日本军队之中,有多少火器。但是以大明军队的章程,几乎每一个营头都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火器兵。

王英从各个角度嗅到了胜利的机会。

虽然西军数量之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是数量很多时候,并不算得了什么。

王英虽然下定决心,不在防守营地,待其疲惫之几反攻。但是他还留了一手,那就是他将杨珍的骑兵,留在最后当预备队。

或者等最后一击,来一锤定音。或者等事不可为,用来殿后。

明军出阵可比西军快太多了。

不过片刻,营地大门之中,滚滚红色的浪潮冲了出来,不多时在关原之东,列出五个方阵。

不等西军反应过来,王英一声令下,最中间的一个方阵大步向前,两侧方阵,护住这个方阵之后,形成了一个箭头的攻势。

细川胜元有几分瞠目结舌。

他万万没有想到,明军动作有这么快。

比西军后发动,却比西军先列阵,以少对多,先手进攻。

这充分说明了,明军的战斗力要比日本军队高出好几个档次。

“幸好,明军只有三万。”细川胜元心中暗道。他看着西军本阵,也就是细川成之的本阵。

细川成之,乃是细川家族的老将,算是细川胜元的叔父,为人在沉稳不过了,麾下士卒又是细川家的老班底,可谓身经百战。

想来一定能抵挡住明军的进攻。

冲在最前面的营官乃是孙宏。

他算是靖难勋贵一脉,孙镗之子。

孙镗因之前的战功也有一个怀宁伯。在正统十四年之后,靖难勋贵一脉,都被打压之列。但是总体上,靖难勋贵一脉还是有人的。老将柳溥,还有孙镗,朱仪,朱永,还有在太子身边的张懋。

可以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孙宏能担任这一个官职,固然是他是很能打的,他而今也四十多岁了,可以说是年富力强的中年将领。也是从猫儿庄之战,死里逃生之人之一。

也是因为他后面的背景,可以说如果不是他身后的背景,他决计不可能征东军几个营官之一。

此刻骑在马上,明军踏这鼓点如墙进,侧后不用他担心,王英都安排妥当的,他眼前却是日本西军一层又一层的军队。

孙宏轻轻冷笑一声,说道:“土鸡瓦狗。”

说实话,即便不用火器,大明步卒与人步阵对攻,也没有怕过谁来?大明北伐的时候,才多少骑兵,不就是结实的步阵,让蒙古骑兵无可奈何。

在孙宏看来,日本步阵有太多的破绽了。

说起来,王英大多数时候都在水师之中,他指挥陆军的经验与能力都有所欠缺,甚至不如孙宏这样的中层将领。

但是王英能看到,孙宏更能看到了。

他根本视日本军队为无物。大军大步向前,进入日本军阵百步之内,也不停。

却听日本军队之中,一声呐喊,一阵箭雨射了出来,随即无数根竹枪放平,这些竹枪有数米长,看上去密密麻麻的很是骇人。

但是这样的情况,却让孙宏有些想笑。

明军虽然甲胄不少,但是还做不到全军披甲,但是走在最前面的士卒全部披甲。

日本的箭矢很轻,根本射不透,至于日本的竹枪,更是让孙宏嗤之以鼻,这哪里算是兵器。连一根好木杆都找不到吗?

孙宏轻轻一挥手,身后的旗帜一挥,随即下面的百户尖锐的哨声响起,大军止步,随即又是旗帜一挥,排在后面的火铳手,从士卒的缝隙之内,小步跑了出来,一时间一千多根火铳在日本军阵之前排列成一道薄薄的三层。

对面日本的将领也知道不好了,一声令下,日本足轻们手持数米长的竹枪,冲了上来。

他们与明军的火铳兵并不远,不过大步十几步而已。

但是这却是他们永远到不了的距离。

“砰”的一声,无数火铳同一时间发射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 铮铮铁骑鸣第八十三章 大破叶留宗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报第一百六十章 思机发之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汉当几胡?第三十七章 汉城之战第一百零五章 朝鲜延边之战第三十二章 跨过鸭绿江第十三章 刘定之入阁第四十五章 登闻鼓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后的反扑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五十七章 朝鲜大清洗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杀之计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医院令楼元第三十七章 逼战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临危受命的于谦第四十一章 天下风潮第六章 圣心如渊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药苦口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将第一百一十四章 勋贵圈子的烂事第二百三十二章 无悔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震动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六章 扩大的兵部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银子在哪里?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战第九十四年,徐有贞的日本任务第四十五章 首胜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杨荣第四十三章 万方有过,罪在朕躬第二十七章 扩大化第一百二十七章 扬州谢氏析产案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五十一章 驰道与运河第一百七十三章 脱脱不花赌赢了第四十六章 大军到位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九章 通报,内参,与明报第六十六章 解决问题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十四年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计第一百二十七章 扬州谢氏析产案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谦的隐患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马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零五章 行猎二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七十七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二第一章 圣诞将至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户部之争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头杨溥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二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八十八章 高阳伯李文第一百二十四章 杨士奇最后谏言第八十九章 御前会议之余音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九十八章 李满住的决断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十四章 李满住第一百七十二章 张宗周孤身归北第一百零一章 定风波四第二章 大武学第八十九章 陆永的抗争第五章 新内阁第一百零一章 定风波四第七十章 父子第三十八章 家事国事第一百零一章 杨溥时代的开始第六十八章 诸子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三十四章 辽东烽烟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儿赌胜马蹄下第四十二章 最后一课第三十三章 有变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掷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弟七十三章 大计第一百二十六章 遗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