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

看到一部黑白电影中突然出现彩色影像,还是这么诡异的场景,观众极为震惊。

这是放映员弄错了胶片,还是真的闹鬼了?

这一段镜头和前面的内容很不搭调,不是一种风格,就像是两个人拍出来的一样。

这样想并没有错,这的确是两位导演合作的成果。

林子轩看过洪慎拍摄的胶片后才发现这个问题。

郑证秋和洪慎都是风格化的导演,也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导演,两人无论是拍摄风格还是美学原则都不相同,而且很难兼容。

郑证秋早年痴迷京剧,后来专攻话剧,最后在电影上获得突破,属于自学成才。

洪慎在美国哈佛大学习文学与戏剧,又在多家美国学校进修导演专业,是标准的学院派。

郑证秋的电影注重情节的张力,不太重视结构和美学。

洪慎则是完美主义者,他注重电影的整体效果,反而对情节不怎么看重。

所以,两人拍摄出来的电影风格迥异。

这是林子轩没想到的,他不是电影方面的专家,写写剧本可以,却很难考虑的周全。

于是,他只好把电影全才但杜予请过来进行后期剪辑。

但杜予费尽心思,把日本天皇演讲那个段落融入了电影之中,至少看起来不是那么突兀,不过这一段旅顺大屠杀的片段就没有办法了。

因为这段情节太长了,根本剪辑不了,只能顺其自然。

可以说,这部《甲午风云》是这个时代三位电影大师联手打造而成。

观众虽然惊讶,却还没有新闻媒体惊讶。

这些人前两天刚在试映会上看过这部电影,这次来再看一次,一是电影不错,值得看第二遍,二是给林子轩撑场面。

周瘦绢就是如此,他不仅是电影发烧友,还是个爱国分子,这种电影正和他的口味。

但他没想到两次看的电影竟然不一样。

他隐约觉得林子轩这么做要出大事,作为报纸编辑,看到旅顺,心中就有了不好的预感。

电影中,观众随着穿红色衣服的小女孩一路穿行在旅顺的大街小巷中,最后来到城门口。

透过小女孩的眼睛,镜头越过城墙,来到港口,在那里,日本人正准备突袭。

旅顺是北洋水师重镇,清政府耗时十六年、耗资数千万建成,船坞、炮台、军储的实力为北洋军之首,被称为“远东第一军港”。

1894年11月21日,日本攻陷了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

日本军队进城后,在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杀害将近两万名中国人。

只有数十人幸存,日本人留下这些人是为了掩埋尸体。

1894年11月26日,英国《泰晤士报》刊出电讯:据报告,在旅顺发生了大屠杀。

这是世界上最早披露有关“旅顺大屠杀”的信息。

11月29日,美国的《世界报》刊登了来自中国的一则报道:“日本军(在旅顺)不分老幼全都枪杀,三天期间,掠夺与屠杀达到了极点。”

而在中国国内,由于日本人掩盖罪行,歪曲事实,把屠杀平民说成是清军士兵。

加上清政府战败,急于和日本达成停战协议,这次大屠杀就这样不了了之。

1896年11月,清政府委派直隶候补道员顾员勋接收旅顺,由他出面主持建立了甲午战争遇难同胞墓,并亲书“万忠墓”刻在一块石碑上。

那时正是旅顺同胞遇难两周年之际。

三十年过去了,林子轩把这段尘封的历史还原出来,就是要提醒中国人勿忘国耻。

影院内,一些人看到电影中的画面,猛然想起了那段历史,不由得浑身发冷。

更多的人则是茫然,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这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太多的变化,清政府倒台,民国建立,军阀混战等等,让人目不暇接,没有人再去回想过去的历史。

这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青年人喊着口号,大踏步的向前,准备创造新的时代。

然而,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因为历史往往会重演。

林子轩不想历史重演,所以他要拍摄这部电影,还原这段历史,以历史为鉴。

影院里的观众席上处在一个诡异的氛围,知道即将发生什么的人极为紧张,有些人甚至想离开影院,不想看下面惨痛的情节。

不知道的人心情轻松,还会和同伴谈笑。

周瘦绢深吸一口气,他没想到林子轩如此大胆。

就算是现在,日本人也不承认旅顺大屠杀,国内记得这段历史的人不多了,敢说出来的更少,林子轩这是和日本人公开叫板。

可以想见,这会成为明天的头条新闻,也是林子轩麻烦的开始。

周瘦绢看着电影中日本军人闯进旅顺城内,他握紧拳头,下定决心。

至少他手里的报纸和杂志会刊发消息,站在林子轩这一边,既然没能参与到电影的制作,那就成为摇旗呐喊的小卒子吧。

这是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事情。

洪慎在拍摄这一段大屠杀的时候用的是纪实风格,像是拍摄纪录片一样,让观众有真实的感受,好像身临其境一般。

看着电影中日本士兵残忍的暴行,整个影院鸦雀无声。

有观众做好了准备,还有的观众张大了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日本军队突然就开始了屠杀,无论男女老幼,都成为他们屠杀的对象。

长达八分钟的大屠杀场景,非常考验观众的意志力。

有胆小的观众吐了出来,有人受不了离开影院,还有人问身边的人,这是真的么?

屠杀结束,全场一片沸腾,有人不相信,有人是义愤填膺。

这时候,镜头缓缓扫过旅顺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被日军屠杀的尸体,惨不忍睹。

镜头最终落到了一个红色的身影上,没有继续推进,就这么远远的望着。

影院内又安静下来,他们知道这个红色身影就是那个刚刚还活蹦乱跳的小女孩。

看着这一抹红色,在黑白的影像中是那么的刺眼,观众的心就像是被揪住了一样,如此的难受,如此的痛。

有人流下了眼泪,有人低声咒骂着,这骂声越来越大,在影院里回荡。

小女孩的身影消失,字幕出现,介绍了旅顺大屠杀的真实历史,还有以前报纸上的各种报道,配合着旁白的讲解。

这一段旁白是林子轩的声音,他让英国和美国的朋友搜集外国媒体对旅顺大屠杀的报道。

这就是证据,历史不容歪曲和篡改。

第三百五十一章 甲午风云第三百六十章大买卖第十二章 文学和白话文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的文学创作之路第九章 穿越流的鼻祖第三百三十五章 有公足壮海军威第二百五十九章 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第二百九十二章 戏梦巴黎第三百四十九章 穿越者就该这么骄傲第五十七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第二百二十七章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第三百零一章 觉醒之年第八章 冯家有女初长成第三百四十五章 封神之作第二百二十二章 幸福来的太突然第三百三十二章 千古大案第三百四十六章 白首同心在眼前第一百四十二章 旁听生第三百三十六章 隐藏起来的剧情第一百五十二章 看过才知道第六十四章 勇闯好莱坞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个英雄的诞生第二百七十六章 随便挑第一百五十九章 经济绝交第三十九章 诗霸是怎么炼成的第四十八章 侥幸之心第三百二十二章 用心良苦第三百一十二章 哲学船第三百四十五章 别具一格的证婚词第三百二十三章 以考古的名义第二百九十九章 再穷不能穷教育第一百二十五章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第二百二十八章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第九十五章 女性文学的启蒙者第一百四十二章 旁听生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步走错,便是一生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文学杂志第三百二十八章 珍惜眼前人第二百三十七章 生活在历史之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妇女之友第三百六十九章 在美国第四十六章 包罗《万象》第三百三十九章 名人的花边新闻第三百零九章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第二百零三章 让文学归于文学第三百二十一章 千里姻缘一线牵第三百四十五章 别具一格的证婚词第一百二十二章 传奇人物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是猛龙不过江第二百二十二章 幸福来的太突然第三百零三章 家国情怀第一次系统的讲述《红楼梦》第十二章 文学和白话文第一百一十五章 跟风第三百五十五章黑名单第三百五十五章黑名单第三百三十七章 做戏做全套第一百八十七章 我不会放弃的第一百零八章 不会剪掉的剧情第一百七十七章 我们该度过一个怎样的青春第十二章 文学和白话文第三十章 理想主义者第三百三十二章 千古大案第二百零五章 另一个世界的文学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文学杂志第二百九十五章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第三百一十七章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第二十六章 杨康之死第二十三章 为艺术而献身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三条路第二百八十九章 对待诺奖的态度第一百五十九章 经济绝交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闹天宫》第三百零四章 滚滚红尘中,有幸遇到你第三百一十一章 这就是莫斯科第十六章 诗坛新风向第三十章 理想主义者第三百零三章 家国情怀第二百九十九章 再穷不能穷教育第四十九章 林氏汉语拼音方案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个人的舞台第二百零五章 另一个世界的文学第一百零三章 和完美主义者较真伤不起啊!第九十八章 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发明第一次播音第一百八十九章 上头条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科学家和大文学家第五十二章 电影行业的暴利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三条路第一百七十章 没有人是世界的中心第三百六十四章与半个世界为敌第九十八章 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发明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版社的生意第二百七十二章 故地重游第一百零八章 不会剪掉的剧情第两百四十章 真相只有一个第四十八章 侥幸之心第二百二十一章 此间的北大第四十九章 林氏汉语拼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