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大家风范

国际笔会年度大会五月中旬在伦敦举行,他最迟要在三月底从上海出发。

到时候,会有欧美等国的著名作家与会。

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向西方社会推介中国文化的大好机会,他预备在国际笔会大会期间举办一届中国文化图书展。

在万象书局编译所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大量的中国古典名著被翻译成英文版。

还包括一些新文学丛书。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成效,和林子轩提出的方案有很大关系。

他要求编译所的翻译们先翻译那些篇幅较短的名著。

比如《聊斋志异》、《菜根谭》和《孙子兵法》等等。

像是《红楼梦》那种长篇巨著放到以后翻译,一本《红楼梦》就够翻译好几年的时间,外国人还不一定看得懂,太不经济了。

来自后世的林子轩讲究的是效率。

篇幅短,价值高,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让外国人感兴趣,这是翻译的首选。

《聊斋志异》在西方就是奇幻小说。

《菜根谭》讲的是东方人的生存哲学,为人处世之道,读懂这本书,就能了解东方人。

《孙子兵法》不用说,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除了这些,林子轩还提出了简化本的概念,就是把长篇故事进行略写和缩写。

比如《封神演义》,很厚的一本书,可以写一个故事梗概,或者分成几个小故事。

把中国的传统文学翻译成英文版的目的是介绍中国文化,让外国人知道有这个故事,缩写版本同样能达到效果。

林子轩自己主编了一本介绍性的书籍,叫做《了解中国的五十本书》。

他从中国众多的传统典籍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五十本书籍,加以介绍,外国人想要了解中国文化,可以先从这些书籍入手。

如此一来,他就不是一个人去伦敦了,而是带着万象书局的员工一起到国外去卖书。

林子轩的计划瞒不过上海的其他书局,尤其以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最为关切。

到国外去卖书?这个主意可行么?

作为中国规模排在前列的出版社,他们自然想在国际上打响知名度,以前没想过这种事,总觉得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化兴趣不大。

若是贸然到西方推销中国书籍,怕是会被人当作笑话。

这次林子轩要到英国办书展,他们想着是不是搭一下顺风船,如果中国书展在欧洲受到欢迎,自然最好,就算失败了,也是林子轩的决策失误。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要面对各种风险。

商务印书馆委派王云伍来找林子轩洽谈此事,王云伍是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的所长,他还有个身份是胡拾的老师。

其实,他只比胡拾大三岁,算是亦师亦友。

1920年,商务印书馆想邀请胡拾担任编译所的所长。

胡拾不愿意辞掉北大的教授职务,便婉言谢绝了,并推荐了王云伍到商务印书馆任职。

王云伍此人博学多才,尤其精通英文,在管理上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他还发明了四角号码检字法和编出《王云伍大词典》等书,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声名。

作为竞争对手,林子轩对商务印书馆的高层了解的很详细,王云伍属于老派人物,或者说是保守派,和文学研究会的沈燕冰等人有很大的矛盾。

但不可否认,此人很有才能,这是作为对手的客观评价。

王云伍和林子轩不谈人情关系,而是谈起了弘扬民族文化的话题,这算是投其所好。

中国文化界的人都知道,林子轩和那些有进步倾向的新文学作家不同,他不赞成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而是主张批判的继承。

王云伍认为在英国办书展是件大事,关系到中国出版行业在国外的形象。

仅仅是万象书局太过单薄,应该由整个上海的出版行业共同来操办,才能取得成效。

不得不说,王云伍说的有道理,反正都是宣传中国文化,林子轩不能拦着其他出版社。

如果上海的各大书局作为一个整体出现,那么就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或许会在西方社会引发一股中国文化的热潮。

当然,这是最为理想的结果。

在国内,他们是竞争对手,在外国,他们都是中国的出版行业,合作才能共赢。

有了这种共识,商谈进行的非常顺利。

王云伍回到商务印书馆,和商务印书馆的高层说起这件事颇为感慨,他以为林子轩会多方刁难,甚至是直接拒绝,没想到就这么谈成了。

“这才是大家风范。”他如此说道。

最近上海滩流传着一件趣事,不少人称呼林子轩为“林孟尝”,这大抵是从北方来到上海的文人对林子轩的戏称,上海本地的文人则没什么感觉。

也有人说林子轩有大家风范或者名士风范。

王云伍说这句话指的是林子轩的胸怀气度,林子轩做事向来是对事不对人。

有了林子轩的应许,上海略有规模的出版社都有了参与进来的意思。

即便不能和商务印书馆相比,自己出版社的书籍能够到国外走上一遭也好,兴许就能碰到了识货的西方人,从此在国际上扬名。

还有些人是奔着和欧洲各大出版社合作去的。

于是,上海的出版行业忙碌起来,纷纷要求组队杀向欧洲市场。

林子轩觉得这是好事,到国外见识一下,顺便参观和访问欧洲各国的出版社,能够提高中国出版行业的整体水准。

反正不是他出路费,这些人愿意跟着就跟着吧。

只是,事情的发展出乎他的意料。

上海出版行业这么多人申请前往英国,英国在上海的大使馆自然知道了这件事。

五卅惨案之后,在上海,英国人和中国人的关系闹得很僵,他们听到这件事后认为这是一个缓和彼此关系的好机会。

这算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今年中国在伦敦举办书展,明年英国在上海举办书展,这种交流可以促进彼此的了解,是两国文化界的盛事。

林子轩本来只是参加一场笔会,顺便宣传中国文化,如今却升级为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只能说,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个世界变化实在太快。

第一百九十二章 中国制造的超级英雄们第三十六章 明星电影公司第一百零一章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第四章 阴差阳错第一百七十五章 迷惘的一代第十五章 射雕引发的热潮第二百九十六章 在写与不写之间第七十章 一场来自南方的旋风第七十四章 经典不需要续作第三百四十九章 穿越者就该这么骄傲第一百八十五章 泰戈尔与新文学第一百九十六章 这才是真爱粉!第二百二十八章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第四十章 文坛论战的兴起第二百五十章 城市所承载的文化第三百四十九章 穿越者就该这么骄傲第九十六章 这个时代的饮食男女第五十九章 一个中国人在美国的遭遇第二百二十七章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第一百二十二章 传奇人物第二十八章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第三百零五章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第一百七十五章 迷惘的一代第二百八十四章 谍影重重第一百零九章 入戏太深第一百七十五章 迷惘的一代第四十三章 好一场大《雷雨》第一百零八章 不会剪掉的剧情第一百二十八章 诗歌的艺术第一百九十九章 那些书写时代的女作家们第一百五十六章 祭祖第八章 冯家有女初长成第一百八十四章 关于诗歌的话题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文学之我见》第二百六十一章 要骂就要骂的尽兴第二十八章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第十三章 劣币驱除良币第一百一十三章 两位诺奖获得者在中国的不同遭遇第三百零六章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第二百七十七章 心照不宣第一百一十一章 上海滩风云第四十一章 鸡犬之争,渔翁得利第二百零四章 电影的产业链第二百七十九章 钻法律的空子第一百八十二章 海宁观潮第一百七十一章 文化沙龙第三十八章 一花独放不是春第四十二章 符合时代的节拍第二百七十四章 一个不一样的未来第二百七十五章 两位女演员第一百七十六章 上海滩的一道风景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段虚构的传奇故事第二百零四章 电影的产业链第二百七十七章 心照不宣第三百二十七章 挖帝国主义墙角第二百二十五章 合影第二百一十七章 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第三百零一章 觉醒之年第一百五十章 来者不善第八十九章 一个有益于中国电影事业的人第二百四十三章 战争与和平第一百三十章 未来显赫一时的家族第五十章 战况升级第二百六十一章 要骂就要骂的尽兴第一百九十二章 中国制造的超级英雄们第三百一十二章 哲学船第二百四十二章 那些飞出笼子的鸟儿第一百七十章 没有人是世界的中心第一百二十章 踢皮球第三百五十九章大家风范第二百九十七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九十六章 这个时代的饮食男女第八十八章 百花齐放,良性竞争第一百五十五章 炒作第十一章 一场通俗小说之间的内斗第九十四章 有中国特色的特效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步走错,便是一生第二百七十六章 随便挑第二百一十六章 在北平的是是非非第一百六十六章 新感觉派小说第八十五章 开讲啦!第六十四章 勇闯好莱坞第二百零七章 女性的权益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重要的一场演讲第六十六章 提前出炉的奥斯卡第二百二十一章 此间的北大第一百六十二章 奇怪的客人第二十五章 开启流行音乐的新时代第七十一章 陪审团制度第一百三十五章 曾经有这样一所大学第二十五章 开启流行音乐的新时代第三百一十四章 克里姆林宫的失败者第二百三十章 儿童文学的发展方向第八十九章 一个有益于中国电影事业的人第二百三十章 儿童文学的发展方向第三百六十九章 在美国第三百三十二章 千古大案第三百三十八章 那一抹刺眼的红色第二百五十八章 你知道我在等你么?第一百五十五章 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