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与半个世界为敌

1927年5月,由于要举行国际笔会的大会,伦敦聚集了一批欧美各国的著名文学家。

他们分别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爱尔兰、比利时、捷克、印度等国家。

目前,国际笔会在全世界数十个国家有分会,在亚洲只有印度有笔会中心。

苏联没有加入国际笔会,但高尔基是国际笔会的荣誉会员。

日本到1935年才受邀加入国际笔会。

这和亚洲文学不被重视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不是泰戈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印度也不会受到国际笔会的邀请。

这一届笔会的主题是:世界上受压迫国家作家的生存状况和言论自由。

所谓主题,就是给大家一个交流的话题,发表各自的看法。

一般来说,题目都很大,比如世界和平或者拯救人类,反正就是那种可以展现作家济世情怀的话题,能够让作家有发挥的空间。

作家,尤其是伟大的作家,他们认为写作是件很严肃的事情。

是在刻画这个世界,是在安抚人类的灵魂,是对未来提出忠告,是表达自己内心的渴求。

他们往往有着济世救民的心态,或者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有段话说的很好。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做《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些人就是作家。

国际笔会之所以定下这个主题,和中国要参加国际笔会有很大关系。

经过数年的发展,国际笔会在欧美等国设立了分会,它想扩大规模和影响力就需要朝着亚洲发展,印度和中国都是东方的文明古国。

中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林子轩只是恰逢其会。

即便没有林子轩,过几年国际笔会仍然会邀请中国,他的出现把这个时间给提前了。

所以说,这次的议题就是讨论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文学状况。

如此有利于其他国家同意中国加入国际笔会的申请。

原本一切都没有问题,但由于《1984》的出版,在世界文坛掀起了一场风暴。

苏联作家高尔基在意大利发表郑重声明,呼吁各国抵制《1984》这部小说,因为小说影射了苏联领导人,严重歪曲了苏联的伟大革命,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

高尔基在世界文坛具有不小的影响力,他和不少西方著名作家都是朋友。

法国的罗曼罗兰和纪德支持高尔基,他们还没有去过苏联,但他们对苏联怀有憧憬之情。

这很容易理解,和鲁讯一样,作家在自己的国家往往扮演着批判者的角色,也就是看自己的国家,或者看西方文明不顺眼,认为西方文明存在着种种弊病。

因此他们特别向往苏联的革命,打倒和推翻一切,重新来过,这需要多么大的气魄啊。

作家就是这样,总想着改变世界,却又没有能力做出改变,只能在小说里幻想改变世界。

苏联的革命听起来很美,让不少想要改变世界的西方作家心向往之。

然而,一旦让他们在苏联住上一段时间,了解了苏联的真实状况,就会幻想破灭。

纪德在1936年前往苏联,幻想破灭后写了《访苏归来》,毫不客气地批判苏联。

由于高尔基的声明和对于苏联的态度,各国的作家们分成不同的阵营。

这件事算是今年世界文坛的一件大事,这些作家聚集在一起不免会讨论,也对那位来自远东的中国作家感到好奇,便找来林子轩的小说翻看。

在英国,林子轩最为畅销的小说是《蝇王》,这本小说获得英国评论界的一致好评。

他们也能买到《乱世佳人》和《麦田里的守望者》等书,只是这些人的关注点放在了《1984》和《蝇王》上面,他们喜欢看有深度的小说。

世界各国的作家通过小说对林子轩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其中,美国作家自然支持林子轩,林子轩在美国具有不小的知名度,这次来伦敦的是辛克莱刘易斯,代表作是《阿罗史密斯》。

他和林子轩的经历非常相似,刚开始写通俗小说,后来改写严肃文学。

他擅长运用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方式进行讽刺,充满讽刺、诙谐,风格粗犷、直率。

193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作家反对林子轩,德国作家反而支持林子轩,此时的德国希特勒还没有上台,仍然处于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中。

捷克笔会中心的主席卡雷尔恰佩克支持林子轩,此人是小说家和剧作家,擅长童话故事。

1920年,恰佩克发表了科幻剧本《万能机器人》,发明了机器人这个词,给后来的科幻小说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像是比利时和瑞典等国家持中立态度。

唯一的亚洲国家印度因为泰戈尔的关系支持林子轩,其实泰戈尔本人对于苏联颇为向往。

英国作家内部分歧严重。

国际笔会的主席是高尔斯华绥,早期成员中有约瑟夫康拉德、萧伯纳和威尔斯等人。

这次林子轩给他们出了一道难题,萧伯纳是费边社的成员,属于社会主义阵营,萧伯纳还曾提名林子轩加入国际笔会。

威尔斯是英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写了《时间机器》和《星际战争》等小说。

他在1920年到过苏联,还和列宁等人见过面,对苏联印象一般。

他在国际笔会中有很大的发言权,即将接任国际笔会主席的职位。

这次国际笔会需要各国投票决定是否允许中国加入国际笔会,因为林子轩和《1984》这部小说导致各国的意见并不统一,也就是说存在着不小的风险。

这个时候,英国作家要表明自己的态度。

在英国,林子轩有不少的朋友,那就是以弗吉尼亚伍尔芙为首的布卢姆斯伯里集团。

他们替林子轩游说,认为不能把林子轩个人和中国加入国际笔会两件事混为一谈,中国加入国际笔会是中国作家的事情,林子轩写的小说是他个人的观点。

你可以不喜欢他的小说,但他有写作的自由。

就这样,林子轩还没有到伦敦,就有了半个世界的敌人,同时也有了另半个世界的朋友。

第五十八章 美国第一位华人律师第一百一十七章 新旧文学派系之间的交锋第八十九章 一个有益于中国电影事业的人第一百零四章 人生的转折点第九十九章 来自童年的情结第一次演讲第十八章 《雷雨》第二百一十七章 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第三百六十四章与半个世界为敌第九十九章 来自童年的情结第四十二章 符合时代的节拍第六章 未来的路第三百六十一章名士和狂士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个不一样的林子轩第三十二章 靡靡之音,席卷而来第二十五章 开启流行音乐的新时代第三百六十三章一本小说引发的风暴第四十五章 联手炒作第一百八十八章 一通电话引起的风波第三百一十章 前来苏联的参观者们第二百六十一章 要骂就要骂的尽兴第三章 大预言家第六十九章 有声电影的困境第一百八十七章 我不会放弃的第二百章 超越时代所遭遇的尴尬第二百二十八章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第一百三十五章 曾经有这样一所大学第三十五章 那些年,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第一百五十七章 科学和玄学的大论战第二十三章 为艺术而献身第三百六十一章名士和狂士第一百七十四章 如何创作小说第三百五十九章大家风范第四十六章 包罗《万象》第三百六十九章 在美国第二百五十二章 一路向北第十五章 射雕引发的热潮第三百零四章 滚滚红尘中,有幸遇到你第十二章 文学和白话文第十章 对文艺女青年的攻略第三百三十六章 隐藏起来的剧情第一百七十六章 上海滩的一道风景第二百二十章 要有专业精神第三百四十三章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第一百五十九章 经济绝交第三十一章 电影圈的那些事儿第八十二章 他拍的不是电影,是情怀!第二百零五章 另一个世界的文学第一百一十七章 新旧文学派系之间的交锋第五十九章 一个中国人在美国的遭遇第三百零三章 家国情怀第三百五十五章黑名单第一百四十六章 婚礼第二百七十六章 随便挑第二百三十一章 初为人父第三百二十五章 文化散文第一百零八章 不会剪掉的剧情第六十九章 有声电影的困境第九十三章 猴戏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三条路第三百一十二章 哲学船第四十七章 一念之间第二百六十二章 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第二百三十七章 生活在历史之中第二百三十章 儿童文学的发展方向第二百五十四章 你究竟给多少女孩子写过诗?第二百八十四章 谍影重重第一百一十一章 上海滩风云第三百零七章 血色黄昏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是猛龙不过江第二百六十二章 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第八章 冯家有女初长成第一百五十九章 经济绝交第二百八十章 第一位读者第五章 再见,康桥第三百四十三章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第二百九十一章 那一段法兰西岁月第三百五十八章林孟尝第九十四章 有中国特色的特效第二百九十四章 冬天里的一把火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闹天宫》第六十二章 《我有一个梦想》第七十七章 《日出》第一百一十八章 乡土小说的新方向第三十三章 一个歌星的诞生第二百九十章 你们在法国受苦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独霸贺岁档第二百七十六章 随便挑第二百六十章 超级英雄的新伙伴第一百六十六章 新感觉派小说第二百六十八章 那些在荒岛上发生的故事第十一章 一场通俗小说之间的内斗第一百六十五章 社会风俗大调查第三百三十章 老大哥在看着你第三百一十章 前来苏联的参观者们第一百二十九章 妇女之友第二百九十七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二百六十一章 要骂就要骂的尽兴第二百零六章 过年第三百六十章大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