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重要的一场演讲

1935年10月12日,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林子轩。

林子轩获奖的作品为《1984》。

获奖理由是:他以深刻的洞察力,无与伦比的写作才华,冷峻的笔锋,表现了世界的困境和对未来的担忧。

进入30年代,随着林子轩写出一部部经典小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呼声越来越高。

这给诺贝尔评选委员会很大的压力。

以前还能以林子轩年轻,写作的小说大多以西方为背景,富有争议性等理由来拒绝。

可随着《京华烟云》、《围城》、《苏菲的世界》、《等待戈多》、《五号屠场》等一批小说在西方的出版,那些理由已经不再成立。

每年到了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的时间,林子轩都是备受瞩目的人物。

一旦获奖者不是林子轩,评选委员会就会遭到媒体的批评,让那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郁闷不已,他们是无辜的。

或许是真的不想忍受这种压力,在林子轩35岁的这一年,评选委员会选择了林子轩。

消息传到国内,媒体沸腾,这是中国文化界的巨大荣誉。

相对于媒体的狂欢,林子轩却高兴不起来,他此时出国领奖将会有极大的危险。

由于这些年和日本的斗争,日本已经不止一次的企图刺杀他,在上海投靠日本人的汉奸甚至成立了专门针对他的机构。

林子轩只有在法租界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

日本只是其一,上海的各国情报机构都在监控着林子轩的一举一动。

自从《高堡奇人》被各国重视一来,寻找这本小说作者的行动一直都在进行之中。

美国情报机构刚开始以为《高堡奇人》出自美国人之手,调查重点放在了生活在洛杉矶的美国人身上,后来有位语言学家仔细分析了小说的手稿。

他认为这部手稿的用词造句有着东方人的习惯。

于是,美国情报机构在国内十所大学里做了一个实验,让来自日本、中国和印度的留学生分别写一篇文章,内容不限。

他们以此来分析东方人和西方人用英语写文章的不同点。

中国人习惯了写文章的时候在脑海里先出现中文,然后把中文翻译成英文,如此写出的英文就带着中文遣词造句的特点。

通过大量的对比,美国情报机构把东方人列入了调查之列。

因为《高堡奇人》里有大量日本人的内容,他们把调查重点放在日本人身上。

随着林子轩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少美国媒体把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毕业论文拿出来热炒。

事实证明,林子轩的论文非常出色,美国的确陷入了经济危机之中,这说明林子轩不仅拥有写作天赋,在经济学上也有敏锐的眼光。

这件事引起了美国情报机构的关注。

他们把林子轩的毕业论文和1929年的一起美国股市的操纵案联系到了一起。

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被认为是人为操纵的结果,给美国造成极大的损失。

他们调查了林子轩在美国的行踪,发现1925年《高堡奇人》出现的时候,林子轩正在美国,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林子轩和《高堡奇人》有关,但林子轩被美国情报机构列为重点调查对象。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1931年。

由于林子轩的名气太大,而且这件事又极为机密,美国情报机构只能派遣间谍前往上海。

1931年,世界各国最精锐的情报人员齐聚上海,对林子轩展开彻底的调查。

日本和苏联想要除掉林子轩,美国、英国和德国想要查实林子轩是不是《高堡奇人》的作者,其他国家更想知道这几个大国派间谍来上海的目的。

这些间谍在上海斗智斗勇,有几次正是美国间谍破坏了日本对林子轩的刺杀。

林子轩对此并非一无所知,上海是他的主场,这些消息瞒不过他。

他没想到自己的生活变成了谍战片,然而,只要他不离开法租界,就能保证自身的安全。

这里还是中国,他是具有极大声望的社会名人,外国间谍不敢轻易的绑架他。

这一次,他需要做出选择,是留在上海,还是到瑞典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事到如今,他不怎么在乎这个奖项,不过他需要一个国际舞台,来揭发日本在中国的暴行,时间已经不多了,他要做最后的努力。

有什么比诺贝尔颁奖礼更好的舞台呢。

他决定前往瑞典。

这个消息在报纸上刊登出来之后,日本情报机构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的除掉林子轩,不能让林子轩在国外发出声音,攻击日本。

其他国家的间谍喜出望外,他们在中国没机会动手,这次一定要秘密的抓住林子轩。

即便抓不住活的,也不能让林子轩落入其他国家手中。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如果林子轩真的是《高堡奇人》的作者,得到林子轩就可能赢得下一场世界大战的胜利。

1935年10月22日,林子轩登上了前往欧洲的邮轮。

在码头上欢送他的民众并不知道这是一次或许永远无法回来的旅程。

林子轩站在邮轮上,摘下礼帽,面带微笑,朝着码头上的人群挥手致意。

这个影像定格在一位记者的相机底片上,成为永恒的记忆。

邮轮启航,各国的间谍在邮轮上寻找林子轩的踪迹,他们并不知道林子轩已经离开邮轮,登上了一艘走私船,朝着香港而去。

这次的行程经过了精心的策划,留在邮轮上的是林子轩的替身。

他用假身份从香港前往美国,再从美国前往欧洲,如此往复,终于在12月10日之前来到了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的演讲中,林子轩做了《不愿做奴隶的中国》的演讲。

他在演讲中揭露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暴行,揭发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以及日本和德国等国家对世界的威胁,这是一次全世界都要面对的巨大挑战。

他用了一首小诗做为演讲的结尾。

“在德国,当纳粹来抓共产主义者的时候,我保持沉默,我不是共产主义者。当他们囚禁社会民主主义者的时候,我保持沉默,我不是社会民主主义者。当他们来抓工会会员的时候,我没有抗议,我不是工会会员。当他们来抓犹太人的时候,我保持沉默,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来抓我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替我说话了。”

“或许我离开这里就会遭到暗杀,但我绝不后悔。”林子轩最后说道。

第两百四十章 真相只有一个第二百四十一章 战争爆发前的上海第一百零七章 新时代的女性第二百九十九章 再穷不能穷教育第一百七十七章 我们该度过一个怎样的青春第二百五十七章 人固有一死第二百三十九章 野心之作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三条路第九章 穿越流的鼻祖第一百三十八章 什么是新文学?第二百五十三章 远和近第一百零二章 《娜拉走后怎样》第八十五章 开讲啦!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段虚构的传奇故事第二百五十三章 远和近第一百六十五章 社会风俗大调查第二百七十五章 两位女演员第三百五十九章大家风范第三百零三章 家国情怀第二百四十一章 战争爆发前的上海第一百九十五章 掌声响起来第二十六章 杨康之死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第三百二十二章 用心良苦第二百八十二章 书稿的不同命运第三百零五章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第二百二十八章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第七章 新派武侠小说第一百二十九章 妇女之友第七十五章 从《死水》到《荒原》第一百七十章 没有人是世界的中心第三百三十六章 隐藏起来的剧情第三百五十七章最为波澜壮阔的一页第一百三十五章 曾经有这样一所大学第三百六十章大买卖第一百四十一章 你从悲剧的角度来看第一百一十九章 文名之争第一章 我的室友徐至摩第四十八章 侥幸之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那些年,我们听过的收音机第三百五十二章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第三百零七章 血色黄昏第二百零九章 采访第一百六十六章 新感觉派小说第三百零一章 觉醒之年第二百六十七章 中国式英雄第二百三十九章 野心之作第三百三十八章 那一抹刺眼的红色第一百七十五章 迷惘的一代第二百三十一章 初为人父第三百零五章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第十二章 文学和白话文第三百零八章 “三一八”前后第一百二十八章 诗歌的艺术第两百四十章 真相只有一个第九十八章 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发明第八十一章 文坛琐事第五十九章 一个中国人在美国的遭遇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棵开花的树第二十三章 为艺术而献身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是猛龙不过江第一次庭审第五十五章 看,真的有飞碟第一百零七章 新时代的女性第二百八十一章 改变从不经意间开始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段虚构的传奇故事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文学杂志第一百六十五章 社会风俗大调查第一百六十六章 新感觉派小说第一百四十一章 你从悲剧的角度来看第一百二十二章 传奇人物第一百六十一章 文化倾销战略第二十章 给中国电影一个机会第三百零六章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第三百四十二章 文坛新势力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个不一样的林子轩第二百九十二章 戏梦巴黎第三百零九章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第二百八十一章 改变从不经意间开始第八十二章 他拍的不是电影,是情怀!第一百六十三章 我需要这里成绩最差的学生第一百六十九章 法租界的新势力第九十九章 来自童年的情结第二百三十九章 野心之作第一百六十二章 奇怪的客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我们的家庭生活第三百五十三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二章 将剽窃进行到底第三百零九章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第三百四十五章 别具一格的证婚词第三百三十三章 不仅仅是文学第三百章 未来已经改变第一百六十二章 奇怪的客人第八章 冯家有女初长成第三十八章 一花独放不是春第一百二十章 踢皮球第二百三十九章 野心之作第五十六章 《乱世佳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文学之我见》第二百一十一章 泰戈尔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