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看李祺在自己脚跟前把头捣得跟鸡啄米似的,对李善长笑道:“百室呀!你看这孩子,这一顿猛磕头,搞得我以后相反悔也不成了呀!哈哈!”
李善长知道朱元璋这是说笑呢,立即也是陪着笑道:“这,这,咳,咳,这小子今天撞了大运,咳,咳,多磕几个头,咳,咳,是,是应该的。”
朱元璋见自己这个人情卖得还是相当成功,便拉着李善长的手说道:“百室呀!你可得快点好起来呀!大明不能没有你呀!”
要说朱元璋这话可是说得够煽情了,连老谋深算的李善长都觉得鼻子一阵酸楚,他激动地说道:“老,老臣,咳,咳,谢,谢,咳,咳,皇上恩典!咳,咳,他日老臣病愈之后,咳,咳,自当为大明鞠,咳,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看看这感情也拉拢得差不多了,朱元璋便对还跪在地上的李祺说道:“祺儿,你先退下。朕有几句话,要跟你父亲单独谈谈。”
李祺自然是不敢怠慢,立即起身悄悄退下。朱元璋又冲身边几名太监挥挥手,让他们也退下。这几名太监自然明白这是皇上有要事跟李善长说了,立即退出房间,并将房门掩好。
见众人都退下之后,朱元璋坐在床前对李善长说道:“百室呀!我知道当初我召杨宪回中书省,你心中有想法。自从杨宪回到中书省之后,也没少在我面前告过你的黑状。”
李善长没料到朱元璋竟然将话说得如此通透,立即自我检讨道:“老臣,咳,咳,为官这些年来,咳,咳,也不敢妄称事事都做得对。咳,咳,但,但有一条,咳,咳,老臣对皇上,咳,咳,老臣对大明,咳,咳,那是绝对忠心……”
朱元璋点了点头,说道:“这个我相信。你要是对咱大明不忠心,我能将自己的大女儿嫁给你儿子?”
李善长立即谢恩道:“多,多谢,咳,咳,多谢皇上赐婚!当年杨希圣与李饮冰一事,咳,咳,老臣也是为了杀一儆百,咳,咳,可能也是因为此事,咳,咳,让杨丞相给,咳,咳,给记恨上了。咳,咳,杨丞相三番五次,咳,咳,告老臣的状,咳,咳,老臣也能够理解。咳,咳……”
李善长能将话说到这一步,朱元璋也是很满意的。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实不相瞒,朕现在有些后悔当初没听你的劝告,将汪广洋罢相了。要是汪广洋还是左相,中书省也不至于弄成现在这个样子。”
李善长见朱元璋这么说,加上之前胡惟庸向他报告过与朱元璋谈话的情况,心里便琢磨着,估计朱元璋是真动了召回汪广洋之心了。
李善长连忙宽慰朱元璋道:“人,人非圣贤,咳,咳,孰能无过?一代明君,咳,咳,唐太宗也是经常检讨自己的过失。咳,咳,皇上如果觉得,咳,咳,错贬汪广洋了,咳,咳,不妨将其召回,咳,咳,就是了。”
朱元璋见李善长也赞同召回汪广洋,便继续说道:“朕的想法是罢了杨宪,你怎么看?”
要是在没有跟李文忠达成同盟之前,李善长这会儿肯定会说让朱元璋三思,毕竟杨宪还是对朝廷有功的。但是,既然跟李文忠达成了同盟,李善长便决定狠狠地踹杨宪一脚了。
李善长说道:“要论才能,咳,咳,杨宪有丞相之才。咳,咳,只是,只是……”
李善长故意不往下说了。
朱元璋知道李善长是在跟自己玩套路呢,是想让自己先赦免他说错话的罪过,于是便对李善长说道:“百室啊!你有话尽管直说,现在就咱们两个人,即使你说错了,朕也不会怪罪你。”
李善长见朱元璋说出了不怪罪自己的话,立即说道:“老臣,咳,咳,对杨宪最大的担心,咳,咳,是,是他可能对大明不忠,咳,咳,对皇上不忠呀!咳,咳……”
朱元璋听李善长说出这话,立即是追问详由。
李善长告诉朱元璋,杨宪与汪广洋一向私交不错,但竟然为了自己当左相而弹劾汪广洋,这事儿放在一般人,真是做不出来。
可是杨宪竟然做出这种事,说明什么?
说明杨宪是一个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他当时身为右相,竟然能对自己的顶头上司、也是自己的至交好友下黑手,那他现在已经贵为左相,以后会不会对更高级别的人也下黑手呢?
李善长虽然没有说明,但这个更高级别的人,显然指的是朱元璋。
朱元璋也不可能不明白这话的深意。的确如李善长所说,这人竟然能对汪广洋下手,他日一旦羽翼丰满,会不会效仿曹操?
朱元璋不敢往下想,但他却在内心深处无比坚定地给杨宪判了个死刑。
李善长向来擅长察颜观色,他知道这句话说中了朱元璋的心思。便趁热打铁地告诉朱元璋,杨宪身为左相,御史刘炳告发他,假如刘炳确为诬告,他这个左相确实有权力处置刘炳。
但是,即使是处置刘炳,也应该按照大明的章程办事。毕竟人命关天嘛!短短两天的时间,刘炳便已身首异处。这事儿从程序上来说,实在是太仓促了。
刘炳一事,其实已彰显杨宪的野心。他这完全是要在朝廷内部营造出一个顺他杨宪者昌、逆他杨宪者亡的恐怖氛围呀!
如果是换作其他人,即使刘炳是诬告,好歹也得将此事调查清楚之后,写一个奏折,请皇上定夺。而以皇上之圣明,如果刘炳真的是胆敢诬告左相这等重臣,又岂会轻饶了他?
而杨宪在刘炳一案中,似乎自始至终都当皇上是不存在呀……
如果说先前李善长的话相当于是针对杨宪的枪林弹雨的话,那么最后这一句,就相当于是给杨宪投去了一颗核弹。李善长这话一出,即使没有坊间流传李文忠私自招募养蛊人一事,朱元璋也一定会杀了杨宪。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七月的最后一天,大明王朝又发生了人事变动的剧烈地震。
这一天的朝堂之上,朱元璋突然以杨宪“放肆为奸事”为由,宣布罢去杨宪左相之职,立即打入天牢,待秋后问斩。
杨宪被罢去左相之后,朱元璋没有宣布代替杨宪的人选,他只是告诉众臣,这左相的位置还是等着李善长病愈之后再来坐吧!
与此同时,朱元璋下旨,让人立即从海南召回汪广洋,回中书省任职。至于汪广洋回中书省任何职,朱元璋并未说明。反正是不可能官复原职,任左相了。因为朱元璋刚刚宣布过,这左相的位置就是李善长的。
在汪广洋回应天之前,中书省的大小事务均由胡惟庸暂时做主。浙东集团与淮西集团的这一次争斗,以淮西集团完胜而告终,而胡惟庸似乎成了这次争斗获益最大的一人。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浙东集团与淮西集团的这次大争斗,浙东集团的领头人物刘伯温似乎毫无建树。
事实的确是如此。自从朱老爷子归隐,我分别劝说过刘伯温和李善长之后,李善长后来就“生病”了。刘伯温见李善长病了,也算是听进去了我的话,不想跟淮西帮的人斗来斗去。
另外,这段时间里,刘伯温因为两件大事儿,牵扯了太多的精力。也无心跟杨宪去掰扯那些破事儿了。
究竟是两件什么大事儿,让刘伯温都无心参与汪广洋、杨宪的这些破事儿呢?咱先一件一件说。
第一件事,便是跟常遇春有关。这事儿还得从这年的清明节说起。
这是常遇春亡故之后的第一个清明节,为了表达众兄弟对他的哀思,我可是发动了在应天的兄弟都放下手头的工作,耽误一天的时间,去常遇春的墓地前去祭奠他一番。
既然我都发话了,应天这帮人好歹也得给我一个面子。据崔道远等人告诉我,那天的场面比起当初常遇春下葬的那天,一点儿也不逊色。
要知道,当初常遇春下葬之事,可是朱元璋亲自主抓的工程,那场面能不轰动吗?
也就是说,洪武三年的清明节,常遇春墓前的祭祀活动,在当时也绝对称得上盛况空前了。
也就是祭祀完毕,回到应天之后,马悦私下找到我,说他在常遇春墓前,发现了一个大大的不妥之处。
马悦自从跟道衍和刘伯温共同探讨、研究过《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之后,在风水易学、奇门遁甲方面可谓大有长进。在我这等风水门外汉面前,马悦绝对称得上大师级别了。
马悦说常遇春墓前有不妥之处,我心中是大吃一惊,立即细问详由。
马悦告诉我,这个不妥之处,便是常遇春墓前神道两侧摆放的石象生。
石象生?这石象生又是个什么东东呢?
石象生就是墓前神道两侧放置的石人、石兽,这个东东始于秦汉时期,兴于唐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