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别有用心

bookmark

十万后金鞑子进击辽东的情报,迅速到了京城,到了紫禁城,到了朱由检的手中。

当年蓟辽督师袁崇焕,在后金鞑子已经进攻京城的情况之下,依旧懵懵懂懂驻扎在辽东,惹得皇上大怒,也成为皇上处决袁崇焕的重要原因之一,自那以后,辽东的情报搜集事宜,就迅速了很多。

朱由检的脸上写满了阴云,他很清楚关宁锦防线的重要性,如果关宁锦防线失守,则京师根本无法保住,整个的北方也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自崇祯四年以来,后金鞑子两次入关作战,最终都是撤兵,原因就是关宁锦防线固若金汤,这让后金鞑子在关内没有立足之地,被迫撤离。

关宁锦防线等同于大明王朝的命脉,等同于大明王朝的江山。

朱由检的雄心,一度随着关宁锦防线沉浮,最终消弭于无形。

内阁首辅温体仁,兵部尚书杨嗣昌,以及刚刚上任的户部尚书程国详,一前一后进入了偏殿。

朱由检看了看进入偏殿的三人,脸是没有多少的表情。

“杨爱卿,后金鞑子进击辽东,兵部有何应对的良策。。。”

杨嗣昌稍微顿了顿。

皇上首先询问他杨嗣昌,而不是内阁首辅温体仁,这已经让人感觉到奇怪,后金鞑子进击辽东,对于皇上和朝廷来说,都是重大的事宜,按照道理来说,皇上应该将走着发放到内阁,由内阁召集户部、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商议如何的应对。

“皇上,臣以为,辽东还是以固守为主。”

杨嗣昌的回答倒是干脆,这也是内阁首辅温体仁大人的意思。

朱由检看向了温体仁。

“温爱卿,你意下如何。”

“皇上,不知道镇守辽东的吴大人,以及辽东巡抚方大人,是什么想法。”

朱由检叹了一口气,看着温体仁,再次的开口了。

“吴爱卿的奏折,仅仅说到后金鞑子准备进击辽东,方爱卿倒是有提议,也是固守锦州、宁远和山海关等城池。。。”

温体仁和杨嗣昌的脸上,都没有多少的表情,他们都察觉到了,辽东的情形不对。

吴宗睿是蓟辽督师,手持尚方宝剑,负责辽东的一切事宜,方一藻身为辽东巡抚,参赞军务,在决断辽东诸多事宜方面,方一藻应该听命于吴宗睿,谁知道两人的奏折,内容居然不一样,吴宗睿仅仅是提及辽东有后金鞑子进犯,方一藻则提出了固守。

这样的情形不正常。

虽然方一藻担任辽东巡抚的时间长达六年,熟悉了辽东的一切情况,可是从职务上面来说,方一藻不应该单独上奏折,而是需要与吴宗睿商议,两人统一意见之后,再行并报。

眼看着后金鞑子就要进击辽东了,吴宗睿和方一藻之间,还不能齐心协力,这岂不是将整个的辽东拱手送给了后金鞑子。

具体来说,温体仁与杨嗣昌的想法又有所区别。

温体仁是支持吴宗睿的,杨嗣昌则不一定。

刚刚出任兵部尚书的杨嗣昌,期盼掌握更多的权力,对内能够打败流寇,对外能够征服后金鞑子,为大明朝廷创造出来一个安宁平和的环境。

对于杨嗣昌来说,掌握权力不仅仅是得到皇上充分的信任,还要能够降伏诸多掌控兵权的文武官员,武将暂时不用说,需要一步一步来,文官则是首要的清理对象,而太子少保、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使、蓟辽督师吴宗睿,是第一人选。

吴宗睿掌控登莱新军,按照朝中大人的理解,登莱新军的战斗力,丝毫不亚于辽东边军,而且兵力远远多于辽东边军,如果兵部能够让吴宗睿低头,服从兵部的调遣,那么其余掌控军权的文官就好办多了,譬如说洪承畴、卢象升和方一藻等等,比较这些掌控军权的文官之中,吴宗睿是地位最高的一个,其品阶甚至超过了杨嗣昌。

皇上说完之后,杨嗣昌看了看温体仁,对着皇上抱拳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辽东乃是我大明王朝的门户,绝不能有失,蓟辽督师吴宗睿大人刚刚抵达辽东,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对于辽东的诸多情况尚不熟悉,辽东巡抚方一藻大人,驻守辽东已经有六年的时间,熟悉辽东的诸多事宜,此次后金鞑子进击辽东,皇上可下旨,令方一藻大人负责抵御后金鞑子。。。”

温体仁的脸上,闪现一丝阴霾,很快消失,他想不到杨嗣昌会提出如此的建议。

辽东之地的重要性,巨朝皆知,正因为辽东之地重要,皇上才会专门派遣吴宗睿前往辽东,负责守卫辽东、抵御后金鞑子,方一藻在辽东虽然有六年的时间,可几乎就没有做任何的事情,关外八城还是老样子,方一藻没有能够收复任何的城池,也没有能够带领辽东边军打败过后金鞑子,现如今后金鞑子十万大军进击,让没有多少能力的方一藻负责抵御后金鞑子的事宜,岂不是本末倒置,让辽东的局势更加的危险。

杨嗣昌说完,朱由检稍稍思索,微微的摇头。

“朕看,这抵御后金鞑子的事宜,还是让吴爱卿负责,方爱卿若是有什么良策,完全可以提出来,吴爱卿若是不愿意采纳,兵部可以略微的督促。”

杨嗣昌的脸上,没有失望的神情,还显露出来一丝笑意,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辽东乃是我大明的门户,不能出现丝毫的差错,朕想,是不是调遣部分的大军,赶赴辽东,驰援锦州、宁远和山海关,大军击退了后金鞑子,保住了关宁锦防线,再行商议剿灭流寇的事宜。。。”

朱由检终于将内心真实的想法说出来了。

派遣大军驰援辽东,这是朝廷一贯的做法,当年的大凌河城之战,也是如此。

辽东之地凶险,谁都知道,但这一块凶险的地方,不能够出现差错,所以说,一旦辽东遭遇到危险,皇上和朝廷必定调遣大军前去驰援,无论如何保证辽东不出事。

“杨爱卿,你认为后金鞑子此番进击辽东,是何用意。”

“禀报皇上,臣以为,后金鞑子进犯辽东,与吴宗睿大人和登莱新军有关,后金鞑子入关在京畿之地肆虐的时候,登莱新军打败了他们,让后金鞑子慌不择路撤离关内,如此后金鞑子一定嫉恨吴大人和登莱新军,期盼能够彻底打败登莱新军,现如今登莱新军驻扎在辽东,如此的机会,后金鞑子岂会错过。。。”

杨嗣昌说完,温体仁跟着开口。

“皇上,臣也认为如此,此番吴大人率领登莱新军进驻辽东,皇上可下旨勉励吴大人,让其率领登莱新军,抗击进犯辽东的后金鞑子。。。”

温体仁抓住了机会,说出来最为关键的话语。

朱由检不由自主的点头,觉得温体仁说的有道理。

很快,朱由检看向了程国详。

侯旬被免去户部尚书职位之后,程国详正月才正式出任兵部尚书。

“程爱卿,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方爱卿以及辽东守将祖大寿、吴襄、金国凤等,都写来了奏折,恳求朝廷拨付足够的军饷,户部打算如何处理此事啊。”

程国详倒是没有怎么犹豫,很快开口回答。

“启禀皇上,臣以为,正月初,户部已经给辽东拨付足够的军饷和粮草,现如今因为后金鞑子的进击,辽东守将要求再一次拨付军饷粮草,于理不合,此要求不应准许。。。”

朱由检看了看程国详,微微点头,其实他也是这样的想法,只是辽东处于危险之中,辽东守将希望在抗击后金鞑子的时候,得到更多的粮草,而且依照惯例,一旦辽东战事爆发,的确需要大量的粮草,毕竟辽东边军作战,主要还是固守城池,如果有充足的粮草,就不畏惧后金鞑子围困城池了。

“程爱卿说的不错,不过辽东的情形不一样,朕看还是再次拨付一些军饷和粮草,户部可以告诫辽东守将,务必要抵御住后金鞑子的进击。”

。。。

商议完毕辽东的事宜,朱由检的心情略微的好了一些。

兵部尚书杨嗣昌留下,温体仁与程国详皆告退。

朱由检看着杨嗣昌,直接开口了。

“杨爱卿,刚刚你建议由方一藻负责辽东所有事宜,是何缘故啊。”

“皇上,臣觉得吴宗睿大人到辽东的时间不长,不熟悉辽东的情况,如果一时激动,要求驻守辽东的大军出城迎击后金鞑子,可能出现诸多的意外,辽东乃是我大明北方的门户,绝不能有闪失。。。”

朱由检点点头,再次看着杨嗣昌开口了。

“杨爱卿,你的心意朕明白了,方一藻的奏折之中,有应对后金鞑子的办法,吴宗睿的奏折之中,没有迎击后金鞑子的办法,朕也觉得不合适,不过关键时刻,朕可不能随意的下旨,让方一藻负责辽东的诸多事宜,若是此举引发辽东的动荡,岂不是适得其反。。。”

杨嗣昌走出偏殿的时候,擦去了额头上的汗滴。

第六百九十六章 掌控山东(1)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大幕再次拉开第六十章 吉榜第八百一十二章 雪中送炭(1)第一百七十四章 隐患抬头第一百四十一章 两面兼顾第一千零二章 微服私访(3)第六百二十四章 果然轰动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水师的任务第三百九十三章 痛快(1)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枭雄末路(8)第二百六十六章 死里逃生(2)第一千一百章 进攻的最佳时机第一百五十一章 犯忌的臭棋第一百一十一章 雏形已成第五百四十章 长亭之盟(4)第四百一十四章 家族的事宜第六百六十二章 注定如此第九百一十八章 定鼎之战(2)第九百二十五章 定鼎之战(9)第二百一十九章 从头再来第二百五十八章 深层思考第八百一十八章 没有闲着第八百八十八章 出击(2)第二百二十一章 一定要留住第三百六十四章 温体仁的帮助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攻占台湾(1)第九百九十一章 挑起事端(2)第四百八十三章 转嫁矛盾第五百四十八章 不敢说的心思第六百九十二章 暗度陈仓(2)第一千零一十章 还是无奈第四百五十四章 差点被骗第九百零四章 大明悲歌(7)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上召见第六百九十八章 掌控山东(3)第七百七十八章 迅雷不及掩耳(4)第六十四章 惺惺相惜第二百二十二章 漂亮的伏击(1)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枭雄末路(2)第一百六十三章 苦力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末路(5)第二百四十四章 立竿见影第一百八十一章 先下手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诅咒大清国第六百零八章 都不简单第九百七十三章 科举风波(1)第八百六十六章 明确态度第一百二十九章 滁州不太平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攻占台湾(3)第六百六十七章 攻心计(1)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孤胆英雄(2)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府衙第三百三十四章 震撼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精准预测第四百零六章 捅破了一层纸第二百五十四章 京城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祸不单行(1)第十九章 算账第二百一十四章 惨败的消息第八百五十七章 必要的选择(3)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内乱(2)第二百三十三章 务必精准第四百九十章 暂时的奔波第三百四十五章 万无一失第一百一十二章 添一把火第七百六十三章 灭顶之灾(7)第五百八十五章 权衡利弊(1)第八百三十章 残阳如血(1)第三百六十八章 初见洪承畴第七百五十二章 虚虚实实(1)第一百九十九章 赵氏家族第九百二十一章 定鼎之战(5)第三百五十三章 乘胜追击第六百五十二章 情报司在行动第一百四十三章 血腥之夜(1)第四百一十章 大度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腔怒火第一百一十三章 完美收官第七百零五章 掌控山东(10)第六十八章 想不到第五百四十一章 长亭之盟(5)第二百一十五章 暂时忍住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想法都一样第七百八十九章 卢发轩的手段第二百五十九章 千钧一发第一百三十三章 战斗力第五百六十七章 重点不同第二百零一章 好险第七百七十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3)第一百八十六章 海纳百川第七百七十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3)第六章 有理有据第九百四十二章 震动与观望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叶臣的悲哀第六百七十五章 水到渠成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关乎大局第二百二十八章 于心何忍第七百八十五章 漕运大整顿(1)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较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