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九節十成炮 再議火器

第137章 九节十成炮 再议火器

第137章九节十成炮

不远处传来“砰砰砰”的枪声,正是工匠在靶场校射枪支。 毕方济介绍说,枪炮厂参照了明朝工部的规定,每制成一支火绳枪,需连续发射三发子弹,若无问题,即算合格,可以铭刻批次,等待交付。

何为合格?明朝工部的规定是,新枪连射三颗子弹,若不炸膛,即为合格。枪炮厂的规定更为严格,除了要求不炸膛,还至少要有一发子弹上靶,且穿透靶子。

丹初已经见过样枪,麾下亲兵队也换装了三十支新式火枪。正好他要现地查看燧发枪样枪,便与众人一起信步来到靶场。

火绳枪靶位旁,有个身材佝偻的工匠,大概四十多岁,旁若无人,正在抽黄烟。一旁有个小徒弟,忙上忙下,又是递枪,又是装弹,又是清理枪膛。

地上散放著三堆火绳枪,一堆是校正后合格的,一堆是校正后不合格的,还有一堆是等待校谢的。不远处还堆放著火药、铅弹、火绳等物。

明朝时,烟草传入中土,渐渐流行开来。从上流社会到民间,乃至军队,都不乏抽烟者。就连以军纪苛暴而著称的满洲八旗,烟草亦很流行。清廷屡禁不止,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是,这靶场重地,四周又堆放著火药火绳,焉能在此抽烟?那个工匠似乎也没个体统,亲兵都在喊他了,他还是无动于衷。

丹初面露不悦,柳同春连忙说道:“大帅见谅,这是我的同乡刘师傅,自小制造枪械,身负绝技。枪械若有故障,送到他手里保证修好,新出厂的枪械,试射三下,必能分辨好坏。

“刘师傅天天与枪械打交道,耳朵震聋了,听不清别人讲话。妻儿都被清兵所害,身上也落了残疾,不能生育,只有抽烟一个嗜好。不过,他心思细腻,从来不会误事。”

毕方济也说道:“刘师傅确实是个枪械奇才,经他校射过的枪支,从来不会发生问题,我们都很放心。”

丹初这才转怒为喜,心想,江湖草野,颇有逸才。做大事,必当学会统战人才,做大帅,必当善用人才。

乃召见刘师傅。

柳同春跟他又是比划,又是大声解释,总算说明了来意。刘师傅大惊,慌忙向丹初下跪行礼。

丹初扶起他,见他眼神犀利,便知不是俗人,说道:“刘师傅,请起,请起。你是我们昭永军的功臣,这里有五两赏银,是我一点心意,还请收下。”

亲兵奉上五两白银,刘师傅固辞,丹初不许。

柳同春说道:“老刘,大帅厚爱,你何不给大帅露一手?”

刘师傅憨憨一笑,说道:“小人斗胆献丑了。”

工人取过一块铁板,充作新的靶子。刘师傅随手取过一把校验过的火绳枪,熟练地装填火药、子弹,接连射击三次。虽然年纪大了,他玩枪的功夫一点没落下,射速比熟练射手还快。

亲兵取过铁板,正中间有三颗弹印,相距不超过五寸。

“绝!”丹初很高兴,下令再赏赐刘师傅十两白银。

刘师傅也很高兴,笑道:“大帅,说实话的,老刘跟火枪打了一辈子交道,从未见过这样好的火枪,又精准,又轻便,威力又大,质量又可靠,不易炸膛。”

“呵呵,”丹初说道:“有什么缺点和不足?我主要想听这个,刘老傅是老把式,请直言不讳。”

刘师傅耳背,与他人沟通不便。尽管这样,丹初还是很愿意和他交谈。

他略一思索,说道:“这枪好是好,枪管太长、太硬,钻取起来很不容易,也很费钻头。浙东有一种工艺,可以把枪管分成若干个短管,钻孔时较长管轻松许多,再锻接拚合而成,生产效率很高。”

这?显然并不可取。丹初问道:“这种工艺生产出来的火枪,是不是要减装药?”

“大帅英明。”

丹初摇摇头,苦笑道:“我们把枪管做得很长,足有三尺,又改用钢铁做枪管,就是为了提高膛压,以增加装药,提高火枪的威力和精度。

“只有这样,才能在射程、威力和精度上超过江湾大梢弓。将士们对战满鞑子时,才能抢占优势,抢先毙敌。

“若按刘师傅所说,把长枪管分成几个短枪管,再锻接而成,则结合处必定脆弱。如此,枪管不能可承受高膛压,只得减少装药。子弹打出去,无法穿越明甲,杀伤力还不如大梢弓,有违火枪初衷矣。”

这话说得很专业,毕方济、柳遇春、刘师傅等人心悦诚服。

秋高气爽,凉风袭来。刘师傅的话,却启发了丹初:分段制作枪管确实不可行,分段制作炮管也不行吗?

他猛然想到一个故事:乾隆年间,清军征伐大小金川,其地崎岖难行,清军损兵折将。不得已,清军发明了“九节十成炮”,才艰难击败大小金川土司。

“九节十成炮”,顾名思义,炮管共分为九节,各节长短粗细相同,一端刻有阳螺纹,另一端刻有阴螺纹。使用时,九节相继旋接,组成完整的炮管。这种炮最大的意义是可以分节携带,机动性大为提高,翻山越岭,马驮人扛,不在话下。

“快!拿纸笔来!”灵感来了,丹初大声叫道。

秘书郎杨云卿有随身携带“携笔囊”的习惯,连忙从中取出纸笔。

随行的亲兵取来交椅,工匠在上面铺了块铁板,权当书桌。

丹初止不住的兴奋,半跪在地上,用纸笔描画起九节十成炮的轮廓。

未见,他放下笔,得意地端详片刻,说道:“刘师傅,太感谢你了。刚才,你那番话对我启发很大。枪管太薄,分节制取并不可行,但炮管很厚,不妨分节制取。

“诸位且看,我设计的这款炮管,分为九节,每节加以螺纹。为方便运输,可以分节驮运,每节数十斤,乃至上百斤。战斗时,再旋接到一起,拚合成一个完整的炮管。

“眼下,红衣大炮威力很大,可轰破城墙,但太笨重,运输不便。虎蹲炮、威远炮等火炮虽然便于携带,威力却太小。

“这种炮既方便携带,又可保持威力,实为野战利器。一旦制造出来,必可成为我军的大杀器。”

毕方济、柳遇春、刘师傅等人拍案叫绝,对丹初更加敬重。

第138章再议火器

受九节十成炮启发,丹初再次意识到:八旗的火器装备率很高,也较明军先进。哪怕到了雍、干时期,清帝提倡国语骑射,八旗亦在大力装备火器。优秀的骑射传统,再加上先进的火器,使得八旗兵成为亚洲最为强大的骑兵。

南方水网稻田密布,不利于骑兵驰骋,可以削弱八旗的骑兵优势。昭永军缺马,要战胜八旗,只得发展出更为先进的火器,创造出更加密集的火力。

除了九节十成炮,还有什么可以广为推广的火器呢?丹初绞尽脑汁,回忆明清火器发展历程。 红夷大炮?红夷火炮技术已经成熟,但这种火炮太过笨重,轻则数百斤,重则几千斤,通常用来攻城、守城,并不适合野战。

冲天炮?是的,冲天炮可发射开花弹,很受清军的重视,被清廷命名为威远大将军炮,只许八旗装备,不许绿营装备,只许京师生产,不许地方生产。乃至于嘉庆以后,开花弹技术竟然失传了。

清承明制,明军早就可以熟练地生产红夷大炮、冲天炮了。但这并未使明军在战场上占据多大优势。

火绳枪?这确是一个应该努力的方向。明军称为鸟铳,清军称为鸟枪。清帝曾抽调各旗士兵组建键锐营、鸟枪营、火器营等,大量装备轻重两种火绳枪,为满清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丹初已经在大力发展火绳枪,还已著手改进燧发枪。

对了,还有一种火器,应当引起重视:劈山炮。

劈山炮顾名思义,意指火炮威力可以劈开山峰。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清军很早便开始装备劈山炮,起初并未引起重视。清朝中后期,劈山炮在镇压太平军、湘军、西北回乱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被清军视为利器。

但实际上,劈山炮的威力并不大,但是重量较轻,易于携带,是一款在机动性、轻便性、威力等各方面较平衡的轻型火炮,适合野战。

或者说得更直白点,劈山炮适合内战,对付国内弱小之敌。清军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从中亦可窥见一二。

劈山炮从明朝威远炮、虎蹲炮发展而来,发射铅子,重量从几十斤到六七百斤不等。其突出特征是炮管相对细长,威力较威远炮、虎蹲炮大。

得益于冶铁技术的进步,劈山炮可以承受较高的膛压,开炮时,几十上百枚铅子迸射而出,形成一个扇形的射击面,犹如一个大型喷子,对付敌军密集队形非常有效。六七百斤的劈山炮,射程可达五里。

做任何事,必须实事求是。发展武器,也必须结合实际。最先进、最优越的武器,常常有成本、可靠性等方面的不足,并不适合装备军队。

九节十成炮、劈山炮不见得有多先进,但非常适合国情,也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丹初要做的,便是利用知识上的优势,为昭永军指明正确的方向,不能像明军那样,在火器发展上屡走弯路。

他现场又描画了劈山炮的图样,对众人说道:“诸位,这种炮,我命名为劈山炮。以往冶铁技术不过关,炮管长度与口径之比……对了,这在铸炮上叫什么?”

“倍径。”柳遇春脱口而出。

“对,就是倍径。虎蹲炮、威远炮的倍径比较小,火药易于泄气,膛压较低,炮弹射程和威力不够,打击鞑子效果不佳。现在,我们的冶铁技术上来了,不妨提高倍径,把炮管做得细长,进而提高火炮的威力。”

材料技术的进步,往往会带动科技整体的进步。

一个非常现实的例子是,明朝的开花弹只能使用冲天炮发射。因开花弹内部中空,外面的铁壳比较脆弱,只能使用冲天炮(臼炮)发射,射程比较近,最大射程一般在二里左右。若用红夷大炮发射开花弹,则非炸膛不可。

冶铁技术的进步,使昭永军有望铸造出更为坚硬的弹壳。届时,昭永军就可用轻型红夷大炮发射开花弹,既能扩宽红夷大炮的用途,也能提高开花弹的射程。

既然谈到火炮,丹初索性讲得多了些,特意强调了火炮的机动性问题:“嘉靖年间,国朝南倭北虏,边患前所未有。彼时,大明国力尚可,名将迭出。

“俞大猷、戚继光皆为一时翘楚,皆曾镇守北方边关。俞大猷制战车,练车营,以拒蒙古。谭纶、戚继光主持北方边防,俞大猷所制战车助力极大。

“不过,俞大猷所编练的车兵营,实质上就是火器营。俞大猷曾有论断,战车‘能御马之践蹂,而中又有铳炮之雄器,击刺之精兵,追逐之马兵,是一车而兼乎马步之长,故非虏所能敌也’。

“时过境迁,鞑虏起于东北,往来如风,剽悍甚于蒙古。俞大猷的车营战术,能抵挡住蒙古骑兵,却不能抵挡满洲鞑子。

“明军抱缺守缺,仍旧坚持车营战术,一再败于鞑子,终至大局糜烂。为何?鞑子以骑射、火器见长,往来如风。明军战车太笨重,有厢板、护板,可以载人、载辎重,机动性太弱,价格还很贵。

“我军目前没有战车,今后也不得装备战车。辎重营所用辎重车,就用普通的大车,主要运输辎重。重型火炮所用的炮车,今后改称为炮架,力求轻便实用,只用来承载火炮,不得随意增加其他功能。”

燧发枪尤为丹初所关注。今日在枪炮厂,毕方济展示了一把样枪,介绍道:“大帅,这把自来火枪……”

丹初打断了他,说道:“毕先生,今后咱们换个说法,不要再提自来火枪了,改称‘燧发枪’。”

“诺,”毕方济应道:“这把燧发枪与海内外其他燧发枪相比,有三点优势。一是弹簧采用更加优质的钢铁,撞击燧石时更加有力,点火更加可靠。二是大部分部件可与现产的火绳枪通用,一旦成熟定型,便可更换点火方式,把火绳枪改造为燧发枪。三是可以在枪口处套装刺刀,且不影响射击。”

“现有的弹簧,能用多少次了?”

“至少可保证二十次,个别弹簧可使用至三十次。”

二十次,明显太少了。丹初又问道:“燧石的质量可靠吗?”

“燧石质量有待提升。不过,大帅从五屯所带回来的那批燧石质量不错,发火率很高。”

“回火、淬火的工艺,想办法再完善完善,不妨多尝试些新办法。譬如淬火,试著用水、油、盐等尝试一下,看不能有帮助。”

古代亦有回火的工艺,一般用火炭淬火。至于回火,则有煨火法、烤火法和浸泡法等多种方法。

“诺。”

弹簧质量不可靠,归根结底还是材料的问题。要提高弹簧的质量,就得制造出良好的弹簧钢。加入其他元素制成合金,无疑是一条可行之路。

可是,究竟该加入哪种元素呢?丹初只怪自己化学知识不够,实在是想不起来了。他只知道,加入铬元素,可以提高钢铁的硬度,还有钨、锰、钴等,都是制造高品质炮管所必不可少的。

问题是,在这个时代,如何制备这些稀有金属?华夏的稀有金属,又分布在哪里?他只记得,江西应该有不少稀土资源。

没办法,只能用笨办法逐一尝试了。

“毕先生,你们多想想办法,不妨在钢水中加入其他元素,逐一尝试,看能不能制成高品质的弹簧钢。譬如说,加入少量的银、铜、锌,乃至沙子等。弹簧使用寿命总得达到一百次以上,方好定型生产燧发枪。”

“诺。我们一定想方设法,制造出经久耐用的弹簧。”

第251章 天降神兵第六十二章 面聖第150章 釋放俘虜第195章 清軍急襲第七十二章 聯姻第190章 無力追擊第323章 各懷鬼胎376.第376章 欣然归附第二十六章 列陣第348章 朱成功兼並魯藩第五十二章 迎駕第138章 鄉飲酒禮第282章 親兵渡河第七十二章 聯姻371.第371章 衡州会战第208章 伸張大義第187章 氣定神閑第170章 大局崩壞第257章 水戰大捷第六十四章 永歷帝移陛水殿360.第360章 三迭三胜351.第351章 广德公主第五十五章 黨爭第八十三章 降服土司第293章 圍城第302章 線國安歸降第一十九章 勒捐第三十章 摩擦第338章 施琅歸順第233章 寧國公第147章 兵行險著第222章 水戰芻議第172章 出兵抗虜372.第372章 九迭十八层第209章 我為其易,君為其難第321章 轟擊木排第八十章 合陣第六章 出城第326章 尚可喜窮途末路第六十五章 還陛桂林第338章 施琅歸順第一十六章 編制第117章 问政乡村第335章 辦理團練第一十八章 拆台第266章 衣冠禽獸第319章 再破羅定第六十九章 著佃納糧第307章 經略遇刺第七十七章 火炮第147章 兵行險著第184章 反攻全州第五十八章 納妾第334章 以蜀糧養蜀兵第338章 施琅歸順第266章 衣冠禽獸第246章 定計援粵第134章 籌議大學第三十七章 童子兵第133章 德之所在,天下歸之第213章 興學之議第179章 滿虜來襲第六十一章 開學第七十五章 火槍揚威第192章 定虜伯第278章 堅貞不屈第六十一章 開學第八十六章 危局第三十五章 泰州學派第295章 孔有德黔驢技窮第105章 雷霆之怒第196章 極度被動第237章 堵胤錫追諡文忠第二十章 募兵第180章 憑壕拒敵第145章 陳邦傅借兵第148章 智取古漏關第164章 赤軍閱軍禮第267章 崖山祭祀第214章 昭平大治第260章 陸戰大捷第120章 情报局第348章 朱成功兼並魯藩第二章 參軍第114章 源头活水第118章 昭永总兵第115章 民心之辩第217章 三堵牆第一十五章 擴軍第182章 報捷第319章 再破羅定第287章 兵臨城下第256章 以眾擊寡,以快製慢第311章 南越國主第123章 射禮第303章 整編第225章 房緯小事,關系大業第八十一章 金秀土司第297章 破城第188章 清軍突破拒馬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