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六章 編制

军队的编制,主要根据战法、战术和战阵而设。

古时,军队最低一级编制常定为伍。伍长统四卒,战时居中持旗指挥,四卒分列四方,共同进退。

嘉靖年间,北虏南倭,边患前所未有,营兵制逐渐成熟。

名将戚继光在南方抗倭,见卫所废弛,改从矿工、农民中募兵,成立戚家军。根据倭寇和南方地形特点,戚继光创立鸳鸯阵和一头一尾两翼制。

为适合这种战法,戚家军改以小队为最低一级编制,每小队设队长一人、战兵十人、火夫一人。四小队为一大队,称之为哨,长官称哨长。

哨为戚家军基本编制单位,一哨大约五十人。

后来,戚继光担任蓟辽总督,主持北方边防,针对北方地形和敌军特点,定步兵营制:

十二人为一队,三队三十七人为一旗,旗总统之;三旗一局一百二十人,百总统之;三局一司四百四十九人,把总统之;两司一部八百九十九人,千总统之;三千总一营两千六百九十九人,营官统之,加设中军坐营官。

这种两三千人一营的营队制,组织相当严密,长官掌理三支下级部队,与近代军制相当接近,既有利于发挥火器威力,又与当时的组织指挥能力相适应,影响深远。

焦琏麾下只有三千将士,规模相当于一营,总兵、参将一大把,编制很虚。最精锐的标营,以队为基本编制单位,仅编有五十骑兵。

岑丹初认为,要扩军,首先要充实基层部队。要充实基层部队,首先就要完善队一级编制。

当著焦琏等人的面,丹初说道:“吾闻当年戚武毅(戚继光)创设戚家军,为伍兵制所苦。古制,伍长辖四卒,进攻则锐气不足,防守则人手短绌。

“是故,戚武毅以一队辖两伍,增设火夫一人,成十二人之数,进可攻,退可守,对付倭寇极为有效。久而久之,戚家军改一队十二人为最小编制。

“我军目前以伍为最小编制,以队为基本编制单位。标营皆为骑兵,一伍五人,一队十伍,共编骑兵五十人。

“骑兵临战,队形较宽,战线较长,以伍为作战小组,弊端不如步兵那样明显。但是,指挥起来就十分不便。

“譬如我为队长,手下管十伍,不可能面面俱到。战时,若要临时分兵或者变换队形,各伍长互相平级,互不隶属,只能委派队头或队副下去指挥。

“队头、队副为队长的佐贰官,他们一走,队长这边就会缺少帮手。同时,队头、队副毕竟不是伍长的直属上司,在伍长面前没有绝对权威,临时指挥并不顺畅。

“职下斗胆打个比方。大帅目前管马镇、白镇、赵镇、标营四支部队。日后,哪怕朱宗臣单独成一镇,大帅也只管五支部队,可以顾得过来。

“若让大帅同时管十支部队,恐怕就会精力不济,容易出现绌露。若严关有事,需要大帅分出两镇兵马支援严关,大帅是让马镇统领赵镇,还是让赵镇统领马镇?”

三人笑笑,说道:“说得不错。”

此时,夕阳将要落山,把最后一抹阳光撒向大地。

大军就地宿营,催逼关维藩尽快撤军。

亲兵送来饭菜,今日大操,部队改善伙食,加了一道荤菜。

焦琏这边也加了两道硬菜,有新鲜的江鱼,火夫烹饪得十分鲜美。

大家一边吃饭,一边继续议事。

岑丹初文思如泉涌,说道:“我军要扩军,必先充实编制。可参照万历年间兵部刊行的《兵录》,以百人为一队,一队设三哨,一哨设三伍,一伍十人。

“譬如,我为标营三队队长,下辖三哨,主抓三个哨长即可。平时,可将三哨分开管理,训练、休整、修葺兵器,各执其一,定期会操。战时,一哨为正兵,一哨为奇兵,一哨为备兵,指挥起来如臂使指。”

“嗯,有道理。”焦琏沉吟道:“一队百人之制,行之已久。我军客居广西,官多兵少,兵多马少,一队只有五十人。

“当年,闯贼整编部队,同样缺少战马,定步队百人,马队五十人。标营皆为重甲骑兵,铁甲在四十斤以上,至少要一人两马。

“琢如,你说,标营若改以百人一队,这多余的战马从何而来?骑兵从何而来?饷粮马料从何而来?”

焦琏对岑丹初越来越喜欢了,干脆以表字相称。

丹初受宠若惊,微微一笑,谦和而恭敬,说道:“标营将士都是陕北子弟兵,追随大帅已久,从来不求军饷。有饷时则领饷,打了胜仗就分发战利品,没饷时就过些苦日子。

“只要有饭吃,只要家眷饿不著肚子,标营将士从不抱怨。扩军之后,标营还是标营,军饷这一块还是一如其旧。”

明末乱世,军队拖欠军饷已是常态。加之时局纷乱,很多人走投无路,衣食无著,能当兵吃粮已经心满意足,并不奢望还有额外的军饷。

很多时候,军队也穷得叮当响,连粮食也保证不了,民间有易子而食,有些军队亦杀人取食。

丹初吃完饭,放下碗筷,继续说道:“募兵并不难,想当兵吃粮的人多的是。我想,兵源不外乎是俘虏、农民、矿工。广西民风剽悍,俍兵名闻天下,瑶、侗、苗等土人吃苦耐劳、翻山越涧,是很好的兵源。

“俘虏也全都是汉人,晓以道理,完全可以将其编入军队。戚武毅创制戚家军,新兵训练两个月,就能适应掌握鸳鸯阵、一头一尾两翼阵。

“我军火器不多,操练起来更加容易。骑兵需要骑射,训练起来稍难。募兵时,不妨优先招募会骑术的、脑袋灵光的人。

“愚以为,将队一级编制扩大至百人,可将新兵与老兵混编,以老驭新,以老教新,以老带新。譬如,一伍定为十人,可编为四名陕北老卒、四名广西土人、两名俘虏。

“有老卒押阵,新兵临战不惧。老卒有新兵助阵,临战可以更加从容,破敌也更有把握。如此,新兵日久成老兵,军队亦日渐壮大。”

焦琏脸上露出了笑容。后生可畏呀,自己一直头疼的募兵与练兵之事,丹初却讲得头头是道,决非纸上谈兵。

“还有一个问题,战马从何而来?”赵兴问道。

两广不产战马。云南倒产滇马,耐力很好,擅长翻山越岭、负重远行,可惜离桂林远,缓不济急。

民间也不爱养马。马脾气差,吃的多,用途窄,除了适合打仗,其他方面远不如骡子、驴、牛等牲畜。

这个问题,岑丹初也没有好答案,说道:“战马不好筹措,步营还好,标营理当全部编以骑兵。不如重骑兵、轻骑兵参差编制。

“重骑兵一人两马,轻骑兵一人一马。战时,重甲骑兵在前,冲锋陷阵。轻骑兵著棉甲、藤甲甚至不著甲,在后策应。”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暂时也只能这样了。

焦琏想到了另一个问题,问道:“丹初,我军扩军之后,势必要增设营务处和粮台。你想不想来营务处?”

营务处相当于参谋机关,粮台相当于后勤机关。军队达到一定规模后,营务处和粮台必不可少。

岑丹初直言不讳,说道:“古人云,猛将必发于卒伍。大帅,职下还缺少历练,更想当个队官,与将士摸爬滚打。况且,职下在标营,随时供大帅差遣。”

与其到营务处当个文案委员,他更想带兵打仗。这个乱世,得抓住军权才行啊!

第181章 陣斬覺羅果科第166章 辦公司第312章 定計破敵第285章 攻克紅沙坳第156章 勢如破竹第七十四章 考核第174章 謁見督師第271章 鶯鶯燕燕第108章 治军之道378.第378章 厘定官制第342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120章 情报局第302章 線國安歸降第四十八章 稅賦之謎第125章 五屯所第208章 伸張大義第八十章 合陣第253章 杜永和遣使求援第九十章 禦賜酒食第240章 大明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第一十四章 大變在即364.第364章 千古节义第323章 各懷鬼胎第311章 南越國主第107章 终返广西第七十三章 訓話380.第380章 千古罪人洪承畴第322章 奇襲羚羊峽第312章 定計破敵第241章 次輔親迎第二十四章 突擊第六十一章 開學第六十七章 獨立成鎮374.第374章 屯齐夜遁第295章 孔有德黔驢技窮第404章 吴三桂南下云贵第386章 牛刀杀鸡第185章 辦大事當有替手第131章 土司來儀370.第370章 洪承畴兴起冤狱第106章 内斗失机第347章 除惡務盡第一十六章 編制第五章 殲敵第313章 變計東進第168章 大會土司第五十三章 姐姐第210章 生離死別第193章 二攻全州第九章 管隊第三十三章 軍歌第九十四章 清軍逼臨桂林352.第352章 天下兵马副元帅第398章 决战在即第三十三章 軍歌第133章 德之所在,天下歸之第九十五章 大兵團之戰第323章 各懷鬼胎357.第357章 虎贲大败第130章 收編匠戶第238章 統戰東勳第124章 英雄結義356.第356章 义师响应第174章 謁見督師第六十七章 獨立成鎮第191章 義師歸附第104章 祸起萧墙第九十七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61.第361章 野战破敌364.第364章 千古节义第126章 夜襲第408章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第194章 進駐蓑衣渡第274章 不鳴則矣,一鳴驚人第225章 房緯小事,關系大業第九十一章 征蠻將軍第168章 大會土司第五十三章 姐姐第272章 明軍兵敗如山倒第五章 殲敵第307章 經略遇刺第226章 小政權初具雛形第一十三章 單刀赴會378.第378章 厘定官制第162章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第268章 逼降李明忠第157章 大局已定第335章 辦理團練第346章 微服私訪第398章 决战在即第280章 按兵不動第413章 掘壕围城第八十一章 金秀土司第162章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第319章 再破羅定第389章 奇袭跳马涧第205章 蛇吞象361.第361章 野战破敌363.第363章 进取吉安第四十三章 處置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