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啟發民智

第235章 启发民智

按照丹初的估计,清军最早会在年底进犯赤军地盘。留给赤军还有半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对于赤军来说,时间还算充裕,可以好整以暇地扩军、练兵。装备制造还有些困难,但已无关宏旨。

水师这边问题不大,年底前可以配齐战船。难的陆师这边,特别是步枪,缺编比较严重。

邕宁公司加班加点,今年最多可生产一万支定虏式步枪。加上军中已经列装的步枪、由新式火绳枪改造过来的步枪,全军到年底最多可装备一万五千支步枪。对付孔有德的鞑子,应该绰绰有余了。

对于军政府来说,时间相当紧张,许多事业都进展缓慢,难以达到丹初的预期。政府毕竟不是军队,一项政令下来,总要有个消化理解执行的过程。浔州府、郁林州都是新打下来的地盘,改造旧政权、成立新部门、增加新职能,总要久久为功。

不过,有几件事却是丹初所关注的,必须加紧推进。

首先,便是大兴教育。他在堵胤锡、杨畏知二人面前夸下海口,要普及公学,要兴办技校,要简化汉字、实施拚音教学。

事非经历不知难,真到推动时,却存在著这样或那样的阻力。一向在战场上杀伐决断的岑丹初,也深感有心无力。

但教育为百年大计,欲兴大业,必办教育。千难万难,丹初也要推动此事。

“为了大兴教育,我们特意在军政府新设了学房,专管教育。现在,兴学的章程拿出来没有?”丹初问道,有些责备之意。

俞厚基为左参政,主掌政务,对兴学负有责任,答道:“章程还在细化,再有十天可以出来。”

“十天?”丹初眉头一皱,脱口而出地问道。

俞厚基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是的,还要十天。户房要核算经费,吏房要统计教师,工房要统计馆舍。学房制定章程,方有根据。”

想想也是如此,这年头计算要靠算盘,各地传递信息要靠驿马。仅统计教师一项,各地公文往来,就要耗费大量时间。心急吃不上热豆腐,更何况是兴学这样的大事?

“经费怎么样?”丹初问道。

“爵帅明察秋毫,大兴教育,最难的有两点。一是经费不够,二是教师不够。其他还有诸多问题,譬如教材,需要统一编纂,譬如简化汉字、拚音教学,需要制定标准,组织教师培训,等等,纷繁复杂,不能一蹴而就。”

俞厚基擅长处理繁剧,尚且感到头疼,换了他人只会更加难办。他能这么快就拟出章程,堪称神速了。

赤军有六万多人,再加上各级官吏、学校师生、邕宁公司、盐业公司员工等,合计已逼近十万。在赤军治下,差不多十个百姓就要养活一个“公职人员”,负担已经相当沉重。大兴教育,还要增加开支,还要养活更多的教师。

“这次出兵援粤,我会想办法约束队伍,节省军费。兴学的事不能耽搁,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决断不了的,先说说看。”

丹初鼎力支持,俞厚基备受鼓舞,说道:“全面普及公学,普及简化汉字、拚音,目前都是不现实的。受制于经费、教师的紧缺,军政府只能著重开展几项工作。

“一曰扩建大学堂。永安大学、武备学堂为两所仅有的大学堂,均需扩建。为普及兴学,拟新建一所师范学堂,专门培训教师。

“二曰新建技学校。有几项技艺很紧缺,需要设立专门的技学校。拟新建七所技学校,分别为军械学校、农桑学校、医护学校、冶金学校、水利学校、土木学校、法律学校。 “三曰试点公学。拟试办公学,先为赤军、官吏、教师、工人等公职人员的儿童提供免费小学教育。待经费充裕,再全面推开。

“四曰统一教材。制定拚音、简化汉字标准,编纂统一的教材……”

“思路清晰,切实可行。章程抓紧拟出来,第一时间呈给我。在我率军开拔之前,必须敲定兴学方案。”丹初赞道,总体感到满意,提议道:

щщщ★ttКan★¢ ○

“水师协驻地在八尺寨,与武备学堂相隔较远,来往不便。将来若争夺广东,势必要大兴水师。现在,咱们没实力也没必要修造大船,先在八尺寨新建一所水师学堂,专门培养水师骨干。”

十年陆军,百年海军。赤军虽有水师,却只是一支很小的内江水师。广东多海寇,战船多用广船,坚固高大,往来南洋,不容小觑。赤军得未雨绸缪,先行培养水师人才。

方以智提议道:“此次增援粤东,我军不必死战。爵帅劳苦经年,何不坐镇南宁,拜一大将领兵出征?”

丹初苦笑一下,说道:“此番作战,只能派亲兵协去。我是协统,又要与朝廷、东勋打交道。我若不去,谁还能担当此任?”

想一想,还真是如此。即便方以智是左参军,名义上的赤军二号人物,也根本不能担此重任。他只好叹道:“某甚惭愧,不能为爵帅分忧。”

下一个议题,加强宣传。

丹初说道:“启发民智需要教育,也需要宣传。教育确实不好办,宣传却容易得多。军政府成立了宣房,头一件事便是办报。《中兴报》是我亲自命名,亲自题辞的。自元月开始发行后,我还是不太满意。

“一是内容太少。每月朔望各出一期,一个月也就是两期,一期一万多字,讲不了多少东西。从下个月开始,每月要出三期,初一、十一、二十一各出一期。

“二是质量不佳。《中兴报》的发行对象,是赤军,是各级官吏,是缙绅,是读书人,也是所有平民。每一期报纸,栏目要相对固定,有政论,有时事,有新闻,有文学,有知识,有趣事。

“说教不能枯燥,免得引起读者反感。语言要通俗易懂,活泼生动,让识字的人都能看懂,让不识字的人都能听懂。可以向特定部门、特定人约稿,也不妨允许读者投稿,经选用的,可以署其名字。工商业有什么大事,可以登报,商品物价,可以登报,商人想在报纸上赚吆喝,也可以登报广而告之……”

眼下,信息闭塞,国人视野狭窄,见识短浅。因此,《中兴报》一经问世,大受欢迎,加之价格便宜,往往一经发行,立即抢售一空。

俞厚基问道:“南宁、浔州几个缙绅,也有出钱办报纸的想法。爵帅,我担心他们混淆视听,暂时没有批准。”

思想开放,社会才能活力,国家才能进步。丹初答道:“让宣房订个章程,允许民间办报,但需经过批准,内容要符合公序良俗,不得与军政府唱反调。否则,宣房可以随时封禁。”

第306章 南越王第220章 義釋劉芳亮第104章 祸起萧墙第五十六章 廷爭第212章 堵胤錫先斬後奏第196章 極度被動第282章 親兵渡河第215章 不世之才 超世之傑第173章 閨房密議第145章 陳邦傅借兵第228章 穴地攻城第247章 要在水師第134章 籌議大學第七十五章 火槍揚威第一十四章 大變在即第202章 步兵第四標第120章 情报局第100章 骑牛蛮子胡一青第342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329章 二蹶名王第104章 祸起萧墙第214章 昭平大治第162章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第209章 我為其易,君為其難第一十四章 大變在即第220章 義釋劉芳亮第317章 反敗為勝第1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283章 襲取塘站第二十九章 追擊第283章 襲取塘站第309章 大舉進犯第154章 飛奪黃花驛第一十七章 思考第237章 堵胤錫追諡文忠第344章 普及公學第159章 殺人誅心第220章 義釋劉芳亮第三十四章 聽風亭論道第164章 赤軍閱軍禮第一十九章 勒捐第295章 孔有德黔驢技窮第三十七章 童子兵第324章 以攻為守380.第380章 千古罪人洪承畴第267章 崖山祭祀第288章 田源增灶第243章 援剿大將軍第131章 土司來儀第112章 再得昭平第347章 除惡務盡第三十一章 奇襲栗木嶺第320章 鐵索攔江第二十九章 追擊第七十七章 火炮第172章 出兵抗虜第250章 焚燒船廠第117章 问政乡村第287章 兵臨城下第216章 忠貞營西進第338章 施琅歸順第七十一章 教導隊第一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125章 五屯所第七十章 返回永安第113章 增设乡长第204章 忠貞營進退兩難357.第357章 虎贲大败第210章 生離死別第167章 聯姻土司第九十四章 清軍逼臨桂林第三十七章 童子兵第328章 鐵桶圍城第268章 逼降李明忠第162章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363.第363章 进取吉安第143章 步兵第二標第300章 孔四貞第345章 掃除文盲第三十五章 泰州學派第九十二章 返回桂林365.第365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281章 反攻第308章 以漢製漢第323章 各懷鬼胎第339章 聯合賜姓第四十章 陰結少年,挾洋自重第317章 反敗為勝第200章 襲擾清軍第325章 連環爆破第302章 線國安歸降第五十七章 天下事猶可為第201章 陡轉直下第261章 拒絕反攻第260章 陸戰大捷365.第365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167章 聯姻土司第262章 水師第二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