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童子兵

岑丹初统领督标左协,就可以设立中军了。

一般来说,中军设坐营官一员,专管后勤、兵员事宜,另有军医、马医、弓匠、箭匠、吹鼓手、火药匠、裁缝等属员。总人数约三四十人,职能与现代军队的营部十分类似。

丹初的面子大,特意请示焦琏,招募了五十二名童子兵,充实中军。这些童子兵名义上是辅兵,有一半是他在黄沙镇的同学,另有一半是桂林城外的孤儿。

武将笼络部下,常常收取养子,乃至养孙。

譬如,毛文龙做东江镇总兵时,曾收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为养孙。孔有德投降满清后,晋升为藩王,仍对毛文龙非常感激,“每言(毛)大将军时事,辄于色不自胜”。

再如,张献忠统帅大西军,全靠四位养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

焦琏为人坦荡,出身于武将世家,不屑于此道。但他笼络陕北标兵,厚待标营子弟,同样不遗余力。

岑丹初手下日盛,也该培养自己的班底了。他出身于童子兵,培养班底不妨从童子兵处著手。

这是从后世太平军中得到了启发。太平军就曾广设童子兵,称为“牌尾”。

很多太平军大将亦出身于童子兵,譬如英王陈玉成、慕王谭绍光、护王陈坤书、首王范汝增、偕王谭体元等。范汝增年龄最小,参加太平军时仅十一岁。陈玉成更是少年得志,还是童子兵时,就率队夜袭武昌,夺得首功。

丹初出身低,不像焦琏那么多顾忌。以他的年龄和资望,固然不足以收取义子义孙,培养点童子兵,总说得过去吧。

标营缴获特丰,训练也多了起来。中军不必参加训练,童子兵都集中起来上课,学习识字和算术。

军队训练有小操、大操,童子兵亦有小考、大考。今天是小考之日,丹初特意来到中军,查看童子兵考试。

“琢如。”一名中年儒生正在监考,见到岑丹初过来,从容作揖行礼。

丹初连忙回礼,说道:“士龙兄。”

儒生名叫何云,字士龙,苏州常熟人,原拜钱谦益为师,算是瞿式耜的师弟。钱谦益做了贰臣,何云与他断绝师生关系,追随瞿式耜来到桂林,担任士耜的幕僚。

常熟人文昌盛,瞿式耜德高望重,身边聚集了一批常熟籍的仁人志士,譬如严炜、王奕昌、许士骥等。何云学问渊博,被瞿式耜派往丹初军中,帮他赞画军务。

“孩童听话吗?”丹初问道。

“呵呵”,何云苦笑一下,说道:“你看那两个孩童。”

丹初认出来了,一个是岑勇,另一个叫杨方,都是标营孤儿。

岑勇是他堂弟,杨方是他发小,都不是读书的料,对考试很抵触,被何云罚站在前面。

“不争气!”丹初动怒了,对一旁的亲兵说道:“拉出来,打二十军棍!”

“琢如!”何云大吃一惊,劝道:“何必如此!二十军棍打下去,孩童都起不了床了。”

“不吃棍棒,不长教训。”岑丹初不为所动,亲兵上前,果真杖责起来。

岑勇和杨方自小顽劣,小有才。岑丹初招募童子兵,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还让他们做了伍长。如今,他们带头抵制考试,老师威信何在?读书识字岂不成了一句空话?

“啊!啊!”

杨方惨叫连连,岑勇咬牙忍痛,一声不吭。丹初冷眼旁观,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童子兵们见状,大气儿也不敢出,个个端正坐姿,苦思冥想。几个平时不认真听课的,此刻写不出答案,大为紧张,后悔莫及。

打完军棍,岑勇挣扎著起来,说道:“大哥,弟不愿做童子兵,愿编入标兵,上阵杀敌。”

丹初一脸严肃,喝道:“军营之中,以职务相称,不许喊我大哥。”

“诺,协台。”岑勇诺诺,脸上仍是不服。

看他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丹初语重心长地说道:

“你以为我统领左协,靠的是战功?我的战功从何而来,上阵杀敌吗?非也!上阵杀敌只是匹夫之勇。我能立下战功,靠的是书本中的韬略。当初在黄沙镇,我若不认真读书,岂能受到爵帅的识拔?岂能因缘际会,立下这许多战功?”

想到黄沙镇的往事,岑勇无话可说。那时候,大家都是标营的孤儿,一个比一个顽劣。爵帅请塾师授课,孩童们没一个认真听讲的。

倒是堂兄岑丹初,不知怎么回事,突然变了个人似的,如饥似渴地读书,又得到爵帅的赏识。几个月下来,他由童子兵而标兵,由标兵而队长,由队长而游击,如今手上也管四五百号人了,真是令人艳羡!

“去,现在去拿卷子,给我做!”

“诺。”岑勇和杨方有气无力地答道,扶墙进入屋内。

何云苦笑一下,说道:“琢如这番杀威棒,比某苦口婆心相劝管用多了。”

岑丹初摇摇头,眉宇间透出坚定和执著,说道:“孩童顽劣,不打他军棍,不能杀住他的浮气。今天,我在这儿唱黑脸,士龙兄事后唱红脸。棍棒之下出孝子,士龙兄不必心软。若有孩童不遵教诲,你该打打,该骂骂。

“眼下时局紧张,一切都要从紧从严从快。童子兵也是兵,进入督标左协后,暂时不用参加训练,若再不珍惜机会、好好学习, 就得以军法严惩不贷。”

何云点点头,若有所悟。这年头,武人抬头,就连童子兵也不好管教。岑丹初这一套,确实有用。

何云以《三字经》为启蒙教材,每五天一小考,每次考四十八个字。

这是第二次考试,默写四十八个字:“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时间到,试卷相继收回。岑丹初也不给学生多废话,说道:“这次,我亲自审卷,错一个字,打一军棍。若是全错,打四十八军棍。以后就按这个规矩来。”

……

“岑勇。”岑丹初声音冷冽,面无表情地点了堂弟之名。

“有。”岑勇心知考核成绩不好,回答有气无力。

“错十六字,打十六军棍。”

岑勇已经挨过二十军棍,再加上这十六军棍,怕是明天要起不来了。

“诺。”亲兵都打累了,几乎每个童子兵都要挨打。他们知道丹初在气头上,心里可怜童子兵,下手时雷声大雨点小。

丹初看在眼里,并未点破。

打完军棍,时已接近中午。丹初走上讲台,目光如炬,把童子兵们扫视一遍。他面色威严,眼神犀利,再也不是那个曾经的玩伴了。童子兵们都不敢直视,畏惧地低下头。

丹初沉声道:“从今天开始,每个人都要端正学生态度,珍惜机会,勤奋学习。明天,我会派一个老兵过来,专司管教之责。若有不从,军法从事。”

第118章 昭永总兵第170章 大局崩壞第212章 堵胤錫先斬後奏351.第351章 广德公主第113章 增设乡长第四十一章 東征第389章 奇袭跳马涧第152章 首登之功第329章 二蹶名王第三十四章 聽風亭論道第五十章 永安莫氏第六十九章 著佃納糧第208章 伸張大義第242章 醞釀大計第七十八章 教導第408章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第一十五章 擴軍第226章 小政權初具雛形第386章 牛刀杀鸡第156章 勢如破竹第274章 不鳴則矣,一鳴驚人第八十二章 輕松破敵第99章 夺取甘棠渡第390章 毁佛铸币第241章 次輔親迎第六十一章 開學第七十八章 教導第330章 順治要跑路第103章 党同伐异第二十九章 追擊第103章 党同伐异371.第371章 衡州会战第159章 殺人誅心第227章 為國除奸第182章 報捷第235章 啟發民智第343章 開啟民智第四章 敵襲第185章 辦大事當有替手第329章 二蹶名王第223章 解放賤民 發放軍餉第105章 雷霆之怒第419章 入城式第347章 除惡務盡第175章 封爵之議第385章 交趾内乱第三十一章 奇襲栗木嶺第四十六章 立威第119章 不容乐观第四十五章 官印第126章 夜襲第259章 北上三江口第312章 定計破敵第165章 戰略轉移第241章 次輔親迎366.第366章 孙可望兵败宝庆第七章 奪旗斬將第113章 增设乡长第243章 援剿大將軍第417章 破城在即第224章 定虜式燧發槍第171章 水師小操第一十六章 編制第六十七章 獨立成鎮第331章 太后第178章 結硬寨 打呆仗第八十一章 金秀土司第146章 天賜不取,必受其咎第八十八章 永歷帝出逃第154章 飛奪黃花驛第324章 以攻為守第四十二章 智取陽朔第328章 鐵桶圍城第六章 出城第217章 三堵牆第165章 戰略轉移第262章 水師第二協第121章 李成棟第178章 結硬寨 打呆仗第六十六章 完婚第四十六章 立威第123章 射禮第384章 扩建水师第二十五章 破營第344章 普及公學第317章 反敗為勝第271章 鶯鶯燕燕第337章 再次擴軍第139章 鼓勵工商第135章 上架感言第五十一章 根據之地第八十三章 降服土司第252章 籠絡猛將第397章 湘西土司第136章 遙遙領先 擴產增效第119章 不容乐观第191章 義師歸附第二十一章 練兵第415章 旗兵来援第148章 智取古漏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