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教頭

盛夏。

晨曦初露,凉风习习,阳光尚未炽烈,适合练兵。督标左协已经早早集合,在校场上训练多时。

一、二、三各队展开,各分一片区域,主要练习对打。得抓紧时间训练,下午就得出城,把战马拉到城外吃草。

作为焦琏的标兵,督标中军、左协、右协都驻扎在桂林城内,其余各镇兵马都驻在城外。

不久前,一场疫病席卷城外驻军,所幸病亡不多。战争年月,疫病是常有的事。战死的军士无人收殓,尸体污染水源,或为禽兽所食,禽兽又为饥民所食,疫病就会蔓延开来。

还好标营都驻扎在城内,免于疫病。

新官上任三把火。岑丹初统领督标左协,在中军招募童子兵,意图有所改变。一、二、三队都是焦琏的亲军,追随焦琏已久,丹初只得稳中求进,悉心笼络。

他做过三队队长,虽然时间不长,却与官兵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升任左协统领后,丹初推荐陈武继任队长。陈武是焦琏的亲兵,和丹初一起来到三队。

此中用意,焦琏一清二楚,欣然同意。

中军坐营官被视为统领的属吏,一向不受重视,丹初有权自主选任。出人意料的是,丹初任命三队队副冯琳为中军坐营官。

冯琳已经四十多岁了,老成持重,勤勤恳恳,是焦琏的老兄弟,也算是丹初的长辈。他锐气渐失,但谨饬本分,担任坐营官倒也合适。

陈武由队头升任队长,空缺由二哨长匡时升任。匡时有勇有谋,将帅之才。冯琳留下的队副一职,则由一哨长吴捷升任。

另外,小卒何国驹立下赫赫战功,按律官升两级,授为哨长。

一队、二队在战场上表现不如三队,人事变动不大。丹初后来居上,对两个队长也非常客气,不轻易干涉两队的内部事务。

对于中军童子兵,丹初可以棍棒立威,逼他们认真读书,不久之后,就可以掺入思想教育。

标兵多骄兵悍将,想以棍棒立威,根本就行不通。想在左协设立教导队,用来培养骨干,笼络心腹,暂时也行不通,只能徐徐图之。

关键在于一队长魏国松。他年纪三十五六,争强好胜,在老标营威望很高,自视队长第一。二队长年近四十,性格平和。

擒贼先擒王,丹初若要在左协建立威信,首先就得降服魏国松。

“不对!这种花枪好看是好看,战场上并不实用。”

岑丹初来到一队,见老兵正在教授新兵使用长枪,当场指出问题。

老兵显是不服,虽不敢当面反驳,脸上却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一队长名叫魏国松,标准的陕北老卒,擅使长枪。因此,他组织一队训练,便以长枪为主。

魏国松资历老,见丹初说话不客气,便回怼道:

“此马家长枪也,承于杨家梨花枪,奇正虚实,进锐退速,不动如山,动如雷震。若说马家长枪不管用,那么依协台高见,什么枪法管用呢?”

魏国松枪法一绝,丹初并没把握胜他。不过,那名老兵的枪法确有漏洞,丹初已有破他之策,便说道:

“兵法曰,‘单手一枪,谓之孤注,此杨家枪之弊也,学者为所误甚多’。我不擅使长枪,却也想与这位老兵切磋切磋,如何?”

老卒不敢答应,魏国松却没有顾虑,说道:“老毕,你和协台切磋切磋,手上注意轻重。”

两人各执一根长棍,权当长枪,各离五丈远。一队的官兵都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围观过来。

一个是百战之余的老兵,一个是年轻气盛的协台,对阵长枪,孰胜孰败?

在众人的注视下,两人握紧长枪,步步逼近,脚下的步伐也越来越快。真要临阵实战,不外乎求快求狠,花架子是要不得的。

“咣啷”一声,枪杆相交,格挡开去。老兵收住步子,打算收回长枪再战。

丹初却向前急趋几步,两手合力收缩枪杆,双手改握枪杆前端,倏忽间离老兵仅剩一步之遥。

高手过招,一招就能分出输赢。老兵还要躲避,却听魏国松说道:“好了,停吧。老毕,你已经输了。”

他转身对丹初说道:“协台,您的枪法出人意料,国松佩服。”

众多官兵不明所以,一脸错愕。

魏国松解释道:“若是真枪实战,协台的枪尖已经近在咫尺,老毕的枪尖还在五步以外。长枪以枪尖取胜,不以枪杆取胜,故协台必胜。”

众人恍然大悟,对丹初敬畏有加。

丹初淡然一笑,说道:“戚武毅早就说过,长器必要短用。长枪架手易老,若不知短用之法,反被长所误。我年轻,不像诸君这样久经战阵,只不过多读了几本书,从书本中有所领悟而已。”

看魏国松还是有点不服,丹初有意压折他,说道:“三队有一哨长,擅使藤牌,是栗木岭之战的大功臣。以藤牌破长枪,古已有之,今日不妨让他一试。”

何国驹手持藤牌,受命来到一队。

军士们见他一副瑶人模样,指指点点:

“原来是个土人啊。”

“听说还是个瑶人哩。 ”

“那不和大太监汪直同族同乡了?”

“可不是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

何国驹一脸怒气,不好发作。

丹初见状,挺身而出,说道:“世人皆说汪直祸乱朝政,可你们知道‘成化犁庭’吗?汪直曾统军深入辽东,杀得建奴元气大伤,几十年不敢内窥。

“英雄不用出身。何国驹是瑶人不假,却战功卓著,由新兵超擢为哨长。今日,也让诸君瞧瞧他的武艺,也教诸君知道,我用人只看功劳,不问出身。”

何国驹左手执藤牌,提前把木刀横在藤牌内侧,右手持标枪,后发制人,静待对方攻击。

老兵挺枪刺来。

“啪!”何国驹用藤牌挡住长枪,尔后奋力掷出标枪。

老兵只得躲闪。长枪手一发不中,易被敌军短兵攻入,收退不及,与赤手空拳无异。

何国驹急步前趋,顺势拔出木刀。老兵躲避不及,还未收回长枪,何国驹的木刀已经到了眼前。

“好!好!”魏国松对何国驹另眼相待,不由得连连喝彩。

岑丹初和何国驹接连得手,终使魏国松有所折服。

他趁机召集各队队官,宣布自任“教头”,将从各队选拔训练骨干担任“教导”,先组织一期集中训练,统一标准,切磋武艺。

第一期集训,主要针对旗号、长枪、马槊、弓箭、骑术、腰刀、藤牌等内容展开。

这就有点教导队的意思了。但设立教导队为时尚早,条件还不成熟。

冷兵器训练起来太慢、太难了!

第386章 牛刀杀鸡第239章 收服詞臣第167章 聯姻土司第252章 籠絡猛將第七十八章 教導第二十章 募兵第142章 半老徐娘第350章 会师金陵第320章 鐵索攔江第135章 上架感言359.第359章 辅兵逞威368.第368章 朱成功北上长江第257章 水戰大捷第五十八章 納妾第209章 我為其易,君為其難第246章 定計援粵第三十五章 泰州學派第231章 耿仲明畏罪自殺第385章 交趾内乱第二十一章 練兵第305章 爭取封王第156章 勢如破竹第198章 援軍到了第八十七章 南巡第四十五章 官印第四十章 陰結少年,挾洋自重第231章 耿仲明畏罪自殺第五十一章 根據之地第三十四章 聽風亭論道第一十五章 擴軍380.第380章 千古罪人洪承畴第124章 英雄結義第206章 孫可望請封秦王第162章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第411章 倾巢出动第七十五章 火槍揚威第一十六章 編制第408章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第五十三章 姐姐第226章 小政權初具雛形第八十章 合陣第270章 清軍攻入廣西第123章 射禮第279章 收編忠貞營第185章 辦大事當有替手第417章 破城在即第147章 兵行險著第一十六章 編制第296章 知恥而後勇第七十二章 聯姻第223章 解放賤民 發放軍餉359.第359章 辅兵逞威第207章 滇桂兵爭第221章 折箭為誓第239章 收服詞臣第290章 兵臨嚴關371.第371章 衡州会战第一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320章 鐵索攔江第250章 焚燒船廠第六十七章 獨立成鎮第212章 堵胤錫先斬後奏第279章 收編忠貞營第115章 民心之辩第259章 北上三江口第180章 憑壕拒敵第283章 襲取塘站第七十二章 聯姻第329章 二蹶名王第226章 小政權初具雛形第238章 統戰東勳第七十二章 聯姻377.第377章 步兵第四镇第207章 滇桂兵爭第228章 穴地攻城第128章 攻城第275章 要麽天才,要麽瘋子第二十二章 內訌第146章 天賜不取,必受其咎第414章 鳌拜坐困武昌356.第356章 义师响应第298章 首蹶名王第190章 無力追擊第391章 持重保守第114章 源头活水第256章 以眾擊寡,以快製慢第七十章 返回永安第263章 謀殺陳邦傅第348章 朱成功兼並魯藩第226章 小政權初具雛形第104章 祸起萧墙第109章 英雄救美第154章 飛奪黃花驛第一十六章 編制第344章 普及公學第407章 倾尽国力,与虏决战第393章 洞庭起事第157章 大局已定第203章 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