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天下事猶可為

严起恒趁机搬出瞿式耜,说道:“皇上,瞿阁老疏请还陛桂林,有言‘一年之内,七八播迁,兵民无不惶惑。上留粤则粤存,上去粤则粤亦去。上留桂则桂存,上去桂则桂亦去。’

“臣以为,瞿阁老所言极是。桂林为广西省会,亦为岭南重镇,非柳州所能相比。皇上为万目所瞩,与其深入蛮境,何如回銮桂林?”

岑丹初官位不高,本来无权发言。但他手上有五百精兵,又是瞿式耜的使者,说话就有份量了。

他越班陈奏,神情坚定,说道:“启奏皇上,瞿阁老差臣迎驾,请皇上还陛桂林。臣有几句忠言,不吐不快。”

庞天寿记仇,立即反驳:“大臣发言,小臣恭听即可。”

刘湘客一向天不怕地不怕,随即反驳道:“庞公公此言差矣。太祖定有祖制,庶民亦可上书指陈政事。岑丹初有护驾之功,兵马精壮,又是瞿阁老的使者,缘何不让他发言?”

这顶大帽子呛得庞天寿说不出话。

永历帝,面色如常,却心中波澜起伏。他知道太后对岑丹初印象很好,便说道:“天朝从不钳制言路,众爱卿有何意见,但说无妨。”

丹初镇定自若,不卑不亢地说道:“瞿阁老认为,柳州瑶侗杂处,庆远壤邻滇黔,南宁地逼交夷,皆不可远幸。

“大明将士瞻云望日,以桂林为杓枢;道路臣僚,疲趼重茧,以桂林为会枢;江楚粤闽民情,以桂林为拯救之声援。

“何督师、南安伯(郝永忠)、堵制台、兴国侯(李赤心)、新兴伯、左都督(卢鼎)、新兴伯(焦琏)分防住汛,桂林安如磐石,江楚恢复有望。

“今日之势,我进一步,虏亦进一步;我退速一日,虏来亦速一日。大明幅员辽阔,仅剩粤西一隅。粤西之安危,系于桂林之安危。

“播迁无宁日,国势益虚弱,兵气愈不振,民心愈惶惶。臣在桂林时,士家工商、官兵皂隶,无不翘首期盼皇上。若此刻巡幸柳州,则天下失望矣!”

这话掷地有声,群臣无不动容。

刘湘客受到鼓励,慷慨激昂,竟然鼓动永历帝御驾亲征:“臣闻古之明君,常御驾亲征,亲冒矢石,鼓舞三军,故能威震四方,张挞国威。皇上英明神武,勤勉宽厚,若能御驾亲征,天威咫尺,将士激励,何事不可为?

“天下苦鞑虏久矣,百姓无不思归。愿皇上以天下苍生为念,以社稷江山为重,亲率王师,扫平贼寇,恢复国威,重振朝纲。臣等愿追随皇上左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此话一出,群臣都不再说话,目不转睛地盯著永历帝,希望他有所振作。

这种场合,即便永历帝不敢御驾亲征,也该说些鼓励人心的话。

孰知,他嚅嚅半天,竟然说道:“卿不过欲朕殉社稷耳!”

群臣大失所望,没人再复言语。

一股巨大的悲哀,涌上岑丹初的心头:朱由榔啊朱由榔,你是大明的天子,为天下军民所瞻仰,竟然胆小如鼠。大明王朝不割土,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怎么就出了你这个窝囊废!

他难以抑制自己,慨然说道:“皇上不必气馁!粤西居山川上游,虏不得仰面而攻我。南宁、太平出滇,柳州、庆远通黔,左、右江四十五峒俍标勇,袭国家恩惠,三百年悉受衔橜,足资内备。

“今日大势在楚,楚师不下三十余万,镇将四十余营,分由何督师、堵制台统辖,号令不一,彼此猜忌,进无寸功,退有百患,非天子弹压,不足以和诸将、抚军民。

“皇上莫如还陛桂林,为出楚计,北图岳、鄂,东援赣、吉,西收荆、澧,南镇粤东。如此三军激励,将士用命,天下事犹可为耳!”

天下犹可为!

湖南,何腾蛟、堵胤锡麾下还有兵马数十万,虽然屡败,却散布湘西南山岭中,兵马为清军数倍;江西,曹大镐、傅鼎铨义军迭起;广东义军遍地开花;福建还有郑成功;浙江还有鲁监国;云南沙定洲之乱已平……

群臣激愤,纷纷发言,附和严起恒、刘湘客、岑丹初等人的议论,反对南下柳州。

永历帝脸色越来越难看,气得连咳数声。

庞天寿见状,趁机宣布皇上圣体欠安,结束了朝会。

丹初言辞犀利,受到朝臣的关注。散会后,刘湘客等人便把他留下,询问桂林方面的情况。

这是个散布消息的好机会,若能把诸臣说动,永历帝还陛桂林之事便更有把握。否则,若让他去了柳州,侯性之流就会得势;若让他去了南宁,陈邦傅与刘承胤一丘之貉,必会趁机挟制朝廷。

丹初故意夸大其辞,说道:“瞿阁老留守有功,桂林安如磐石。三月份,清将屠列鼇来攻,大败而归,后死于贺县。五月份,逆王孔有德合三藩之力,围攻桂林,同样大败而回。

“自此之后,将士振奋,百姓归心。桂林生产恢复,商旅辐辏,社会安定,税收提高,已有几分太平景象。若此时还陛桂林,不比现在住在土司山寨好多了?”

群臣逃亡已久,听过丹初的话,向往不已:

“此话当真?”

“刚才当著皇上的面,你怎么不说?”

……

刚才要是说了,岂不成了欺君之罪?丹初机变很快,说道:“刚才庞公公还不让我说话呢,我哪敢多说?”

恰在这时,太监来传口谕,说太后召见丹初。

慈眷正隆啊,在众人的揣测中,丹初来到太后面前。

永历朝有两位皇太后,马氏为朱由榔生母, 信天主教,教名玛利亚。另有一位王氏,为朱由榔嫡母,同样信奉天主教。

召见岑丹初的太后,正是马太后。她刚刚五十岁,但保养甚好,看起来像是四十出头。

丹初心想,太后召见,所为一定是养女下嫁之事。

果不其然,马太后略一寒暄,便问道:“丹初,我听说你已有婚约,可是瞿阁老家的小姐?”

丹初不卑不亢,说道:“回太后,丹初已经定婚,正是瞿家小姐,原定于九月二十成婚。”

“哦。”马太后顿了一下,说道:“你此次护驾,倒把自己的婚事耽误了。”

“为国尽忠,婚事不算什么。”

“好!好!”马太后的冠服已经脏污,却依然遮盖不住身上的华贵气息。

她很欣慰,很快下定了决心,说道:“我膝下有一养女,为桂藩偏支郡君。你若不弃,就娶了她吧。至于是作妻还是作妾,你便宜处置即可。”

若是郡君,父亲就是镇国将军。明朝宗室不降封,镇国将军多如牛毛,郡君的地位就更一般了。

丹初对道:“回太后,丹初与瞿家有婚约。君子无信不立,丹初不敢毁约。承蒙太后厚爱,丹初愿意娶那名郡君,但不敢娶为正妻。”

“嗯,”马太后沉吟片刻,说道:“你是个忠信之士,我没有看走眼。娶作偏房也可以,但希望你善待郡君,一如继往忠于大明。”

大厦将倾,明朝宗室已不值钱。亲王家的郡主嫁人为妾已不稀奇,更何况于郡君?

丹初心中有一丝庆幸,习惯性地说道:“诺。”

第299章 奇貨可居第149章 擒賊擒王第234章 料敵於先第五章 殲敵第203章 撤退第294章 王永祚勸降351.第351章 广德公主第208章 伸張大義第169章 武備學堂,龍門鑄將第112章 再得昭平第191章 義師歸附第181章 陣斬覺羅果科第392章 水战告捷第八章 破陣第八十六章 危局第306章 南越王第331章 太后第393章 洞庭起事第222章 水戰芻議第304章 多爾袞暴斃第136章 遙遙領先 擴產增效第166章 辦公司第269章 巡撫雷瓊廉356.第356章 义师响应第144章 授旗第204章 忠貞營進退兩難第八十七章 南巡第201章 陡轉直下第321章 轟擊木排379.第379章 郭都贤莅临集思堂第123章 射禮第216章 忠貞營西進第281章 反攻第342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200章 襲擾清軍第290章 兵臨嚴關第126章 夜襲第126章 夜襲第241章 次輔親迎第154章 飛奪黃花驛第138章 鄉飲酒禮第301章 投名狀第246章 定計援粵第324章 以攻為守第108章 治军之道352.第352章 天下兵马副元帅第五章 殲敵第417章 破城在即第417章 破城在即第157章 大局已定第五十一章 根據之地第一十章 點名第六十八章 訪賢第153章 棄城不打第三十七章 童子兵第221章 折箭為誓第109章 英雄救美第294章 王永祚勸降第302章 線國安歸降第七十八章 教導第六十九章 著佃納糧第三十九章 番兵第283章 襲取塘站第186章 韃虜大至第292章 回師桂林第171章 水師小操第二章 參軍第400章 “粪刑”洪承畴第276章 征虜大將軍第六十八章 訪賢第165章 戰略轉移第314章 首戰製勝第400章 “粪刑”洪承畴第168章 大會土司第279章 收編忠貞營第416章 先克南昌第314章 首戰製勝353.第353章 珠玛喇坚守赣州第292章 回師桂林第117章 问政乡村359.第359章 辅兵逞威第342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103章 党同伐异第三十九章 番兵第三十四章 聽風亭論道第162章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351.第351章 广德公主第406章 三路出征第412章 兵临城下第401章 鳌拜大将军365.第365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263章 謀殺陳邦傅第342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六十八章 訪賢第255章 不請自來吳六奇第252章 籠絡猛將第321章 轟擊木排第一十九章 勒捐362.第362章 逼死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