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曝光

梁建章可不是做自媒体的,所以光看李耒提供的资料肯定不够,还得安排记者前去暗访调查,拍摄到证据确凿的影像录音资料,才能制作节目,在《访谈》节目中的播出,这时候就轮到王海出面了。

自打《访谈》播出之后,确实培养了一批素质过硬的调查记者,他们能够假扮各种身份和当事人接触,从他们嘴里套出话来,然后利用微型摄像机、录音机等器材将这些记录下来,带回装垫儿台进行加工处理,最终制作成节目,在《访谈》节目中播出。

但这些人采访的人群结构比较复杂,远不如王海这么单一,王海就只和造假售假分子打交道,在这方面的经验要比他们丰富的多,前期接到李耒的通知后,王海便开始在全国各地搜寻三聚氰胺的线索,现在梁建章手上拿到的这些资料里,就有很多是王海提供的。

李耒介绍完情况后说道,“这件事还是有风险的,那些开奶站的都是地头蛇,贩卖三聚氰胺的也不是好东西,如果被他们发现,就有生命危险,所以必须得慎重才行,小王在这方面经验稍微丰富一点儿,可以和你们的记者配合!”

“小王这些年做了不少事,我也经常听说起,等这次的事儿忙完了,要是小王愿意的话,我们《访谈》也可以给你做一期节目,让你好好讲讲打假的事儿!”梁建章说道,王海打假的时候经常和电视台、报刊杂志进行配合,此前也和装垫儿台打过不少次交道。

“上节目可以,不过得化妆。”王海现在是愈发谨慎了,就算是来李耒这儿吃饭,也始终没有摘下自己的墨镜。

三个人聊了很久,初步拿出了一份暗访计划,然后第二天王海便跟着梁建章去了装垫儿台,和《访谈》的调查记者们互相交流了一番自己的暗访经验,双方都觉得收益匪浅,王海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跟国有企业、地方干部打交道的技巧,而他们也从王海这儿得到了许多和生意人交流的诀窍。

王海还送了他们一些更加精巧、隐蔽性更好的设备,这些都是李耒帮他从国外买到的,如今国内的电子产品还是差了点,而装垫儿台又不可能花大价钱给普通员工购置太好的设备。

“王总,这可是太谢谢您了!这些设备确实比我们现在用的要好,有了这些东西,我们以后再做暗访调查的时候就方便多了!”《访谈》的调查记者刘爱民对这些设备可谓是爱不释手。

他以前当过兵,退伍后先在人民警察报社工作了一段时间才调到《访谈》栏目,因为这段经历就成了调查记者,经常全国各地出差,进行暗访调查,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三聚氰胺这件事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于是梁建章就安排了他最信任的刘爱民来负责暗访调查,而王海也将亲自出马,跟他一起去调查奶站和批发商;经过几天的准备后,俩人便上车离开京城,开始正式的暗访调查。

抵达目的地之后,王海先在火车站附近找了个小旅馆住下,然后打了个电话,没过多久便有一个贼眉鼠眼的人找上门来,“麻哥,您又来进货了?这次想要多少?这位又是?”

“老鼠,这是我兄弟,你叫虎哥就行,虎哥家底比我厚实,要的货也比我多!所以他想去厂里看看,要不然不放心!”王海答道,他之前就已经假装进货来过一次,这次也给刘爱民编了个同样的身份。

“虎哥在草原上有好几个奶站,都是他小弟管着,正愁没地方进货呢!这可是大主顾,我这样小打小闹的比不了!”王海竖起了大拇指,刘爱民也假装不经意间露出了自己的大金表,以此来展示自己的实力,实际上这块表还是王海借他的,以他的工资肯定买不起。

老鼠是帮忙拉客户的小混混,靠促成成交然后拿提成赚钱,而且王海又是老客户,所以也没多想,便带王海和刘爱民去了厂里,说是工厂,实际上只是隐藏在城乡结合部的小作坊而已,防备也没多严密,毕竟又不是生产白面,三聚氰胺也算是正经的化学原料。

进去之后,里面已经有不少人过来进货了,王海和刘爱民竖起耳朵听了一会儿他们的交谈,从口音上判断以NM、HB的居多,再听他们说话的内容,要么是奶站的老板,要么是乳企的采购,都是准备买这种用三聚氰胺和麦芽糊精混合而成的蛋白粉回去加到牛奶里的。

轮到刘爱民过去的时候,他提出了质疑,“这东西到底安全不?我就想挣钱,可不想闹出人命来!”

“你就放心好了,HB、NM这么多奶站、牛奶厂都在用我的货,要是有问题,早就闹开了!”厂里的负责人不在意地说道,为了增加说服力促成这笔买卖,他甚至还拉来了一位熟客帮忙作证。

“我都用了仨月了,一次事儿都没出过,我跟你说,这东西比尿素好用多了,一千斤牛奶里面只加半斤就行,还能掺上百斤的水,你买回去之后就等着数钱吧!”听到刘爱民说话带有SD口音,熟客便放心了,他的奶站在NM,两家不存在竞争,给同行分享下经验也不要紧。

“哎,我们最早是用牛尿,牛尿不好搜集又换成了尿素,合着你们也是一样啊!”刘爱民故作惊讶地说道。

周围听到的人顿时笑成一片,“哈哈,这些手段,从NM到HD,再从DB到SD,大家都在用!全国上下都是一样的路子。”

刘爱民很懂得如何勾起人的说话欲望,三言两语就让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把自己的拿手好戏说了出来,小作坊赫然成了黑心奶站站长交流歪门邪道的高峰论坛,各种手段听得他是心惊不已。

“哎,干这一行是挣钱,倒也有坏处,以前吧,我还敢给家里人喝奶农送来的牛奶,现在说啥也不敢了,我能给牛奶里加东西,那些奶农也能,搞得我一个开奶站的,想给孩子喝点牛奶还得自己养牛!”

“可不是么,我现在给孩子吃的奶粉要么是进口的,要么是完达山的,其它的奶粉根本不敢买,谁知道这些奶粉里面到底是有尿素还是有三聚氰胺?”这些人给牛奶里掺东西赚钱,他们自己却从来不喝,看来他们还是很清楚这些东西对人体是有害的。

“为啥完达山的就放心?”王海赶紧问道,这些话要是录下来,那怕装垫儿台为了避嫌不播,他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渠道进行公开,到时候全国的消费者一看,就连这些黑心贩子都喝完达山的牛奶,那他们就更放心了。

“哎,这完达山忒不是东西了,把好草场都霸在自己手里,我们想跟着喝点汤都不行!不过话又说回来,人家的奶确实好!”有人先是骂了完达山几句,又夸了起来,“有完达山这样的厂子也算是好事儿吧,起码咱不用到处找进口奶粉了不是?”

“那将来要是完达山也要从你的奶站买牛奶,那你还卖不卖?还给里面加东西不?”马上又有人问了。

“卖!能赚钱干嘛不卖?该加的东西还是得加,不然我喝西北风去啊?大不了以后就喝进口奶粉得了!”这位行事倒是果断。

在厂里转了一圈儿,用隐藏好的偷拍设备把生产散货的过程全部记录下来,然后提上自己花钱买的蛋白粉走了,临走前刘爱民还和厂里的负责人握手,“第一回打交道得慎重点,要是好用的话,我下次再来的时候,可就不是这点儿了!”

结束后他们并没有马上回京,现在暗访调查的只是加工厂,奶站还没调查呢,于是他们先把买到的三聚氰胺蛋白粉换成了外形相似的无害产品,再带着这些东西上了火车,一路北上准备去暗访奶站。

这些蛋白粉从厂里拿货是一个价,卖给奶站又是一个价,一进一出保底也有成倍的利润,就算如此,奶站站长也是抢着买,因为把蛋白粉加到牛奶里不仅能让他们的原奶达到收购标准,还能掺更多的水,把水当成牛奶买那可是暴利。

刘爱民同样用偷拍设备记录下了奶站站长如何给牛奶里掺东西的画面,他是越看越火大,因为他也有孩子,他的孩子也经常喝奶粉,一想到掺有三聚氰胺的奶粉有可能被自己的孩子喝了,刘爱民就像直接一把火把奶站给烧了。

去了几家奶站,都是差不多的情况,那些奶站站长还恬不知耻地把自己给牛奶里面掺东西当成光辉的事迹拿出来显摆,刘爱民脸上挂着笑,心里却恨不得把这些扔进奶池里面淹死。

调查完奶站,他们又去了奶农家里,都不用他们自己费力找,得知有人过来卖货后,奶农就自己找上门来了,而且还非常理直气壮,既然奶站都在给牛奶里面加东西,那我们为啥不能加?反正迟早都要加,我们自己加还能多赚点。

最后暗访的牛奶厂,一些牛奶厂也在干这种事儿,他们去送货的时候,还有人显摆,“这办法其实就是我们教奶站的,那些开奶站的都是土锤懂个屁,让他们自己琢磨,琢磨到死也想不到这种好办法!”

暗访全部结束后,俩人带着积累的素材回到京城,梁建章带着《访谈》栏目组的其它工作人员一起看了这些素材,大家是边看边骂,谁家的孩子不喝牛奶啊?谁愿意让自家孩子喝这样的牛奶啊?这些人真是太该死了。

“大家辛苦下,赶紧加班把这期节目做出来,早一天放出来就能早一天让全国人民知道这里面的猫腻,就能少让一些孩子受害!”梁建章这些天也认真了解了三聚氰胺的危害,成年人还好,孩子喝多了掺有三聚氰胺的牛奶,很容易产生肾结石。

但是,节目的播出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些人的消息可是非常灵通的,节目还没有制作完成,栏目组不少人就接到了电话,拿出各种理由来想让他们停止这期节目的制作。

就连梁建章都有老熟人过来相劝,“建章啊,这件事水很深,牵扯的人不少,你贸然放出来可是会得罪人的!听我一句劝,这件事就先放一放吧,他们也做了保证,说马上就会整顿这种现象。”

“王叔,我现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要是不播的话也会得罪人,部里刚出台了国家标准就遇到这种事,不收拾那就是被打脸了,总局也想利用这个机会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梁建章又把他劝自己的话还了回去,“王叔,这里面的水确实很深,您既然都退休了,就别掺和了吧!”

挂了电话,梁建章就开骂,“呸!什么东西!都退了还来帮人当说客,迟早都得死在这上面!”

李耒知道肯定会有人阻止节目的播出,所以他提前做好了准备,联合几位股东将情况上报,获得了多个部门的支持,所以梁建章也有了拒绝的底气。

当然,更重要的是给牛奶里面加三聚氰胺才刚开始,范围远没有08年那么大,牵扯的企业也没有那么多,要不然想曝光就更难了。

很快,《访谈》便完成了节目的制作,并安排在收视率最高的周一进行播出。

晚上七点四十,人们在看完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后并未换台,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访谈》已经在观众心中形成了口碑,大家都想知道《访谈》今天又会曝光什么。

“用事实说话,观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本期节目《毒奶粉是怎样诞生的》.”熟悉的片头语过后,主持人报出了本期节目的主题,毒奶粉三个字瞬间就抓住了观众的心。

啥?奶粉还有毒?我家给孩子喝的该不会有问题吧?

第329章 接踵而至第71章 高工资第19章 干了这碗鸡汤第128章 大牌记者第161章 热销第274章 食品安全第449章 健力宝扛不住了第369章 褚时健第22章 老司机和Beyond第105章 设备租赁第318章 十年磨一剑第450章 拿下第143章 自费留学第240章 我是不是错了?第7章 超哥第367章 屈服第331章 计算机和农业第358章 进军乳业第178章 优秀农民企业家第98章 化肥厂第418章 许大茂的下岗再就业第176章 形象代言人第408章 挖人第325章 两花相争第414章 攀登珠峰第96章 婚车第127章 程序员史玉柱第146章 年会第353章 诸城考察第343章 椰树集团第258章 大获丰收第192章 特区分厂第283章 植入广告第12章 鸭雏实验第405章 十二字原则第319章 你们可以回去了第155章 你们这还招人不?第6章 抢跑者第304章 团场第350章 钾肥第7章 超哥第227章 与时俱进第285章 收粮第458章 行业震动第335章 抓大放小第200章 白羽鸡出栏第396章 房地产第44章 乡镇企业第300章 八七计划第373章 热销第206章 工艺路线第447章 西湖论剑第55章 场长,我想养鸡第118章 要政策(求首订)第190章 白羽鸡第354章 携手中粮第9章 去捞钱第409章 奶牛育种第350章 钾肥第443章 全产业链第336章 辣条第26章 三夏第317章 核心技术第7章 超哥第358章 进军乳业第169章 食品加工(补昨天的)第186章 亚运捐款第435章 油料多元化第357章 华丰上市第287章 瑞士布勒第380章 收购化肥厂第40章 见报第98章 化肥厂第352章 五百强第120章 打架?我这儿有专业的第335章 抓大放小第225章 砸钱第152章 父子双院士第435章 油料多元化第384章 对比第422章 隆平高科第100章 带毒磷肥第16章 棕榈油期货第148章 数量遗传学和分子育种第413章 李经纬第307章 猫司令第145章 省级示范区第119章 真实的商业竞争第429章 乳业风云第162章 结婚第298章 方便面大战第192章 特区分厂第295章 传说起源第365章 百万亩椰林第356章 东西部协作第265章 又一个人才纳入麾下第451章 入世前夕第401章 胡润第260章 西北农大第391章 东南亚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