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2章 农业近代化

“真的假的?”马林有点不信。要是麦钐这么好,为啥前世他家九几年割麦的时候,没用这玩意呢?他小时候的记忆里,可没这玩意啊。

实际上,马林并不知道,这玩意一般是在淮河以北的中原地区流行的。马林上辈子老家在江淮地区,古代以种水稻为主,自然没流行这种割麦神器。

但对于基本都种植麦子的欧洲而言,麦钐的意义实在太大了。这年头可没有拖拉机,麦钐能起到的作用,就相当于收割机了。而且,马林记得,19世纪的时候,美国发明家麦考密克发明的马拉收割机,效率也不过是普通人的三倍,还不如麦钐呢。

似乎孔泰也猜到了马林可能不信,所以,在信的末尾,孔泰提到,他不但让人带回去了麦钐的样品,而且,还带回去几个从中原荷兰招募来的贫穷农民,他们会当面给马林表演麦钐的使用方法。

孔泰强调——麦钐虽然高效,但一般人却不一定搞得定。因为,它很沉重,光是那1米长的钐刀就很有分量。所以,一般麦钐需要壮年男子来操纵,而且,很需要技巧。如果不懂如何操作,钐刀可能会割伤自己……

听说有人可以现场表演,马林兴致勃勃地去了埃姆登港,叫来了几个来自中原大荷兰的几名农夫,让他们表演了麦钐割麦。因为太过想要看到效果,马林甚至不惜浪费几亩快要成熟的黑麦地,来让几人表演麦钐收割。

表演的农民,先给马林作了介绍。他们使用的麦钐,又叫麦绰子,是由麦钐、麦绰和麦笼三部分组成,辅以木柄、滑框、拉绳等附件。所谓麦钐其实就是钐刀,俗称钐刀片儿,一个二尺多长的锋利薄溜的刀片,镶嵌在麦绰上,可以自由拆装。

而麦绰,也叫麦绰子,俗称鸡窝笼,上部为圆形,中间用细竹篾或者老藤编成网状花眼,状如簸箕但稍大些,高约三尺,起收揽麦秆的作用。下部宽约两尺,齐头,箕口处用薄木板镶头安装钐刀。钐刀有点像后世的手动剃须刀的刀片,非常锋利薄溜,利于快速收割。但同时,若是被刀片伤到,也是很吓人的……

箕口两端一端装木柄,一端系绳子。木柄大约1米长,绳子短一点。木柄尾部有横木,便于手握。绳子末端有环状物,便于手拉。麦绰的外侧要向内鼓起,便于挥刀割麦时将割下来的麦子聚拢在鸡窝笼内。

收割的时候,农夫右腿前弓,左腿微曲,右手握木柄,左手拉绳子。先将麦绰子通过木柄丢到前方一片麦子的后边,钐刀下落到麦丛根部。然后,农人双手猛地发力,将麦钐往后一拉。锋利的钐刀划过那一丛麦子根部,这片麦子就被连根斩断,并倒在了麦绰笼子里。然后,这笼子里的麦株,就被聚拢到一起,作为一捆,由跟上来的妇女或者孩子将其捆好,准备运回去脱粒……

……

因为全套麦钐比较沉重,一般妇女无法驾驭。就是力气小一点的男子,也有些难以升任。当然,那些干惯了农活的成年男子一般都没啥问题。只有那些贵族子弟或书生,才没有足够的力气操控麦钐。

但即使有足够的力气了,也要小心。因为,麦钐在往后拉收割麦子的时候,也忌讳用力过猛。要是钐刀在斩断了麦根后继续往后,可能就斩到腿上,那就完蛋了。

因此,给马林演示的大荷兰农民孙二就强调——没碰过这玩意的后生,必须练习几个月才能用。怎么练?当然是把锋利的钐刀卸掉后练习啊。只有无刀片状态下练熟了,才能上手。而且,一开始也要小心。不然,要是把腿割了,那就残废了。要是割到动脉,直接死定了……

马林看着孙二眼花缭乱的表演,感觉很有功夫的底子。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庄稼把式?

实际上,马林猜的也不算错。使用麦钐熟练的农夫,下盘都很稳。而长期手持麦钐,手上力量也不小。而且,大荷兰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功夫之乡。就像孙二,就有几手庄稼把式。

当然,也就几手,毕竟不是专业的,比不过专业练武的。而且,普通农民,也没有足够的肉食供应练武所需的营养。但若论下盘之稳,这些擅长使用麦钐的农夫下盘重心非常稳,不容易翻车……

……

其实,麦钐还有另一种用法。就是两个人操纵麦钐,一人拉一边。右边的人拉木柄,左边的人拉绳子。当然,麦钐也要改一下,至少,木柄和绳子都要改长点,适合两人双手拉。而且,还可以适当地增大宽度,提高收割效率。

两人用双手拉配合的话,一人站一边,还能避免钐刀伤到自己。毕竟,两人合作时,都是站在钐刀侧边的。

而且,两人一起用力的话,双手拉比单手拉更有力不说,麦钐总重对人的影响也要进一步降低。毕竟,两人分担了麦钐的重量。这样的话,干活时两人的持久力也更强些。不像一个人单人操纵麦钐,整个麦钐的重量都由一个人承担,难免做累了要休息。两人的话,休息间隔要长很多。

……

然后,在埃姆登城外一个马林名下的庄园内,几名大荷兰的农民,给马林分别表演了单人使用麦钐和双人使用麦钐的情形。其中,双人使用的麦钐,要宽一些,收割的宽度更大些。

虽然收割麦子很无聊,但马林还是很兴致勃勃地看着他们收割麦子。当然,他是命人搬来桌凳,坐在田头观看麦钐的使用的。他的头上,还遮了阳伞……

一天下来,当几名大荷兰农夫都干不动后,马林派人一统计——嗬!还真没错!单人的那个,一天收割了6亩多,超过了一英亩!而双人的那个更厉害,真的收割了20亩!

“真是神器啊!”马林激动地站了起来。

若是能推广麦钐,那么,就不怕秋收速度太慢而遇到下雨了。

一天20亩是啥概念?5天就能收割100亩啊!按照这个年代秋收持续半个月以上来算,两个壮丁,可以搞定300亩地的收割啊!那么,平均下来,每户可以种田数量就可以达到150亩了!努力一点,200亩也能解决!

为啥古代华夏人老话说“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还不是因为忙不过来?若是一天只能收割一两亩,夫妻两人加起来,一天也就收割三亩多。那么,30亩地,都能收割十天。再多,就有点吃不消了。

但有了麦钐就不同了,双人麦钐,十天能收割200亩呢!就算一户只有一个男丁,那也没事。大不了,和邻居互相帮助,合作收割呗。如此,一家人收割100亩完全不是问题!

此前,北海国的秋收,因为劳动力不够,马林不得不派军队帮忙收割。不然,容易耽误秋收。但现在,有了割麦神器麦钐,马林就再也不担心秋收耽误的问题了……

……

马林怎么想怎么开心啊,普拉德的三犁并行的犁车,加上播种飞快的耧车,以及割麦神器麦钐……这不弄了全套农业近代化的机械……不对,还差个脱粒机!

没有脱粒机的话,人们把割下来的麦子,都是在石头上摔,将麦粒分离出来的,非常辛苦,也不效率。

不过,脱粒机貌似原理很简单。马林前世读小说就看到过很多人设计出脚踏式脱粒机,明显这是技术含量最低的。

而且,马林也不需要自己设计,他手下可是养了一群工匠的。那些会制造钟表的工匠,设计一个脚踏式脱粒机不要太轻松哦……

所以,马林感觉——北海国农业近代化,已经到来了……

第1926章 信长的名分第1401章 玩亲亲第1833章 丑话说在前头第604章 再募兵一万人第1088章 人口置换融合的建议第1641章 山寨版工会第404章 复杂的关系和说客第215章 布雷顿角岛的廉价纸张第201章 古巴岛第1478章 火山灰肥料第1692章 罗伯特拜师第184章 死人了第79章 易北河会师第763章 查理二世开出的诱人条件第347章 爱德华伯爵的困境第2014章 乡镇公路和菜篮子工程第1839章 情报第1656章 秋收雨灾第354章 厨子兄弟第1259章 明为剿匪,实则入侵第963章 进攻苏格兰的计划第1260章 “内讧”中的“内讧”第515章 具体手段第776章 廣西民乱第247章 终获胜利第1668章 劫粮第1146章 忌惮第1252章 一口老血第1085章 花式选兵第1000章 易守难攻的爱丁堡城堡第570章 纽芬兰岛上的危险第1944章 第一场大戏开演第1510章 草织品的意义第49章 丹麦的打算第1935章 东北大米起源第1191章 大明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第526章 当众羞辱第1941章 20节航速!第170章 学自袁大头的流氓手段第1376章 猛兽出笼第1640章 重建手工业行会第660章 血战(中)第1845章 加莱船第98章 登陆前的准备第767章 拉拢鸡笼村第1186章 去壶口瀑布修建水力锻锤第413章 根本停不下来第235章 伍尔夫.埃斯布兰德第627章 马林词典第1882章 这下难办了!第958章 剑麻纤维第611章 挑衅易洛魁人和轮战制度第1141章 红毛城第260章 故意示弱第1553章 愿你一去无回第1364章 会见腓特烈三世第458章 差点出大事第1047章 翻山越岭第770章 我给你们划一道线第1556章 造反也需要专业人士第1180章 广告和写戏本第879章 盐煤专卖制度第1910章 未来不愁第1661章 木板甲和印第安酒水贸易第844章 硫酸的作用第1223章 大清洗计划第912章 移民公司(下)第881章 贝尔修伦马第1060章 占领东北门第703章 包围伦敦塔第十一章 利益外交第904章 羽绒服和草衣(上)第1053章 擒贼擒王和轻松破关第1353章 抄家第1153章 登门贿赂第1546章 雅各布的请教第97章 海军进攻受挫第296章 宫廷舞会第46章 为了美女,冲啊!第1274章 八国联军?第304章 狼牙突击队第1654章 又是一年秋收时第77章 奔袭奥尔登堡第822章 利用印第安人采集枫糖第621章 畅销的二锅头第397章 齐格蒙特一世来访第847章 不小心搞出了无烟火药(中)第505章 宣传战第202章 毛妹优先拉斯维加斯第1389章 用盐付账第1130章 终于出发第306章 海狸皮贸易第838章 拳头大才是硬道理第1208章 东京真的好热第1070章 帮教廷铸币第1224章 颠倒黑白和宣战第28章 买下阿尤恩第893章 枫糖浆压缩饼干第1277章 帝国议会例会开始第1939章 飞剪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