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后宫轶事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的话,如果朱由校被判给了东李抚养的话,那么客氏或许因为与东李相处而不至于变得那么坏,尽管客氏很具有变坏的素质,但是如果没有适宜土壤的话,变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这就是环境的制约。
只可惜历史不会倒写,遗憾也好,庆幸也好,都不过是过眼烟云,留待后人茶余饭后戏说评判,能够做一面警醒的镜子就算不错了。
这时的客氏无非就是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奶妈而已,为什么在16年以后,竟然能够威震后宫,那排场、那架势竟比皇后尤甚呢?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是怎么做到的呢?相信有很多人都有我这样的想法、疑问和兴趣,希望能够通过探讨来找到答案。
我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心理学家,我只不过是想通过分析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同时也是为了写作的目的,每天的更新使得我不得不细细地描写,实在是不得已,并不是我存心想浪费读者的眼球,我的话匣子一旦打开,就收不住了。
在后宫当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真理,母凭子贵,只要小主将来位居显位,那么他所亲近之人无一不会得到相应的好处,就像前朝一样,一朝天子一朝臣,后宫是一朝天子一朝妃。
妃子沾光这好理解,人家毕竟是老婆嘛,但客氏并非是妃子呀,她不也就是一位奶妈吗?朱由校为何会依恋她到离不开的境地呢?
这要归功于这位客氏天生是一个儿童心理学家,对待小孩子,她有的是办法,这种能力不是后天培养来的,是天生就有的,所谓有孩子缘。
如果她所奶的不是朱由校,而是别的孩子的话,她同样会与这个孩子保持非常好的关系,因为她天生具有这个能力。
只不过由于她略知预测学,知道自己将来必定会因为手里这个小孩子而大富大贵,所以对待朱由校更是呵护有加,照顾周到,极尽讨好之能,把个朱由校哄得团团转,也把个明朝搞得乱哄哄。
从这点上来讲,我的父亲对明朝的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谁叫他对客氏依恋不舍的呢?如果不是他那么器重客氏的话,客氏在后宫能有那么强大的市场吗?
在太子朱由校也就是我的父亲登基前这十六年当中,客氏可谓忍辱负重,卧薪尝胆,虚心学习,青出于蓝,最后一举成名,成为后宫当中响当当的人物。
为什么我又要花好多的笔墨来描写客氏呢?因为客氏的存在对我的父皇母后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正是因为她,我的父亲才胸无大志,沉溺于游戏当中,我的母后被迫流产,痛失皇子,为了粉碎客氏集团的阴谋,力荐朱由校传位于朱由检,也就是我的叔叔,父皇的弟弟,使得明朝又掀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我母后所采取的这些补救措施,对于明王朝的灭亡来讲,简直就是杯水车薪,从根本上改变不了明朝灭亡的命运,只不过延缓了一下灭亡的速度而已。
让我们打开历史的天窗,重新瞻仰一下历史的痕迹吧,但愿能够解得开我们心中的谜团。
想当初,这位客氏抱着小小的朱由校移居到西李的住所,刚开始的时候,客氏是极其小心谨慎的,因为她从宫中的议论当中,已经对西李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了,西李的蛮横无理,粗鲁鄙俗,在“坐火盆”事件当中已经表现得相当明显了,西李的狠毒也因为对待选侍的事情而彰显无疑。
客氏每每想起来都害怕得牙疼,凌迟处死,太可怕了,身上的肉一片片地割下来,天下居然有如此的刑罚,这件事给客氏的印象极其深,尽管她并没有现场观看,但是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情景来,真正令人毛骨悚然,噩梦不跌。
如果说这种事发生于大臣们之间,倒还离自己比较远,可这事就发生在自己入宫之前,宫女们对此事记忆犹新,当时的惨状历历在目,讲起来会绘声绘色,真把个客氏吓得头发根都竖起来了。
这起事件的总策划就是这位远近闻名的西李,你说客氏能不怕吗?说不准哪一天自己得罪了西李,步选侍的后尘,也说不定的。
这无异于身边总放着颗炸弹,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引爆,这种战战兢兢的日子,客氏一过就是16年,漫长的16年,客氏学会了阿谀奉承,学会了见风使舵,学会了阴谋诡计,学会了两面三刀……
在坏人面前,你要比她更坏,你才有生存的余地,否则的话,你就会是牺牲品,就像王妃一样,历史上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殊不知,人算不如天算,客氏处心积虑地趋吉避凶,到头来也还是逃不脱悲惨的命运,虽然她没有被凌迟处死,但是也差不多,是被笞死的,也就是活活被鞭挞致死,也不好受的。
这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作恶多端的后果。如果客氏知道自己是这么个结局的话,她还会义无反顾地踏入宫门吗?她还会处心积虑地争权夺势吗?这一切要来又有什么用处呢?命都没有了,还要金银财宝、荣华富贵干什么?
然事后诸葛亮谁都会当,当事者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悔晚矣。这都是后话。
此时的客氏保命要紧,她很明白自己的现实地位,无非是小皇孙需要她的奶水罢了,说白了,她就是小皇孙的大奶瓶,或者说是粮食仓库,保养好自己的身体,使得自己奶水丰足,储存丰盈,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由于朱常洛不招万历的待见,连他自己都难保吃得好,只不过吃得饱而已,客氏一个下人,又怎么能保证得了她的营养摄取呢?
尽管太后嘱咐过御厨,多增加点奶妈的用度,以保证奶水的供应,但是到了实际操作中,后厨们的风向标不自觉地都偏向了郑贵妃和西李,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太后年事已高,真正把持后宫的是郑贵妃和西李之流,不靠向她们靠谁去?
客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旦将来得势,必定来清算这帮御厨。
吃不饱饭,确切地说是吃不好饭,客氏哪里受过这样的委屈呢?从小到大,客氏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贝,什么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无不都唾手可得,哪有短缺的道理,可是现在今非昔比了,客氏居然为了一日三餐而动脑筋了。
要说忍饥挨饿到还不至于,如果在寻常百姓家,客氏的饮食算是相当好了,每顿都有白花花的大米饭或者大馒头,还有绿油油的青菜或者大白菜,偶尔还会有豆腐之类的蛋白质,所缺的是荤腥,肉不是每天都能见得到的,或许两三天,或许三四天,再或许四五天,总之一个星期能够见到一次荤腥,而这次荤腥的多少那要看厨子当天的心情,心情好多给点,能让你看得见有肉花在菜里晃荡,心情不好,就只放点肉汤,把你的馋虫调出来,又不给你解馋,那才叫难受呢。
客氏一个人要担负着三张嘴的需求,她就是身体再强壮,也架不住长期食素啊,眼看着奶水渐渐减少,别人不知道,客氏自己心里最清楚。
现在勉强还够,两个小祖宗越长越大,食量也越来越大,一旦自己的奶水供应不上,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自己的儿子被逐出宫,要么自己带着儿子被逐出宫,前者自己与的儿子骨肉分离,后者自己与荣华富贵说拜拜,这两种情况对客氏来说都是致命的一击。
客氏再恶毒,她也是女人,是女人就会惦记自己的孩子,虎毒不食子,客氏仍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跟着自己长大。
多年以后,这位客氏麾下的犬子与客氏集团狼狈为奸,坏事做绝,最后落得个砍头的下场,如此看来还不如当初给逐出宫去呢,至少能够保住吃饭的家伙。
至于客氏,在风光了几年之后,等着她的同样是一条不归路,想想这些,当初何苦来呢?
如果她们娘儿俩当初能够做到知难而退,适可而止的话,那于明朝还真是一大幸事呢,至少可以延长一点寿命,不至于在短短的十几年当中分崩瓦解,轰然倒塌了。
这位客氏发现宫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太监们因为净了身,无法再做回男人,只能在后宫当中老死终生,而宫女呢,一旦进了宫,就要全心全意服侍主子,主子不发话,就算成为了老姑娘也不能有半句怨言。
这里的主子指的是皇帝、皇后和太后等人,连妃子都不能够作数的,如果有哪位妃子想差遣她的侍女出宫回家的话,那是需要打报告,经过上级批准才能够成行的。
一般来说,妃子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除非特殊情况,谁也不会轻易向皇帝、皇后或者太后申请让自己的侍女出宫去的,如果不得批准,势必给自己造成一个不好的印象,自己少了一个侍女不说,还落得个处理不当的口实,这种赔本赚吆喝的生意谁又会去做?
大多被遣返的侍女都是与主人有着深厚感情的,主人顾及其年龄越来越大,到了该谈婚论嫁的时候,体恤她,请求皇家同意让其回家嫁人,这是做主子的一片心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