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役法》和《功爵法》的颁布,及其在华兴府海外辖境同步展开的新兵征募,不出意料引发了热议,踊跃报名者有之,却也不乏部分新进移民间的负面反响。须知两月前华兴府已经征募过一批近四千人的新兵,如今再次征募,正规军卒将占总人口的一成,直达暴秦级别的军民比例,甚至有个别半吊子文人已经吵吵起了什么穷兵黩武。
所谓民可乐成,不可忧使,对于辖下百姓发出的不和谐声音,纪泽等华兴高层本有预料,早有筹谋的一应宣传攻势旋即展开,从义利统一的角度,言明利害,诱吓并举,开始大肆宣传。首先是强调华兴府周边的严峻局势,尤其高罗的被救逃走更是坐实了这一论调,那么,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保卫华兴府,谁来保卫家?
其次是依照兵役法等诸般规章,掰开揉碎详细说明血旗军的优厚待遇,包吃包住包穿外加拿得还比一般百姓多,军属烈属伤残抚恤等等福利比大晋军卒高得离谱。其三,功名自在马上取,《功爵法》说得清楚,干得好混个贵爵光宗耀祖都有可能,至不济也能抢个老婆小妾回来嘛。其四,当兵是有年限的,三年期满想回来就回来,就怕到时还舍不得呢...
“军中自有黄金屋,军中自有颜如玉,军中自有千钟粟”,“万般皆下品,惟有武勋高”,“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山海五十州”...经过文宣部门的大力鼓吹,民间舆论迅速转向,淳朴百姓们的态度也跟着逐渐改变,更多青年人走向了募兵点。
说来,华兴府在官府士族的宣传中本就是不服王化的贼军组织,从跟随华兴府那天起,大多移民海外的百姓其实已经有了提刀砍人当打手的觉悟,加之很少堂堂硬战的血旗军战损比一直很低,待遇再这么可劲一宣传,民间风向的迅速好转也不足为奇。
也正此时,华兴府得到了一次向海外新移民展示当兵好处的大好机会,却因五月初十这天,奄美岛驻军校尉夏田遣使给乐岛送来军报,声称他们的探索舰队业已发现了纪泽那份坑憋海图中描述的琉球大岛,附以岛区勘察与些许捕获的岛夷带路党。
根据夏田送来的军报,面积千多平方公里的琉球本岛,其上原住民也就不到两万人,目前基本尚处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且夏田舰队已在临近一处外岛建立了前进基地。如此孱弱的土著力量,兼有六分仪纪录的海图定位,这便意味着血旗军已可轻取琉球,并从乐岛直接运送百姓物资予以殖民。
没说的,华兴府可不嫌地盘多,须知继年初一总三十五万移民计划落实之后,因为刘柏根叛乱,因为匈奴霍乱并州,乃至因为大晋民间这样那样的困苦,华兴府从大晋各地尤其是太行与青州两地,迄今业已再得七八万移民,正迁来乐岛等着田地安置呢。而且还得快,算算地理位置与时节,若能赶在一月之内垦荒播种,琉球还能抢得一季秋收呢。
事不宜迟,一场超低烈度的战斗也无需多少准备。次日,以孙鹏为统领,一曲血旗中军步卒,辅以布根的一曲苍狼骑,再加水步各两区辅兵,合约四千军兵,会同两千民兵与一批军用民用物资,便被塞入了东征琉球的舰队。
事实上,孙鹏所率的六千军民会合夏田的一曲水军,足以对琉球青壮进行一对一的全面碾压,纪某人这般颇显丧心病狂的出兵,更多却是为了节约征服时间并尽早开展垦荒。而紧随着孙鹏的东征军,三日之后,华兴府便组织了四支各五千青壮的建设兵团,携眷近八万人,附带牛马农具与生活物资,由纪泽亲自率领,奔往了琉球。
不过,在前往琉球之前,纪泽除了张罗琉球移民的准备事项,还做了两件事。其一,通过愈加繁盛的文明岛,有关人员向多名马韩客商颇不经意的泄露了华兴府正在大举征兵的消息,目的不详。至于包庇州胡遗族偷袭乐岛的韩王,闻讯后是否会受到刺激,进一步征调兵壮备战,那便是华兴府拭目以待的事情了,左右血旗军主力业已回归乐岛,不怕事大,恨不得韩王作死呢。
第二件事则是通过《华兴时报》第二期特刊,华兴府发出首届官吏考核的通告,辅以《科举与公务法》试行版的颁布。华兴府将于七月与九月分别举行首届官吏选拔考核也即科考的初考与复考,作为未来华兴政权中所有非军方文职官吏的选拔与任免依据。
说来华兴府海外诸岛现行的集体计划管理仅是短期特殊状态,是大迁移的必要过度,依旧延续着鳌山、太行之时的准军管模式,那时的血旗系统以军事为主,生产为辅,行政部门更多充当着血旗军的后勤角色。对应的,那种体制下,官吏的质量与数量需求委实不高。
而今华兴府辖民已近五十万,血旗军将退居华兴府次席,而暖饱之后的百姓也将有着更多的需求。显然,既有的集体经济难以长久,到了年底分田分地,军管模式必须放开,倾向私有经济的华兴府机构建设势在必行,却苦于缺乏合格且足量的文职官吏,选拔并培训官吏已是刻不容缓。
据《华兴时报》特刊所言,只要是十六岁以上的公民、平民,就有权利报名参加七月的一场衡量汉文水平的科举初考。鉴于华兴府普遍的文化水平,此番科考初试,其内容不要求文采,无关四书五经,只要粗通汉文、识字过千、略知史政和知晓基本法律条文即可。
只有通过这场初考,既有文职人员凭此方可留用,寻常百姓凭此可以求职吏员(晋时官是官吏是吏),乃至竞选村正抑或咨议,四级以上民爵亦可凭此求取八品以上官员,自然,也只有通过这轮初试,方能参与九月的科考复试,也即真正的科举考试。
事实上,所谓初考就是为了给出身底层的华兴现有军民担任官吏开绿灯的。九成的事情是九成的人有能力做好的,关键在于是否有机会让他们去成长。既然没有足够的饱学之士成为华兴府政权的中流砥柱,那就让劳苦大众们自己来吧。
所幸血旗系统两年前就开展了“大学文”运动,有心坚持者真就不少,尽管凭此变得文才斐然的一个没有,识字过千的军民却是大有人在,基本能够读写简单公文,进行粗浅计算,其中不少人还不乏民务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脑中没那些陈词滥调,更没那些弯弯绕绕,对纪泽可谓衷心拥戴,岂不正是纪泽所需?
至于他们能否干好,多备些替补便是,要知道,继血旗军“穷兵黩武”式的“冗兵”之后,未来华兴府文职岗位设置中,得陇望蜀的纪泽可不怕预留“冗员”以备日后扩张。
通过汉文水平初考之后,普通百姓便可自愿选择参加下一步官员选拔的科举复试。凭借华兴府政权在海外初创,纪泽干脆通过《科举与公务法》立法,提前隋朝三百多年提出了科考选官制度,其设有明经科、明算科、明法科、明工科等诸多分科,考核内容务实不务虚,以应用学科为主。
科考成绩优良者将成为华兴府官方承认的“文士”,得享一级民爵待遇,并可凭此作为八品以上官员的备选官员,以填补日后的官员缺额。由此,任何有志的公民、平民,只要在科举考试中表现优异便可为官,无需经过士族推荐,其影响之深远不言而喻。
不过,手无缚鸡之力可不配为“士”,按照《科举与公务法》,想要成为华兴府的“文士”,君子六义中的“射驭”却是不可或缺。即便科考文试通过,也需通过骑马射箭的资格武试,难度约合寻常辅兵水平,大龄者适度放宽。基于现实考虑,武试最长可推迟三年,并有三次机会,通过之前虽不影响选官与待遇,但称“假文士”,而有过三年从军经历者却可免于武试。
对文士而言更为坑憋的是,公民只要凭借自身军功达到四级民爵的功勋点标准,再行通过科考初试,便可得封“武士”,而武士将与文士一样具有同等选官资格。换而言之,想当官而非做吏,文士也得习武,而武士则无需走那科考的独木桥,华兴府也即纪某人的尚武拥军可见一斑。
“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农耕民族的安逸习性与士大夫阶层的遮羞误导,令浴血杀敌的军兵通常被看作贱业,令武人往往被看做不稳定因素,令“以文抑武”居然成为华夏民族的长期共识,也令炎黄子孙的群体性格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而愈加孱弱。
从霸秦、强汉乃至“被融合”出的盛唐,炎黄子孙逐渐发展到了宋元明清的“贼配军”、“两脚羊”、“南蛮子”,以及近现代的“东亚病夫”乃至“汉奸”,这是为什么?不要去抱怨侵略者的凶残狡诈,因为虎狮大象是不会抱怨恶狼的,抱怨恶狼的永远都是绵羊兔子之类;也别去声讨别个参拜什么神社博物馆,纯爷们真汉子应该瞅机会不择手段打回去,最好让别个天天咒骂自己才是王道!
“侠以武犯禁”,民风孱弱是统治者喜欢的;“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这种孱弱更是侵略者喜欢的;但是,不论前世还是今生,纪泽都绝不喜欢!哪怕西晋百姓事实上远比宋明时期的汉人凶悍敢战,可面对扑面而来的五胡乱华,纪泽也宁愿矫枉过正。
正是为此,纪泽希望在自己能够做主的地方改变这种孱弱,让炎黄子孙更具血性,更加强悍,更有扩张性。制定全民兵役为此,推广猛球为此,厚赏军功的《功爵法》为此,文士武士的一应法规也是为此。实际上,纪泽一应尚武拥军的法规也没少借鉴汉初的制度,那时,有完备的预备兵役,有非军功不得列侯,有非列侯不得为相等等。所谓出将入相,那时的许多文臣必要时均可随时出征为将,甚至还有三公九卿几皆出自武将的时候。
也正因汉初有着这等制度与风气,华夏才能凭借汉初的孱弱国力,内平七国之乱,外御强盛匈奴,也令炎黄后人继承了汉族这一伟大名称。只可惜,随着士大夫阶层逐渐主政和平年代,随着代表其利益的儒学一家独大,华夏的血性逐渐被压制甚至阉割。
至于什么穷兵黩武、滋生内乱的担忧,那些是内心比身体更孱弱的文人们为了遮掩自身胆怯而罗织的理由,纪泽相信,通过制度完善与全民教育,配以全民获益的逐步扩张,改内斗为外战,那些压根就不是问题。君不见英国佬及其后裔抢了四百多年,迄今依旧在横行无忌,依旧过得多彩多姿,甚至还被许多国人羡认为“文明绅士”?
书归歪传,鉴于华兴府普遍低下的文化水平,第一期科考尽管被设定为极低难度,预计用“土气”“简单”都将不足显其本色。但心虚的纪某人依旧担心自家凑不够官吏人数,于是,针对两档考试尤其是汉文资格初考,一本本考试教材在他授意下,紧接着科考消息的放出而上市销售,汉文初考的考题更是尽在其中。
结果,华兴纸贵,短短几日内雄鹰印刷数度加印,最终竟是卖了七八万份。只是,据说其中大部分都经由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到了孩童们手中折纸模,倒为华兴府免费开展了一次普法宣传,更令雄鹰印刷第一次实现了面市盈利,这是后话不提。
丢下科考的蛋糕,掀起华兴府的轩然大波之后,纪某人踏上海船前往了琉球。而就在他海上漂泊之际,大晋内陆的政局也进入了关东阵营的收关阶段,却是迎驾大军连战连捷,终是杀入了长安。
《资治通鉴》有载:“(光熙元年)东方兵闻方死,争入关,(河间王)颙悔之,乃斩郅辅,遣弘农太守彭随、北地太守刁默将兵拒祁弘等于湖。五月,壬辰,弘等击随、默,大破之。遂西入关,又败颙将马瞻、郭伟于霸水,颙单马逃入太白山。弘等入长安,所部鲜卑大掠,杀二万馀人,百官奔散,入山中,拾橡实食之。己亥,弘等奉帝乘牛车东还。”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空中,大掠长安的辽西鲜卑杀戮百姓不过数千人,倒是大老远的押着两万多青壮男女回返幽州,也算是纪某人从鲜卑购换汉奴引发的蝴蝶效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