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妃发泄了一通之后,心里也舒服了许多,魏嬷嬷说的话也就能听得进去了。只是她心里还是不忿,拍着扶手说:“可恨的章佳氏,临死前竟然还摆了本宫一道。若是她把十公主留在永和宫,老十三也不至于天天往翊坤宫跑。”
她顿了一下,说:“魏嬷嬷,你说,章佳氏是不是知道了点什么?”
“这不能吧?娘娘做的事情本来就很隐秘,不过是些推波助澜的事情罢了,并没有主导过什么,要怪也只能怪她自己想不开,和娘娘有什么关系?估计还是像她说的那样,姐妹两个在一起,有个伴儿。”
德妃心下安然:“这就好。”
十一月二十七日,是八公主的生辰,宜妃在翊坤宫为她举办了盛大的生日宴会。
宴会是芙苏妮张罗筹备的。
对于清朝的娱乐,芙苏妮是一点也看不上眼的,叫一个戏班子唱一天戏就算是最大的享乐,这在芙苏妮看来,简直就是搞笑!
她亲自操刀,为八公主准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宴会。
她模仿后世的晚会形式,采用了歌、舞、魔术、杂技、戏曲、相声、小品等元素,为八公主量身打造了一台贺寿演出。
歌舞这一块她没怎么改动,宫里有专门的歌女、舞女。
她就是找了几个京城杂耍的班子,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要求,训练了几个月,就完成了几个有趣的魔术,和几个看起来很精彩的杂技。
宫里的后妃、公主、宗室的福晋们哪里有机会去市井上看杂耍,更何况芙苏妮让人排演的魔术和杂技还兼具了美感,更是这个时代所不具备的,把一群人看得目瞪口呆的,只顾叫好。
相声和小品是她抄袭了后世的几个精彩的段子,找京城的口技艺人演出来的。那一溜儿的包袱丢出来,再矜持的女人都笑得前仰后合。
八公主高兴极了,她觉得自己一生之中,再没有比今天更快活的时候了。
在送走了客人之后,她亲密的挽着芙苏妮的胳膊,亲热的道:“九嫂,谢谢你。”
芙苏妮爱怜的摸摸她的脸,说:“一家子兄弟姐妹,说什么谢不谢的。”
宜妃含笑道:“老十三今天跟我说,要接你和小十明天出宫去玩儿一天,我答应了。你们也不用赶时间,好好玩儿,要是晚了,就在老九府上歇一晚,后儿再回宫。”
“真的?谢谢额涅!”
八公主带着妹妹欢喜的回去收拾东西了,等她走后,宜妃却是忧愁的叹了口气:“今天,有几个蒙古福晋都向我问起小八的事来,似乎有意想让小八嫁到她们部族去。”
芙苏妮和九阿哥对视一眼,问道:“是哪几个蒙古?”
宜妃说了几个名字,其中就有历史上八公主所嫁的翁牛特部。
宜妃叹道:“小八如今及笄了,恐怕再有个两三年,皇上就要为她指婚了。”
宜妃是真的舍不得八公主出嫁,她很清楚,像温宪公主那样的例子,并不是谁都能享受的,八公主唯一的可能就是抚蒙。
一旦嫁去蒙古,她们娘俩想要见面就难了。
芙苏妮沉吟道:“公主抚蒙是大清国策,虽然如今皇上已经准备在慢慢削弱蒙古的实力,可是短期之内却是无法实现的,起码也要经历两到三代人的时间才行。”
“好在现在通往蒙古的官道已经修好了水泥路,来往便利,以后额涅想八妹妹了,也方便召见她回京。”
宜妃叹道:“也只能这样想了。”
芙苏妮忽而想起一事,又道:“倒是八妹妹陪嫁的人选,额涅要准备起来了。”
蒙古的条件到底要比京城要差很多,即便是奴才,也不是人人都愿意过去的,很多时候,上面下命令的人根本就不考虑下面人的想法,就将人陪嫁了过去。然而那些心有怨言的奴才去了蒙古,又如何会和公主一条心?反而容易做出一些不利于公主的事情。
所以芙苏妮着重向宜妃强调,一定不要勉强,宁愿慢慢选愿意去的人。
宜妃对芙苏妮的话如今是很能听得进去的,自然是照办。
芙苏妮又特意请她给八公主配几个手艺好的接生嬷嬷,她记得很清楚,历史上,八公主就是死于难产。
这一世,有了她的介入,八公主的身体在许多含有灵气的食物的调理下,更加健康,就是原本体弱的十公主,如今也和常人相差仿佛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姐妹两人都能长寿。
宜妃都一一应下,又让九阿哥派人去打听那几个蒙古小伙子的情况,务必给八公主选个好的。
转眼就进了十二月,一直对太子一事表现得若无其事的康熙,将索额图之弟心裕因革去一等伯、领侍卫内大臣,只因为他打死了几个奴才。
按说,死几个奴才,对于大清的统治阶层来说,并不算什么,可是康熙就因为这个,把心裕的一等伯和领侍卫内大臣的职务给一撸到底。
这在十三阿哥看来,正是康熙准备对索额图一党动手的前兆。
然而太子却还是懵懂不知,甚至还跑去为心裕求情,被康熙借题发挥,一顿好骂撵了出来。
康熙早就想骂太子了!
这个儿子简直不为人子!
他生来克母,是自己顶着众多压力,力排众议的立他为太子,又打小将他抚育在身边,亲自教他读书识字,教他礼仪道德,教他帝王心术……
然而他羽翼渐丰,就想要夺自己的权!
简直是岂有此理!
你所有的一切,都是朕给予的,包括你的生命。相应的,你所有的一切,也只能由朕给予,你如何能自己来索取,甚至抢夺?
如果你要伸手,那么,朕就只能剁掉你的爪子了!
在康熙看来,赫舍里这一族人,就是太子的不安分的爪子。
太子,肯定是被索额图这伙人给撺掇的!
康熙不相信自己一手养大的儿子,会在有朝一日背叛他,就把一切的罪名都压到了索额图和赫舍里一族的人身上。
康熙心想,朕把太子身边的坏份子全部除掉,太子就不会再生出那等不臣、不孝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