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流乱、再逢(三)

“敢问蔡公在家中么?”

叶永甲站在那所宅子前,敲了几下门,声调抬得高些,却又尽量不失平和。

未片刻,听见里面渐渐传来平稳的脚步声,到得门前,霎时止步。

“什么人?”像是老者的声音问,也并不开门。

“在下是济南叶府左都御史叶隆之子叶永甲,有事相求。”他将声音放的低了。

“蔡老先生忙得紧,不是什么人都可一见的。要没有几位熟识的大人给的书信,还是快回去吧。看你外地来的,不懂行情,给你解释一番;要是本地的,早捱一顿骂了!”说着,好像慢慢走了。

叶永甲瞅瞅寇中,见事情不顺,便都出了巷子,拐到大街之上。“这种大事还是慢慢来好,”寇中说道,“主子也不用心急。”

二人越往前走,人群愈密。“可惜也不知道卫先生在何处,应与他叙叙旧方好。”叶永甲叹口气,随意一仰头,忽看见前面那大片空地上,已挤满了人群;身旁走过的那位挑夫,也倚在挑子边上抬脚观望。他也出于好奇,扳开几人的身子,挤进众人之中,看众人一圈围着一个老旧的戏台,上面又无人唱戏,只是几位戴冠的儒生在上面无序地走动;一时见远处赶来一辆马车,路人纷纷避让,便在戏台前停住车子。登时车内传出一声清咳,戏台上的儒生便都安静下来,列在两边。

有人径直下了台子,趋步到车子跟前,一拉车帘,准备搀扶,里面的人却先钻出手来,示意他先到一边;然后伸出一根藤拐杖,身子才随之现出。那人左手拄拐,右手扯了扯衣领,侧着脸,看不清相貌,但已觉气场十足,威严至极。他在众人的眼神里像是救世的神佛,多少双目光向他投以崇敬,那些呼喊犹如在瞻仰英雄的身姿。

就在七嘴八舌、嘈乱无边的人群前,他一瘸一瘸地抹过楼梯,那面容才不偏不倚的呈现在叶永甲视野当中。

那端俊的五官及那洞穿人心的眼神,让他立即想起了此人的名字——卫怀。

他全身穿着白衣,轻舒口气,然后大声讲说,气息铿锵有力:

“诸位,在下姓卫名怀,不过南京一介儒人,因观法令驰废、国家不兴,自有一番见解,与各位说知!”他用拐一击地,继续说道:

“在下锐意改革,首要便是轻减赋役,这朝廷虽口口声声言称轻徭薄赋,然一旦朝廷有急,则大肆盘剥。此天下之生计,归于京师,百姓无自主之权,由朝廷取用无度。百姓不堪赋税,便弃田而为流民,官府计流民五万,如此下去,何止五十万!”

此话一出,众人皆喧嚷不止,叶永甲也在心底暗暗为他击节叫好。

“故据某之计,朝廷当立‘量入为出’之法,以节国用,一不致贪污横行,二不使盘剥无度,真正良法也。人或言立法如此,待年长岁久,则废弛矣,故在下有一番新见解。”

他踱着步子,人们的目光迅疾地追随着那脚步。

“乃于各地修建书院,使书院招纳有才之士,官府若欲行一事,则由书院核判。此在下之所思书院制度也。”

……

叶永甲在台下听他讲了许久,劲头却一直不失,其中也并无停顿迟疑的时节,能看出他为了这番讲演真是下足了功夫。

“汝等百姓若有一人信吾志向,则不负吾此一番大论;我之志也,乃是尽九州之百姓,皆知新政,皆能启智,则国之清平,一鼓而下矣。”

言毕,他吞了一口口水,朝众人一作揖,往戏台下走去;众人则山呼海啸般齐声叫好,叶永甲不免也附和一声;他本想跑上去叫住他,但在人堆里被挤得难以上前,只得和寇中退了出来。

卫怀回到府里时,天色将将入夜;他忙了一整天,有些乏困,当即进了屋,叫奴才拿过衣服。

“大人,天还亮的时候有两个人递了封信,说一定让大人看看。”那奴才捧着衣服走来,卫怀顺手取过,“叫什么?”

“姓叶,叫做……好像是永甲。”

卫怀把衣服套上,“我倒真教过这个学生。拿来我看。”

那奴才出了屋,卫怀便坐在床边修理胡子。

“大人您看。”

奴才将信拆了封,把纸放在桌上;卫怀用手压了压,拈着一个角儿,慢慢看着:

‘济南叶永甲拜南京国子监祭酒卫怀:先生济民拯世,曩蒙教诲,钦伏雅论,如坐春风。虽师之三旬,亦若过圣人之门,深有大益。今权居南京,不知先生之往,寻而莫得,几近焦然。幸先生宣讲于市,余询之,得先生所在,乃投书至。候先生晚归见书,则请选日一叙,则大善也。叩首。’

“追得倒挺远。”他冷笑几声,回头吩咐那奴才道:“问好这人住哪,明日请他来宅子里一叙。”

……

“请吧,”那奴才周到地笑着,迎迓叶永甲和寇中二人。二人行了礼,走至待客厅,见卫怀端正地坐在椅子上,一手还拄着拐杖。

“叶廷龙,许久没见喽。”卫怀还是没有笑模样,叶永甲甚至从未见他笑过。

“卫先生,那我是不是也该叫你及民兄了?”

“悉听尊便。”卫怀架着个无所谓的态势。

“卫先生,是您请我们来的,这不是待客的礼仪吧?”寇中颇为气愤地道。

“那是谁?”卫怀瞅向叶永甲。

“府中的奴才……”

“奴才还敢插话?我跟你主子说呢。”

寇中不满地住了口。

“你怎么就到了南京?”卫怀抬头问道。

“父亲亡故,府邸被查抄。”

“亡故……”卫怀眼神里表现出来同情,略带些惊讶,但那语气好似漠不关心。

“官没了,进士被夺,才到了南京。”寇中在旁补充道。

“来找蔡贤卿?”卫怀眼睛一扫寇中,后者点头。

“你为何不说?”他看了看叶永甲,立即叫厅外的奴才:“拿纸笔来!”

“卫先生,你原先说当了陆放轩的掌书记,怎么忽然进了国子监?还有那么多……百姓拥随?”

“那是一两年前的事了,”卫怀一面在纸上写着,一面说道,“那时陆大人还在南京,待我不薄,任我为国子监祭酒;因我好四处讲改革之道,又荐了几条惠民之策,故百姓对我有些期许,这算是好事吧。后来陆大人被皇上调去,任为荆国公,万和顺王爷便总揽此处军政了。”

卫怀将信笺装封,递给叶永甲:“这蔡贤卿素来崇敬我名,也是个挺有意思的人,你把信给他,他定会来见你,帮你办点事。”

叶永甲收了信,卫怀还想谈谈叶府被查抄的事,不过看他不情愿提起,便只得拄着杖,看他们出了宅子。

第二十三章 述怀、寻情(一)第三十九章 立盟、对峙(一)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斗(四)第四十一章 开禁、访友(五)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六)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三)第七十三章 请银、议阻(五)第五十四章 共拒、尽还(四)第七十二章 诬败、移失(四)第三十五章 释围、按罪(四)第三十三章 刺害、计详(一)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四)第十六章 义识、筹学(一)第十七章 禁学、黜变(一)第三十六章 变弊、迁任(五)第十一章 诛吏、免督(三)第六十二章 曲终、人散(二)第三十二章 赐匾、入惑(四)第六十一章 失断、肇战(一)第八十七章 成议、悔策(四)第八十五章 诛相、肃朝(一)第十七章 禁学、黜变(一)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六)第八十章 练军、挫敌(二)第八章 止险、牵掣(二)第九章 瞒情、谋符(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罢(五)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斗(六)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六)第三十六章 变弊、迁任(六)第五十九章 杀灾、运策(六)第五章 流乱、再逢(一)第五章 流乱、再逢(三)第八十五章 诛相、肃朝(二)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侧(二)第七十三章 请银、议阻(三)第一章 识旧、移基(二)第十六章 义识、筹学(一)第八十三章 多诛、纷议(一)第七十章 施诡、毅往(六)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四)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罢(一)第五十六章 误院、促战(五)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四)第三十八章 仇斗、立殡(五)第七十三章 请银、议阻(一)第七十七章 会商、观谋(一)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七)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罢(一)第五十四章 共拒、尽还(三)第二十一章 请政、泄机(一)第三章 兴业、叛主(三)第十五章 二擢、三逢(一)第二十二章 死别、安魂(一)第五十一章 速归、京变(六)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一)第三十三章 刺害、计详(六)第三十八章 仇斗、立殡(二)第五十四章 共拒、尽还(二)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决(一)第十一章 诛吏、免督(一)第二十八章 客返、势去(六)第五十六章 误院、促战(四)第二十六章 受信、听祸(一)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侧(五)第六十一章 失断、肇战(三)第十章 通盐、焚诬(三)第六十六章 晋相、巡边(一)第五十一章 速归、京变(三)第二十六章 受信、听祸(一)第八十一章 抗政、势敌(一)第八十五章 诛相、肃朝(六)第八十章 练军、挫敌(二)第八十二章 视田、缓令(六)第三十四章 争塾、室杀(三)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四)第六十章 棋和、弈决(四)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五)第二十一章 请政、泄机(一)第五十一章 速归、京变(二)第六十七章 临战、功断(二)第七十二章 诬败、移失(二)第八十三章 多诛、纷议(四)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一)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侧(三)第七十三章 请银、议阻(五)第六十六章 晋相、巡边(五)第八十七章 成议、悔策(三)第八十五章 诛相、肃朝(二)第十章 通盐、焚诬(一)第六十二章 曲终、人散(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一)第七十四章 求阙、论诛(二)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一)第六章 名归、饬法(二)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六)第三章 兴业、叛主(三)第六十六章 晋相、巡边(四)第五十一章 速归、京变(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