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开禁、访友(五)

“二位长官该如何称呼?”叶永甲拉着他二人问道。

“某姓张,”王府来的军官说,“那位姓燕。”

“本官是来谈站哨之事的,想必你二位都清楚,”叶永甲行了礼,“我们进去说。”

“你们的兵都是二十五人吧?”叶永甲问。

“没错。”两人异口同声地回答。

“好,加上巡检司里的人,你们能控制多广的地儿?”

燕军官却难以启齿一般,吞吞吐吐了半天,才说道:“一道门、一条街足够了。”

叶永甲惊讶地抬了下眼皮,诧异他为何仅愿巡察这点地方;转念又想,他是陆放轩的部下,多说无益,随其自流罢了。便说道:“可以。那……王府来的这位怎么说?”

张军官见那位都如此说了,也不敢招惹麻烦,亦点头道:“一条街够了。”

“你们想在何处站哨?”叶永甲追问着。

燕军官也不回话,转而去墙上拽下一张地图出来,铺在桌面上,笑了笑:“按着图形找,方便。”

张军官用手指沿着地图的路线寻找,眼睛迅速停在一个去处,按着那儿说:“此地人多眼杂,晚间盗贼出没,不可不虑也。张某欲在此处设哨,严防死守。”

叶永甲低头一看,原来是夫子庙的一整片地界。

他表面上默不作声,内心却极为明白,万和顺要在这次愉快的和盟中给自己挣一点便宜。便宜就出在最后论功的多少上:夫子庙如此人烟辐辏之地,若除夕夜里平安无事,在那站哨的队伍,必占其中最大的功劳。

尽管如此,这样的结果也不会让陆党有分毫的损失,只能制造出互相的不愉快。万和顺怀揣的心思十分简单,就要闹出此种不愉快,来表明对陆放轩并非服软的态度。

叶永甲通过张军官短短的几句话,完全摸清了万郡王的意图。纵使他曾为万和顺作下许多‘好事’,但如今将面对整个南京的安危,便也不愿与万党再行合作了。

“我看,只有夫子庙须万般戒备,他者皆无可虑……”

张军官期待地望向他,目光炯炯有神;燕军官则较为黯淡了——他觉得此事恐怕已成定局。

“故当令你与燕将军轮番镇守,方有效用。”叶永甲在观察了二者的神情后,富有成算地说。

张军官的手用力朝地图上一戳,纸都差些被他捅拦了。

“什么?”他的目光充满愤怒与不解。

叶永甲则只顾摩挲着眉骨,根本没看他的表情:“轮番交接的话,二位可稍减劳累,同时又拿得下这一份大功,何乐不为呢?张军官,难道你不想清闲?”

“说的好哇!说得好!”燕军官不待姓张的回话,便称赞不已,鼓起掌来。

张军官无可奈何,只忍住脾气,嘟囔着说:“谢知府大人……”

双方商谈出一个满意的结果,叶永甲便离开巡检司,乘马回衙门了。张军官来时兴味盎然,归时悻悻而去,他怎么也想不通,叶永甲何时挺直腰板,变得有骨气了。因为这个,张军官在屋内闷闷地踱了几回步。

愁意尚未消解,又忽然有兵士掀帐而入,报说:“巡检司的兵都被陆党的贼子遣回衙门了!”

张军官大吃一惊,几乎跃起:“姓燕的疯了?!”

“你……你……”张军官就觉火往外直冒,“你去问他,这他妈又搞哪出!”

“是!”

“和那厮说话要温和些!”张军官忙嘱咐一声,见那兵走了,便坐在椅子上,焦急等待。

须臾,其人复进帐,跪地禀道:“将军,据那贼人言,乃是受魏冲魏书办托付,才遣官兵回衙,不知是真是假。”

“魏冲……魏冲……”

张军官喃喃一阵,便将拳头砸向桌子:“让他们闹去,我们不干预……正好能让叶永甲吃些苦头!”

除夕的夜晚似乎来得很慢。‘开放宵禁’的布告已经贴了一日,百姓对此自然是万分欢迎,万陆党争以来的阴霾似乎不再笼罩南京。

各处各地都锣鼓喧天,灯笼顺着长街挂起,橙红色的光明亮耀眼,直照进万陆二府之内。陆放轩这边,是同齐咨等人大宴宾客,觥筹交错,吵嚷满厅;万和顺那里,却只不过简单备上几样菜肴,和家眷吃着瓜果,安静地看蔡贤卿唱戏。

这蔡贤卿素所崇仰的卫先生也未闲着,而是走到淮清桥,和夏元龙故地重游,下一番棋。

犹在茶肆里,茶主人兴高采烈地捧茶过来,见识他二人对弈。

像当年一般,百姓仍旧围成一堵墙,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翘着脚,就为看两位‘贤士’下棋。

“怎么样?”夏元龙笑拈着子,“我这主意好不好?是不是许久没在这呆过了?”

卫怀彷徨四顾,语气有些冷漠:“好。”

“及民,仲方兄与我们在此处结识,今天就算是一场祭拜罢。”夏元龙苦笑道。

“不过我们的势头愈发劲了,”他接着说,“万党已经制我不得,改革救民看来只是指日。足慰仲方在天之灵了!”

“你真这么想?”卫怀问。

“难道不是?”元龙的口吻似乎不容置疑,“苏州的书院被朱澈打理得像模像样,远至荆州都有了书院开设,岂不如我所言乎?”

卫怀却叹了一口气:“苏州对我不太满意。”

“这是……”夏元龙凑过去,卫怀和他低声说了几句话,可惜全淹没在人潮之中。

元龙听罢,劝道:“有不同意见很正常,但都是心向改革之人,不会罔顾大局,闹出太多乱子的,放心吧。”

说到这里,远处站哨的兵士又悄无声息地换了一拨人。

魏冲带着一丝狡黠的笑容,匆匆跑入书房,给叶永甲磕了头,见其正在地图上比划着什么,面容严肃。

“你去看了?”叶永甲问。

“去看了,淮清桥好像出了些不太平。”魏冲用衣袖遮住他那正偷笑的脸,禀道。

“那里人手明显不够,张军官是这么说的。”

叶永甲听到张军官的名字,便开始头疼了——这或许是他给自己这个知府使起绊子了。

第五十一章 速归、京变(六)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侧(六)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三)第四十一章 开禁、访友(三)第三十六章 变弊、迁任(六)第二十三章 述怀、寻情(二)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一)第七十七章 会商、观谋(三)第八十七章 成议、悔策(一)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决(三)第二十章 杜赃、劫命(二)第五十章 叛约、陷潭(五)第四十九章 论辩、揭罪(六)第七十五章 斩官、肃廷(五)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一)第二十七章 问坊、妾逃(四)第七十二章 诬败、移失(四)第七十三章 请银、议阻(二)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三)第六十章 棋和、弈决(五)第十一章 诛吏、免督(三)第六十九章 掩灾、称圣(二)第八十六章 靖乱、治海(四)第六十八章 政息、举新(四)第二十八章 客返、势去(六)第二十七章 问坊、妾逃(三)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三)第四十五章 斗党、责将(六)第六十一章 失断、肇战(六)第三章 兴业、叛主(四)第十一章 诛吏、免督(三)序章 葬女、隐世(一)第三十六章 变弊、迁任(二)第五十一章 速归、京变(二)第六十二章 曲终、人散(三)第八十五章 诛相、肃朝(五)第八十六章 靖乱、治海(四)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五)第三十八章 仇斗、立殡(五)第二十八章 客返、势去(三)第三十五章 释围、按罪(三)第七十五章 斩官、肃廷(一)第八十二章 视田、缓令(四)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侧(四)第八十五章 诛相、肃朝(五)第三十四章 争塾、室杀(三)第五十四章 共拒、尽还(五)第十八章 戏谏、法辩(六)第二十二章 死别、安魂(二)第八十六章 靖乱、治海(三)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五)第四十章 谋威、抚恩(一)第八十七章 巧议、化争(五)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斗(一)第二十三章 述怀、寻情(二)第四十五章 斗党、责将(五)第八十三章 多诛、纷议(三)第四十五章 斗党、责将(一)第七十二章 诬败、移失(四)第十六章 义识、筹学(三)第三章 兴业、叛主(四)第二十六章 受信、听祸(一)第六十八章 政息、举新(六)第七十五章 斩官、肃廷(二)第八十一章 抗政、势敌(四)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二)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四)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三)第四十六章 任旧、诈举(一)第七十三章 请银、议阻(六)第六十六章 晋相、巡边(一)第二十六章 受信、听祸(四)第六十一章 失断、肇战(五)第六十二章 曲终、人散(五)第六十二章 曲终、人散(五)第八十一章 抗政、势敌(一)第六十一章 失断、肇战(四)第四十一章 开禁、访友(四)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罢(六)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罢(一)第六十章 棋和、弈决(二)第二十一章 请政、泄机(四)第三章 兴业、叛主(一)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侧(二)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三)第二十三章 述怀、寻情(四)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二)第六十七章 临战、功断(二)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一)第二十一章 请政、泄机(四)第六十六章 晋相、巡边(六)第八十五章 诛相、肃朝(二)第八十章 练军、挫敌(四)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罢(五)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侧(一)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二)第四章 伪奏、恩绝(一)第三十六章 变弊、迁任(四)第四十章 谋威、抚恩(三)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