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先赏后剿

看见咸丰帝diǎn自己的名,年轻的恭亲王自然不好继续沉默下去,但是他却也是没有直接开口乱说,虽然去年入值后今年就已经成为了军机大臣领班军机,但恭亲王奕訢并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风光。

他和道光四子奕詝曾是帝位的竞争对手,最后道光帝选择了奕詝继承大统,是为咸丰帝,而奕訢虽然在道光帝的遗诏中被一同封为恭亲王,但是咸丰帝对他的防备依旧极为严厉,之前几年一直都是极力打压他,直到去年才没能压住群臣以及宗室的力量,而被迫捏着鼻子让奕訢入值军机。

由于不和汉人皇朝一样实施嫡长子继承制,而是在诸皇子中择贤能继承大统,所以有清一朝,皇子们对皇位的竞争都是非常激烈,而落败的一方大多是比较悲剧。

恭亲王奕訢就是这样一位竞争皇位并失败的倒霉蛋!

虽然在外部压力下,咸丰帝让他入值了军机处,他自己也很快以亲王的身份担任领班军机,但实际上他一直都是谨言微行,根本不敢对朝中大事有太多的干预。

饶是如此,历史上他还是在1855年咸丰帝找了个由头革出军机处,一直到咸丰帝病死,他都没能重入清廷的权力核心阶层。

事实证明了咸丰帝对他处处防备是对的,这不,咸丰帝一死,他就是和慈禧联合搞了个辛酉政变,把咸丰帝的唯一儿子当成傀儡,自己当议政王。并和慈禧联手把控朝政数十年。

十余年后威风无比,把控朝政的恭亲王奕訢如今却是一个只为保命而不得不谨言微行的人而已,听见咸丰帝的diǎn名问话。

他斟酌了会才道:“如今江南时局不稳。一举一动怕都是会引起失控,对此必须要慎之要慎!”

只是简短的说了这么一句废话后,奕訢就是闭上了嘴巴,如果是普通臣子这么说,咸丰帝会不高兴,但是奕訢这么说,咸丰帝却是diǎndiǎn头。然后道:“是要谨慎!”

然后他把视线投向其他几位军机大臣“你们也都说说!”

在座的人都是人精,自然知道奕訢可以玩装鸵鸟,不管不问免得惹来咸丰帝猜忌。但是他们却是不行,他们要是随便糊弄咸丰帝的话,估计不用多久就得被罢免革职了。

所以一个个就是把准备了许久的话说了出来。

最后开口的是军机处内资格最老,以前的领班军机祁寯藻。只见他也不说话。而是拿出了一份折子:“这是前头林哲送上来的折子!”

“说江南如今局势不稳,苏南危急,然余胜军人饷两缺,请户部拔银五十万两以供军需!”

看见祁寯藻拿出这份林哲的折子,在座诸人都是皱起了眉头,林哲的这封折子他们都是看过了,表面内容是除了禀告之前的苏州以及后续的清剿战事外,还说余胜军现在兵少将寡。军粮饷银奇缺,请求朝廷拔给军费五十万两。另外还说了些商贸区的事务,说日前江苏巡抚吉尔杭阿扬言商贸区不合章程,要求废除引来诸多洋人非议,臣虽然极力安抚,但是洋人依旧怨言极大。

这些内容其实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这封折子的后头竟然有二十多个名字呢。

除了林哲带头署名外,其他的余胜军所有高级将领都是列名其中,就算林安飞等不在湖州的人,也是让人代签了。

这不仅仅是林哲一个人上的折子,而是全体余胜军上的折子。

“你们看看,看看林哲的这封折子,那里有半diǎn的委屈意思,他这是向朝廷示威呢!”军级大臣祁寯藻飘着他的胡子说着:“二十余人联名,他这是在告诉我们,他手底下有着近万大军呢!”

“林哲跋扈也不是第一次听说了,前些时候向大臣还有托大臣等人都弹劾过林哲跋扈,如此跋扈之将纵然能打,但是也绝对不能对此姑息放任,否则其余将领有样学样,朝廷还有何威信可言!”另外一个军级大臣彭蕴章也是如此道。

“如果对林哲施以重压,万一把他逼急了又该如何?”和恭亲王同时入值军机处的瑞麟这个时候却是说出了不同意见:

“方才诸位也都说过,林哲乃是跋扈之将,麾下余胜军皆是骄兵悍将,如此跋扈之将必然生性鲁莽,做事不顾前因后果,如果把他逼急了,恐怕他是不会顾虑太多的!”

言外之意,就是林哲这种人乃是有勇无谋的跋扈之将,不会和那些有着大智慧的官员、统帅们一样遇事三思,一旦把他逼急了人家可能不考虑后果,直接就举起造反大旗了。

“那你之言,莫非要对这等无法无天的武夫行径不管不问不成?”祁寯藻冷哼一声:“不严惩林哲不足以平定江南数十万官军之心!”

瑞麟听到这话,没有立即答话,而是用眼角看了眼边上的奕訢,只见奕訢如同睁眼瞎一样,对眼前的争论不闻不问,彷佛他不是来商讨军国大事,而是来休息喝茶的一样。

接下来瑞麟当即朗声道:“向大臣的那封折子大家也都是看过了的,林哲跋扈是肯定的,也许是有反意,但是现在我们却是不能逼着他反,一旦把他逼急了,林哲不顾后果直接领兵反叛,到时候怎么办?”

“余胜军以五千兵就能守浙北苏南不失,苏州一战以五千不到的兵力就击溃贼军至少五万之数,其战力之强可见一斑,而江南大营遣兵万人反攻丹阳,如今依旧被近万贼军所阻。

由此可见,五千余胜军至少可当江南、江北大营五万兵用。

要镇压余胜军至少需要调兵五万,然而我江南、江北大营可能抽调至少五万兵将来?”

瑞麟的这一番话说的是祁寯藻等几个人哑口无言。是啊,惩罚林哲简单,把林哲当成反贼镇压也可以。问题是军队那里来?

江南、江北两座大营面对太平军自保都非常勉强,那里还能抽调出五万生力军来镇压余胜军啊,别到时候镇压不了,反而让余胜军和太平军合流,对清军进行夹击呢,到时候江南大局可就彻底完蛋了。

见众人被自己的话镇住后,瑞麟才转口对咸丰帝道:“依奴才之间。林哲一事应当先赏后剿!”

“如今湖广湘军已经拿下武昌等地,正在顺流而下九江,待拿下九江后就可直逼江宁。再有江南、江北大营配合,彻底剿灭粤贼指日可待。在彻底剿灭粤贼之前,还要对林哲多加安抚,让他派兵西进和贼军作战。高官厚禄之下。必定可以安抚林哲之心。

等剿灭粤贼后,我数十万大军汇集江宁,直接威逼林哲解甲归田,如果他不从就直接剿灭余胜军!”

咸丰帝听罢瑞麟的话后,眼角的余光不仅意之间看了眼奕訢,心中暗骂一句,自己不出头,反而让瑞麟来说话。真当朕不知道嘛。

咸丰帝没有直接回答他的话,而是话锋一转又是拿出了另外一份折子:“方才都说了。余胜军战力不俗,朕去翻了翻浙江那边送上来的余胜军建军章程,你们也都看看!”

当即这份当初许乃钊递上去,关于余姚县勇营章程的折子就是被这些人传阅,不过他们也只是粗略扫了眼后就听见咸丰帝道:

“林哲虽然跋扈了些,但是这余胜军的军制章程还是不错的,你们看看,我们能不能也仿效余胜军新建一支虎狼之师?”

咸丰帝不diǎn名,恭亲王奕訢依旧当睁眼瞎,彷佛没听见一样,只是自顾自的继续看手中的这份余胜军军制章程。

祁寯藻道:“我观余胜军军制和淮军军制多有相同之处,皆一营五六百人,余胜军之连和湘军之哨乃是同等编制,不外乎称呼不同而已。然湘军多次激战贼军,虽然胜利颇多,但是却无法和余胜军那般强势,仅以千人便能溃敌万众。

以臣之见,应当是两者火器不同的缘故,湘军火器虽然不少,但是依旧以鸟枪和劈山炮为主,反观余胜军里人人皆持洋枪洋炮!”

祁寯藻这些朝中的大臣们也都不是什么窝囊废,他们仅仅是从一些战报和地上官员送上来的奏章就是区分出来了湘军和余胜军的区别,从表面军制来说,余胜军的编制其实和湘军非常相似,表面上唯一不同的就是,余胜军是纯火器部队,而且用的都是洋枪样炮,但是淮军的话虽然火器比例已经不小,所用的火绳枪和火炮相当差,所以湘军作战依旧以肉搏战为主。

至于一些内涵的东西,就不是他们能够轻易所知的了,比如湘军的建军核心是亲友师生等关系,而余胜军在军官层面上有亲友师生这些关系外,还有着极为严苛的军法。又比如余胜军不仅仅是在编制和武器上仿效西方军队,甚至其他的方方面面也都是全面仿效西式军队,这是一支非常典型的近代化军队。

而这些东西都是祁寯藻等朝臣所无法得知,或者说不重视的。

“要效仿余胜军办军虽然花费甚重,养新军一千怕是可养旧军五千之多,筹建新军之人必须慎之又慎!”

听到祁寯藻这么说,一直没怎么精神的恭亲王奕??把目光投向了祁寯藻,他绝对不认为刚才这一番话是祁寯藻随口一说,更加不会相信刚才的咸丰帝拿出那份余胜军的军制折子是临时起意。

这肯定是一个图谋已久的计划,一个要建立新军以取代绿营,旗兵的计划,而且看这样子,这支新军肯定被咸丰帝亲自掌控,由祁寯藻这些皇帝心腹大臣办理。

刚想说什么,但是这个时候他感到了咸丰帝的目光扫过自己身上,他知道现在要是敢开口反对什么,第二天就会被赶回内书房读书的,所以他再一次闭上了嘴巴,再一次充当了这一次会议的局外人。

次日,朝廷就是敲定了对林哲的处理:赏林哲黄马褂,升任江苏省布政使,授从二品衔,依旧兼署上海商贸区督办,江海关道等。

同时以‘渎职’‘剿匪不力’等罪名将刚上任一个多月的吉尔杭阿革职,另调浙江巡抚黄宗汉转任江苏巡抚。

和对林哲的封赏一同决定的还有一份筹建新军的章程,咸丰帝亲自提出,由祁寯藻、穆荫等军机大臣支持的筹建新军章程迅速出台,按照该章程,将会以湘军、余胜军为蓝本,筹建一支由朝廷掌控的新军。

然而负责新军筹建的并不是外人熟知的重臣名将,而是当代许多人听都不曾听过的人。

他就是李鸿章!

第432章 新旧更替(二)第268章 冬季战略调整第445章 对美军售第3章 比烂的战争第519章 三流工业国第369章 太平军入川第639章 联合调查局插手第706章 凌晨海战第643章 方家第473章 新疆设省第270章 战争通牒第705章 中英宣战第356章 新军之间的厮杀第505章 铁路通车第81章 林德1854步枪第349章 官督商办第192章 选秀和国本第361章 谈判中的战争第592章 作秀第553章 争锋相对的谈判第168章 宫务厅情报处第120章 先赏后剿第477章 日`本内战第36章 追击第20章 伤亡悬殊第700章 战争,起!第89章 湖州之危第680章 不同寻常的御前会议第207章 激战六安第464章 后宫版八国联军第434章 教育发展计划第639章 联合调查局插手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451章 教育和水利发展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263章 林哲的恶趣味第313章 筹款国宴第410章 海陆分家第333章 帝国在行动第94章 狂傲第46章 他敢打吗第490章 检阅海军第116章 弹劾和防备第120章 先赏后剿第515章 林碃上学第34章 危机!第345章 工业规划第64章 该走还是留第67章 协防上海第30章 救援长兴第86章 企业式政府第79章 主政一方第92章 抽十杀一第146章 王侯之赐第673章 内部妥协第118章 扩军再扩军!第39章 董阳红的冲锋第320章 编制改革第549章 蚩尤级万吨铁甲舰第313章 筹款国宴第301章 势均力敌第43章 惨胜第280章 退守广州第453章 军方人事调整第239章 狮子大张口第23章 第二步兵团第682章 储君人选第219章 桃源大决战(二)第412章 英俄威胁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159章 王疯子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147章 围攻杭州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531章 两败俱伤第487章 报童卖报第175章 生丝产业链第570章 俄军的投降第149章 董离第229章 赴欧代表团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693章 中亚叛乱第290章 战争中的和谈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83章 添船够炮第171章 整编扩充计划第180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58章 价值百万的上海第369章 太平军入川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171章 整编扩充计划第451章 教育和水利发展第611章 陈月川回京第547章 海军技术改革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648章 三国之势第705章 中英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