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快速发展的1865年

进入1865年的夏天后,世界局势整体上变的平静了下来,当然了这个平静是特地指世界上的主要工业国家并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之类的,随着美国内战的结束,1864年丹普战争的结束,中国和俄国在1864年的大规模中亚冲突也没有演变为大规模的战争,并最终因为双方保持克制而逐渐平息下来(清末枭雄514章)。

这样就使得1865年的时候,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基本上保持了和平!

这种和平对于十九世纪来说是非常难得的,要知道在十九世纪大部分时间里,满世界都是战争,比如说历史上的普鲁士,他们就在1864年,1866,1870年先后进行了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

俄国和奥斯曼土耳其,英法等国也是先后进行了诸多战争。

再加上美国内战,历史上列强多次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自身的内战等。

在这种大环境下,有一段世界里各个大国都是保持了和平状态,这是相当难得的事。

不过这种和平只限于大国之间,实际上几乎每一天,这个世界上都有着战争的爆发,只是人们不去关注而已。

比如现在的日`本内战,虽然中英法三国都插手了,但是除了中华帝国比较关注外,英法两国的关注实际上非常有限,英国是打定注意了要看戏,虽然口头上表示将会和帝国一起支持德川幕府政权,但是却半点出力都不肯。

法国单纯是为了拆中华帝国的台,所以他们才向倒幕派出售了大量军械,不过也只局限出售军械了,他们可没有心思真的派兵干涉日`本内战,嗯,就算他们想要出兵干涉也没有这个能力(清末枭雄514章)。

真正关注日`本内战的只有中华帝国而已,严格上来说应该是林哲个人关注!

当代的帝国高层,他们并不知道以后日`本会怎么发展,在帝国诸多军政高层的心中,日`本不过是一个东洋小国而已,其地位大体上和泰国相当,甚至在很多帝国官员的心中,日`本的重要性甚至都比不上越南王国以及宁王国。

帝国对日本的关注,是在林哲关注日`本的基础上的,如果林哲不是这么关注日`本局势的话,帝国高官那里会管日`本幕府或者倒幕派的死活啊!

在林哲的关注下,帝国是进一步加强了对日`本局势的干涉,最为明显的表示就是向日`本德川幕府提供军事贷款,并出售了大量的后装步枪,前装线膛炮等先进武器,并应日`本德川幕府的邀请,派遣了数十名军事教官前往日`本,帮助他们训练新式军队。

这些军事顾问甚至是直接出现在了日`本幕府的西征军队里,帮德川庆喜等德川幕府的主要军事统帅们提供军事上的建议。

当然了日`本军队里有外国教官以及顾问,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倒幕派那边也有着来自法国的军事教官以及顾问。

日`本内战双方从1865年初开始屯兵于京都以及大阪附近,并先后发生了多长的中小规模战事。

原本日`本幕府方面是打算一鼓作气向京都发起进攻,速战速决的!

但是在中**事顾问的建议下,幕府军却是放弃了速战速决的打算,而是采取稳扎稳打,以大阪为大后方,在前线构筑了大量防御工事。

采用战略防守的态势,是因为中**事顾问告诫德川庆喜,也目前幕府军的战斗力而言,对上倒幕军的胜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不到。

幕府军的数量优势面对倒幕军的质量优势,半点用处都没有!

幕府军唯一能够赢得战争的方法就是先把局势稳住,然后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把现有的部队进行训练,让那些尚未完成新兵训练的部队真正的成长起来。

此外,幕府军向帝国订购的大量军火还在陆续到货中,幕府军也已经是开始大规模组建全新的军队,这些军队将会装备新近采购的军械。

目前已经有五千名新兵正在训练,而中**事顾问则是建议德川幕府方面至少再编练五千人以上的新军。

这样一来,德川幕府的直属新军就能够达到两万人的规模!

作为对比,倒幕派的四强藩等组建的联军,出征有约七八千人,如今已经是有着了近万人,而来随着战争的拖延,他们肯定会继续扩编更多的军队。

但是考虑到倒幕派的经济实力,他们是很难以弹丸之地供养超过两万人的新军的。

当然了,如果是法国人再一次向倒幕派提供大额的军事贷款则是另说。

简而言之,在军事上,时间是站在德川幕府方面的,拖得越久,德川幕府编练的新军就会越多。

而德川幕府方面也是希望能够把时间拖延下去,好给他们推行公武合体体制的时间,以解决目前幕府的政权合法性的尴尬问题。

其实面对日`本国内的这种局势,帝国驻日公使李博仓还私底下询问过德川家茂以及德川庆喜,德川家是否有兴趣取代现有的天皇,进而登基成为新君王,建立一个全新的日`本君主制国家。

不过这种询问却是被德川家直接拒绝了。

不是他们不想直接登基成为国王或者皇帝,而是日`本的国情和其他国家的国情严重不同,日本的天皇制度已经存在了好几千年,天皇在日`本早已经是被神话,这天皇就不是人,而是神。

这种传统制度足以让任何一个试图推翻天皇制度的人都望而止步!

日`本人对天皇制度的执着到了什么程度?

哪怕是历史上二战先后挨了两枚核弹,甚至还会挨上更多核弹的威胁下,他们都坚持要求保持天皇制度。

因此你可以更换一个皇族成为新的天皇,甚至弄出亦真亦假两个天皇来,但是你不能直接废除天皇制度,然后自己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

德川家族要是这么做的话,不说其他人了,就算是它的诸多臣属首先就得把幕府推翻了。

因此德川家族现今能做的就是推行公武合体,继续把天皇高高捧起,同时德川幕府政权取得合法统治地位。

德川幕府军不冒进,反而是采取了战略防守态势进行龟缩,倒幕派倒是想要主动进攻,但是他们的兵力少,这面对幕府军的的乌龟壳,一时半会还是撬不开来了。

于是乎,1865年的上半年,尽管日`本的倒幕战争已经全面爆发,但实际上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役,只有部分数百人或者千人规模的战斗,而这些小规模的战斗无法影响整个局势的走向。

对于这种局势,林哲还是比较满意的!

虽然幕府没能击败倒幕派,但是至少德川幕府还没有战败不是,而幕府没有溃败,这对于中华帝国的对日战略而言就是胜利。

1865年的夏天,整体而言是平静的!

帝国各方面的发展依旧稳步有序的推进中,帝国以沿海的三大城市,即上海、广州、天津为三大工业经济龙头城市,推动着全国的工业城市发展。

同时是为了进一步的发展沿海经济,也是为了扩大国际贸易!

帝国已经就双边国际贸易和英国进行谈判,谈判的内容包括中国开放更多的沿海、沿江城市允许英国人进行经商居住等,此外则是关于双方关税的一些协定,主要是讨论如何有效降低双方的关税,比如英国人就一直希望中国降低纺织产品的关税,而中国呢同样希望英国能够降低生丝、茶叶、瓷器等产品的进口关税,并希望英国能够降低部分工业原料,尤其是棉花、橡胶的出口税。

然后还有就金融方面的谈判,由于目前帝国在1864年正式宣布了在帝国设立的商业银行都必须向帝国中央银行上交存款保证金,而且是不分民资银行还是外资银行都需要上缴保证金,用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避免银行突然倒闭而造成储户的损失。

这个算得上是开创历史先河的全国性质的存款保证金制度,对于当代的银行业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中华帝国要推行保证金制度英国人不反对,毕竟这是中华帝国自身的金融政策,但是保证金制度里,全资的外资银行上交的保证金比中资银行的保证金要多了百分之五十,这就是属于多外资商业银行的歧视了。

而目前中国的外资银行里,以英资银行为主,其他国家的银行是非常少的。

对此,英国方面指责帝国的金融政策存在歧视,违背了‘中英友好通商条约’。

为此,英国也是把这一方面的条件加入了谈判!

如今双方进行的双边贸易谈判,和当代的大部分谈判不一样,这年头的很多条约虽然都挂上了友好通商条约,但基本都是用大炮获得,在战争之后签订的。

而和中国和英国这样为了进一步加深两国的商贸合作而进行的谈判,还算是比较少见的!

伴随着工业发展,帝国的经济增幅一年一年快,其中最能体现帝国经济发展的就是财政收入了。

1865年帝国的中央财政收入预算为四亿四千万圆,较1864年的四亿圆增加了约10%,其增长幅度依旧主要来之于工商业的增长。

帝国的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也是让帝国的教育以及国防、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发展速度堪比后世的挖了又挖!

目前帝国的大部分大型城市,尤其是正在发展或者想要发展工业的城市都在进行密集的基础设施建设。

而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又能够直接带动工业经济的发展,最后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如今的帝国一切发展都好,也是让林哲把心思从繁重的国事放在了一些平日里不太关注的琐事上来。

比如说自己几个子女的教育问题!

他的长子林碃今年已经是七周岁了,虽然前两年就有江道泉为他讲学,但这种授课只限于最基础的启蒙,而现在,应该是到了正式进学的时候。

让林哲正式重视这个问题倒不是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儿子应该上学了,而是已经有了部分臣子依旧冒着被贬职或者干脆革职的风险,上折请皇帝允许皇长子正式入学!

在古代王朝里,皇子能否入学,什么时候入学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教育问题,而是意义重大的政治问题!(。)

第129章 火炮和战马第325章 农忙时节第440章 散兵编制第207章 激战六安第379章 争论和妥协第687章 阿富汗乱局第614章 钢面铁甲第135章 为什么要追第713章 英国的退缩第76章 乱世重典第519章 三流工业国第683章 册封太子(一)第376章 第九协防师改革第4章 扩张护院第352章 第六军的北伐第66章 许乃钊之邀第528章 冲突升级第621章 普法战争第83章 添船够炮第161章 镇江战役第229章 赴欧代表团第122章 扩大商贸区第311章 俘虏问题第546章 战后封赏第231章 吏治突显第324章 战争中的发展第656章 智利购舰第698章 摩天大厦第638章 宁耀安之死第126章 倾巢而出第713章 英国的退缩第4章 扩张护院第692章 各有顾虑第302章 联军登陆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75章 出兵松江第26章 退无可退的冲锋第599章 双方的纠结第90章 骑兵出击第421章 郭龙云巡视第218章 桃源大决战(一)第553章 争锋相对的谈判第583章 防护巡洋舰第430章 军援林成庭第525章 夏威夷战争第423章 北岸工业区第174章 生丝和税收第468章 皇室资产管理处第349章 官督商办第54章 兵指青浦第603章 倾销地第194章 科举和新式教育第138章 败退和首秀第566章 战舰和炮台的较量第578章 宁朝提亲第688章 中英谈判第218章 桃源大决战(一)第450章 工业基础第578章 宁朝提亲第269章 死城安庆第158章 王吕云遇敌第36章 追击第336章 新战略计划第221章 骑兵之冲锋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192章 选秀和国本第161章 镇江战役第124章 这是抄袭!第484章 薛焕入阁第112章 余胜军协防团第103章 黑夜混乱第22章 改装褐贝斯第402章 九江前线第664章 汉化改革第330章 后装步枪的时代第160章 军事散步第501章 中亚危机第98章 都是疯子第324章 战争中的发展第25章 广德激战第164章 多方惊慌第480章 炎帝号铁甲舰第439章 财政和军费第493章 初临北平第509章 中英宁上海条约第331章 噩梦般的惨败第586章 腾飞中的海军第296章 无法避免的战争第563章 俄国人的恐慌第153章 惧怕和惊慌第356章 新军之间的厮杀第523章 千里最强兵力第384章 严寒减员第480章 炎帝号铁甲舰第8章 营制第10章 出征第626章 里维拉贸易公司第317章 纺织产业第307章 骑兵出击第173章 冯宝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