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工商税务改革

就在众人以为林哲封李惠嫔为妃是想要立太子的前奏时,林哲却是在随后两天又是先后封方德嫔为妃(清末枭雄518章)。

然后皇二子林抲的母亲安庄嫔也是被封为妃!

还不止这两个人呢,此外为林哲生下皇四女的钱康嫔也是被封为妃。

如此一来,就是先后有四女被封为妃,而这四女都是为皇帝生下皇子或者皇女的妃子。

本来一开始林哲是没有打算封这么多人的,他最初的本意是只封李氏为妃,但是因为后面方德嫔的因素,他也是想着给这个自己最宠爱的女人一些更高的宫内地位,然而既然都给了方德嫔,那么安庄嫔和钱康嫔自然也不能落下了,毕竟她们也都是为林哲生下了儿女的人,厚彼薄此可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在这后宫之内。

这些女人们平时里在林哲面前都表现的跟好姐妹一样,但是林哲表面上看不到不代表他不知道这后宫里没有斗争啊。

虽说林哲并不是什么博情的情种,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女人都是自己的女人,自己有义务给她们一个安定的生活。

说起来有些可笑,为了给这些女人一些希望,林哲除了大部分时间待在方德嫔这里外,小半时间给了皇后陈静外,还会专门抽出时间来去其他嫔妃所处,虽然不会说太频繁,但是总不会让她们一年到头都看不见自己。

而且宫内举行一些活动的时候,比如看皇家舞蹈团表演,又或者是像去年那样参加火车通车仪式这种事上,林哲基本上都是会把她们都带上。

这些举动不代表着林哲喜爱她们,而只是在尽一个丈夫的责任而已!

说起来,这些被皇家规矩锁在深宫之中的女人也是过的极为凄凉,皇后陈静好一些,身为皇后的她是后宫之主,这当女主人自然是过的舒心无比。

而方德嫔也勉强还行,虽然有着诸多规矩约束着她,但是凭着林哲的宠爱,她可是经常跟着林哲出宫,然而即便如此,方德嫔也是依旧无法适应深宫生活。

除了上述两女外,其他女人就更悲剧一些了,基本上一年到头都无法出宫几次,平日里最大的安慰就是她们的父母,姐妹进宫和她们说话了。

这些被锁在深宫之中的女人并没有外人想象中的那么开心和幸福!

而这也是为什么齐琳一直拒绝入宫的原因,她愿意当林哲的女人,甚至宁愿不要嫔妃的名份,但是也不愿意入宫成为一个深宫怨妇。

林哲的这一次先后封了四名妃子,算是对这几女的一些安慰了!

而这个时候,外头的那些大臣们也是有些看不清了,前些时候只有一个李慧妃获封的话,那么这些大臣们还可以认为这是林哲要立林碃为储的前奏。

但是现在一下子封了四个妃,这就让很多人有些搞不懂了,难不成这只是例行公事,任何一个产下皇子或者皇女的都可以获封不成?

他们猜的其实还真没错!

之前林哲单独封李氏为妃的时候,还真是因为林碃的学习表情让他比较满意,所以才会特地用了‘教育有方’这四个字为由封李氏为妃。

因此尽管林哲自己不愿意承认,但是这已经是有了把林碃当成储君人选的一种表现。

而后来同时封四女为妃,则是一种普遍性的行为,甚至是打算就此成为定例,凡是生下皇子皇女的嫔都能获封‘妃’。

然而更高一级别的贵妃却不是这么随便的了!

帝国的后宫制度参考了古礼,同时也参考了明朝时代的一些制度,这后宫里也是等级明显的,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昭仪、才人、贵人等等级,其中皇后自然是一人,稍后的四个等级都有严厉的规定,其中皇贵妃作为仅次于皇后的封号,明确规定非储君之母不授,如储君为皇后嫡子,则空置。

贵妃、妃这两个级别则是非皇子、皇女之母不授。

而嫔这个级别没有多大的硬性条件限制,但是却规定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九嫔,这没办法,上古周礼就是这么规定的,只能有九个,只能少不能多,此外由于后妃的封号从嫔开始就确定下来,比如方德嫔,封妃后是德妃,以后则是德贵妃,德皇贵妃,这个‘德’字是属于她的独一封号,至少在她死之前是不能授予给其他妃子的。

因此九嫔的封号虽然一开始效仿明朝,但是并没有规定说明确封号,只规定嫔这一等级而已。

最后的昭仪以下、包括才人、贵人则是无限制,无定数。

不过到目前为止,林哲的后宫还是比较简单而纯粹的,除了皇后陈静外,他的嫔妃只有当年一起选入宫内的九嫔,如今九嫔里有四女被封为妃,也就只剩下五嫔了。

至于昭仪、才人、贵人这三级,人数也不多,大多都不是林哲正式大婚或者选秀女娶进来的女子,比如说之前有个女官因为貌美被林哲看中,进而正式入宫进而获封才人,凡是和林哲而有一夕之缘的女人,只要她个人愿意的话,基本都能获封一个头衔。

封妃一事最开始虽然引起了不少波澜,但是最后却是没能引起什么太大的波动,因为这事虽然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了皇储之争,但严格上来说意义也不大,同时这还是林哲的家务事,外臣想要管也管不了。

所以此事顶多也就是那些关心皇储之争的人关系一些罢了,对于普通大臣们而言,此事还没有近期的帝国税务改革来的这么重要。

进入十月份后,帝国执行的农业税改革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年头,去年刚施行的时候可是引起了极大的波澜,甚至出现了出场小规模的叛乱,尽管这些叛乱在军方的强力镇压下很快就是消失的无影无终,但是此事依旧给帝国官员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而继农业税改革后,财务部那边又是开始推行了工商税改革,这一次财务部虽然吸取了农业税改革的教训,并没有一下子就在全国实行,而是分别在安徽、浙江两省各自挑选了一个府进行工商税改革试点。

推行一年后,财务部的报告时,新工商税务体系更加完善,不仅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帝国的税收,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区分行业、企业规模大小进行征税,而不是和以往那样一刀切,利润丰厚的行业缴纳的税收和利润低下的行业都相差无几。

为此,财务部已经是正式提交内阁,请求把新式工商税务体系推广到全国施行。

然而此举虽然得到了部分人的支持,但是也有很多人表示了谨慎,他们是害怕发生和去年一样的事,新税务改革引来大规模的抵`制甚至造成帝国的动乱。

当然了,他们也没有说直接发对税务改革,而是表示要谨慎再谨慎,最好是再试点几年,逐步扩大试点区域,从一个府,再到一个道,然后到省,等其中几个省试行后效果不错的话,再推广到全国施行。(。)

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558章 租借金兰湾第474章 日`本局势第355章 都兴阿的炮灰第552章 英国人的顾虑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64章 该走还是留第33章 炮弹下的盾牌第411章 陕甘动乱第579章 宁朝动乱第701章 战舰云集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170章 整编扩军会议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163章 镇江兵变第80章 扶持军工第268章 冬季战略调整第174章 生丝和税收第704章 世界大战的边缘第662章 袁保恒的野望第251章 望风而逃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366章 北上直隶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岛第205章 四省巡抚第433章 皇家科学院第368章 协防师改革第581章 中宁密约第441章 铁甲舰第510章 扶烂泥上墙第656章 智利购舰第497章 为我独舞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368章 协防师改革第437章 交通部和铁路公司第61章 爆破攻城第388章 北平大乱第80章 扶持军工第664章 汉化改革第637章 惊天大秘密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301章 势均力敌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历史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497章 为我独舞第98章 都是疯子第412章 英俄威胁第420章 东北设省第491章 中英萨战争第222章 步兵对骑兵第120章 先赏后剿第341章 办学难第606章 中岛佐木第188章 营造皇宫第643章 培养体系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554章 四国条约第676章 十万英镑的阿拉斯加第481章 海军改革第175章 生丝产业链第403章 大势所趋第563章 俄国人的恐慌第576章 丝袜舰队第616章 蚩尤号战列舰服役第28章 太平军的反击第103章 黑夜混乱第643章 方家第244章 线膛火炮第67章 协防上海第444章 后装枪时代的来临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633章 内阁纷争第219章 桃源大决战(二)第42章 胜负在此一举第658章 海军上将科伦克级铁甲舰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岛第310章 谈判重启第487章 报童卖报第54章 兵指青浦第617章 出巡第413章 巡视当涂第186章 黄宗汉的选择第365章 传统和科学的结合第501章 中亚危机第6章 办团练捐道员第440章 散兵编制第159章 王疯子第570章 俄军的投降第541章 钢铁巨舰的对决第623章 后装野战炮第681章 皇子初登场第553章 争锋相对的谈判第604章 北海国第442章 女蜗号铁甲舰第136章 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