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捷报频传

^_^1877年的九月份,对于俄国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难过的月份(清末枭雄675章)。(有)?(意)?(思)?(书)?(院)

这一个月里,因为在保加利亚北方的普列文受阻,十余万俄军主力部队被小小一个普列文要塞阻挡,前后数次进攻更是损兵折将。

甚至第二次总攻中,俄军就损失了惊人的四分之一兵力,要知道俄军在普列文地区投入的兵力高达十几万啊,一次进攻就损失好几万,这种伤亡率是丝毫不比日俄战争时期的旅顺战役或者是一战时期的凡尔登战役。

在普列文的进攻遭到了极大的失败,让俄国人发生了极大的恐慌。

俄军将领米柳京甚至公开承认,再这么打下去的话,我们庞大的陆军会在极端的时间内被打光。

俄军的大比例伤亡,也是让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犹豫不已!

这位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里推动俄国进行改革,废除农奴制,推动君主立宪制的俄国近代最具魄力以及才华沙皇在这个关头也是退缩了。

亚历山大二世和当代很多欧洲君主不同,他早年接受了非常良好的文化教育,更接受了完整并系统的军事教育,这从他能够亲自到前线,指挥数十万大军就可以看得出来,不管他的指挥效果如何,但是在当代的欧洲君主里,能够亲自指挥数十万大军作战的君主已经是不多了。

从之前俄土战争来看,亚历山大二世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的确有所欠缺,但是这并不能否让他的军事素养,而正是这种军事素养让他更加明白现在俄罗斯所面临的危机。

俄罗斯在多瑙河损兵折将,迟迟无法拿下普列文,在这种困难无比的情况下,中国却是在西伯利亚狠狠的捅了俄罗斯一刀子,让俄罗斯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

纵然中华军不可能短时间内跨越遥远的距离杀到欧洲来,但是要保住中亚和西伯利亚的领土,俄军就必须投入更多的兵力和资源来抵挡中华军的西进,而这种投入对于已经原本负担及重的俄罗斯来说是难以承担的。

打仗是需要大量资源的,炮弹和子弹都是要钱的,士兵们也是需要薪饷和食物的,而这些最后都将要从财政里支出。

以目前俄罗斯遭到的财政情况,就算能够勉强承担起来,但是最后损失也会非常大的。

因为那样肯定要加大税收力度,最后会造成国内的普遍反对,进而动摇沙皇的统治基础。

这些情况,都是不得不让亚历山大二世做出更谨慎的选择,他首先是停止了对普列文的大规模进攻,进而等待更多援军的到来,同时开始采用战壕包围的方式,包围普列文,采用了慢慢磨血的方式来啃普列文这个乌龟壳。

另外一方面,他开始寻求更多的可能性,试图阻挡中华军在西伯利亚方向的进攻,避免全局的崩溃(清末枭雄675章)。

而俄国沙皇的态度转变,也是会直接体现到维克托拉这个俄罗斯驻南京的外交官员上来。

来到帝国外务部大楼,并见到了外务部大臣宋关前后,维克托拉第一次明确向宋关前表态,说俄罗斯愿意和中华帝国就远东、阿拉斯加以及中亚地区的领土争端进行谈判,以彻底解决两国的边界纠纷。

俄国人的屈服,这出乎宋关前的预料之外,但是又在宋关前的预料之内。

宋关前是能够预料到,随着帝国对西伯利亚发动大规模攻势后,俄国人肯定是会找上门要求谈判的,但是在宋关前的预料中,这种谈判估计只是拖延时间而已。

但是让宋关前没有想到的是,这俄国人的谈判诚意竟然非常的充足,而且表示愿意进行实际上的谈判。

既然俄罗斯愿意主动做出让步进行谈判,帝国自然也不会将这个机会拒之门外,毕竟战争总归是有一个结束的时候,最后阶段是需要通过条约的形式,把战争获得的利益落实下来。

得知俄国人要进行谈判后,林哲并没有给外务部那边太多干扰,只是说让他们尽力去做,而他会让军方给予配合。

军方的配合很简单,那就是发动更猛烈的攻势,给俄罗斯人制造更大的压力,最好是造成既成事实,免的到时候让外交官吵来吵去也没有个结果。

外务部对这一次谈判的期望是非常大的,大体而言就是只有一条,那就是俄罗斯正式割让帝国已经控制的俄罗斯领土,也就是西伯利亚地区、中亚地区,阿拉斯加等这些俄罗斯的领土。

但是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俄罗斯那边自然是不会轻易答应,哪怕这些领土实际上都已经被帝国掌控,俄罗斯已经是丧失了对这些领土的控制权,而且以目前的情况来看,除非俄罗斯突然有外星人帮他们,不然的话是别指望能够夺回来。

但是要想让俄罗斯答应这些,依旧是非常困难的事。

为了给俄罗斯施加压力,西伯利亚方向的中华的攻势是越来越猛烈,乌台省方向出发的第十二军所属的第三十五师主力在攻克图恰克后,又是一路攻城拔寨,连续攻克多大俄军城镇,一路横扫贝尔加湖南部地区。

第十二军的主力部队,包括第三十六师以及第五骑兵旅、第八骑兵旅、第七炮兵旅等部队却是在贝尔加湖西部地区迎战俄军增援部队,把他们牢牢的挡在了贝尔加湖以西地区。

尼布楚方向,第五军也是肃清了尼布楚外围的大量俄军据点,对该城发起了密集的大规模进攻,该地区的大约万人俄军已经是陷入了最后的苦战,继续这么下去的话,被全歼或者投降是指日可待。

从乌台省东部出发的第九军也没有停下步伐,他们在前期并没有和大量的俄军进行交战,但是当他们靠近赤塔地区后,也是遭到了俄军主力部队的抵抗。

但是不管是在贝尔加湖方向还是在尼布楚方向,又或者是赤塔方向,俄军都是出于绝对的劣势之下,兵力,武器装备,弹药储备等都是远远不如中华军。

要知道,为了发动西伯利亚战争,中华军实现已经是准备了小半年,从四月份俄土战争刚爆发的时候,中华军就开始筹划着发动西伯利亚战役了,当八月份看到俄军在保加利亚那边损兵折将后,帝国这边就是终于下了趁机揍人的决心,并在九月份发动战役。

到了十月份的时候,中华军已经是在前线投入了三个军,包括七个步兵师、三个骑兵旅、九个独立炮兵团,这些精锐的皇家陆军兵力超过了十五万人,另外还有不少数量的守备部队也是也是参与了辅助任务。

而开战到现在,帝国陆军已经是几乎把乌台省、蒙古省、直隶省、东北四省的弹药储备都是抽调起来,这些弹药不是已经抵达前线,就是正在运往前线的路上。

然而贝尔加湖以东地区的俄军才有多少人?正规兵力也就四万多人而已,哪怕是加上临时武装的民兵等非正规武装,能够有六万人就算是多的了。

就算是算上贝尔加湖以西地区的大约两万人俄军,俄军的总兵力也就八万人而已。

在总兵力上,俄军的兵力只有中华军的一半,火炮数量更是只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少,至于步枪就更不用比较了,两者存在着一个代差。

弹药消耗以及补充上,两者的差距甚至达到了将近十几倍的巨大差距,也就是说,俄军发射一枚炮弹,中华军就能够发射十几枚的炮弹,俄军打一发子弹,中华军就能够打出去十几发子弹。

在这种兵力对比下,如果中华军还不能够获得西比利亚战役的胜利,那么沈驰云等高级将领通通都要自杀了。

十月十四号,坚守了将近一个月的尼布楚连通周边的诸多俄军军事据点、要塞一起失守,第五军在付出了将近八千人的伤亡后,成功攻克了这座抵挡中华军西进步伐的城市防御要塞群。

防守该地的俄军除了死伤者外,剩下的万人除了小部分投降后,大部分则是逃亡赤塔方向。

同一时间段,第十二军正式电告战区指挥部,称该军已经完全掌控贝尔加湖南岸区域,以东地区的上万俄军或死伤、或投降、或逃亡赤塔方向。

目前该军之主力部队,根据之前的作战计划,就地在这一区域展开防御作战,抵挡贝尔加湖以西地区的俄军增援部队,这一个多月一来,这一方向的俄军已经从两万增加到了三万人,而且还在源源不断增加中。

至于第三十五师,则是一边肃清俄军残兵,另外则是就地休整,接受新兵补充。

第三十五师承担了贝尔加湖方向的一系列攻坚战事,承受了比较大的伤亡,目前死伤者已经超过四千人,伤亡率大约在百分之二十,其兵力已经从巅峰时期的两万一千人减少到一万七千人,急需兵力补充。

第三十五师也是目前各支作战部队里,承担任务最大,伤亡最大的师旅级部队,由于贝尔加湖方向的特殊性,第十二军的另外一个步兵师和骑兵旅是用来抵抗俄军增援部队的,而对图恰克等城市的攻坚任务都是由第三十五师承担。

而该师也是没有辜负军中诸多大佬的期望,以一师之连克多城,累计歼敌万人,俘虏三千余。

以至于这场战役还没有结束的时候,第三十五师的多名主要杰出指挥官的名字就已经是传到了林哲这边。

“这个胡绍成的能力,在陆军里也算是比较拔尖的了,带着第三十五师倒也没有辜负陛下的期望!”施清瑄在林哲的面前,非常难得的当面的夸其了后辈将领来。

虽然从年纪上来说,施清瑄比胡绍成还小四岁,胡边成今年是五十八岁,而施清瑄今年也才五十四岁而已。

但是两个人的从军资历却是相差极大,施清瑄在1857年帝国刚成立的时候,就已经是陆军中将了,后续几年的统一战争里以及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里战功显赫,在当代的陆军诸多大佬中,乃是威望最重之人。

这胡绍成在统一战争的时候,不过是一个上校而已,而后二十年靠着资历慢慢熬上来的陆军中将,这在军内的辈分来说,乃是名副其实的后辈。

胡绍成这个人林哲自然是知道的,也是军中的老资格将领了,1868年的时候,自己就晋升他为中将,前面几年积累资历后,1874年调任第三十五师担任师长,本来林哲是想让他在对俄作战里磨砺两年,然后就准备把他提拔起来成为陆军上将,后续调他回统帅部或者是到某个军任职,但是就在那一年,第三十五师在对俄作战中吃了个小亏。

这种背`景下,胡绍成自然是受到了不小的牵连,别说晋升了,这能够坐稳野战师师长一职都是不容易了。

这三年过去了,这个胡绍成到底是没有辜负自己当初的期望,这打起仗来还是有一手的。

再看看前线的战报,上头还列出了好几个第三十五师的主要将领,比如说前布拉镇守备司令、暂编第一骑兵支队司令苏晋瑥少将,这个人的战功也是相当出色,作为全军的先锋,率领骑兵在战役前期直插贝尔加湖畔,并且和俄军骑兵部队多次交手无一败绩,第十二军军长李牧上将在战报上如此形容他:该员勇智兼备,颇有卫青之风。

身为一个在前线率军作战的骑兵将领,能够获得李牧上将这样高的评价,可是相当不容易的。

所谓的暂编第一骑兵支队,前身乃是第三十五骑兵团以及两个乌台省守备骑兵营、后续第十二军从其他部队里抽调了三个骑兵营给苏晋瑥指挥,并给了一个临时性的第一骑兵支队的番号,这种暂编某某部队,一般都是战争期间临时抽调部队编成的,统属的部队并不固定,战后往往就地裁撤,部队调回原部队,而这种暂编部队也没有固定的大小之分,有可能是辖有几个营总兵力几千人、但是也有可能是辖有几个师总兵力超过一个军。

苏晋瑥率领暂编第一骑兵支队战功卓越,甚至在上头的封赏晋升还没有来的时候,李牧就是把第十二军的一个骑兵旅,也就是第五骑兵旅调入暂编第一骑兵支队。

让苏晋瑥麾下指挥的骑兵总数超过了六千骑,承认了贝尔加湖方向的主要骑兵作战任务。

如果他的运气能够一直保持下去,那么他将会成为这场战争里最耀眼的一个骑兵将领!(。)

PS:

PS:两章八千,算是加更了吧

第29章 林成庭来袭第589章 筹办新战舰第246章 军法之苛第557章 海军五年计划第421章 郭龙云巡视第487章 报童卖报第304章 正面激战第622章 大陆军政策第177章 江南矿务公司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对决第74章 上任设衙第353章 都兴阿的决断第705章 中英宣战第391章 进城第525章 夏威夷战争第352章 第六军的北伐第539章 起锚迎战第171章 整编扩充计划第146章 王侯之赐第61章 爆破攻城第180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228章 教育和留学第11章 山阴陈家第49章 湖州厘捐局第76章 乱世重典第452章 演习和变革第616章 蚩尤号战列舰服役第537章 备战英舰队第166章 尽占江南第34章 危机!第4章 扩张护院第529章 骑虎难下第164章 多方惊慌第635章 李平桐第463章 编修清史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702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583章 防护巡洋舰第673章 内部妥协第505章 铁路通车第383章 我还会再回来的第563章 俄国人的恐慌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262章 李鸿章南行记第406章 长沙春寒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战炮第635章 李平桐第439章 财政和军费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434章 教育发展计划第239章 狮子大张口第74章 上任设衙第180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238章 财政预算第303章 激战吴淞第572章 东北铁路第443章 美国内战的蛋糕第110章 崩溃和追击第80章 扶持军工第709章 巨舰对决(二)第289章 惨胜第22章 改装褐贝斯第470章 派系之争第557章 海军五年计划第432章 新旧更替(二)第177章 江南矿务公司第685章 册立太子(二)第307章 骑兵出击第446章 庞大订单第664章 汉化改革第623章 后装野战炮第712章 各国异动第631章 教育强国第48章 厘金初显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254章 一夜寒风起第248章 平淮安进桃源第282章 连夜抢修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555章 新版纸币第554章 四国条约第443章 美国内战的蛋糕第551章 联军登陆夏威夷第125章 林成庭东进第66章 许乃钊之邀第456章 立嫡立贤第176章 银行和货币第305章 联军总攻第205章 四省巡抚第645章 李平桐下狱第247章 沈驰云的野望第106章 大胜而归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423章 北岸工业区第553章 争锋相对的谈判第396章 咸丰身死第289章 惨胜第312章 财务部的苦和乐第505章 铁路通车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