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中美勾结

^_^在俄土战争中,英国人是始终站在奥斯曼土耳其这一边,这倒不是因为英国人对土耳其有什么好感,也不是因为英国人和土耳其是盟友关系,而是因为支持土耳其对抗俄罗斯,乃是英国执行欧洲大陆平衡政策的重要一环(清末枭雄778章)。(.有.)?(.意.)?(.思.)?(.书.)?(.院.)

作为世界老大,英国是不会坐视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统一欧洲的,一个统一欧洲的强国,对于英国来说,其威胁性之大远甚于中华帝国和美国的崛起。

对于俄罗斯这个传统强国在亚洲和欧洲的扩张,英国人更是处处警惕和防范,为了遏制俄国人在中亚方向的扩张,英国和中华帝国进行了合作,为了遏制俄罗斯巴尔干半岛、高加索等方向的扩张,英国人也是毫不犹豫的支持土耳其。

甚至在必要时候,英国人都会亲自上阵参加战争,第九次俄土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当时的英国人可是拉上了法国等一票的盟友,然后亲自上阵帮土耳其人打仗的。

现在眼见土耳其要彻底战败了,英国人自然不会无动于衷,很快就是做出了身为一个世界老大应该有的反应。

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很快就是派遣了一支英国皇家海军的舰队进入爱琴海,并越过达达尼尔海峡,进入马尔马拉海,摆出了一副不惜和俄罗斯开战的架势,以迫使俄国人放弃进攻君士但丁堡的计划。

这种时候,俄国人也是害怕重演1853年的第九次俄土战争,因为惹了众怒而被欧洲列强群殴,所以也是想要就好就收,很快就是在一月份逼迫土耳其签订了停战协议,随后在三月份签订了《圣斯特法诺条约》。

在这份条约里,俄国人获得的利益可以说是空前庞大,主要的核心条约包括四点:

第一则是土耳其承认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完全独立,第二则是俄国获得比萨拉比亚西南部以及阿达罕、卡尔斯、巴统、巴雅西特;第三是建立大保加利亚公国,其版图北起多瑙河,南至爱琴海;东起黑海、西至奥赫里德湖,并包括几乎全部的马其顿,它名义上隶属于土耳其苏丹,由俄军占领2年。

最后一点就是,博斯普鲁斯海峡将会对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开放,也就是说,以后俄罗斯的军舰可以自由出入黑海并抵达地中海(清末枭雄778章)。

这些条件对于俄罗斯来说,可谓是好处多多,比如说成立的大保加利亚公国,这个公国虽然名义上还属于土耳其苏丹,但实际是俄罗斯的附庸国。

独立的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也毫无意外,将会成为俄罗斯的附庸国家。

这个条约如果执行的话,俄罗斯不敢说把整个巴尔干半岛收入囊中,但是却通过保加利亚公国以及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军舰通行权,能够把势力彻底延伸到地中海。

这种情况自然欧洲其他国家,尤其是英国和奥匈更是强烈反对。

奥匈身为一个大半国土都在巴尔干的二元国家,自然是对俄国强行插手巴尔干半岛,试图把这些地区斯拉夫化是极度不满的,而英国则是出于遏制俄国扩张,尤其是遏制俄罗斯面向地中海、波斯湾方向的扩张的需求。

当即,这两个国家就是联手对俄罗斯施加了庞大的压力。

这种庞大的压力下,俄罗斯人也是不得不吐出了大量的战争胜利果实,在经过德国的调解下,签订了柏林条约。

而该条约的签订,大保加利亚公国变成了一个小公国,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也是被奥匈接管,俄罗斯人的军舰也是不得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

可以说,柏林条约的签订,纵然是欧洲各国对奥斯曼土耳其的一次瓜分,但是更重要的是英国和奥匈等国对俄罗斯扩张的阻止。

柏林条约后,俄罗斯和奥匈两国纵然是没有彻底决裂,但是分歧已经是不可调和,这三皇同盟恐怕是卑斯麦都没有信心能够维持多久了。

对于欧洲的这一系列变故,对于遥远的中华帝国而言却是影响非常有限,因为距离遥远,所以对于这一连串的事务,尤其是柏林会议期间,帝国是不关心,也没有能力关心。

各国进行谈判的时候,帝国的外交人员甚至都没有获得列席参与的机会,只是在最后旁观了他们最后的签约仪式而已。

在欧洲各国,尤其是欧洲的几个强国眼中,中华帝国的国家地位并没有比六十年代强多少,1878年帝国的国际影响力,尤其是在欧洲的影响力,就和美国一样,属于被人无视的那种。

哪怕美国和中华帝国在最近二十年里工业实力大幅度增加,发展迅速,在各自的领域都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如美国在美洲,帝国在亚洲。

但是在欧洲的那些传统列强眼中,甚至在德意志帝国和意大利王国这两个刚统一没几年的新生代强国眼中,美国和帝国的存在感都是非常薄弱的。

对此,帝国国内的民众们可能没有什么感触,但是在欧洲驻扎的帝国外交人员可就是感触极深了。

在伦敦和巴黎的外交场合里,帝国的外交官和美国的外交官就是一对难兄难弟,经常是独自在角落里看着一大票欧洲国家的外加官们高谈阔论。

某次伦敦的外交酒会上,帝国的外交官正在和美国人商谈两国的贸易事务,说起最近两国的贸易额逐年增加,应该加大双方的外交往来,增设外交领事馆,方便两国的商人往来之时。

旁边路过的西班牙领事听到他们的谈话后,却是露出一副惊讶的神色:“每个季度的贸易额就有三千多万,这怎么可能!”

中美两国的外交官对视一眼,都是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嘲讽的意思!

这些西班牙人,估计还因为是三百年前呢!

自从美国爆发内战开始,以军械贸易为起点,新生的中华帝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每年都是大幅度增加。

这两个都是非常典型的后进新生代国家,又是隔着一个太平洋,尽管两国在夏威夷以及阿拉斯加上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但是就和帝国和英国、法国之间的关系一样,尽管有着冲突和矛盾,但是保持和平并进行贸易还是主流。

随着帝国的工业化进程越来越能久,带来的不仅仅是国内的工商业发展,同样还有庞大的市场。

帝国的工业化是需要大量工业原料的,比如作为工业原料使用的棉花、煤炭、橡胶,还有一些技术水平比较高的机械产品,尤其是各种设备,以及一些日用工业产品,比如呢绒、日用五金、化工产品等,这些都是帝国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的物资。

此外,帝国出产的诸多产品,尤其是农矿产品以及初级加工产品还有少量高端机械产品,代表就是生丝、茶叶、瓷器等传统出口商品,然后还有七十年代才开始大规模发展,并且已经大量出口的大豆制品,主要是豆饼以及豆油。

这些都是西方国家所需要的,此外东南亚、美洲等落后国家地区也是帝国的工业产品的市场所在,比如棉纺就是帝国出口亚洲各国的主要拳头产品,一些低端的机械产品也是因为价格低廉竞争力比较大。

在最高端的工业产品领域,帝国则是以军械产品为主,大名鼎鼎的林德步枪就是其中的最佳代表。

可以说,随着工业化的进行,帝国已经是逐步加入到了全球贸易体系当中,并且随着帝国的经济总量不断增加,民众对工业产品的消费不断增加,使得帝国的经济体系在全球体系里也是会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而且最关键的是,帝国并没有采取闭关锁国,或者是单方面的贸易制裁等政策,基本是采取限制比较小的自由贸易政策。

这种政策是英国最为欢迎的!

因此在当代,帝国虽然和各国的矛盾都不小,但是彼此间的贸易往来却是越来越深入。

而帝国和美国之间,虽然也有所矛盾,但是两国在七十年代后关系大为缓和,贸易数额是越来越大。

从帝国每年进口的石油数量、美国进口的生丝数量就可以看得出来两国之间的贸易有多么大了。

1877年的时候,帝国从美国进口了大约五十万桶原油,这个数据可是相当庞大的,目前帝国已经是美国的第二大石油出口国。

当初为了打开帝国的煤油市场,人家美国人内部的石油行业可是下了大力气的,不仅仅接受了帝国石油公司入股了好几家石油开采企业,甚至还免费援建炼油厂,为了推广煤油,是采取免费送煤油灯的诸多政策。

这才使得帝国的煤油市场在七十年代呈现爆发性增长!

而当代的煤油,就是石油的主要成品,打开了煤油市场也就等于打开了石油市场。

而帝国石油公司也是借助从美国获得了探测、炼油等技术,正在正在帝国本土以及周边的亚洲地区探测油田,并且已经开始开发位于库页岛的油田。

同时,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国家,虽然估计地位很低,军队也没有几万人,但是其消费能力不容小窥,短短几年时间里,美国就已经超越了欧洲的一票国家,成为了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生丝消费国。

帝国作为世界上供应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出口生丝的国家,自然也就成为了美国的最大生丝供应国。

目前帝国的诸多贸易国里,英国的比例虽然最大,但是依旧不是和往年的百分之四十几了,现在已经下降到百分之三十多。

其他的几个国家,比如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比例都比较小,而且比较分散,而美国却是后来居上,以百分之十八的贸易份额占据了帝国的第二大贸易国。

至于亚洲的一些国家,虽然帝国基本都独占了这些国家的市场,但是因为市场总量比较小,所以数额并不大。

日本三国、越南、泰国等国家虽然人口众多,但是一个个都是穷的叮当响,从他们身上根本获取不了多少的贸易利润。

帝国和美国的贸易份额是越来越大,这来往都是几百万几千万的大生意,这在欧洲的一些传统强国,但是已经没落的国家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很多欧洲国家的记忆里,中国还是一个未开化的国家呢,美国那边则是都是一群奴隶和牛仔,那里是什么现代国家啊。

但是很少人会真正去重视这两个国家的实力以及潜力。

对于这些欧洲国家的鄙视,中美两国驻扎欧洲的外交官是感触颇深。

待傲慢的西班牙领事走了后,留着八字胡须的帝国驻伦敦领事压低了声音,然后对身旁的美国领事道:“古巴这种富饶之地,让西班牙占着真是太可惜了!”

那美国领事呵呵一笑道:“是啊,这些西班牙还以为现在还是十六世纪呢,我听说菲律宾那边爆发了不少暴`乱,但是他们依旧不肯放弃!”

随即,这两个人就是相视一笑!

随后那美国领事看了看大厅里的那些自诩为上流人的欧洲人,回头看了看留着八字胡须的帝国外交官,然后道:“大厅里有些沉闷,要不我们到阳台里聊聊!”

帝国的外交官点了点头:“正有此意!”(。)

第542章 紧跟本舰第353章 都兴阿的决断第237章 甚于厂卫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惊第251章 望风而逃第20章 伤亡悬殊第470章 派系之争第297章 广州失陷第643章 方家第487章 报童卖报第590章 海关舰队第132章 随营学堂幼年班第461章 林德步枪改进型第98章 都是疯子第474章 日`本局势第624章 婆罗洲第599章 双方的纠结第180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280章 退守广州第417章 经济大臣第439章 财政和军费第155章 理智和良心第685章 册立太子(二)第551章 联军登陆夏威夷第332章 捷报东来第161章 镇江战役第662章 袁保恒的野望第207章 激战六安第64章 该走还是留第286章 惨烈交锋第105章 浴血冲锋第592章 作秀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355章 都兴阿的炮灰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662章 袁保恒的野望第547章 海军技术改革第518章 工商税务改革第440章 散兵编制第252章 抢一抢压压惊第539章 起锚迎战第34章 危机!第201章 兵员匮乏第421章 郭龙云巡视第80章 扶持军工第22章 改装褐贝斯第75章 出兵松江第392章 走投无路第46章 他敢打吗第488章 所谓治国第391章 进城第526章 登陆进攻第143章 举旗造反第72章 吴健彰进营第476章 炮击下关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370章 自信或轻敌第339章 私营教育第268章 冬季战略调整第278章 兵临广州第22章 改装褐贝斯第383章 我还会再回来的第575章 交通和工业第108章 主动出击第251章 望风而逃第644章 他必须死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55章 轻松胜利第38章 身陷危机第336章 新战略计划第232章 奏折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85章 大婚第167章 林安飞回京第577章 马政杂谈第31章 谨慎东进第56章 为了战利品第328章 后装步枪的首秀第356章 新军之间的厮杀第63章 神经病和伟人第416章 外忧内困第77章 商贸区风云第582章 新舰招标第582章 新舰招标第526章 登陆进攻第612章 陈月川的野望第526章 登陆进攻第461章 林德步枪改进型第396章 咸丰身死第487章 报童卖报第401章 与民同乐第386章 大清的崩溃第500章 八年甲舰试验舰第247章 沈驰云的野望第300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二)第110章 崩溃和追击第687章 阿富汗乱局第711章 全面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