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不同寻常的御前会议

^_^六月下旬的御前会议上,一群内阁大臣们相继步入会议室,其中一个只有大约四十来岁,在一群老头子里头显得格外年轻的中年人则是一直带着笑容,然后亲自倒茶端水,别看此人年轻,而且干的是端茶倒水的事(清末枭雄680章)。有)?意)?思)?书)?院)

但实际上此人却是正儿八经的内阁成员,实乃新任农林部大臣安华全。

这人的仕途走的可谓是相当之顺利,早年帝国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国考并获得当年第一名,后进入秘书处工作数年,然后是外放到上海市工作,一去就是担任要职,后来调回中央担任农林部总务司司长,再一次外放的时候,那已经是广东省布政使了。

而后四十岁不到就是重新调回内阁成为工商部协办大臣,今年更是高升一步,出任新任的农林部大臣。

今年安华全不过四十六岁而已,却是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内阁大臣,尽管农林部在内阁里的排名相当靠后,但是能够以四十六岁就出任一部大臣,这已经是最近十年来帝国很少出现过的事了。

不过虽然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不过安华全并没有得意张狂之类的,相反他很清楚自己在内阁里是属于小字辈,前几次参加御前内阁会议的时候,除非有必要,一般来说他都是老老实实只听不说。

而且他还干起了每个刚入内阁的新人都需要经历事,那就是端茶倒水!

因为御前内阁会议都是保密会议,参加会议的都是内阁总理大臣、协理大臣以及各部大臣,然后还有秘书处的处长以及常务处长。

再过来就是皇帝林哲以及旁听的几个皇子。

除了这些人外,其他人等,除非是特别安排,不然的话哪怕是各部的协办大臣等都是没有资格参加会议的,连旁听都不行。

但是会议一般都比较长,这端茶倒水的工作总得有人来做,因此这也就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由最新入阁的新人担任端茶倒水的工作。

而安华全就是这群人里的新人了,所以哪怕是在外头安华全是一部大臣,诸多官员们看见了都得恭恭敬敬说一声安阁老。

不过在这间会议室里,安华全可是不敢放肆,老老实实的端茶倒水,完了后才在长方桌的末席坐下。

这会议室里个人的座位也是有讲究的,皇帝林哲不用说,他是坐在长方桌前面的单独御座上,而长方桌的两侧也安排有几个看似不起眼的椅子,不过别看椅子不起眼,但是这几个椅子却是那几个旁听会议的皇子们的座位。

而秘书处的处长和一名总务副处长,则是待在林哲旁边,不过他们主要负责文书记录工作,帮林哲传递文件等,除非林哲主动问起,不然他们是没有权利对内阁事务开口发言。

大臣们的座位都是在长方桌上,其中左首位自然是内阁总理大臣的座位,右首位通常是加协理大臣衔的经济大臣的位置,再过来的左右第二号的位置,乃是两名协理大臣的位置,再过来才是各部大臣的位置。

这些各部大臣的位置基本在开国的第一次御前会议上就已经确定来排序,虽然谁都没说,但是谁都没敢乱座。

而农林部在内阁里,排名历来靠后,一般都是在左末席,而安华全的对面,则是坐着同样排名地位不高的交通部大臣。

一名内阁总理大臣,一名加协理大臣衔的经济大臣,两名协理大臣,再加上十名各部大臣,满打满算,有资格参加御前内阁会议的人,也就十五个人而已。

通常而言,基本上绝大部分的国家内政事务都是他们进行讨论并并作出决定,而遇事不决的时候,一般都是进行公开表决,当表决的时候这十五个人都有一票,哪一方票数多就是哪一方通过

不过人是事务和督查、司法判决等相关的时候,督察院院长或者**院院长也会出席,并发表意见。

同时,内阁会议也无权决定和战争有关事务,通常涉及到开展与否、停战与否的重要事务的时候,一般都是召开御前战略联合会议,到时候军方的统帅部的委员们和内阁成员一起出席进行讨论。

至于战争开打后,详细的作战事务,则是单独的御前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只有军方将领。

通常而言,林哲处理影响比较大的政务都是通过这种小规模的御前会议来进行,通常来说没什么大事的时候,一个月一次御前内阁会议,处理一些内阁内部无法协商解决的事。

不过这并不是死规定,只要有需要,随时都可以召开御前会议。

当然了,这些御前会议都是处理大事的,处理寻常政务一般还是通过折子等文书等流程,林哲也会在平常时候频繁接见大臣。

虽然林哲并不没有和明清等王朝的皇帝那样喜欢开朝会之类的,不过他处理政务的效率却是远远要比那些传统王朝的皇帝们要高。

因为林哲不是一个人在工作,在他的身后,还有着一个规模达到了数百人的宫内秘书处协助他处理工作呢。

安华全上任农林部大臣并不久,之前也就参加过两次御前会议而已,所以今天也只是按照前几次的惯例,做好端茶倒水的工作后,就是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然后和身旁的司法部部长钱远立低声交谈了起来。

钱远立比他早两年成为司法部大臣,年纪也不大,今年五十岁,虽然是省考出身,但是能力不错而且从政后也肯学,主持了不少重**律法规的编订工作。

帝国司法部,其实和后世人们意义上的司法部不太一样,后世的司法部各国有所不同,有的负责律师、健全法院、有的担任检察职务,负责提起公诉等,但是帝国的司法部却是不负责这些东西。

帝国的司法部,其职权是编撰修订各项法律法规!

也就是说,这个司法部玩的并不是说执行法律,维护法律之类的事,它干的是制定法律的事。

但是又和后世拥有立法权的各种国会不同,帝国司法部并没有颁布法律的权力,帝国颁布法律的权力乃是归属于皇帝。

大体上,司法部就是提出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然后奏请皇帝颁发,皇帝颁发法律后,由巡警部执法、督察院进行公诉,法院进行判决。

同时督察院还兼任了维护法律法规的一些行政事务,比如建立健全律师制度,考核发放律师资格证等等。

虽然说司法部拥有编撰法律的权限,但实际上这种权利非常有限,因为要制定某种法律并不是他们说了算,而是皇帝说了算,他们的主要工作还是一些文书工作,制定详细的法律法规。

因此在帝国的诸部里,司法部的地位也不算太高。

帝国里最重要的几个部门,只有三个,一个是财务部、一个是工商部、一个是组织部。财务部管着钱袋子,组织部管着官员们的升迁任免,工商部虽然只是负责工商事务,但是在帝国施行工业革命的浪潮下,工商发展乃是头等重要之事,所以工商部一直都是内阁最为权重的部门之一。

剩下的几个部门里,权势地位都一般般,早年江道泉担任教育部大臣的时候,教育部还比较权重一些,但是自从江道泉卸任教育部大臣,而且在1876年的是因为年迈多病从协理大臣的位置上致仕以后,教育部的重要性就下降的更大了。

说到底,早年教育部的权重,是因为有着江道泉这个人,可以说是江道泉给教育部撑起了一片天空,而不是说教育部给江道泉带来了什么权势。

如今的教育部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清贵部门,用来养望是不错,但是要想借此在内阁里获得什么话语权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这两人低声说了一会话后,就是看见外头又是进来一人,安华全认得,这人是宫内秘书处总务副处长,宫内秘书处的副处长一职是无定数,但是总务副处长却是只有一个,乃是秘书处里名副其实的二把手。

这人进来后,就是高唱一声:“皇上驾到!”

当即,会议室里的人都是立即站了起来,随后他们就是看见林哲迈着稳健的步伐步入会议室,身后还跟着林碃等四位皇子。

待林哲入座后,林哲才是伸手往下虚压,众人才是相继入座,四位皇子也是坐在一侧。

这个时候,林哲才开口道:“众卿家开始吧!”

和往常的御前会议一样,林哲历来都不喜欢多说话,有时候一整场御前会议下来,林哲说的话都不会超过十句,而且当他开口的时候,往往就是批准某一项提案的时候,而臣子们的讨论他是从来都不参与的。

这种比较大规模的御前会议,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内阁大臣们自行讨论,该吵的吵,该争的争,众位臣子也都习惯了这样,你要是认为有陛下在前,不敢放开了进行争论,那么倒霉的就是你自己,当即内阁总理大臣郭龙云就是首先开口道:“今天我们要议的事不少,首先说说海关税改革一事!”(。)

第629章 当涂之发展第337章 继承人第287章 联军总攻第254章 一夜寒风起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岛第680章 不同寻常的御前会议第252章 抢一抢压压惊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154章 战火再燃第546章 战后封赏第398章 横扫北方第320章 编制改革第599章 双方的纠结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247章 沈驰云的野望第13章 见黄宗汉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91章 攻城第195章 科举题目第443章 美国内战的蛋糕第706章 凌晨海战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24章 新军服和军衔第184章 线列对射第520章 夏威夷第109章 四千对四万第357章 当涂级和浮桥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70章 图谋江海北关第419章 移民屯边第453章 军方人事调整第517章 母凭子贵第253章 沈驰云入沐阳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527章 占据珍珠港第219章 桃源大决战(二)第122章 扩大商贸区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11章 山阴陈家第605章 三国之势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71章 扩军五千第541章 钢铁巨舰的对决第495章 齐琳随驾第348章 对策第2章 土匪危机第191章 清军南援第432章 新旧更替(二)第47章 入城第620章 租借横须贺第285章 势均力敌第136章 血流成河第488章 所谓治国第211章 三国领事来访第171章 整编扩充计划第89章 湖州之危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268章 冬季战略调整第348章 对策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第523章 千里最强兵力第550章 夏威夷战事再起第208章 残酷肉搏第314章 妄谈国事第146章 王侯之赐第556章 全球海军的变革第541章 钢铁巨舰的对决第132章 随营学堂幼年班第145章 南下浙江第653章 新式步枪选型第499章 华盛顿号的一生第226章 京师巡警厅第692章 各有顾虑第258章 硝烟中的尸体第267章 汉特?威廉的失态第387章 咸丰东狩第228章 教育和留学第89章 湖州之危第331章 噩梦般的惨败第531章 两败俱伤第178章 夏季攻势第697章 前无畏战列舰时代第133章 协防团和镇江第646章 皇子独立第268章 冬季战略调整第779章 立储第89章 湖州之危第41章 三冲敌阵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659章 敌人和朋友第365章 传统和科学的结合第598章 年轻一代第240章 国债和资本第667章 俄土战争的连锁反应第631章 教育强国第110章 崩溃和追击第547章 海军技术改革第703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二)第201章 兵员匮乏第274章 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