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五)

杜太后自然是识字的,疑惑地看了赵元昌一眼,接过他递过来的口供静静翻阅。

初看时尚无甚反应,翻过了一张纸之后,杜太后仍算紧致的面庞带了些沉郁之气。

将这变化看在眼里的赵元昌脸上依然保持着严肃认真的神情,心里却松了口气。

刑讯逼供能得到的只是希望得到的口供,此时捏在杜太后手中的这一份口供自然也不例外。

无论是赵元昌,还是林盛保,都没兴趣知道卞朗究竟从杨邠那里获得了什么指示,他们只需要卞朗按照他们规定的话本那般叙述。

当然,编造出来的东西肯定有不合理的地方,但用来欺骗一个没怎么参与政治的妇人已经足够了。尤其是这份口供只会让人产生杨邠如此行为对皇室有害的推论,而不是直接点明杨邠要造反。

毕竟自己做出的判断比别人硬塞给你的判断看起来更可信一些。

口供不长,杜太后很快就看完了,脸上带了一丝丝的愤怒,就是那种错信了旁人暗自懊悔的感觉。

杜太后仔细回想杨邠说过的话,仍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此事为真?”

“真真切切!”赵元昌十分肯定,“儿子原先也不相信,还特意亲自去问了这个叫卞朗的。若是娘娘担心底下人蒙骗儿子,也可以亲自问一问卞朗。”

看着赵元昌的神情,又看看手中的口供,再联想杨邠所作所为,杜太后不得不承认,或许放任杨邠的话,这大周江山真的会出问题!

短短一个多月,先是丈夫离开人世,之后最喜爱的儿子犯错被幽禁,好不容易有翻身的机会,合作对象又出了事,杜太后不免有些消沉。

沉默了好一会儿,她终于开口了:“杨相公老了,也到了含饴弄孙的时候了。”

虽然觉得继续让杨邠留在朝堂上会坏事,但杜太后还是为这个合作对象争取了告老的机会。

赵元昌同杨邠的矛盾目前仅仅是新皇同前朝权臣之间的矛盾,若是杨邠真的愿意退,他不介意给出种种荣誉,当即点头道:“娘娘说得是,杨相公为国操劳,着实要嘉奖一番。”

“嗯。”看到当了皇帝的儿子还愿意听自己的,杜太后脸色总算好转了一些,将那份口供放到桌上,犹豫了一下才道:“婵姐儿快生了吧?再安排几个御医和收生婆子过去,待养好了,早日回京来让我看看孙子。”

卢金婵怀孕至今,也不过才六个多月,离“快生了”还早。杜太后这番话,实际上是说自己不再想着参与朝政,就等着以后带孙子了。

赵元昌虽不会读心术,但也能听出来杜太后态度软化。

天家和睦当然是好的,故而他也附和着说笑两句,一时之间倒有些母慈子孝的样子。

太后同皇帝想法一致,对杨邠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打击,他毕竟没有直接领兵,缺了宫内的支持,一下子就不再是不可或缺的了。

接下来几天,弹劾杨邠的奏章愈加多起来。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杨邠的羽翼也在弹劾之列。

之前答应了让杨邠体面致仕,赵元昌就没有趁着这一波弹劾浪潮罢相,而是等着杨邠自己请辞。毕竟一个被弹劾下台的宰相,和一个自请致仕的宰相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可惜杨邠似乎不想接受这样的好意,就这么死撑着。

就在赵元昌渐渐失去耐心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意外。

十三日下午申时末,天色渐暗,两名骑手自梁门奔入汴梁城,沿着南门大街一路喊着紧急军情直奔左掖门。

来到左掖门前,不等守卫开口询问便大声道:“保义军紧急军情需送达枢府!”

两府同皇宫其它部分是隔开的,就在左掖门不远,故而立刻有一名军士带着上缴了兵器的两名骑手快步朝枢密院行去。

一行三人来到穿过几道门,来到枢密院所在的一片建筑群,领路的那名军士叫住一个匆忙赶路的仆役:“这两位是从保义军来的,带来了紧急军情。”

骤然被人拦下,那仆役吃了一惊,待听军士说完之后好似松了口气:“我知道了,这就带他们去找人。”

军士点点头,对两名骑手道:“跟着此人走便是。”

说完,径自转身往回走。

目送其人离开,那仆役才看向两骑手,带着些恭谦道:“请跟我来。”

刚走两步,突然听到一阵惊慌的呼喊:“走水了!走水了!”

跑了一路晕头转向的两名骑手还没反应过来,那仆役立刻叫到:“你们在这里别动!”

说完就朝那声音传来的方向跑去。

很快,他们就能看到那一片建筑中透出了火光,在傍晚昏暗的天空下显得格外醒目。

紧接着各种呼喊不绝于耳,房屋间人影憧憧,本就劳累非常的两名骑手,受到如此冲击,竟然就这么昏倒在地上。

陈佑站在火场边上,紧绷地面容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阴晴不定。

由于发现的及时,且身处皇宫大内,防火工作一直没有放松,现在火势已经变小了。

此时火场周围有几辆木车,仆役们正不停地按压木柄,从车内喷出一道道水柱。另有人朝火焰边缘砸水袋,那里正有仆役在搬运物事、拆毁房屋,这是为了防止火势蔓延。

“承旨,烧毁的这一间是杂务房的库房。”梅松走到陈佑身后轻声报告,“里面没放什么重要的东西,平常看管也不严密。”

陈佑看着翻腾的火焰,眼神幽幽。

好一会儿才道:“让滕青把今天看守此处的人看好了。”

“是。”梅松答应一声,转身离去。

陈佑长舒了一口气,这若不是人为纵火,他就有麻烦了。

看了一阵,他转身准备回书厅,却看到站在不远处看着火场不知在想什么的杨邠。

发觉此处着火的赵元昌一连派了三四波人来探问情况,等到一炷香之后,火终于灭了。

火灾被消灭的消息穿过去不久,就有宦官来宣枢密院三枢密四承旨至广政殿觐见。

第二百四十八章 强干弱枝议迁都(三)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一)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四)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第四百八十六章 浅水亦有乱流涌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一)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三)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枢院为立足第五百九十二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四)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九十八章仿若汉末汉中反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六)第二十三章小意应对新同僚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枢院为立足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四)第三十五章快马兼程赴归州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一)第十四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二)第一百八十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三)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浊又增污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三)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一)第五百八十六章 无人可得顺心意(三)第七章各有肚肠转心思第六百九章 军政尽操六人手第三百三十二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七)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三)第七十章积劳成疾为哪般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择异(二)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四)第五百六十九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四)第五百七十三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八)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谈为政(一)第五百六十八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里刀光起第二百四章 议政事初入行宫第七百六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闹事为哪般(一)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四)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八)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二)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飞雪春已近(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绽之处在一人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六)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五)第六百五十九章 尔等当为好工具第一百九十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五)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当如何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阴私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六)第二百四十八章 强干弱枝议迁都(三)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四)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钱口难开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旧愿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二)第六十五章套路从来得人心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报仇不怕晚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飞雪春已近(三)第五百十六章 褒贬尽皆为雕琢第一百八十四章 为尊者讳争道义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东去拓海疆(三)第六百二十二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九)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五百十八章 池静亦有暗流涌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二)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七)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计乱纷纷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两手准备终定音(三)第七十章积劳成疾为哪般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六)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二)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六十四章战事不顺布闲棋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犹不慌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骤然生变应对急(一)第七百二十章 谁可妄自言忠义(一)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变故起第三百三十四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