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义谋反欲亲征

此时天已经黑了,前来传话的小宦官提着灯笼在前方领路,枢密院七人或是袖手或者甩臂,一言不发地跟在宦官身后走向简贤讲武殿。

枢密院突然起火,每个人心头都仿佛压了一块石头,至少表面上看上去是如此。

陈佑在火还没被扑灭的时候就安排调查事宜了,站在他的立场上,这场火灾必须是有人挟私报复,而不能是意外事故。

不需要找出纵火人,只要能确定是纵火就行。否则的话,那些原本就看他不顺眼的人就能借着此事批判改制不合理,然后延伸到批判他这个人不该坐在这个位子上。

陈佑现在根基浅薄,如果不想日后只能依附皇帝,一旦物议汹涌,哪怕赵元昌想要保他,他都得主动请辞。

如果真的是人为纵火,那会是谁指使的呢?

陈佑一边走,一边看着前方的三个背影。

前面是三枢密,后面是三承旨。

三位副都承旨这两天才陆续抵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收服可信之人。这样的话,只能是就在枢府的三位枢密了。

风雨飘摇的杨邠,即将上位的吴峦,压抑已久的郑志康,究竟是谁?

陈佑皱着眉头细细思量,还不等他想出眉目,一行人就到了简贤讲武殿。

行礼落座,赵元昌直接就开口问道:“今日枢府为何起火,诸卿可有头绪?”

陈佑等了一瞬,见三位枢密都不开口,他才出声道:“启禀官家,臣来之前,已令人调查何人纵火。”

赵元昌听了这话,脸色有些阴沉:“已经确定是有人纵火?”

陈佑心中一个咯噔,连忙道:“尚未。”

这话一出,赵元昌脸色稍霁,只是看向陈佑的眼神中带了一丝别样的意味。

陈佑轻轻抿唇,关心则乱,他的心有些乱了。好在他现在反应过来,还有补救的机会。

只是稍稍沉吟,不等赵元昌再次开口,陈佑便道:“臣先前拟定规程,对防火事宜有所规定,故而此次先是要查有无人等未按规程行事。若所有人皆按规程行事,则再查是否有人故意纵火。若无线索,则再查规程是否有错漏之处。如此,方可确定责任所在。”

这番话有条有理,赵元昌总算是点头道:“如此甚好。”

说着,他拿起一份奏章,示意身边宦官递到杨邠手中。

“突然让诸卿过来,火灾只是其一,主要还是为了另一件事。”

陈佑松了口气,随即看向杨邠手中的奏章。

枢密院官员一股脑叫来,十有八九是为了军事。

奏章很快从杨邠手中递到吴峦手中,吴峦只是大略扫了一眼就递给郑志康。

不等郑志康翻开奏章,就见吴峦自怀中掏出一份文书,双手奉着朗声道:“官家,臣这里有一份军情急报,正要报官家知晓。”

宦官从吴峦手中接过文书,粗略翻了一下后摆到赵元昌面前。

吴峦犹自说着:“本来这份急报应该在半个时辰之前自枢密院递到御前,只不过信使赶到枢密院时火势刚起,一时间纷扰竟让信使昏睡过去。枢府诸人忙着救火也没注意到信使,大火扑灭之后才有人自信使身上搜到此份急报。”

陈佑一边从郑志康手里接过奏章,一边听着吴峦的话。

奏章是从河南府送来的,主要内容是陕州保义军似有异动。

陈佑刚要将奏章给下一个人,突然听见赵元昌道:“保义军谋反,已经攻下渑池,兵围新安。”

得了,保义军,这奏章没必要继续传下去了。

陈佑只知道陕州在河南府西边,但是却不晓得渑池在哪,即便渑池之会很有名。

他不知道,但有人知道。

郑志康忍不住出声道:“渑池,新安,意在河南府!”

“地图拿来。”

赵元昌一声吩咐,侍候的宦官趋步离去,过不多时便捧着一卷布帛来到众人面前。

赵元昌自己动手整理桌子,清理出一块桌面,宦官将布帛展开,河南府周边地图展现在赵元昌眼前。

陈佑等人依然坐在原位,自然看不到地图长啥样。

只见赵元昌手指在地图上划了几下,思索一番后抬头问道:“保义军谋反,诸卿以为当如何?”

陈佑眨了眨眼,看向神采莫明的赵元昌,突然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最先开口的是杨邠:“回禀官家,可令虢州谨守州境,着护国军攻陕州,另遣大将自东击之便可。”

中规中矩的战略规划,准确的说,这是正确的战略。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战略是因为正确所以才胜利,战术是因为胜利所以才正确。所谓庙算,就是保证正确的战略能够被毫无偏差的执行。

杨邠开口之后,陈佑能看到赵元昌脸上闪过一丝不耐烦。虽然转瞬即逝,但还是透露出他已经对杨邠十分不满了。

陈佑暗自思量,如此一来,纵火之事就和杨邠无关了,毕竟枢府出事,不管谁的责任,都能借机贬斥杨邠。

不对!

陈佑突然一个激灵,若是算上保义军谋反之事呢?

内外一齐生乱,此时正需老成持重之人坐镇枢府,如此人选,除了杨相公,还有谁合适?

“便依杨卿所言。”赵元昌话语中透露这疏离,“不过此次我欲亲征。”

陈佑回过神来不再考虑起火之事,专注于眼前。

赵元昌果然是要亲征。

陈佑权衡利弊之后,选择闭口不言。

只是出乎他意料的是,三位枢密一齐出声劝阻:“不可!”

借着烛光能看到赵元昌沉着脸道:“朕即位伊始,便有谋反之举。朕当以浩荡之军,行犁庭扫闾之事,这有何不妥?”【1】

最先起来的竟然是吴峦,只见他起身长揖道:“太祖皇帝亲征之时,以陛下监国。不知陛下此次亲征,欲以何人监国?”

“司空冯道可行监国之事。”

其实监国能处理的都是一些小事,皇帝亲征,身边必定会带上一套中枢。但有时候政治意义比实际意义更重要。

杨邠也站起来道:“陛下初为社稷主,不宜轻动。”

紧接着郑志康起身:“臣附议。”

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一百五十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四)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一)第五十章突如其来召回京第二十三章小意应对新同僚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师北疆变第五百十六章 褒贬尽皆为雕琢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七百三十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一)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五)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八)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一)第六百九十五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一)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四)第五百九十二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四)第一百九十三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四)第一百一章观衙堂心有所感第745章 大人虎变曰文炳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当稳(一)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七)第五十六章初见皇帝受问询第二十五章商议军机或可用第一百九十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四)有些话,不吐不快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当稳(一)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请议婚事第三十七章 项上人头吾必取(二)第三十二章说朝局双龙争王(一)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独怆然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五)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五)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议定清田事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一)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当头乱接踵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八)第六百六十二章 谁料竟会遭背刺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报仇不怕晚第一百二十二章广植羽翼乃正道第二百三十七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潜行入洛见下官(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四百四十五章 闲谈军政论优劣(一)第五百九十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二)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五百三十章 师友侍读何人佳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变国生事(一)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八)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结果定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六百五十九章 尔等当为好工具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总比困难多第五十五章皇宫大内初见闻第二十一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九)第七百三十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二)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三)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为模范争最优第四百八章 鲜血淋漓投名状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独怆然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九)第二百三十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三)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一)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乱国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一)第七十章积劳成疾为哪般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五)第四百三十六章 为寻钱粮出新策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总是迟第七百十八章 一点星火落周山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军中乱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五)第六百九十六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二)第一百二十二章广植羽翼乃正道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谈为政(一)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四)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枣交相加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当稳(一)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四)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难而上因时变第二百二十八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一)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三)第三百一章 勿论贤愚皆可用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敌占先机第五百十八章 池静亦有暗流涌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闹事为哪般(一)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