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二)

就在陈佑等待通禀的短短时间内,又有一官员被宦官引到门前。

陈佑只觉得此人眼熟,却想不起来是谁,相视点头便算打过招呼。

紧接着之前那青衣宦官就出来让陈佑进去。

进殿一看,殿内已经有十多人了。

陈佑一眼就看到坐在最前方的冯道和冯道身后几个位置的李明卿。

此时殿内一片寂静,大部分人都在低头沉思,只有少数几人回头看向陈佑。

行礼之后,被宦官引到一个空位刚刚坐下,门外遇到的那人就进来了。

原来是翰林学士冉谨言。

这冉谨言原本是国子监司业,他有个儿子叫冉益谦,当年赵元昌大婚之时当了赵元昌的从者,现在是礼部员外郎。

而冉谨言也在赵元昌登基之后,一年数迁,入翰林院成为翰林学士,同陈佑一般为从三品。

也难怪陈佑觉得眼熟,当年见过面,只是互相之间没搭过话而已。

冉谨言坐下之后,礼部尚书张欢立刻就要说话:“官家!我以为......”

他还没说完,就被赵元昌打断了:“等人到齐了再说。”

说罢,赵元昌旁若无人般批阅奏章。

陈佑虽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但看眼前的情景,怕是在京的三品以上官员被通知要来简贤讲武殿了。

果不其然,三司使、工部尚书、御史大夫等人陆续赶到殿内。

这些人要么是正三品,要么是从三品,可以说是周国官场最中枢的一批人,就相当于那什么局,你懂的。

当光禄卿进入殿内,童谣去到赵元昌耳边低声轻语。

赵元昌这才抬起头来,朗声道:“沈康薨,未立太子。”

就这七个字。

沈帝,即沈国皇帝沈康。

后晋天福二年,长沙府内乱,时任武平节度使沈康趁机攻入长沙,之后上表后晋称臣,被封为楚王,节度武平、武安、静江,成为事实上的独立藩镇。

后晋开运二年,赵鸿运代晋称帝,沈康以赵鸿运篡位不尊周国,改国号为沈,登基称帝。

说来也怪,自朱全忠篡唐称帝之后,这一批又一批皇帝似乎都不喜欢立太子,只是到临死的时候才指定某个儿子即位。

就说周吧,若不是赵元昌早做准备,说不得立国三年的周国就会陷入内战,甚至出现帝位旁落的情况!

只不过,这事在沈国来说是大事,但在周国来说,无非就是出兵和不出兵两个选项,没必要把京中高官都叫过来吧?

陈佑心中疑惑,静下心来继续听。

只听赵元昌继续道:“沈康长子武安节度使沈冲渊即位,随后次子武平节度使沈长河宣称沈冲渊弑父篡位,上表请求册封,同时希望朝廷出兵助其攻灭沈冲渊。”

好了,又是一个争皇位的故事。

请求册封,潜台词就是去帝号、称臣,不是任何人都像石敬瑭那么无耻,能做出自称儿皇帝的事情。

只不过,情况虽然有些复杂,但仅仅这事,还是没必要把京中重臣全部请来。

陈佑打定主意,等闲不要开口说话。

赵元昌三言两语介绍完情况,扫视在场众人,没有询问他们的看法,而是继续道:“冯相公、江相公言不宜出兵,郑相公说该出兵,其他几位相公也有自己的意见。”

他话未说完,郑志康却是皱着眉头想要开口。

他之前说的是:从沈长河所请挥军入沈,一举攻灭沈国。并且还说自己愿意亲临战场,若是不胜,一切后果一力担之。

现在赵元昌这么说,他隐约感到有些不妥,只是终究是面对着皇帝,他嘴唇动了动,还是没说出话来。

“诸君,以为当如何?”

赵元昌问出这么个问题,陈佑不由皱眉思索。

他的第一反应不是该怎么选,而是考虑赵元昌问这个问题是不是有什么深意。

还不等他想出个子丑寅卯,礼部尚书张欢立刻就开口了:“官家,我以为郑相公所言大谬,实不该出兵相助沈长河!”

“张尚书这话说得就不对了!”开口的是翰林学士承旨程聪,“沈国僭越称帝,我大周乃承袭正统,本就当夷灭之,然先帝忙于灭蜀,官家践祚以来一心安民,皆未能灭此伪帝。”

这话说得好听!

他说到这里,顿了一下,语气激昂起来:“然,如今沈国自乱,伪帝之子上表称臣,正是官家下体民意、上从天心之故。得此天赐良机,正该官家纳土受降、威加海内!”

饶是陈佑,听了这番话之后,也觉得很有道理,至少对心怀大志的帝王来说很有说服力。

抬头看向赵元昌,却见其脸色平淡,似乎完全没被这番话打动。

张欢程聪之后,诸官纷纷开口辩论。

期间赵元昌也开口几次,只是一直没表明心意,谁也不清楚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启禀陛下,臣以为,不出兵与否,当取决于那沈冲渊有无弑父行径!”

冉谨言开口了,不同于别人称“官家”、自称“我”,他用词正式恭谨,陈佑仿佛看到了中老年的冉益谦。

“若是沈冲渊弑父,则当出兵灭此践踏人伦之贼。若是沈冲渊未弑父,则不当出兵助那阴谋篡位的沈长河!”

此话一出,殿内安静下来。

陈佑脑中闪过一道电光,立刻大声道:“冉内翰所言有理!”

冯道脸上笑容一闪而过,随即肃容拱手道:“官家可令枢密院详查此事。”

这就是赞同冉谨言的话了。

随着冯道开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附和。

这是考虑政治立场的时候,至于利益考量,却要暂时放下。

赵元昌终于点头道:“君臣父子之义,实该仔细考量。”

说着,他看向面色不虞的郑志康:“郑相公,你,以为然否?”

目标是郑志康!

陈佑终于反应过来,赵元昌突然找这么多人来,是为了压服郑志康!

枢密院不像政事堂,在这个时代,枢密使都有不小的军中势力,随意罢免很可能会出乱子。

政事堂已经换了好几茬了,枢密院却很少换人。

一开始的三枢密,吴峦仍在,杨邠是政争失败之后自请致仕,史肇庆谋反被诛杀。

史肇庆死后,郑志康补入,杨邠退后,马青补入,没有被罢免的枢密使。

比对政事堂,那是稳之又稳。

赵元昌这次如果能借助朝堂之势逼郑志康请辞,枢密使长久不换的时代很可能就要结束了!

郑志康没想那么远,但他知道,自己现在处在危险的境地。

沉吟一阵,他开口道:“是臣考虑失当。”

赵元昌步步紧逼:“哦?不知郑相公如何考虑的?”

犹豫片刻,郑志康沉声道:“臣只想着开疆拓土,未曾考虑其它。”

“便是沈冲渊无罪,郑相公也要出兵助沈长河?”

这话有些没道理,为了国家利益,谁管你有没有罪?

换成陈佑,面对这样的局面,十有八九也是要趁机出兵。

可这种事情放在私下里说就行了,摆到明面上,还得维持着基本的道义。

于是,郑志康沉默了,他无法反驳,否则就是欺君,也不能承认,一旦承认,除非兵变,否则就翻不了身了。

问题在于,如果他在这么多人面前承认自己不顾道义,名声就算是毁了,还有多少人愿意跟自己冒险,就是个未知数了。

他不说话,赵元昌也不逼迫,就这么静静地看着他。

所有人都在等待。

好一会儿,郑志康起身,长揖道:“启禀陛下,臣,臣年老迟钝,故而未曾考虑齐全,实不该恋栈不去,请陛下允臣,归骸故里。”

对在场众人来说,当朝相公在数十名官员面前请求致仕,这是难得一见的场景。

所有人都看向赵元昌,看他是准,还是不准。

好似过了许久,赵元昌终于开口:“郑相公言重了。”

不等众人舒口气,他又接着道:“相公虽老,然朕却仍需依仗相公。这样,相公这枢密副使之位虽放下,但需留在京中,平章军国重事,以备朕咨询,如何?”

第四百四十六章 闲谈军政论优劣(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当如何第五百十四章 战虽止诸事仍杂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别样心第三百三十七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乱起变生杀意浓(二)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别样心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阳(三)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风(二)第五十三章快马频至事愈急(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马初与伯乐见(一)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六)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六)第三百六十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一)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二)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弃(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为模范争最优第七百十一章 顺势而为埋荆棘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二)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七)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诱推物理(二)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军中乱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后虎当何如(一)第十五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三)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三)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计在教育(二)第六百九章 军政尽操六人手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耻在心中第四十四章册命封王秦最贵第三百四十三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八)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仪镇内议投周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二)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二)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三)第七百五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一)第一百三十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七)第六十三章留守监国风将起(二)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与贼臣不两立第六十九章谁人心思能如意第五百九十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三)第五百七十一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六)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一)第一百九章诸将逼宫围太原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狭岂有君王气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强干弱枝议迁都(三)第五百七十二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七)第六十四章战事不顺布闲棋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一)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六)第五百六十七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二)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变岂可猜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乱国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顿操作猛如虎(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义谋反欲亲征第一百五十一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五)第二百八十一章 潜行入洛见下官(二)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该旁生心思第六十四章战事不顺布闲棋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六)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三)第二百二十九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二)第六百九十六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二)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杂事如繁花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三)第七百九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五)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一)第二十二章从此天高任鸟飞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阴私第五百十四章 战虽止诸事仍杂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谈风月元宵至第四百六章 陈将明诉苦求助第二百四十章 内乱未平外面起(五)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阳(一)第五百四十二章 识大局治安创收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一百八十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六)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二)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二)第二百四十章 内乱未平外面起(五)第七十六章甘为细作可信否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三百八十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