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七)

十二月五日,陈佑才被嘉奖赐金银布帛就收到一个不算太好的消息:李明卿任枢密副使。

离任之前李明卿单独奏对,推荐了他认为合适的接班人选,可惜没被采纳,接掌吏部的是开封府尹温仁福,参政如故。

李明卿推荐的归德节度使薛崇兼任开封府尹,安州刺史楚羡忠调任宋州刺史,右金吾卫大将军高行周任安州刺史,节制归德军。

与温仁福不同,新任开封府尹薛崇没能参知政事,而是由中书舍人周敬思任黄门侍郎、参知政事。

中枢的调整告一段落,北面冯晖同辽军对峙数日之后,双方十分默契的退兵——这个默契是用数百上千士兵的命换来的。

燕国这一次并没有灭国,虽然一开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后来又有周国落井下石,但他们硬是守住了居庸关一线。

居庸关东南就是幽州城,因此停战之后,驻守幽、檀等州的辽军西边是占了居庸关的燕军,南边是威逼涿州的周军,权衡之下不得不放弃幽州退回塞外,幽州城重又回到燕国手中。

只不过北边的古北口——因为唐时这里是北口守捉,所以现在称为古北口——仍然在辽国手中,燕国虽拿回幽州,但都城却迁到了云州。

所谓云州,其实就是云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那个云中,后来又叫大同,白登山就在它北部。

总之,除去丢掉的几处关隘外,燕国这一次损失看起来不是很大。只要不去想那几处关隘不知道何时会变成一把直入腹心的利刃,就能继续心安理得地苟全下去。

北边战事结束,兵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冯晖罢成德节度、河北都监,册为北平县开国公。太原节度使、河阳都监焦继勋调任成德节度使、河北都监。

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主持军事巴宁泰接替焦继勋节度太原,都虞候郭振任副都指挥使主持军事。侍卫亲军内部又有好些人或调或迁,其中潘美从侍卫亲军步军司副都虞候变成了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虞候。

随着冯晖入京,议论对沈国用兵的消息终于扩散到尚书卿监一级。

说终于也不太准确,之前通过各方面传出来的消息,大家都有了猜测,现在只不过是证实了这个猜测罢了。

嘉定二年似乎就这么平平淡淡过完了。

然而并没有。

十二月二十六日,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令、平章军国事、建德县公刘公讳明卒于汴梁私宅,帝为之辍朝三日。

二十九日,下诏追册刘明为池国公,赠少保,谥忠敏。

陈佑收到消息之后唏嘘不已,真要说起来,这是赵元昌即位之后,第二位在任上的去世的宰相。

感慨完了,就要回信给冯道安慰一番。没办法,刘明也比冯道小几岁,却同孙启祥一般走在他前头,便是冯道再怎么长乐,这时候也不免心有戚戚。

有人欢喜有人愁,时间走到了嘉定三年。

进入嘉定三年之后,一切仿佛进入了快车道。

书院在年后开始了第一次正式招生,河南府本地人,加上慕名而来士子,书院这一次总共招了,嗯,一百六十多人。

随着新学员的进入,听陈佑讲课的学生比例一下子下降许多。比例下降不代表人数下降,不过这也意味着书院里终于在明面上出现了不认同陈佑思想的团体。

对此,陈佑是乐见其成的。

有对比才有伤害,不是,有对比才有优劣。

自己教导出来的学生,只要秉持着实事求是和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的态度,争论起来就不存在争不过的情况。

嗯,只看到部分事实被误导的情况除外。不过当对手用完整的事实来驳斥部分事实的时候,不也表明了他对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的认同吗?

书院的情况总体向好,武学院却不容乐观。

虽然朝堂上还没对动兵与否做出最后决定,但赵元昌已经派人来催促陈佑了,核心思想就是这一届武学院几十个人需要在接下来的攻沈战争中派上用场,这也从侧面表明,战争一定会爆发。

对于官家的要求,陈佑也好,苏凤羽也好,便是蒋树,都清楚与其说是要这些人派上用场,不如说是一次毕业考核。

有出色表现的,只要没有半途夭折,出将入相不在话下;普普通通中规中矩的,或许也能成为镇守边疆或者参谋中枢的重臣;而那些表现不好的,这辈子再起来的机会几乎没有。

只是,就像武学院设立的目标是广撒网重点捕捞,很可能出了数百个庸才才能有一个天才,这第一期的成果并不合人意。

在陈佑等人的评估中,出色的学员没有,普普通通的学员倒有那么十来个,真上了战场,不知道有几个能活着完成任务。

对了,他们的评估没算上民政部分,陈佑现在没有条件去检测他们从政的能力。也就是说,到了最后或许有几人足以担当领兵将领,但合格的知兵文臣很可能一个都没有。

不管怎样,即便是赶鸭子上架,这些人也得在二月中旬出发前往江陵,他们将直接获得职事,或守一县城、或带兵进攻。

沈国如今四分五裂,内耗严重,正适合用来考核武学院这些人。若是对付辽国或者宋国,估计赵元昌就不敢放他们出来了。

陈佑自己对军事也不是很熟练,但他知道怎么去突击应付,于是这些人原本的“轻松”生活没有了。民政、经典之类的先放下,每天八个时辰接受苏凤羽和蒋树轮流的填鸭教育。

一月十六日望朝会上,正式下诏以洛阳为国都,汴梁为东京。

二十日,突如其来的,枢密副使马青卸任殿前司都指挥使之职,殿前司都指挥使出缺。

二十三日,确定南征沈国,周帝赵元昌意欲亲征。

就在同一天,一名风尘仆仆的行脚商人找到庞中和的住处,声称有急信要亲自递交给陈佑陈詹事,想要面见陈佑。

当天下午,这人被从后门带进了洛阳陈府,陈佑在书房等着他。

第五百四十五章 纵兽于林起罗网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七)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五)第七百十六章 科举艰难唯公平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三)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六)第五百三十五章 说诸葛皆是忠臣第六百四十三章 赈灾当以何为先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二)第五十九章转遍东京闻兵讯第五百十六章 褒贬尽皆为雕琢第二百二章 下车伊始危机藏(二)第四百九十九章 儿女相约为亲家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实实解烦忧(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礼毕诏书频出第十章大周来客夜登门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当稳(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两战皆胜事渐明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一)第一百八十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三)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四)第四百七十五章 宁行仁城头质问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八)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六百五十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二)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九)第六百二十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七)第五百三十一章 内举贤德不避亲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四)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四)第六百五十一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三)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九)第一百一章观衙堂心有所感第745章 大人虎变曰文炳第六百十四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一)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阳(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两姓永结秦晋好(一)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辽事暂令朝争落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九章城头观兵反意坚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七十章积劳成疾为哪般第二百四十九章 谢公安石与君同(一)第一百九章诸将逼宫围太原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七百九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五)第四百八十章 论为政突发匪事第五百三十五章 说诸葛皆是忠臣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难而上因时变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三)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声是利器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东去拓海疆(一)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绽之处在一人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议定幽燕相公换第二百三十六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一)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五)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连不断问对难第四百八十六章 浅水亦有乱流涌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二十)第四十一章论功行赏争不休(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二)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满满为己谋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七)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一)第六百五十九章 尔等当为好工具第五百九十三章 请以海军试新制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诸事重(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一)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三)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四)第四百四十五章 闲谈军政论优劣(一)第五百章 局势有变使者来(一)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五百六十六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三)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为第六百六十五章 为安诸军分新饼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陈之民欲揭竿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一)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辟进身阶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师(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诸事重(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关内之地乱将起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四)第四十六章法不长远心意躁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风至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报仇不怕晚第五十二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