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

商议来商议去,参谋们提出了不少可能,其中就有要对关系或者河中动手这样接近事实的猜测。

如果陈佑没有选择相信这一条,那么在后人眼光中,绝对是愚蠢的错误。但当我们处在当时的情况下,不知道未来到底会走向何方,别说做出正确的选择了,就是随便选择一条不知生死的路走下去的决心都不一定有。

这也是很多谋士只适合当谋士的原因,多谋少断就是缺了那份决心。

回到眼前,陈佑相信了那种说法并不重要,因为就在这道手谕送到京兆府没多久,老师冯道的私信就到了,信里面隐晦地提了一嘴陇西。

这一下所有线索就都接上了。

以陈佑的身份,是知道赵元昌最迟今年秋冬就要攻淮的,所以他得知赵官家准备拿攻淮之战做掩护来除去不停中枢指挥的藩镇时,也只能感叹一声恐怖如斯。

这是真真正正把天下当做棋盘,以众生作为棋子。只要实力足够,就不存在什么佯攻虚着。

对朝廷的实力,陈佑从不怀疑。只要中枢那些人没把大将们逼得离心离德,就不需要担心压制不在方镇——顺带一提,这也是陈佑提出的某些措施被否决或者押后的主要原因。

陈佑自己也知道这个道理,之所以提一些短期内不适合实施的建议,主要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远见目光和长远规划。说白了就是展示自身价值。

总之明白了官家的想法,陈佑也就知道这五千兵马说是来护送陈抟,实际上是为了震慑周边军镇。

而且,五千精兵野战没问题,攻城也勉强,但用来守长安城那是绝对不够的。所以,他借着府内匪患严重的理由请求扩增府兵被允许的可能性很大。

这样的话,就得想法子加强吴竹林在府兵中的威望了。

陈使君定下了基调,府衙县衙都动了起来,要为剿匪归来的府军将士举行一个凯旋仪式。

四月初七,长安西南细柳原北,吴竹林带领的六百府兵压着俘虏推着首级缓缓朝长安城而去。

这个细柳原同周亚夫驻军的那个细柳不是一个地方,根据唐初魏王李泰主编的《括地志》记载,周亚夫的细柳营驻扎在唐时咸阳县西南二十里。咸阳县城当时在长安城西北约三十里,所以细柳营应该驻扎在唐长安城正西或者偏北方向。而这里提到的细柳原位于唐长安城西南三十三里。

除此之外,万年县东北也有一个名为细柳营的地方,《元和郡县图》该是援引的《括地志》,说“今按亚夫所屯,在咸阳县西南二十里,言在此,非也。”

古人编书也是看得到的就照实写,看不到的就抄古籍。要是运气不好古籍上也没有,良心点的会记录民间传说然后标注这是听来的不知道真假,不良心的直接瞎编乱造,反正读者也看不出来真假。

若是不良心的那一版偏偏流传下来还成了后世的古籍,那完了,你也抄我也抄,抄着抄着就变成了不容置疑的史实。

京兆府的府兵在永兴军被拆分之后没有保留骑兵,到哪都是靠两条腿走。

不过这一次不一样,为了捧吴竹林,陈佑特意搜罗了二十多匹长得还算俊俏的马,好歹能组成一个骑兵小队,给吴竹林壮壮声势。

这边步兵行进,路旁吴竹林则带着临时挑出来的小伙子们一起练习骑马行进。不求他们学会骑战,至少骑行的时候队形不能乱。

崔翰也在骑手队伍之中,左胳膊缠着一圈白布的他在这二十多人中比较显眼。因为吴竹林挑人的时候,受伤的通通不要,不需要长得多好看,但必须要满足眉目周正、浑身爽利的要求。

受伤的人肯定没办法浑身爽利,至于崔翰,一来他是陈使君所看重的,二来人长得那是真好看,而且他伤的不重,表现出剿匪危险性的同时也能展示府兵训练有素指挥得当等等。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第一条,陈使君看重。有这一点,只要崔翰没表现出反感,让他一起出风头那是必然结果。

在路上还好,吴竹林一路跑前跑后,忙起来就没时间想东想西。

但等这一行人离长安城只有不到十里,陈使君派来等候的亲卫提醒吴竹林切莫出错之后,吴竹林有些慌了。

当年投降周军之后,他跟在赵元昌身后进攻蜀地,也参加过不少胜者入城的仪式。但以前他只是作为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在庞大的队伍中间与有荣焉,只有这一次,他是主角。

主角与配角,感觉就是不一样。

抬头朝前看,吴竹林感觉那越来越近的长安城墙比敌人的刀枪还要恐怖。

“崔参军。”

短短三个字,带着些颤音。

崔翰一抖缰绳,加快两步与吴竹林并辔而行,微微颔首道:“司兵请讲。”

“你说,等下我们是两两并行,还是三三并行。”

“使君说要我等自顺义门而入,在下以为三骑并行较为妥当。”崔翰显然早有考虑,就等着吴竹林问出来。

听到他的话,吴竹林不由自主地点点头。

顺义门是长安城西门之一,位于南侧,道路不比朱雀大街宽敞,却也能容纳三骑并行。

很快,顺义门就在眼前,吴竹林深吸一口气,扭头大声道:“都给老子打起精神来!走整齐了回去老子带你们喝酒吃肉,要是哪个不长眼的家伙出了纰漏,老子在使君面前吃不到好,你们也别想好过!”

他话音刚落,身后一群府兵立刻叫到:“司兵放心就是!”

与此同时,洛阳那边也有一群人离开了京城。

似乎是陈佑的表现得到了赵元昌的认可,总之,这一次大周皇帝陛下对京兆陈府尹的支持力度特别大,富平和鄠县官员全部调入京中。

除了京兆府法曹参军事金长顺权守富平令外,其余官员全部是从侍卫司和殿前司调来的,要么是被发配的闲人,要么是天子看好的亲信。从他们的临行前受到诏见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一)第三十章收殓遗骸空余悲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诸事推行隐者来(一)第七百十七章 汉皇终究屈贾谊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旧愿第四百八十章 论为政突发匪事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十)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变国生事(一)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三)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九十九章别无他法唯分治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顺汝心(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六)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该旁生心思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随风第五十三章快马频至事愈急(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七)第四百三十六章 为寻钱粮出新策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来风必有因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六百九十章 一时之法亦须重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舍我其谁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实实解烦忧(二)第五百九十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二)第五百八十九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一)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十)第六十四章战事不顺布闲棋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五)第一百二十一章当有同志共前行第五百三十二章 东宫所学是何物第四百八十章 论为政突发匪事第一百二章冯道再试寻暖靴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一)第五百二十九章 谈授官书院生颓(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九)第十七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五)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阴私第七百三十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潜行入洛见下官(三)第四十五章灭国之功尚不足?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荡该如何第六百五十九章 尔等当为好工具第七百十三章 农事从来不简单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军中乱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十九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七)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马初与伯乐见(三)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五)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三)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四百七章 好恶皆为门户计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临深渊寻正途第三百六 空辩不若实为证(二)第一百二章冯道再试寻暖靴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计在教育(一)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弃(一)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一百二十二章广植羽翼乃正道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顺汝心(二)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顺汝心(一)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三百三十三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八)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国政教天子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风(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二百三章 春耕为重议农事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四)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仪镇内议投周第一百四章终拜师庭院问对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当国事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里刀光起第六百十九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六)第七百十章 为求生计抛脸面第九章城头观兵反意坚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两姓永结秦晋好(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三)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国政教天子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五)第六十四章战事不顺布闲棋第三十五章快马兼程赴归州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四)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二)第一百一章观衙堂心有所感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二)第六百八章 不惧生死为筑城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与空气斗智勇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