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险铸大错自为之

听到这话,场内没有人疑惑。毕竟在这里的都是赵元昌的班底,自然能通过赵元昌得知吕施彦是集贤相朱庆尧的人,而朱庆尧,和目前力挺赵元昌的昭文相孙启祥、史馆相苏逢吉有矛盾。

沉吟一阵,陈佑突然开口问道:“大帅,不知官家此次召您回京所为何事?”

一听这话,众人皆是面露期待地看向赵元昌。

谁承想赵元昌也摇头道:“我也不知,来人只是带来了加盖政事堂印的敕牒,具体何事也问不出来。”

听了这个回答,众人不由面面相觑。

好一会儿,一直静默不语的宋敏贞开口道:“敢问殿下,此敕可否确认是陛下旨意?”

“其上有朱笔御批,又有官家印玺,不似作伪。”赵元昌皱着眉头道,“且京中未传来消息。”

王朴当即厉声道:“殿下勿要多想!官家岂会加害殿下不成!”

赵元昌悚然一惊,连忙起身朝王朴鞠躬道:“文伯教训的是!”

王朴则是一一盯着陈佑等人,教训道:“诸位莫要怂恿殿下步入歧途!”

陈佑先是一愣,随即面露惭色,起身行礼道:“文伯先生教训的是,是我等想错了。”

其他人也反应过来,露出后怕之色纷纷朝王朴行礼。

王朴这才面色稍霁,朝赵元昌躬身行礼道:“殿下,恕臣无礼。”

赵元昌连忙扶起他:“文伯何至于此!正是有文伯时时提醒,我才能走到今日啊!”

赵普也道:“文伯先生所言乃是忠厚之言,若非先生,我等就要误了大帅。”

宋敏贞也是面露惭色:“多亏王司马提醒。”

王朴也看向陈佑众人,苦口劝道:“我亦知晓诸位都是为了殿下出谋划策,只是官家同殿下乃是父子,俗话说疏不间亲,切不可坏了官家和殿下的父子之情啊!”

听了这话,陈佑心头一震,顿时冷汗涔涔,艰难地起身,在一众人惊诧的目光中缓缓拜倒在地。

“将明,你这是......”赵元昌一愣,随即想扶起陈佑。

陈佑却不肯起来,只是苦涩道:“佑险些害了殿下!若非文伯先生今日所言,我还在沾沾自喜,犯下大错而不自知!”

刚被训了一通的赵元昌一脸疑惑:“将明何错之有?不论何事,且先起来再说!”

还是赵普反应快,当下一拍脑袋道:“寻贤!”

众人这才恍然。

陈佑更是惭愧:“正是,我知晓殿下身为外藩本不该招贤纳士......”

他还没说完,就听赵元昌哈哈笑道:“原来是因为此事!我还当为何。”

说着,他再次扶住陈佑:“将明且放宽心,便是你不说,我也得招纳贤者以充都督府事。再说了,”说到这里,他看向宋敏贞三人,“能得方正先生三人,吾无悔矣!”

这话说得漂亮!

宋敏贞三人皆是面色激动地朝赵元昌拱手道:“殿下!”

王朴亦是轻抚胡须道:“殿下所言甚是,况且此事尚未持久,就此停了便是。”

赵元昌点点头,对陈佑道:“文伯也这般说,将明可以放心了吧?”

拜倒在地的陈佑听着赵元昌的一席话,真的是感觉此人若非赵鸿运之子,亦可白手起家、成一朝之祖。偏偏身为人子,限制了他的发展。

赵元昌怎样先不管他,只是自己刚刚出了大错,还得想法子挽回才是。

从地面上爬起来的陈佑并没有坐下,而是朝赵元昌一揖道:“佑犯下大错,心中不安,若是殿下尚且信我,请允许我补救。”

赵元昌大气地挥手道:“我自然是信将明的,但说无妨!”

“是!”

陈佑整理了一下语言,深吸一口气后缓缓道:“殿下乃秦王,府内当有傅一人,友一人。傅掌傅相赞导,而匡其过失;友陪侍规讽。”

说到这里,他停了一下,然后道:“臣以为,殿下当上书奏请陛下以德高饱学之士为傅、以刚正不阿之士为友。且当请陛下选人充入王府、都督府为殿下属僚。”【1】

“妙!”王朴第一个赞道,“将明此言甚妙!殿下如今正当示陛下以真、以诚、以亲、以孝,如此方能得圣心。”

胡承约也在一旁补充道:“且殿下当立刻上书急奏,归京之途亦须迅捷。”

听到这里,赵元昌稍微一想也就明白个中道理了,当即笑道:“此言有理,孤有诸位贤才辅佐,又有何惧?”

接下来,众人又集思广益完善其中细节,甚至顾不上吃饭,一同帮赵元昌润饰即将上奏的表文。

一直到未正,几人才各自散去。

在府内行了一阵,陈佑突然叫住前面的王朴:“文伯先生留步。”

王朴不解地转过头来问道:“将明何事?”

陈佑真诚一礼:“多亏文伯先生提醒,才让佑没有铸成大错!”

王朴先是一愣,随即笑道:“你我都是为殿下办事,自当互相督促。”

陈佑却道:“虽如此,但佑年纪尚轻,难免有思虑不周之事,还请文伯先生多多教我!”

这便是想向王朴取经了。

王朴看着一脸认真的陈佑,沉默一会儿才道:“将明你自然极其聪慧的,从你提出的几策来看,你最善揣摩人心。”

陈佑听着,一脸严肃。王朴没说错,他干了几十年的公务员,要是不善揣摩人心,能干到县里一把手吗?只可惜最后站错队,以致于后来蹉跎数年。

只听王朴接着道:“只是将明你忘了一件事。”

陈佑一惊,再次躬身道:“还请文伯先生明示。”

“这也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普通人都晓得,只可惜似你这等早慧之人偏偏看不明白。”王朴摇摇头,“或许是你经常能猜透旁人心思,所以你忘了,这世上,最难猜的就是人心,最易变的是人心,最持久的也是人心。”

陈佑听了,默然不语。

见他如此,王朴叹了口气:“你仔细思量罢!只是你此去跟随殿下入京,且记住一件事:天家无情不假,但天家之人不是不需要情。”

陈佑躬身一礼:“文伯先生教诲,佑必将谨记在心。”

“你且好自为之。”王朴拍了拍陈佑的肩膀,转身离去。【2】

第四百六十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七)第二百六十四章 别离是为再相逢(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议政定官途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一)第五百三十一章 内举贤德不避亲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三)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七)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乱之后诸事繁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四)第六十八章状况频起意外生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马初与伯乐见(一)第一百三章江边垂钓生妙计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别样心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一)第四百二十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三)第七十四章双王大婚宴平乐(一)第三十六章项上人头吾必取(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五)第一百八十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三)第一百一章观衙堂心有所感第七章各有肚肠转心思第二百八十九章 书院之内真理存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实战险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五)第二百四十八章 强干弱枝议迁都(三)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该旁生心思第五百六十九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四)第二百四章 议政事初入行宫第五百四十二章 识大局治安创收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三)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别样心第一百九十二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三)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八)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十)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连不断问对难第四百四十六章 闲谈军政论优劣(二)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六百十八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五)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欲惹战端起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属何方第三百一章 勿论贤愚皆可用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一百九十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一)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请议婚事第五百七十二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七)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阳(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诱推物理(一)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杂事如繁花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七)第七十六章甘为细作可信否第九十六章治民抚兵制度齐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一)第六百八十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四)第二百三十三章 乱起变生杀意浓(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二)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三)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二百八十二章 潜行入洛见下官(三)第二十九章受人之托忠其事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当头乱接踵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二十四章虚职酬功忠为首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三)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三百三十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五)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镜首战得胜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十)第五十九章转遍东京闻兵讯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军中乱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四)第五百三十五章 说诸葛皆是忠臣第九十九章别无他法唯分治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里刀光起第六百十四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一)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战须有终结日第一百七十八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一)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六)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六)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顺汝心(二)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为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二)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九)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仪镇内议投周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六十九章谁人心思能如意第六百一章 国政定于言语间(一)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六)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五)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一)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鸡肋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八)第一百九十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飞雪春已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