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内举贤德不避亲

事情发展果如陈佑所料,新选出来的三位太子宾客皆非宜人。

张铸远在叙州任刺史,短时间内回不来;司徒诩以礼部侍郎知部事,且身患足疾,无法尽到一个老师的职责;卢价倒是没其它职事,但他已经六十五岁了,比宋敏贞都大,他倒是想教导好太子,可惜精力不允许。

以上三人全都年逾甲子,担任太子宾客更多是出于优待嘉奖,而不是要他们真的去引导规谏太子。

在这种情况下,太子右谕德窦仪奏请官家择选通晓经典之人为皇太子侍讲经典,以佐宾客。

因太子侍读侍讲早有故例,赵元昌令门下省选择两名侍讲、三名侍读随侍东宫没有引起一丝丝波澜。

侍读侍讲的选择首重道德,次重学识。

如果没有做出什么让世人称道的事情,同样是没做过败坏道德的事情,一个四五十岁的人显然比一个二三十岁的人更容易让大家相信他的道德水平很高。

两名侍讲都是知天命之年,一位出自国子监,一位是开封的经学博士。三位侍读最年轻的一个也有二十八,是李继勋的外甥;最年长的有四十多,在陈佑的书院做教授;剩下一个之前是太乐令,刚刚丁忧结束。

顺带一提,那个丁忧结束的前太乐令同王朴有旧,而开封的经学博士则曾在温仁福幕中任职。就连国子监那位,除了跟吏部侍郎冉谨言相识,他还是陈佑挑中支持的。

总之,想进东宫,要么简在帝心,要么朝中有人。

得偿所愿甚至收获远大于期待的陈佑没有联系出身国子监的侍讲,只要两人政治观点相似就够了,没必要相识。

就连书院里的那位教授来询问,他也只是说“教之以德”。思想这东西,潜移默化才不会让人反感,也不会让人警惕。

十二月三十日,除夕日,小雪。

一名披着厚重冬衣的男子双手揣在怀中,快步穿过门廊。

无视廊下站立的军士,这男子抬手掀开英华殿正门处的厚帘,一股温热的气息从殿内涌而出,只一瞬间,他头上肩上的雪粒子就融化渗入衣帽中。

这男子走进殿内,将手中抱着的几卷书册放到门口的桌上,跺跺脚想要跺散身上的寒气。转身脱下身上蓝灰色的冬衣,露出里面青色公服。脱下衣帽的男子看起来不过而立,能在皇宫禁地有着品级,显然不是寻常之人。

将冬衣挂到贴着“卢多逊”三个字的衣架上,从怀中取出幞头整理好戴到头上,再次整理冠服后重又抱起书卷绕过拦在殿前的屏风。

屏风后面是四条长桌和十数个案几、书架,小小的英华殿内挤了近百人,墨味、纸味、汗味、灯油味和熏香夹杂在一起,其中滋味实在是一言难尽。

再加之此起彼伏翻书、抄书、研墨、诵读、争论的声音,非是心有静气者无法在这里待太久。

卢多逊抱着书卷目不斜视快步走到其中一个长桌首座旁边微微躬身:“沈校书,你要的书已经从史馆拿来了。”

“行。”校书沈义伦答应一声,伸手压住桌上书籍刚刚看到的地方,扭头从旁边的竹篓里翻出一张纸条放到桌上靠近卢多逊这边。

然后重新把目光投回书上,头也不抬地道:“你看看这个对不对,应该是在《艺文》和《杂记》能找到。”

卢多逊拿过纸条,叹了口气抱着书卷走到属于他的案几后,刚坐下就听见沈义伦在吩咐另一个正字:“记一下,梁昭明太子撰的《文选》记载有误,应该改为……”

于此同时,其它地方也响起呼喊声:“《桐君药录》第二卷这边……”“去太史局问一下,《七曜历算》里面……”“去问史馆有没有其它版本的《华夷帝王纪》和《先圣本纪》!”

这就是英华殿的日常,为了节省时间,《国朝英华录》的编纂按照经史子集四个部分同时进行。目前还只开了个头,陈佑已经奏请搜集天下书籍文字。按照现在的进度,至少要一年以后才能走入正轨。

当然,步入正轨之后目前这么点人就不够了,英华殿这个小地方空间也不足。

前些日子和徐师进讨论一阵,陈佑开始考虑把英华录的编纂工作转移到书院去的可行性。

不知过了多久,英华殿后殿的门打开,学士陈佑并几位修撰走了出来。

有些人抬头看了他们一眼就接着低头忙活,更多的则是连看都没看,根本无人在意他们这些人。

今天是除夕,所有人都想快些做完今天的事情然后早点回家和亲人团聚。

陈佑理解这种心情,被忽视了也没放在心上。

他转头示意墙角仆役敲木鱼——之所以不选择锣鼓之类的,是为了防止殿内这些精神高度紧张的官吏学者被惊到。

先是两个,然后越来越多,两边十个人头大小的木鱼被敲响,敲击力度也越来越大。

随着嗒嗒嗒的木鱼声压过殿内其它声音,诸人渐渐停下手中动作,将目光投向站在后殿门口的陈佑等人。

等了一阵,英华殿内除了木鱼声再无杂音,陈佑这才示意停下。 Wшw ¤ttκan ¤℃ O

扫视全场,一一回应僚属的目光,陈佑开口道:“今日除夕,官家准许诸衙提前放衙,陈某也不做恶人,诸君把手头事务收个尾,便可领了赏赐归家。”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正要继续说话,底下正字书史们全都面露喜色高声呼喊道:“谢官家!谢学士!”

陈佑笑着抬头虚压,待诸人安静,他才抱拳道:“佑在这里祝贺诸君新年大吉,来年再见了!”

这话一出,他身边的修撰也都面露笑容一同朝殿内诸人拱手,诸人连忙回礼,同时也互相说着吉利话,殿内顿时一扫之前的紧张,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半个时辰之后,英华殿内人皆散去。

卢多逊一直留到最后,眼见着殿中只剩下打扫废弃物的仆役,他不敢耽搁,将拿在手中装样的书放好,来到陈佑所在的后殿门口,敲门朗声道:“集部正字卢多逊求见学士!”

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枢院为立足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五)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后虎当何如(三)第五百六十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五)第二十二章从此天高任鸟飞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绽之处在一人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七百八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四)第一百二十二章广植羽翼乃正道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九)第三十九章手腕强硬治归州(二)第二百四章 议政事初入行宫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弃(二)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异选大将第一百九十六章 两手准备终定音(一)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计看将明(二)第六百二章 国政定于言语间(二)第五十一章险铸大错自为之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一)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二)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杂事如繁花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九)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别重逢父子情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旧愿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七)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二)第三百五章 空辩不若实为证(一)第六十八章状况频起意外生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四)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四)第五百四十二章 识大局治安创收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五)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战事急第二百三十一章 乱起变生杀意浓(一)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十)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二)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杀人当行何计(二)第一百三章江边垂钓生妙计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诸事重(三)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顿操作猛如虎(三)第六百二十二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九)第四百一十一章 贼人阴谋乱长安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谈风月元宵至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顺汝心(一)第九十章长平故计死士出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绽之处在一人第七百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六)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二十)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九)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二)第九十六章治民抚兵制度齐第五百一章 韩熙载出使求和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谢公安石与君同(一)第三百五章 空辩不若实为证(一)第六百五十九章 尔等当为好工具第五百二十七章 两府生变宰相换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一)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二)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八)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五)第三百二十九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四)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乱三国动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钱口难开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三)第六百十七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四)第三十五章快马兼程赴归州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四)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荡该如何第二百六十章 为民服务不求夸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三)第747章 烽火家书抵万金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一)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师(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五)第六百六十二章 谁料竟会遭背刺第一百四十七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枪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一)第五百八十四章 无人可得顺心意 (一)第七百十一章 顺势而为埋荆棘第六百五十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诱推物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