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荡该如何

“舒侯及其僚属总计邀约二十七人,总共十三人拒绝,分别是权枢密使巴宁泰、参知政事温仁福、户部尚书康自观、英华殿学士陈佑……”

李楼弓着身子向赵元昌禀报近日舒侯的所作所为。

“屯田郎中柳纬多次顶撞舒侯,虞部郎中段智未曾示好舒侯,被工部侍郎瞿以震等人排斥。”

一条一条,几乎勾勒出舒侯入主工部后的所有动作,只有一些实在太过隐秘的事情无法探查清楚。

赵元昌斜靠在榻上,双眼微阖,手中合起来的折扇“嗒,嗒”地敲着矮几。

终于,李楼说完了最后一条,将手中条陈合上,上前一步轻轻放在矮几上,然后退回原地束手而立,等待吩咐。

嗒。

嗒。

嗒。

殿内淡香缭绕,除了呼吸声外就只有扇子敲击木板的声音。

官家许久不开口,李楼的腰背不由自主地开始弯曲。

前段时间官家已经表达出对武德司的不满,武德副使康昇被打发到南边去负责伪汉谍报,他这个武德使心中恼怒康昇惹事的同时,暗地里也是惴惴不安,唯恐被牵连。

嗒。

嗒。

嗒。

嗒!

一声不和谐的重击后,赵元昌停下手中的折扇,睁开双眼看向李楼:“放消息吧。”

随着赵元昌开口,李楼不由松了口气,腰弯得更深了:“喏。”

他刚刚直起身准备告罪离开,突然一道重物破空的声音响起,紧接着啪嗒一声,方才还握在官家手里的折扇砸在前方,滑到他面前。

官家这一突然的举动把他吓了一跳,折扇啪嗒落地,他的心却猛然提起,悄悄觑着眼想要看看官家脸上的神色。

不等他看清楚,就听见官家道:“把这扇子拿去给元可望。”

“是!”李楼连忙应下,屈膝半蹲捡起折扇,又弯着腰等了一阵,见官家再无吩咐,这才告罪离开。

元可望是少府少监、史馆学士,不过他基本上都留在皇宫内的史馆,很少去少府。

李楼亲自带着那柄折扇来到史馆寻元可望,将折扇叫到元可望手里,他都不用元可望问,直接就道:“官家只是叫某把这扇子拿来给学士,再无其他吩咐,学士且自思量,某先告退。”

他把话说完了,元可望只得苦笑着拱手送他离开。

元可望送走李楼,拿着折扇回到自己的隔间,坐在桌子后面摆弄折扇,想要弄明白官家的意思。

扇骨是香樟木,没有镂空,比较厚重。扇面是白绫刺绣,一位手捧酒坛的狂士和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扇尾坠着素面金丝香囊。

他手里这扇子适合青年文士使用,尤其哪种出身不低、才高气傲的人用起来更是恰当。

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他终于有了一个猜测:扇尾最外边的扇骨上有一个方方正正的阴刻九叠篆字“陈”。这个标记是陈家工坊的专用标记,所以这扇子很可能是出自陈家工坊。

而陈家工坊乃是陈佑开办的,所以是让他去寻陈佑?

元可望若有所思。

司徒诩走进书厅,周敬思头也不抬地道:“宾客且坐一阵,某把这几分奏章批完。”

“相公先忙。”司徒诩年龄比周敬思大,不过这会可不敢倚老卖老,连忙说了一声,然后坐到一旁安静地等待。

过了好一会儿,周敬思批完奏章,唤来令史把批好这些奏章送到官家处。

喝了一口依然温热的茶水,他看向司徒诩:“宾客突然来找我,是为了何事?”

司徒诩看了看门窗,身体微微前倾,压低声音道:“我听闻官家似乎是圣体有碍。”

周敬思皱眉看着司徒诩,语气中带着些不满:“你是从何处听到的?”

见他如此,司徒诩赶忙解释:“是底下人闲谈被我听到的,说是太医署的御医发的牢骚。后来我叫人去查了查,好像是那御医在外面挑选药材的时候说的,最近太医署管得严,等闲难以出入,出来看一次药材不容易;又说最近那些调理滋补的药材消耗比较大,开方子都不好开了。”

他这番解释并没有让周敬思信服,直到周敬思召来亲信仔细询问之后,才长舒一口靠到椅背上。

司徒诩见状问道:“相公以为这事可信否?”

“我们不需要管那么多。”周敬思神情淡然。

他是不着急,如果官家身体有恙,不太可能会瞒着他们这些宰执。

司徒诩却不这样认为:“如今天下未定,全靠官家威望统制八荒,而……”

他顿了顿,伸手指向东边“……年幼。若是一日不测,无奈冲龄,恐致板荡。”

他这话一出,周敬思不由坐直身体,看向他的目光变得严厉起来:“宾客这话,是甚意思?”

司徒诩移开目光:“下官不知何处去,愿附相公骥尾。”

偌大的真理堂坐得满满当当,陈佑的声音在真理堂中回响:“……务在求真。诸君想来知道我在编英华录,这英华录就是要真。经过这几年书院同仁的努力,咱们知道古籍中不少记载是错的。在编纂校对古籍的时候,这些错的地方不能改,我们会在底下注释什么的正确的,但就是不能改。为什么呢?因为通过这些错误的记录,我们可以理解古人当初的看法……”

“……治史当以实物为准,例如书院,若是千百年后有人在此处发现了书院匾额,就能知道曾经在此地有过咱们的书院。若无实物,则需比对史书笔记……两者皆无,便为疑史……”

“史料不全是常有的事情,但史料残缺的时候,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只是要注意,你这个假设只能当做自己努求证的目标,而不能说出去误导旁人……”

随着一阵钟声响起,陈佑结束这次谈论治史的课程。

不过他一时半会走不了,一些有疑惑的学生在走道边上围住了他,接二连三的提出疑问。

好在陈佑讲课从来都只是讲思想和行动指南,很少涉及具体事物,这些学生的问题他都能很轻松的解答。

下一节课即将开始时,学生们才散去。

陈佑则快步朝《三国孔明传》的撰写组所在处走去,说是那边写作遇到了问题,他得去解决。正好遇到这事,他索性把原来的课程改为刚刚讲的“治史”,他自己感觉还算满意。

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四)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八)第七百九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五)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谁主沉浮(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赵官家突访书院第七十六章甘为细作可信否第九十三章浑不要脸会使节第一百九十九章 将离京先定婚事(一)第七百六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二)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弃(一)第一百二十二章广植羽翼乃正道第六百四十三章 赈灾当以何为先第三百三十一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六)第六百五十七章 灾情之下有奇人第四百八十一章 两难之地有默契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六)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七十五章双王大婚宴平乐(二)第六百二十一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八)第三十六章项上人头吾必取(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四)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三)第七十章积劳成疾为哪般第一百三十八章 献民献疆蜀国亡第一百二十二章广植羽翼乃正道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计乱纷纷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六)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十)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乱心绪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八)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六)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七十六章甘为细作可信否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三)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枢院为立足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二)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后谁顾命第三百三十九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四)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随风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八)第二百一章 下车伊始危机藏(一)第四百七十五章 宁行仁城头质问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斗角汴京城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三)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九)第二百一十三章 诸事推行隐者来(二)第五百章 局势有变使者来(一)第六百二十一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八)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四百八十七章 旧人只听新人笑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七百六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二)第五十九章转遍东京闻兵讯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二十二章从此天高任鸟飞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一)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难而上因时变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二百六十五章 别离是为再相逢(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四)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二)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时变(一)第六百四十三章 赈灾当以何为先第三百一章 勿论贤愚皆可用第六十五章套路从来得人心第十七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五)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六十三章留守监国风将起(二)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飞雪春已近(二)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二)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四十二章论功行赏争不休(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礼毕诏书频出第三百二十九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四)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一)第三十二章说朝局双龙争王(一)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一)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阳(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飞雪春已近(三)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与贼臣不两立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舍我其谁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四)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四)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异选大将第七百十九章 开辟新路为后学第七百十章 为求生计抛脸面第747章 烽火家书抵万金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