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忠于王事举贤良

bookmark

沉默良久,就在刘承泽以为周敬思会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时,周敬思开口了:“我对官家的忠心无可置疑。”

刘承泽嘴角扯了扯没有搭话,他想知道周敬思到底是要做甚妖。

显然周敬思也知道自己话语中体现出来的态度前后差距有些大,刘承泽可能会不相信,故而他十分严肃地看着刘承泽,沉声道:“只要官家在一日,某便容不得有大逆不忠之事。”

刘承泽露出讥讽的笑容:“肃之相公这话叫我不懂了。一边说着忠心,一边却在谋划官家身后事,这算不上忠臣吧?”

“有周至今,官家付出极多心血,我等身为宰辅,万万不能叫天下生乱,更不能叫官家心血白费。”

周敬思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情真意切,至少外人听了看了,的确是一个忠君忠国的宰辅大臣。

但这话在刘承泽听来又不一样了。

他脸上的讥讽变成了疑惑:“肃之兄莫不是担心主少国疑?”

“雨润兄担心主少国疑吗?”周敬思反问。

两人互相看着,书厅内一下子安静下来。

不知过了多久,刘承泽突然哈哈大笑,然后道:“肃之兄且放宽心,有你我之辈在,这天下,乱不起来!”

周敬思呵呵笑着:“天下安定,才有你我之辈。”

刘承泽点头以示赞同,随即道:“我与兄相若,皆忠于官家。”

行了,两人算是达成默契,周敬思起身告辞,刘承泽将他送到门口。

人员调动渐渐平息,官家定下七月亲征。北疆兵马粮草皆已就绪,洛阳这边即将跟随官家北上的兵马也都确定下来,只等着一路上途经州府准备好,便可出发。

在此之前还有一件大事——太子元服。

周敬思终究没能拦住赵元昌,这也正常,一个紧握兵权的强势帝王一旦下定决心做某件事,被宰相拦下的几率很小。

六月十七,太子元服,理论上年仅八岁的大周皇太子赵德昭从这天开始就算成年了。

之后尚书左仆射王朴加太子少傅,同日以王朴亲弟、珍馐署令王格侍读东宫。

两天后,猜不透赵元昌心思的陈佑下定决心调整河南府官吏,他带着一份长名单入宫求见首相王朴。

“论‘民本’在施政中的应用。”

笔锋划过,淡黄的纸头出现这么一行字。

一青年手腕摆动间,重新蘸墨书写“左氏春秋曰:国将兴,听于民。故曰民为国之本。学生试论之。”

写完这么一句话,他继续蘸墨,提腕刚要落笔,突然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来人还没走进房间,声音便传了进来:“同矩!同矩!大喜事啊!”

青年张贤动作顿住,随即放下手中毛笔,扭头露出灿烂的笑容:“十二郎何事如此高兴?”

说话间,另外一个青春洋溢的青年快步走了进来:“同矩你一心向学恐怕还不知道,山长自书院选了六人入幕,你我皆在名单之中!你说这是不是大喜事!”

听到这话,张贤呼吸顿了顿,根本抑制不住想笑的欲望,似笑非笑的神情看起来颇为怪异。

他的脸色落在刘满眼里,叫刘满心生疑惑:“怎么,同矩你是不愿意么?”

好不容易控制住自己面部表情的张贤听到这话连忙道:“不不不,我倒是十分高兴,只是可惜刚写了开头的论文……”

“哈哈哈!我说张小乙,你是读书读傻了吧?”刘满没有深思,听了张贤的解释立刻就嘲笑起来,“又不是说到了山长幕府就不能写论文了!况且你的想法分明是契合山长指出的路子,到了山长身边,只会更利于你作文。”

见糊弄过去,张贤被嘲讽也不生气,呵呵笑道:“这倒也是!”

闲谈几句,刘满突然一拍脑袋:“哎呀!光顾着闲聊了,有件事忘了告诉你。”

说到最后,他脸色变得严肃,导致张贤也紧张起来,死死盯着他:“什么?”

“据说进了名单也不是就稳了,山长还要找咱们私下谈话,要是表现不好很可能会被换掉。”说着他又笑起来,“不过以你张同矩的水平,肯定能得山长欢心。不说了不说了,我得赶紧回去准备,先走啦!”

刘满说完,不等张贤开口便快速转身离去,能有此做派,显然两人关系不错。

重新坐回到桌前的张贤愣愣地看着只写了两行的稿纸,好一会儿突然笑起来,脸上满是感慨:“不枉我如此费心。”

长舒了口气,将这纸放到一旁,取出陈佑历次讲课的笔记以及所有文章的手抄本,喃喃低语:“可不能放松,成败在此一举。”

说完便翻开书册仔细研读。

“换了这么多?”

同明殿内,赵元昌翻看陈佑的那份名单,张德钧弓着身子候在一旁,哪怕听到的官家的话,也不敢回应。

将名单上的人名一一记下,赵元昌把名单朝前一推:“送到武德司去,叫童谣一个一个查。”

“喏!”张德钧高声应下,上前拿起名单,后退一步告罪离去。

洛阳石家,洛阳县主簿石祥景一脸惊诧地喊出声:“让大郎做偃师令?”

“吏部齐郎中送来的消息。”坐在他对面的中年男子十分严肃,“你家出了一个县令,也算是起来了。”

石祥景脸上惊诧未消,听到这话却忙不迭叉手:“衙内莫要打趣了!”

短短一句话的时间,石祥景平静下来,脸上重又带着恭敬的神色:“还望衙内在老相公面前美言一二,看看能不能叫我家大郎明日去拜会老相公。”

中年男子,也就是阎俊臣的侄子阎安国见状道:“这你放心,我家大伯向来喜欢提携后进。”

说完这话,他抬头看了看外面的日光,合上茶盏:“天色不早,我先回去了。”

“衙内慢走。”

虽然看不出来日头正毒辣的天色为什么会不早,石景祥还是恭恭敬敬地送阎安国出了大门,然后在阎安国能看到的情况下把几枚礼品银币塞到车夫手里。

待阎安国离去,石祥景回到客厅,依然是一脸疑惑:为什么陈佑突然就推举他儿子为偃师令呢?

第三百四十三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八)第一百九十二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动议改制(二)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总分明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八)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十四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二)第一百七章辞旧迎新除夕夜第七百十七章 汉皇终究屈贾谊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担重任第三百二十七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二)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二)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声是利器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五)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二)第六百十四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一)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与空气斗智勇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二)第五十二章快马频至事愈急(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诸事重(三)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当慎行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六)第五百三十四章 蓦然回首阑珊处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一)第五百四十六章 两国皆赚无人亏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临深渊寻正途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二)第十二章举义反正须拿捏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八)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顿操作猛如虎(二)第六百二十一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八)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为尊者讳争道义第二百四十八章 强干弱枝议迁都(三)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九)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六)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四)第八章兵临城下伴王驾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五)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变故起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五)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八)第三十章收殓遗骸空余悲第二百七十六章 两姓永结秦晋好(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三)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当慎行第一百八十三章 议定幽燕相公换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六)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请议婚事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巅峰小婴孩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五)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议定清田事第十章大周来客夜登门第一百九十一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二)第五百十四章 战虽止诸事仍杂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三)第七百十章 为求生计抛脸面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结果定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五)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一)第一百三章江边垂钓生妙计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谁可担重任第十六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四)第三百六十四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五)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四)第三十九章手腕强硬治归州(二)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战事轻政争第五百章 局势有变使者来(一)第三百一章 勿论贤愚皆可用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计看将明(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四百三十六章 为寻钱粮出新策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六)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实战险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九)第六百五十七章 灾情之下有奇人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二)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一百九十七章 两手准备终定音(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巅峰小婴孩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盗匪第一百四章终拜师庭院问对第四百四十九章 赵官家突访书院第二百四十七章 强干弱枝议迁都(二)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计在教育(一)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六)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六)第七百七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