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陈将明举贤不避仇

“温参政。”陈佑走进书厅,率先行礼。

“陈使君来了,先坐,这几份公文比较急。”

温仁福抬头看了一眼陈佑,露出温和的笑容说出这句话后,重又低头批阅公文。

陈佑神态轻松地坐到椅子上,仔细打量书厅内的布局。

他和温仁福没有交情,而且温仁福以吏部尚书参知政事,论身份地位和权力都比陈佑高,或许会出面拉拢他,但没必要直接把他叫来东府。

那就只能是同河南府人员调动有关了。

陈佑带着名单找到王朴的时候,王朴只是看了看,什么都没问就说会安排下去。

如果一切顺利,他就不会出现在温仁福这里了。

也就是说,身为吏部尚书的温仁福对那份名单有意见。若非陈佑在朝堂上也算是一号立得住的人物,温仁福就算是全盘否决那份名单,都不需要告诉陈佑。

心中有底,陈佑表现出来的神态就比较轻松平稳。

等温仁福批完手头公文,陈佑已经在结合打探到的消息分析书厅内的布局体现了温仁福怎样的心理特征。

果然,陈佑把目光重新移到温仁福身上时看到他取出几张纸。

虽然看不见纸上的内容,但陈佑相信那是他交给王朴的名单。

“我听文伯相公说陈使君刚一上任就要调整河南府官吏。”

温仁福扬起手中纸张示意,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我理解使君想要让京畿稳妥的想法,可这人数实在是有点多,而且有些人选还不太合适。”

果然。

陈佑心中嗤笑,人数多不多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某些人在他温天官看来不合适。

不管心里怎么想,他脸上却露出十分正经严肃的表情:“下官毕竟修书半年不闻朝政,选人用人有所失当在所难免,劳烦参政提点一二。”

他这话一出,温仁福微微颔首,温声道:“倒不是说你用人失当,这些人我看了,能用。可是啊,比起他们,还有更合适的人选,这能得上,就不求中,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花花轿子众人抬,陈佑表态服软,温仁福也示好亲近。

还是那句话,陈佑虽不及温仁福,但也不是温仁福可以无视的人物。

“参政说得是。”

陈佑点头赞同,随即问道:“不知参政说的都是哪些人。”

“你看看。”温仁福将陈佑的那份名单递过来。

陈佑连忙起身接过,坐回位置上翻看。

“我改了两三个,你要是看着没问题,就叫吏部准备告身。”

陈佑很快就找到修改过的地方,包括偃师令在内的三处职事人选换了。

看完之后,陈佑顿感失望,要是温仁福多换些人该多好。

调整一下呼吸,把名单放到座椅边上的案几上,朝温仁福道:“参政所改并无不妥,照这个来便可。”

“嗯。”温仁福点点头,“那就这样,一次性动这么多人,对河南府来说也不是简单的事,你回去做好准备。”

话音未落,他又好似突然想起来似的补充一句:“对了,司农寺缺了一个寺丞,将明你素有推举贤良的名声,看看能不能寻一个合适的人选补上。”

司农寺丞从六品上,这应该是给陈佑的补偿了。

对陈佑来说,这算是意外之喜,脸上的笑容自是分外真诚:“行,下官回去仔细考虑考虑。”

河南府衙,韩陶朱带着六名弱冠之年的士子来到一处摆满桌椅书架的房间。

“你们刚被征辟,都是河南府衙的录事,日后就在此处办公。”

韩陶朱指着屋内对六人道:“随便选个位置,我带你们去领物什。”

说完这话,不等六人动起来,他又皱眉问道:“你们都知道录事是做甚的吧?”

“知道。”“我知道。”

一个个连忙回应,生怕给韩陶朱留下不好的印象。

韩陶朱和范昌祐二人被征辟为河南府衙的录事参军事,正是这些新进录事的顶头上司。

见众人选好位置,韩陶朱一边招呼众人跟他一块去领物什顺便认人,一边提醒:“按制府衙里面只能有四名录事,虽然现在管得不是那么严格,但凡事都要按规矩来。一个月之后,要么是表现最优异的两个人成为参军事,要么是最差的两个人去做府、史。”

听到这话,原本还有些兴奋的几人瞬间冷静下来。

参军事比录事高一个大阶梯,而府、史就不入流了。不说是天壤之别,但想要追平差距,运气和努力缺一不可。

跟在韩陶朱身后,张贤同刘满对视一眼,全都露出自信的笑容。

刘满的自信来自于他的家族,刘氏乃是地方豪族,陈佑不至于把起家官是录事的刘满赶去做府或者史,最差最差也不过是仍旧当着录事悠闲度日。

张贤的自信则来自于他充分的准备。这几年他仔细研究陈佑的演讲文章,自信对陈佑的所思所想非常了解,投其所好之下肯定会被看重。若是运气好,说不得还会被引为知己,以待接班。

安顿好这些新人,韩陶朱快步朝陈佑书厅赶去。

通报之后走近书厅,不出意外的看到正在禀报事项的范昌祐。

范昌祐之前被派去北边送信,韩陶朱带着录事们认人的时候听说了范昌祐刚刚回来的消息,这才连忙赶过来。

同是录事参军事,两人其实是竞争关系。

韩陶朱进来时,范昌祐的禀报已经进入尾声,又说了几句就停下来。

陈佑又问了那几个新录事的情况,在韩陶朱一一作答之后点点头没有评价。

他取出誊抄的一份名单,递给坐得比较近的范昌祐:“你们俩看看这名单有什么含义。”

这就是要他们从陈佑这个河南府尹的角度考虑问题,所谓言传身教,便是如此。

名单里面有九成人是范、韩二人都了解的,还有一成只是闻名,未曾去打探过。

由于范昌祐先看完,是以他也就先回答:“回禀山长,学生以为如此安排一可成全山长外举不避仇的美名,二可展现山长大度。”

听他说出这话,刚看完没多久的韩陶朱面露苦色,因为他也是准备这么说的。

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三)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异选大将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一)第两百章 将离京先定婚事(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八)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来风必有因第三百三十七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二)第五百十八章 池静亦有暗流涌第二百一章 下车伊始危机藏(一)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一)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谁可担重任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三百三十二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七)第五百八十六章 无人可得顺心意(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几多欢喜几多愁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八)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战事轻政争第一百三十八章 献民献疆蜀国亡第二百四十章 内乱未平外面起(五)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计看将明(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议政定官途第四百七章 好恶皆为门户计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当慎行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向往之第五百九十二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四)第五百十八章 池静亦有暗流涌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万里霜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骤然生变应对急(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国庶民哭君第二百七十五章 两姓永结秦晋好(一)第七十九章即将离京奇事多第七百二十一章 谁可妄自言忠义(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骤然生变应对急(一)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一)第三百一章 勿论贤愚皆可用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三)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三)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强干弱枝议迁都(一)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一百章消息不断时机逝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七百五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一)第六十一章偶遇穷儿思亲友第二百七十五章 两姓永结秦晋好(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国庶民哭君第四百五十二章 将往淮南保皇子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五)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八)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五)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当稳(一)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东去拓海疆(二)第八十三章 枕头之风威力大第五百三十四章 蓦然回首阑珊处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九)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阳(一)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四)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请缨为难事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一)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两难算计空第三百三十七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二)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报仇不怕晚第五百六十七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二)第六百章 税务事涉千万家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诱推物理(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荡该如何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钱口难开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战前动员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一)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六)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八)第六百二章 国政定于言语间(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六)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顺汝心(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四)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连不断问对难第一百九十九章 将离京先定婚事(一)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杂事如繁花第七十九章即将离京奇事多第三十九章手腕强硬治归州(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诸事重(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枢院为立足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计乱纷纷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诸事重(三)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后南有风起第一百四十三章 几多欢喜几多愁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二百八十章 潜行入洛见下官(一)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来风必有因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二)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耻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