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变国生事(二)

屋内王朴听到声音,双手撑住桌面准备起身。

只是,方一起身,王朴就感觉眼前陷入黑暗,脑子一片嗡鸣,紧接着失去意识。

门口的三人,李榖只是听到“咚”地一声,然后是书册等物散落到地上的声音。

而李继勋和许希文却是眼睁睁看着王朴站起来,然后就这么无力地前倾摔在桌上!

“王相公!”

“相公!”

李继勋面色剧变,直接拨开李榖朝里走。

许希文倒是冷静,立刻高喊:“快去叫御医!”

一边说着,一边也冲进屋内:“参政切莫挪动相公!”

有些发懵的李榖被李继勋一推,整个人撞在了门框上。

然而他没有在意撞疼的胳膊,转身见到屋内情形,顿时心中咯噔一声,只觉得天旋地转,双手扶住门框才站稳。

……

周山书院真理堂内,陈佑站在台上,声音大,却足以让堂内师生都听清。

刘河走进真理堂大门,沿着座椅间的走道快速朝讲台走去,急促地脚步声让两旁的学生投来不满的目光。

台上的陈佑早就注意到了刘河,只是他的语调却没有丝毫变化,就好像根本没人进来一般。

可随着刘河走近,他脸上肃穆紧张的神情落在陈佑眼中,叫陈佑眉头轻蹙,稍稍停顿,面向学生们朗声道:“先停一下。”

说完,他立刻走下阶梯站到舞台侧边。

刘河来到他身边,压着嗓子快速道:“平章事王朴在政事堂书厅突然昏迷,至我来时尚未苏醒。”

陈佑闻言,瞳孔微缩,沉默一阵,然后吩咐道:“通知宋敏贞、薛崇、卢孟达,想法子联系童谣、王继恩、张二喜,告诉他们首相病危。”

这些人一定会通过自己的消息渠道得知这件事,陈佑让刘河另行通知,是在表达态度,希望能获得他们的支持。

“两府几个人,都盯好。”

陈佑说完,转身重新走上讲台:“我们继续,之前说到……”

等陈佑讲完,没有给学生们提问的时间,直接从侧门走出。

来到书院正门,马车早已备好。

刘河扶着陈佑登上马车,在车轮辘辘声中汇报最新消息:“御医抵达诊断后,建议立刻护送王平章回府。最新的消息是官家和太后委派数名御医前往东平公府救治王平章,消息送来时,王平章仍未醒来。”

陈佑听完,沉默不语。

马车一路向东,即将入城时,又有消息传来:东平公府举哀!

建隆四年三月十五,庚申,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令、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东平县公王朴薨。

陈佑回到洛阳城,即刻入宫求见官家。

未几,王朴长子侁入宫报丧。

随后,诏令鸿胪公冶通监护丧事,宰相陈佑附署诏令。

诏令发出后,陈佑换上素服前往东平公府祭奠。

没什么可说的,失去了王朴的王家至少十年内不会有太大声势。

陈佑在王侁等人面前,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放心,不会有太大变化。

表面上是说给王侁听,实际上却是说给王朴的旧部们听。

这场丧礼主角毕竟是王家人,陈佑露完面安慰一圈后,便告辞离开。

巧合的是,他刚走出王家正门,就看到将将下车的王彦川。

“将明来得早。”

王彦川看到他,一边朝他这边走,一边朗声说出这句话。

陈佑站定,沉声道:“当年东平公赠某青玉笔,如今某来送一送东平公,实乃分内之事。”

他这话没有故意大声说,却也叫四周往来人员听得清清楚楚,

王彦川闻言,脸色有些僵硬。

只是很快就重新恢复正常,说了声:“我也去送送东平公。”

言罢,从陈佑身边走过,进了门。

陈佑面上古井无波,仿佛丝毫没受影响,目不斜视地登上马车回府。

三月十六,根据公冶通的奏请,官家赵德昭服常服出宫,至东平公府外更换素服,入府悼念。

陈佑、贾寻幽、卢孟达同乘车驾,陪伴君侧。

随后,诏令辍朝三日,赠王朴为太尉,追册鄣国公,令有司议谥,最终定为“忠襄”。

王朴长子王侁依照故例,加赐归德将军,任郓州别驾兼判须城县。

……

银州永乐川,这里已经成了周军的营地。

经过几天奋战,石守信和潘美先后击溃永乐川和马户川敌军,若不是李彝玉领兵袭扰,李光俨等人说不定都回不了儒林城。

现在,巴宁泰中军驻扎在永乐川,一边防备着党项袭击,一边修筑堡寨。

儒林城内现在只剩下不到四千兵马,但李彝玉因为收拢两川溃兵,加上他带过来的,如今足足有七千多接近八千人。

增加了两千人导致粮草消耗剧增,于是他对周军的袭扰频率和力度也突然变大。

“李光远能撑到现在,完全是因为外面有李彝玉在,只要能击败李彝玉,儒林城内士气必将遭受打击,到时或可一鼓而下。”

说话的是潘美。

他同石守信现在是一人两天轮流督战儒林城下,今天轮到石守信,他便在永乐川这边同巴宁泰商讨未来行止。

“问题就在于怎样才能击败李彝玉。”

李善文代替自己的幕主说出了这句话。

他看着潘美:“在这种地方,党项人比我们有优势,想抓住他的主力十分困难。”

“无非是因为他把兵马分散开来罢了。”潘美嘴上这么说,神情却不轻松。

常言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周军现在就是被李彝玉惦记上了。

两人正说着,枢密院外间房主簿宋宗宝通禀后快步走了进来:“相公,使君,银州刺史李光远族弟李光文有反正之意!”

“是么。”

巴宁泰嘴角上扬,但语气还保持着平静:“具体是什么情形?”

宋宗宝仔细介绍情况,只是最后还补充了一句:“不过李光文手里面兵马不多,而且也不是负责守卫城门,要么等着他在城内尝试袭杀李光远,要么是在某次攻城中他反戈一击。”

巴宁泰皱眉权衡两种选择的利弊。

不等他分出个优劣来,门外突然传来通报之声:监军许竹林来了!

第四百三十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三)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四)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两难算计空第七百十七章 汉皇终究屈贾谊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二)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别样心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二)第六百九十七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动议改制(一)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狭岂有君王气第四百一十一章 贼人阴谋乱长安第二百三十一章 乱起变生杀意浓(一)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当稳(二)第三十八章手腕强硬治归州(一)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一)第六百四十七章 农商仍需费心力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二)第五百三十章 师友侍读何人佳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四)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变国事动(三)第三百四十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五)第三百二十六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六)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八)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当稳(一)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五百三十二章 东宫所学是何物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一)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二)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请议婚事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三)第四百一十六章 势如破竹征淮南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一)第一百九章诸将逼宫围太原第六百六十二章 谁料竟会遭背刺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七)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赵官家突访书院第二百二十四章 诸事推行隐者来(三)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四)第五百七十一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六)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斗角汴京城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内情接踵至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当稳(一)第三十三章说朝局双龙争王(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师北疆变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贼人阴谋乱长安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风起时动微末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六)第二百三十八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连不断问对难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向往之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阳(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九)第二百三十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三)第五百七十三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八)第二十九章受人之托忠其事第一百三章江边垂钓生妙计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变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一)第九十六章治民抚兵制度齐第三百四十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五)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七)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七)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战事急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间多有无奈事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一)第六十一章偶遇穷儿思亲友第五百六十七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二)第748章 敢请长缨安军心第一百八十三章 议定幽燕相公换第二十一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九)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后生(一)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十)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二)第五百六十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五)第六十一章偶遇穷儿思亲友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二)第八十三章 枕头之风威力大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杂事如繁花第一百九十三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四)第一百七章辞旧迎新除夕夜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三)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四)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一)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陈之民欲揭竿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