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舍我其谁

等陈佑回到客厅,他已经有了决定。

坐下后直接看向汪弘洋:“平远你先去跟官家说一说,道济你去寻卢家大郎。我明日入宫求见官家和太后。”

他不准备做什么“百官上奏共推首相”的戏码。

任何事务一旦试图用讨论的方法来决定,就可能有反对派聚集在一杆大旗下。

到那时,要么任由这些人摇旗呐喊,要么强势出手拍灭蝇虫。

可无论哪种,都会使得世人怀疑。

若不是心虚,为什么任由抹黑的言论存在?

若不是心虚,为什么要对付这些反对派?

只要有不同的言论传播开来,无论如何应对,都无法阻止旁人的联想。

陈佑不需要这样的争论来确立自己“深孚众望”的合法性,他需要的是令行禁止的权威性。

败犬的哀嚎和竞争对手的指责给旁观者的印象是不同的,所以他准备直接接任首相,然后再处理那些反对者。

汪弘洋、魏仁浦等人或许明白,也或许不明白,但不妨碍他们执行陈佑的命令。

三月二十日,陈佑一大早来到枢密院。

他坐下没多久,立刻就有官员求见。

自从王朴逝世后,京中百官就人心浮动,若不是还有西边战事压在头顶,很多部门甚至会过一天混一天,免得做实事出了岔子得罪哪位相公。

当然也有人提前押注。

到陈佑等宰相这边来的,是赌谁能成为首揆,而到各位参政以及诸部寺监主官那里去的,则是在赌他们能不能宣麻拜相。

见完两位六七品的官员,数日未见的宋敏贞出现在门口。

陈佑连忙起身相迎。

宋敏贞却摆摆手,把门关上后,就站在门旁看着陈佑问道:“决定了?”

“决定了。”

陈佑露出笑容,坚定而自信。

宋敏贞闻言沉默,随后笑道:“既然如此,那便去吧,我在密院等着。”

陈佑脸上笑容消失,定定地看着宋敏贞,然后微微躬身示意:“有劳方正先生。”

若是陈佑被任命为首相后遭到激烈反对无奈请辞,就得指望年老体衰的宋敏贞撑一段时间,看能不能把李明卿召回两府。

坚持到故而有“有劳”一说。

两人对此心知肚明,无须过多解释,宋敏贞点点头,转身开门离开。

巳正,陈佑离开枢密院,前往同明殿。

他抵达同明殿时,赵德昭正一脸严肃地坐在殿中等待。

陈佑看了眼起居郎所在的方向,深吸一口气,上前几步,恭敬下拜:“臣闻天子者,口含天宪,足履阴阳,执乾坤之道,牧天下黎庶。宰相者,佐天子,总百官,理阴阳,平邦国,事无不统。而今首揆缺位,群相共议,但行事务,皆有纷争,以致迟缓生变。

“臣闻天下之事,当定于一。故宰相之责,当有其首。

“臣,请为陛下总理天下,为宰相之首,担牧民之责,致圣君垂拱而天下治!”

幕帘后面,起居郎面容严肃,运笔如飞,将陈佑所做所言详细记下。

端坐在御座上的赵德昭见陈佑如此,心中莫明有些沉重。

虽然昨天已经同母亲商议决定要让陈佑做首相,可当陈佑亲口说出这样的请求时,他忍不住回想父亲若在,该如何做。

同明殿内安静下来。

任喜等侍立在旁的宦官一个个束手垂头,屏息凝神,不敢发出一丝声响。

起居郎眼睛盯着桌前的纸张,右手悬空,提着毛笔将笔尖搁在砚台上,竖起耳朵等待天子的回应。

陈佑拜伏在地,双目微阖,神情沉稳。

不知道过了多久,赵德昭突然起身。

他绕过桌子,来到陈佑身前,抿唇盯着陈佑看了看。

然后整理衣服跪拜在地,稚嫩的声音在殿内回响:“国事便托付给陈师了!”

陈佑猛然睁眼!

他微微抬头,入眼的是拜伏在地的天子!

起居郎落笔:

帝拜曰:朕以国事托于公。

反应过来的陈佑连忙再拜:“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见陈佑再拜起身,任喜也赶忙过来扶起赵德昭。

等任喜扶着赵德昭在御座重新坐下,陈佑也坐到宦官搬来的椅子上,开始叙说自己的治国方略。

当然只是一个大概,目的是通过殿内这些人的口宣扬出去,让大家知道他这个新首相的路子。

摆在首位的一条就是继续先宰相王朴的计划,支持西北战事和尚未结束的官制改革,一应步骤皆按拟定好的计划推进,不作更改。意味着接下来一段时间以稳为主,不会有太大变化。

第二是推动科举常态化、制度化,增加进士人数。通俗点讲就是扩招。

第三是规范武职、文职互转,规范非主贰官文武职晋升制度。前半句好理解,后半句可以解释为依照资历确定待遇,即同样是大头兵,入伍十年的大头兵待遇要比刚入伍的好,同样是流外三品,历经考课升上来的流外三品要比刚入职定为流外三品的吏员待遇好。

第四是等西北战事结束,国内将以发展为主,大力发展农业,支持发展商业;同时缓步推进收复汉唐旧土的军事行动。也即各地亲民官需要把精力放在治下地域的发展上面,武将们可以把目光放到国外去,以后将会有稳定的军功来源,不必担心刀兵入库、马放南山。

对此四条,赵德昭的评价是“善”,他短时间内是想不明白其中内涵,但的确每一条听起来都有道理,对朝廷,对皇室都没危害。

奏对完毕,陈佑离开同明殿。

走了一段,他停下脚步,回首望向同明殿。

方才在殿内发现赵德昭回礼的时候,他突然想起先帝。

五年前,也是在同明殿,先帝把当时还是魏王的赵德昭交给他,让他护持着前往庐州督战江南。

许久,陈佑转身离去。

只是嘴里念叨着:“论迹不论心,论迹不论心。”

建隆四年三月二十日乙丑,制以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子少保、上护军、长阳县开国侯陈佑任中书令、平章事,加昭文馆大学士。

之后罢其枢密副使之职。

这一天,陈佑成为大周首相。

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当稳(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五)第七百二十一章 谁可妄自言忠义(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六)第三百五章 空辩不若实为证(一)第六百二十二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九)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四)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四百六章 陈将明诉苦求助第二百一章 下车伊始危机藏(一)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担重任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择异(二)第五百十六章 褒贬尽皆为雕琢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三)第三十八章手腕强硬治归州(一)第九十四章战地黄花分外香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六)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当慎行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六百章 税务事涉千万家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杂事如繁花第五百十四章 战虽止诸事仍杂第一百七章辞旧迎新除夕夜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一)第五十九章转遍东京闻兵讯第二百三十二章 乱起变生杀意浓(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乱心绪第五百六十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五)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战事轻政争第一百五十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四)第六十九章谁人心思能如意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该旁生心思第七百七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三)第五百四十二章 识大局治安创收第九十四章战地黄花分外香第二百六十四章 别离是为再相逢(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两姓永结秦晋好(一)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绽之处在一人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顿操作猛如虎(二)第二百五十章 谢公安石与君同(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四百四十六章 闲谈军政论优劣(二)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两难算计空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弃(二)第七十九章即将离京奇事多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荡该如何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礼毕诏书频出第八章兵临城下伴王驾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十)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九)第十章大周来客夜登门第二百六十五章 别离是为再相逢(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八)第四百二十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三)第六百五十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二)第二百四章 议政事初入行宫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三)第六十章诏令监国是何意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敌占先机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八)第九十三章浑不要脸会使节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变第三百八十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二十一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九)第六百十五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二)第二十五章商议军机或可用第二百七十六章 两姓永结秦晋好(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三)第七十五章双王大婚宴平乐(二)第六十章诏令监国是何意第二百四十一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六)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三)第四十六章法不长远心意躁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谏赞明君第四百四十九章 赵官家突访书院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四)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虫难尽灭第五十二章快马频至事愈急(一)第四百六十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七)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总分明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二)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应当作何解第一百九十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一)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盗匪第六十八章状况频起意外生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五百二十八章 谈授官书院生颓(一)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当稳(一)第一百七章辞旧迎新除夕夜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时变(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四百九章 大局动荡私心意第三百二十六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一)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