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法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_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涵盖了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五方面的内容,其中,法律规范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是前提和基础,实施体系是核心和重点,监督和保障体系是支撑和保证,五大体系之间逻辑严密、协调统一,共同构成了依法治国的系统工程。以五大体系为支撑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大大拓展了原有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新发展,标志着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认识进入全方位、系统化的新阶段,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指明了新方向。

一、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但是,法治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完备的过程。新一届党中央高举依法治国伟大旗帜,并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专题研究依法治国工作若干重大问题,其目的就是要为今后乃至更长时期推进依法治国统一思想、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作出顶层设计,从而更好、更有效地指导依法治国工作。当然,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始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当前,恪守原有单一的法律渊源已无法满足法治实践的需求,有必要适当扩大法律渊源,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体系;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包括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在内的社会规范体系。要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牢固树立依法立法、为民立法、科学立法理念,尊重改革发展客观规律和法治建设内在规律,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做到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把握立项、起草、审议等关键环节,科学确定立法项目,协调做好立法工作,研究解决立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立法工作格局,形成立法工作合力。地方性法规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立法关键是在本地特色上下功夫、在有效管用上做文章。

二、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法治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古人“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和“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的名言,并强调指出:“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

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把这个法律体系以及新制定的法律实施到位,永远没有完成时,法治建设永远在路上。从实践来看,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意见最大的地方,就是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就是法律实施问题。法治实施体系建设涉及制度、体制、机制建设,法治实施活动要依法进行,法治实施体系要依法构建。就行政执法而言,要尽快落实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要求,合理配置执法力量,科学使用有限的执法资源;要推进综合执法,大幅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在重点领域内推行综合执法,有条件的要推行跨部门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执法乱和执法散的问题;要完善市县两级政府行政执法管理,加强统一领导和协调,有效解决“九龙治水”等多头执法问题;要理顺行政强制执行体制和城管执法体制,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建设,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及现代城市管理水平;要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执法人员能力素质,建设高素质的执法队伍,等等。就司法而言,要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和确保法律有效实施的司法体系。

三、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无论是党的执政权,还是立法权、执法权和司法权,都具有权力的天然属性,那就是,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健全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确保宪法法律得以有效实施的责任机制,真正做到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当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是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维护国家法治统一、尊严、权威,必须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有效监督和制约公共权力,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要科学配置权力,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要规范权力的运行,为权力的运行设定明确的范围、条件、程序和界限;要防止权力的滥用,为权力的行使设定正当目的及合理基准与要求。

四、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法治保障体系既是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支撑法治大厦的地基。它关乎法治各环节的有序运行,为法治总目标的实现提供不竭的

力量源泉。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要求在法律制定、实施和监督的全过程形成结构完整、机制健全、资源充分、富于成效的保障要素系统。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强政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向要正确,政治保证要坚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真正把人民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有序推进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牢固制度保障。“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构建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决不能搞“三权分立”;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基本政治制度,决不能搞多党竞选、轮流坐庄。三是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组织和人才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四是中国特色法治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丰厚文化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人们没有法治精神、社会没有法治风尚,法治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只有内心尊崇法治,才能行为遵守法律。只有铭刻在人们内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法律文化传统,是现代法治生活建构的重要本土资源。善于汲取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无疑有利于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五、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对现有党内法规进行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和修订一批重要党内法规,加大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和解释力度,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使党内生活更加规范化、程序化,使党内民主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使权力运行受到更加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使党执政的制度基础更加巩固,为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本章完)

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五节 侵权责任法第五章 保障民生篇_第三节 劳动合同法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三节 行政许可第九章 程序法篇_第五节 人民调解法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二节 反恐怖主义法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三节 行政许可第六章 环境资源篇_第四节 循环经济法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三节 行政许可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五节 行政复议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六节 知识产权法第八章 互联网篇_第一节 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二节 反恐怖主义法第九章 程序法篇_第三节 行政诉讼法第五章 保障民生篇_第二节 劳动法第九章 程序法篇_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三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章 程序法篇_第三节 行政诉讼法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二节 反恐怖主义法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四节 刑法第九章 程序法篇_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三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七节 行政法制监督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五节 行政复议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四节 行政处罚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三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一节 反间谍法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四节 安全生产法第六章 环境资源篇_第二节 环境保护法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七节 公司法和企业法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原则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一节 经济法概述第八章 互联网篇_第二节 网络犯罪第九章 程序法篇_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路径第一章 法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_第一节 法律体系与法治体系第五章 保障民生篇_第五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三节 食品安全法第八章 互联网篇_第一节 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第五章 保障民生篇_第二节 劳动法第八章 互联网篇_第一节 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五节 侵权责任法第五章 保障民生篇_第一节 社会法概述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二节 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务员第九章 程序法篇_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七节 公司法和企业法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八节 行政程序第九章 程序法篇_第三节 行政诉讼法第六章 环境资源篇_第三节 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六章 环境资源篇_第一节 自然资源法第六章 环境资源篇_第三节 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六章 环境资源篇_第三节 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章 保障民生篇_第五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二节 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务员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二节 反恐怖主义法第九章 程序法篇_第五节 人民调解法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五节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三节 行政许可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路径第五章 保障民生篇_第四节 社会保障法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七节 公司法和企业法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一节 宪法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四节 刑法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二节 合同法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二节 反恐怖主义法第五章 保障民生篇_第五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六节 继承法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三节 物权法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六节 知识产权法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五节 行政复议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九节 行政责任和行政救济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六节 知识产权法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六节 知识产权法第九章 程序法篇_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二节 民法第五章 保障民生篇_第三节 劳动合同法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一节 经济法概述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一节 反间谍法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五节 侵权责任法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一节 宪法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八节 行政程序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四节 行政处罚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五节 侵权责任法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八节 行政程序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六节 行政强制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六节 知识产权法第九章 程序法篇_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第九章 程序法篇_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第八章 互联网篇_第一节 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一节 反间谍法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六节 知识产权法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五节 侵权责任法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二节 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务员第八章 互联网篇_第一节 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五节 侵权责任法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三节 行政许可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五节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六章 环境资源篇_第四节 循环经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