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二节 反恐怖主义法

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反恐怖主义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反恐怖主义法明确,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依法取缔恐怖活动组织,对任何组织、策划、准备实施、实施恐怖活动,宣扬恐怖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为恐怖活动提供帮助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国家不向任何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作出妥协,不向任何恐怖活动人员提供庇护或者给予难民地位。

一、恐怖主义的定义和行为

恐怖主义,是指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以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等目的的主张和行为。恐怖活动组织,是指三人以上为实施恐怖活动而组成的犯罪组织。恐怖活动人员,是指实施恐怖活动的人和恐怖活动组织的成员。恐怖事件,是指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危害的恐怖活动。恐怖活动,包括下列行为:

一是组织、策划、准备实施、实施造成或者意图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公共设施损坏、社会秩序混乱等严重社会危害的活动的;二是宣扬恐怖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或者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的物品,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戴宣扬恐怖主义的服饰、标志的;三是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的;四是为恐怖活动组织、恐怖活动人员、实施恐怖活动或者恐怖活动培训提供信息、资金、物资、劳务、技术、场所等支持、协助、便利的。

二、安全防范

完善组织架构。国家将反恐怖主义纳入国家安全战略,设立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和指挥全国反恐怖主义工作。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立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在上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的领导和指挥下,负责本地区反恐怖主义工作。

加强教育。教育、人力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有关职业培

训机构应当将恐怖活动预防、应急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培训的内容。

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商的义务。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落实网络安全、信息内容监督制度和安全技术防范措施,防止含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内容的信息传播;发现含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内容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保存相关记录,删除相关信息,并向公安机关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物流运营单位的责任。铁路、公路、水上、航空的货运和邮政、快递等物流运营单位应当实行安全查验制度,对客户身份进行查验,依照规定对运输、寄递物品进行安全检查或者开封验视。

对枪支弹药等加强监管。生产和进口单位应当依照规定对枪支等武器、弹药、管制器具、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核与放射物品作出电子追踪标识,对民用爆炸物品添加安检示踪标识物。有关单位应当依照规定对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严密防范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扩散或者流入非法渠道。

调查恐怖主义的融资行为。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发现涉嫌恐怖主义融资的,可以依法进行调查,采取临时冻结措施。审计、财政、税务等部门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有关单位实施监督检查的过程中,发现资金流入流出涉嫌恐怖主义融资的,应当及时通报公安机关。

制止极端主义。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对宣扬极端主义,利用极端主义危害公共安全、扰乱公共秩序、侵犯人身财产、妨害社会管理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公安机关发现极端主义活动的,应当责令立即停止,将有关人员强行带离现场并登记身份信息,对有关物品、资料予以收缴,对非法活动场所予以查封。

加强对重点目标的管理。公安机关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将遭受恐怖袭击的可能性较大以及遭受恐怖袭击可能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者社会影响的单位、场所、活动、设施等确定为防范恐怖袭击的重点目标,报本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备案。

三、

情报信息

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建立国家反恐怖主义情报中心,实行跨部门、跨地区情报信息工作机制,统筹反恐怖主义情报信息工作。国家反恐怖主义情报中心、地方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以及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应当对有关情报信息进行筛查、研判、核查、监控,认为有发生恐怖事件危险,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应对处置措施的,应当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和单位,并可以根据情况发出预警。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通报做好安全防范、应对处置工作。

四、调查

公安机关接到恐怖活动嫌疑的报告或者发现恐怖活动嫌疑,需要调查核实的,应当迅速进行调查。公安机关调查恐怖活动嫌疑,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对嫌疑人员进行盘问、检查、传唤,可以提取或者采集肖像、指纹、虹膜图像等人体生物识别信息和血液、尿液、脱落细胞等生物样本,并留存其签名。公安机关调查恐怖活动嫌疑,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查询嫌疑人员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

五、应对处置

国家建立健全恐怖事件应对处置预案体系。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应当针对恐怖事件的规律、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分级、分类制定国家应对处置预案,具体规定恐怖事件应对处置的组织指挥体系和恐怖事件安全防范、应对处置程序以及事后社会秩序恢复等内容。

恐怖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应当立即启动恐怖事件应对处置预案,确定指挥长。有关部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织,按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和指挥长的统一领导、指挥,协同开展打击、控制、救援、救护等现场应对处置工作。人民警察、人民武装警察以及其他依法配备、携带武器的应对处置人员,对在现场持枪支、刀具等凶器或者使用其他危险方法,正在或者准备实施暴力行为的人员,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紧急情况下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

(本章完)

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五节 侵权责任法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八节 行政程序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五节 行政复议第五章 保障民生篇_第二节 劳动法第一章 法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_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五节 行政复议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五节 行政复议第八章 互联网篇_第一节 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五节 婚姻法第九章 程序法篇_第三节 行政诉讼法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四节 刑法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七节 行政法制监督第一章 法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_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第一章 法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_第一节 法律体系与法治体系第一章 法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_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四节 税法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二节 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务员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一节 宪法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原则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四节 税法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五节 婚姻法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原则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七节 公司法和企业法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五节 婚姻法第六章 环境资源篇_第一节 自然资源法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二节 反恐怖主义法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四节 税法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六节 知识产权法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二节 民法第九章 程序法篇_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原则第五章 保障民生篇_第四节 社会保障法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二节 反恐怖主义法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三节 物权法第五章 保障民生篇_第三节 劳动合同法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二节 反恐怖主义法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路径第八章 互联网篇_第一节 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六节 知识产权法第五章 保障民生篇_第一节 社会法概述第八章 互联网篇_第一节 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第六章 环境资源篇_第一节 自然资源法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七节 公司法和企业法第九章 程序法篇_第五节 人民调解法第五章 保障民生篇_第四节 社会保障法第一章 法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_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七节 公司法和企业法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五节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六节 继承法第九章 程序法篇_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五节 婚姻法第五章 保障民生篇_第四节 社会保障法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六节 行政强制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四节 税法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五节 侵权责任法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二节 反恐怖主义法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八节 行政程序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三节 食品安全法第六章 环境资源篇_第三节 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四节 安全生产法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原则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八节 行政程序第六章 环境资源篇_第三节 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四节 刑法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二节 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务员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五节 婚姻法第九章 程序法篇_第五节 人民调解法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六节 知识产权法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二节 民法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五节 侵权责任法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四节 安全生产法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五节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九章 程序法篇_第一节 诉讼法概述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三节 行政许可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四节 税法第五章 保障民生篇_第三节 劳动合同法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三节 物权法第六章 环境资源篇_第二节 环境保护法第五章 保障民生篇_第五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六节 知识产权法第五章 保障民生篇_第一节 社会法概述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四节 税法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五节 行政复议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原则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四节 行政处罚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三节 物权法第六章 环境资源篇_第二节 环境保护法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五节 婚姻法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路径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四节 刑法第六章 环境资源篇_第三节 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一节 反间谍法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第九章 程序法篇_第五节 人民调解法第五章 保障民生篇_第五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一节 宪法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三节 食品安全法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五节 侵权责任法第一章 法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_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