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抓常、抓细、抓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要标本兼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通过立破并举、扶正祛邪,不断巩固和扩大已经取得的成果,努力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风气根本好转。他指出,作风建设已经采取的措施、形成的机制要扎根落地,已经取得的成效要巩固发展,关键是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
抓常,就是要经常抓、见常态。作风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日常工作密不可分的,并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这就决定了抓作风不能脱离工作实际,要把作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融入日常工作。如果只就作风抓作风,将抓作风与日常工作割裂开来,就会形成“两张皮”,难以收到实效。抓常,就要把作风建设有机融入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要事难事中,把作风建设的具体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在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中认真落实作风建设具体要求,做到管事就管人,管人就管思想、管作风,不留盲点和死角,不下“雷阵雨”,使抓作风、反“四风”成为常态。坚持推动各项工作都要落实作风建设具体要求,以扎实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的良性循环。
抓细,就是要具体抓、见实
效。细节决定成败。“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从现实来看,一些小事、小节看似不大,但其中体现出来的作风问题并不小。一张对群众的冷脸、一次并不奢华的吃请,其背后同样是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在作祟,同样是“四风”痼疾的具体体现。更重要的是,“小洞不补、大洞受苦”,小事可能积累成大事、小问题可能演变成大问题。因此,小细节不容忽视、小毛病不可不防。作风建设不能大而化之、泛泛而谈,而是要从细节、小事入手,对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提的每一条意见,都要认真对待,切实加以解决,对隐藏在工作细节、生活细处的“四风”问题不遗漏、不放过;对新出现的不良苗头抓早、抓小,把作风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从小事抓起、从细节入手,将作风建设抓细抓实,就能积小胜为大胜,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抓长,就是要反复抓、见长效。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清醒地看到,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只有扭住不放、持之以恒地抓,才能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胜利。要打好“思想功底”,充分认识到改进作风的长期性、艰巨性,克服“过关”心态,杜绝浅尝辄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思想,拿出抓长的韧劲、严抓的狠劲,坚持不懈地抓好
改进作风的各项工作。要打好“力度功底”,坚持力度不减、温度不降、常抓不懈,拧紧“螺丝扣”、把好质量关,发扬钉钉子精神,紧紧盯住作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及时跟进相应的对策措施,做到掌握情况不迟钝、解决问题不拖延、化解矛盾不积压,坚决防止不良作风反复、反弹。要打好“制度功底”,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建立健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群众利益反映和关注机制、监督制约机制等;认真落实作风建设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必循、违规必究;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如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全体党员中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要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党中央对作风建设的要求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必须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按照抓常、抓细、抓长的要求,始终保持久久为功的韧劲,保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力度,保持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把作风建设进一步引向深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