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七六章 冀州民心,献于陛下

李荩忱的话里明显带着不满,让鲍兴心里打了一个哆嗦,尤其是陛下旁边原本应该站着的尉迟贞也不见踪影,说明陛下是要打算兴师问罪啊。

不然的话李荩忱要是发脾气,以尉迟贞的性子肯定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不过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说:“启禀陛下,臣原应送奏章前来,盖因遇到故人,因此耽搁。”

“现在不但连奏章都不来整理了,还打算为故人求情?”李荩忱哂笑一声。

鲍兴一时讷讷。

“你先退到一边,公事私事分不清楚,何事要紧,何事不要紧,最好心里有点数。”李荩忱淡淡说道,声音很平静,但是鲍兴能够清楚地感受到陛下话里的冷意,整个营帐似乎都变得冷了起来。

李荩忱之所以看中鲍兴,让鲍兴来担当新一任的秘书监,一部分原因自然是因为鲍兴出身鲍氏,在整理文书之类上自然有长处,还有一部分原因自然是鲍氏并不是什么豪门望族,不用担心世家之间的纠纷会牵扯到李荩忱的身边。

然而李荩忱也没有想到,鲍兴能够秉公对待河东世家、豫州世家,最终在对上冀州世家的时候还是出了问题。

既然崔世济能够劝动鲍兴,让鲍兴为自己引见,那就说明崔世济的手中肯定还是有李荩忱应该会动心的筹码的,不然的话他完全没有必要自取其辱。

李荩忱这一次固然可以给鲍兴和清河崔氏一个机会,但是他也要给鲍兴一个警告,并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够通过秘书监获得觐见陛下之道,这样的话,朝廷负责对外事宜的通事馆,负责对内人才选拔的吏部,难道都是吃干饭的不成?而且朝廷费尽心血组建起来的科举制度,难道就真的只是为了给寒门子弟一个上进的渠道,而世家子弟照样可以通过人脉不断地向上爬而不受到这些考试的限制么?

鲍兴也是聪明人,当下里拱手低头,退到一边。

这种事,再一再二不再三。不过他甚至就连再二都不打算。

要不是因为清河崔氏当年对在北方落魄的鲍氏都有提携,哪怕这种提携实际上就是世家豢养为他们鼓吹的文人墨客这样的提携,对于没有了鲍照这个主心骨的鲍氏来说,那也是救命之恩,因此崔世济如此低声下气的求上门来了,鲍兴就已经做好了拼的自己的仕途不要,也得引崔世济入见陛下。

不管之后陛下应该如何处置自己,鲍兴甚至都不想管了。

李荩忱的目光落在崔世济的身上:“清河崔氏,虽是冀州豪门,但是大汉之内,以书院培育人才,以科举选拔人才,已无上品豪门,下品寒门之分,尔等但能好生治学、好生进学,照样可为大汉栋梁,书院也好,朝廷也罢,绝不会因为曾经世家豪门的身份而有所阻拦,今日前来求见于朕,又是为何?”

崔世济的手轻轻颤抖一下。

李荩忱似乎已经堵住了自己所有的路。

不过从个人角度来看,崔世济其实倒是并不认为李荩忱这样的安排布置有什么不妥。世家之间争斗,相互倾轧的话,自然也很正常,很多世家往往在斗争失败之后甚至会被直接铲草除根。李荩忱只是让世家放弃掉曾经的一些高位,而从头开始,虽然同样很难让人接受,但是至少比丢了性命来得好。

但是从家族角度来讲,崔世济还是想要争取一下的,不然的话自己回到家中又如何向清河崔氏以及众多冀州世家的子弟交代?又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

“启禀陛下,而今陛下兵临邺城,大汉天威,震慑宇内,但是至少邺城方寸之内,冀州一州之地,现尚不全是大汉所属,晋阳、范阳等地,亦有周人余部苟延残喘。清河崔氏,虽说已然不是当初山东豪门之首,但是陛下亦应该清楚,冀州此地百姓,听闻清河崔氏之名,当多拜服。”崔世济咬牙说道。

这话说得多少有些托大不说,刻意的夸大了清河崔氏的名声和影响力,自然就相当于在说李荩忱的不是,在说李荩忱在短时间内没有办法让冀州百姓信服,因此说出来这话,崔世济甚至都已经做好了掉脑袋的准备。

不过这位大汉陛下,人皆称之圣明,所以崔世济也只能赌一把,假如李荩忱还能够听自己说下去,那么就还有一线生机。

李荩忱瞥了他一眼,手指轻轻敲打着桌案。

声音很轻,但是在这除了低头不语的鲍兴之外已经没有别人的大帐之中,这声音就像是黄钟大吕,一下一下敲打在崔世济的心头。

见李荩忱没有说话,崔世济勉强鼓起勇气,继续说道:“草民身为清河崔氏一家之主,愿意以崔氏全部之力攘助陛下平定冀州,以冀州民心,献于陛下!”

“冀州民心,好大的口气。”李荩忱冷声说道。

崔世济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膝行上前两步,再度叩首:“冀州百姓,自五胡入寇、晋室南渡之后,已三百年未曾闻王化之音,未曾见华夏衣冠正朔,于华夏已多生疏,于敌寇多亲近,因此大汉天威,加于其身,惊慌畏惧恐多于信服,民间有贼寇横生都应在情理之中,然清河崔氏并博陵崔氏,为一地之主,又有冀州大小世家听命,攘助陛下安抚百姓,让冀州重归沃野,并非难事。”

“你是说你很厉害了?”李荩忱径直说道。

冀州世家都对你俯首称臣,那冀州皆知有清河崔氏而不知有天子,冀州还是大汉的冀州么?

笑话!

崔世济重重叩头:“草民拳拳报国之心,恳请陛下明察,其中断无自立之意,但能帮陛下稳定社稷,草民虽死犹荣!”

李荩忱紧紧盯着崔世济。

这个家伙所作所为,说的是为了大汉,实际上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尽可能的保全清河崔氏。一旦李荩忱借助清河崔氏来稳定冀州局面,那就意味着肯定要提拔任用清河崔氏的子弟,等这些人已经进入到官场之中,自然就不可能再把他们撵出去。

尤其是这些世家子弟,结交朋友、拉帮结派的能力本来就强大,过不了几年,很有可能他们就又成长为大汉的心腹之患。

这是李荩忱最担心的所在。

第二百四十九章 夜里光第二百六十五章 会师第九百一十九章 刺激经济第二二一六章 角门第一六五七章 披甲第一八八五章 凿空河东第一七四五章 让军神当苦力第三百七十四章 猎物第七百零八章 此话当真?第一六九一章 守望第二二二二章 虚晃一枪第一五五五章 大决心第五百零二章 破胆第一六六八章 海棠承雨第九百三十三章 独立成军第四百六十二章 假象第一百三十五章 散沙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可止步第二零六四章 北岸对峙,壕沟之间第三百零六章 雾中峡谷第六百六十五章 突击训练第一二零六章 杀伐果断?第七百九十六章 颇有微词第一一三五章 使节第二二四一章 其实已到尾声第一一五八章 是谈判不是求和第一七三五章 怎么对付尉迟迥第四百三十一章 条件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国名吐蕃第一千九十一章 不是一个人第一七零三章 回来加班吧,诸位第三百零七章 敌暗我明第一四六八章 听雪问政第一四六六章 帝王的弱点第一七三七章 陛下春秋鼎盛第一一六三章 汉土第一百六十四章 杨愔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一二五六章 风雨长安第一四五二章 王,也难做!第三百章 助手第五百九十一章 屏退左右第四百零四章 喜事第四百一十六章 杀鸡用牛刀第一五四五章 没有火药的火枪第九百七十四章 夷陵外第一三九六章 老骥伏枥第二百二十四章 鏖战第五百九十九章 仅凭这些还不够第四十四章 不留第一七二三章 天要亡我?第四百七十九章 霜满天第一七五六章 人非圣贤第两千零三章 席间惊变第一千六十四章 大朝第一五四二章 海军上岸?陆军下海?第一三一十章 西北一孤臣第一七九三章 邙山伏击战第五百八十六章 能忍第一三一四章 陛下不淡定第二二五五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二一二零章 边关战事第二三一五章 但愿有生之年第二百零八章 动手(第三更)第一百四十二章 哪里来的小萝莉第二百五十章 答话第一千八十六章 曹忠,可以么?第二三五四章 宿命?天敌?第一百九十四章 江陵总管第二百九十九章 请缨第八百三十七章 作壁上观的感觉第一八一八章 矛盾要让陛下知道第一八五五章 陈王慢走第一四二一章 二十一条第一百零三章 考核第七百五十二章 看不穿第一二五三章 扩大范围第三百二十六章 明月第七百八十一章 看清时局第二一七一章 马革裹尸,犹然不悔第两千零七章 说好的轻兵呢?第一二四七章 父业子承第九百三十二章 坐江山难第三百零三章 看在后辈面子上第一千五十二章 万民之请第一九零一章 韦圆成的表现第一四四零章 后生可畏第一一六零章 走一步看一步第六百三十九章 倒是一个好机会第一四四四章 在慈善的基础上第九百一十七章 名义第一八七四章 那就他吧第一九九二章 遥远的战场第五百七十二章 血水第一八三八章 劳逸结合第一七九八章 消耗战第八百七十章 各自的路第九百七十九章 吾非刘玄德第一八九九章 断了腿的驸马不足为虑第一九九四章 海军,靠得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