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八一章 晋阳城

李荩忱收到的战报是五六天之前的了。

晋阳城下的战事要比李荩忱想象中推进的还要快。

鼠雀谷一战,虽然和汉军对阵的并不是驻守晋阳的北周军队,但是鼠雀谷险要之处,人尽皆知,即使是这样也依旧没有能够拦住汉军的进攻,自然惹得晋阳城中的北周军队也是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尤其是雁门关外,汉军也架上火炮开始轰击,大有直接把雁门雄关连根拔起之意,求援书信日日皆到。

再加上汉军主力渡过大河、逼近邺城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满城乱窜,不只是北周军队,城中豪门大户或者黔首百姓,一个个也都是如临大敌,家家户户闭门谢客,整个城已经俨然如同一座死城了。

陈王宇文纯在亲随的陪同下走上晋阳南门,从这里向南,能够看到不远处的汉军大营,整个天际线都已经被黑压压的营寨所遮盖。

晋阳城坐落在汾水和蒙山之间,城池方正,北接平城、东连冀州,古往今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北魏从此南下,后来北齐也将这里提为行都,其重要性在北齐的防御体系内比肩洛阳。

晋阳城天生就是一座坚固的军事要塞,并不算非常大的城池,城高池深,又有山水屏蔽两侧,敌人只能从南或者从北而来,再加上城中有之前北齐的宫室,自成一体,因此虽然不比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处,但是也绝对堪称坚城。

不过再坚固的军事要塞,也不是不可攻破的,哪怕是从外部。

汉军强大的攻坚能力已经一次又一次刷新了即使是宇文纯这样的战场宿将,对于城池攻防的认知。

所以即使是宇文纯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看着汉军逐渐从南方开过来,心里还是有些忐忑。尤其是北方雁门关、东南上党等地告急的文书,无一不在提醒宇文纯,他所面对的敌人,远远不只是眼前的这些。

汉军正从四面八方向晋阳汇聚,而同样的局势应该也正在邺城上演。曾经互为犄角的邺城和晋阳,显然已经完全被汉军分隔开来,而除此之外,北周军队已经很难对更多的土地形成有效的控制。

说句实话,宇文纯一直认为宇文宪在晋阳战略上的安排布置是有问题的,白狼堆之败,宇文纯甘心承认的确是自己的失误,但是白狼堆之战后,局势已经不可避免的变成晋阳要承受从两个方向甚至是三个方向前来的敌人的压迫。

事已至此,晋阳已经很难防守了。

其实早在汉军推进到鼠雀谷之前,晋阳的守军就应该向东移动,主动放弃晋阳而去扼守太行。

只不过宇文纯也知道兄长有自己的考量和担忧,假如真的这么做,那在军事上来说或许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从政治上来说,将会让北周地方官员们彻底失去对朝廷的信心,一旦这些官员主动开城向大汉投降,那对于北周来说将会是一场灾难,到时候即使是邺城周围的州郡也有可能转眼变幻大王旗。

除此之外,对于士气的打击也是很严重的。

因此宇文纯也只能按兵不动,眼睁睁的看着局势发展到现在。

他已经做好了和晋阳共存亡的准备。

只是不知道这个时候的皇兄,又在想什么?

希望邺城之围能够被破解,他能够向北撤入辽东,即使是现在宇文纯也知道,汉军已经跨海拿下了幽州。

至于自己,就在这晋阳,为宇文氏的列祖列宗、为大周的荣耀而战吧。

————————————

“大汉——”汉军将士的呼喊声如浪潮,从远及近。

一队队汉军陆续从军营之中开出来,浩浩荡荡向前推进。这些兵马虽然自不同营门之中离开大营,但是很快就汇聚在一起,无数的火炮、霹雳车还有攻城云梯车等等都在人群之中竟然有序的向前行进。

与此同时,从东南方向,也有一支汉军出现在地平线上,这支汉军倒是并没有汉军主力声势浩大,多数都是轻甲步卒,但是队列严整更在汉军主力之上,一看就知道是军中的精锐,而“禁卫”的旗号无疑在彰显这支军队的强大。

禁卫军的人数并不多,但是他们进入战场的时候,还是引起了旁边汉军将士的瞩目,士气自然也随之一振。

这可是大汉最精锐的禁卫军啊,不少巩汉军的新兵都还没有见过禁卫军的军阵呢,今日一见果然与众不同。镇林军、巩汉军的将领们觉得脸上挂不住,开始一边轻声咳嗽,一边让手下将士都挺直腰杆,而汉军将士们当然也不愿意在这等强军面前落了下风,一个个不知不觉得攥紧兵刃、站得更加标准了。

若是此时从后方刚刚架起来的巢车上,或者从前方晋阳的城门上看去,一个个方正军阵,刀枪林立,火炮排开,自是杀气昂扬。

将领们这才露出欣慰的笑容。

到底是人比人,才能让这些因为鼠雀谷之战变得有些骄傲的家伙们知道差距所在。

战马嘶鸣,在数十名亲卫的簇拥下,淳于岑策马来到杨素的中军点将台前。此时杨素正和李询他们站在舆图前商议着什么,见到淳于岑过来,杨素大笑着走下点将台,拱了拱手:

“杨某于晋阳恭候淳于将军久矣!”

淳于岑当然不敢怠慢,翻身下马,同样笑着还礼:“巡抚客气,上党道路崎岖,竟然略晚一天,还请巡抚见谅。”

两支兵马约定了在晋阳城下会师,杨素先来一步,而淳于岑倒是没有料到从沁水源头再到晋阳,一路要翻越那么多山岭,因此动作自然而然就慢了。

旁边的李询等人也上前和淳于岑见礼,旋即杨素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几人一起登上点将台。

舆图已经展开,风很大,吹动着舆图也哗哗作响。

杨素伸手指了指舆图上的城池轮廓,这时候自然没有心情寒暄,开门见山说道:“晋阳城依山傍水,城西侧已经派人探查过了,多是水塘,不宜与列阵。而城东侧的汾水上,已经有水师战船列阵,除此之外,还有一路偏师由黄将军率领,先行前往城北,但是因为城北侧仍然还有敌人军营,因此只能起到牵制的作用。”

第七百七十七章 鹅卵石和统筹第八百四十五章 还有大目标第四百七十章 猫鼠游戏第六百七十八章 邀请同乘第一七七一章 尉迟老夫人的信第三百三十四章 巧合第九百一十章 初见李渊第一三七九章 长安一片月第一四八一章 该去了第八百零二章 将计就计第一千三十七章 楼船瓜洲外第一九九二章 遥远的战场第一五六八章 药房第四百七十章 猫鼠游戏第一二四零章 掂量掂量第一三六七章 一屋之朕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别第四十九章 乱战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与火第二三一二章 水稻杂交的初步成功第五百五十九章 见面第一七一六章 失控的战场第六百八十章 该信任谁?第三百四十七章 初生牛犊第二零八九章 雄关漫道真如铁第一二八二章 眼前只有关中吗?第五百零九章 死守第二一二六章 流言既有,当细思量第七百四十三章 英雄寞第六百七十一章 归来第二零四八章 胸有成竹第二零八四章 巡抚之信第一九零七章 冰下的凶险第二三五六章 且将新火试新茶第一六五九章 名将之后第三百九十二章 安置方法第一六四九章 这打的什么仗第六百八十三章 面圣第三百二十一章 搏命第一二四六章 萧萧淮上第一五九六章 把天下收入囊中第六百九十七章 合作愉快第五百零九章 死守第一七零七章 倒霉的崔景嵩第一一一四章 侵蚀第一九三四章 振兴两淮第一二零三章 那是个倔老头第一五三二章 何谓汉人,何谓大汉第二零八七章 邺城在望第二二零一章 想揍自己人第一九四二章 步云楼第一五五八章 火炮的诞生第一四三一章 黄沙湾阻击战第四百二十七章 重见顾野王第一八一八章 矛盾要让陛下知道第二一二五章 教子无方,臣妾有罪第八百三十五章 纳入名单第五百一十四章 难以为继第三百三十章 眼中卿第一七二七章 整好以暇第一百五十章 月色第一五四二章 海军上岸?陆军下海?第三百零九章 致命第二零三七章 大汉,前进!第二十八章 逃命第四百七十七章 李荩忱的野望第二一零七章 对邺城的接管和规划第一一六九章 定北之策第五百九十章 不要太过分第一九九八章 白袍在幽州的发展第一千二十三章 两路进军第一三三二章 没有都督的样子第二二二一章 绕城而战第二百四十九章 夜里光第一九八零章 火炮的威风第四十六章 夙愿第一千零一章 落幕第四百零九章 敲山震虎第一百七十章 变天(上)第七百八十五章 驱赶第二一八五章 帅才第二零一一章 枭雄梦碎第一七五九章 家国第七十一章 时间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别第一千八十三章 祁山风起第一千二十章 冷血第九百三十三章 独立成军第九百五十九章 新的行政区划第一千九十七章 船厂规划第一一五九章 条约是拿来撕的第一四六四章 建康府外有田舍第四百五十一章 对不住第二二八零章 吐谷浑的价值第九百六十九章 朕的命令第一八五三章 回去罚他请自己吃酒第二零一六章 各有好消息第一六九九章 骑兵的肉搏战第八章 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