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三零章 律法和沈君高

官衔比较低的官员们没有再叨扰,纷纷告退。

最后只留下沈君高和陈叔慎陪着陛下。

毕竟这么多人在这里侃大山,虽然也是因为现在国内各项事务都已经步入正轨,所以远比之前轻松,但也总归不能显得自己太清闲了。

陛下静静看着两岸风光,沈君高和陈叔慎也不说话。

两个人的目光交错,同样也有一种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觉。

追随陛下这一路走来,总归实现了当初的梦想。

看到这两岸的人和物,大家就不后悔。

尤其是沈君高想到自己当年还曾经在陛下和世家守旧势力之间摇摆不定,如果不是局势的变化太快,再加上当时的沈婺华及时向他发出警告,恐怕真的要酿成大错。

当初那些叫嚣着陛下是逆行倒施、违背千百年祖制的世家们,虽说还残留于世间,但是现在的世家也不过就只剩下祖宗的荣耀了,在外面谁敢吹胡子瞪眼真把自己当做一块社会栋梁来看?

而这个被诅咒的大汉,并没有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因为违背了数百年延续下来的传统就分崩离析,甚至正是因为丢掉了这些传统的束缚,方才一路大步向前。

大汉如同一颗小树苗,在大家的呵护和努力下,抽枝发芽,生长成而今令所有人都为之炫目的参天大树。这张开的树冠已经足以为天下人纳凉。

李荩忱的目光扫到沈君高,看着这位一手制定了大汉法律体系的长辈,多少也能猜到他在想什么。

时代更迭的面前,总归是有一些人摇摆不定,尤其是像是沈君高这种已经位高权重又是一家之主的人,自然做出选择的时候更是要谨慎再谨慎。

沈君高在乎的倒并不是那些功名利禄,而是自家敬爱的兄长留下来的家业不会在自己的手中付之东流,因此他当初愿意选择观望风向,而不是直接就跑到李荩忱的对立面去,实际上已经很顾念旧情了。

最终沈君高选择站在李荩忱这边,更是让李荩忱手中可以掌握的力量倍增。

并不是说当时沈君高所带领的沈家有多大的实力,实际上从沈君理到沈君高,沈家都是以文治家,再加上沈君理去世之后,沈家虽然身为皇室外戚,却并不被太子陈叔宝待见,因此沈家在朝堂上的地位也有些尴尬,历史上沈君高被排挤到岭南并且客死此地,便是最好的证明。

可是不管怎么说,李荩忱登基时的沈家依旧是建康府中数得上的大家族,而且相比于徐陵的徐氏和吴明彻的吴氏等支持李荩忱的新旧勋贵,沈家因为当年沈君理以及更高几代人努力,门生故吏遍布朝野,自然是一股具有足够影响力的力量。

徐陵虽然在陈顼时期就已经开始执掌大权,但是陈顼的多疑让他并不敢也不愿意扩张徐氏的实力,而吴明彻的影响力更是只在军方。因此当时李荩忱的阵营之中虽然有好几个大佬坐镇充当台柱子,却缺少一个在朝野间有足够人数和影响力的大家族支持。

沈家的投靠,就填补了这个空白,也让李荩忱在对上江南其余世家的时候,再无缺点。

论陛下自己的战功,论徐陵等大佬们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论家族的声名,李荩忱这边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沈家的存在,更是让李荩忱能够在冲突发生之后快速把握舆论。

因此李荩忱并不怪罪沈君高当初的犹豫,易地而处,李荩忱思考的时间可能不见得比沈君高少多少。尤其是投靠李荩忱,可是意味着在短期内将会失去大量的利益,还有可能成为千夫所指。

李荩忱知道当时沈君高最终下了站在李荩忱这边的决断之后,沈氏族中都有很多表达不满的人,其余世家的冷嘲热讽更是不计其数。

对于沈君高的付出,李荩忱自然也给出了足够丰厚的回报。

一个刑部尚书,其实不算什么。

沈君高是当初曾经执掌南陈国政的人物,一个尚书其实都有点儿屈才了。真正重要的是修订法律这个任务。

一个青史留名的机会。

对于沈君高这种不在乎什么功名利禄的人来说,这个机会太重要了。因为这意味着他的姓名还有沈家的姓名都有机会被后人传唱。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沈君高对李荩忱愈发的死心塌地。

一开始只是《大汉律》的制定,后来是各项法律的制定,而今大汉已经开始建立起来自己的律法体系,涵盖从生产到战争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律法在约束着百姓的行为,也在约束着朝廷的行为,让朝廷不可能做出出格的事情来。

当然,现在的朝廷在李荩忱和御史台虎视眈眈之下,在大小官吏都忙得团团转以至于加班都快变成常态的状态下,有什么出格的事情的确也不太可能。

贪污受贿可能还有时间,鱼肉百姓属实是没空啊。

百姓送上门来,脚不沾地的官老爷们都只会说一句“有事就说,没事就走”。

百姓不来给他们找麻烦,大家就谢天谢地了。

可是这样的情况到底是因为大汉是一个新生的国度,整个国家上下都弥漫着奋发向上的精气神,而经过几次吏治整顿之后,坐在青天老爷位置上的有多半都是胸怀抱负的年轻人。

这不代表着在百年之后、在这个国家的发展逐渐趋于平缓之后,还不会发生什么问题。

所以律法教化百姓很重要,约束官吏甚至于朝廷这个整体也很重要。当朝廷朝令夕改的时候,也就是触犯法律的时候,刑部、御史台乃至于大汉百姓,都有资格依托律法问罪于执政官员。

沈君高不只是一次在律法之中强调,王子与庶民同罪。

大汉的律法,并没有秦朝律法那么严苛,也没有汉朝律法那么宽松,而是在其中寻找平衡点,并且不断的扩展律法所能覆盖的范畴,细化律法的条目,让再奇葩的罪名也能够得到正义的审判。

也就是曾经在各地为官、见识过官场百态,又出身世家、家学渊博的沈君高,能够承担起来这个责任了。

当然,沈君高不后悔自己去完成了这个任务,甚至把大汉的律法视如己出。

第八百一十六章 岳父可能是假的第二三零一章 这就是夫妻默契么第一一一七章 雪舞第七百六十六章 誓死进攻第二三二零章 舒展的旗帜第一二九四章 破了他的胆就够了第一百零八章 建康府第七百八十六章 用武之地第一九五二章 宇文宪的准备第一六二八章 大时代下的每个人第七百零四章 原谅我的任性第六百七十四章 达成一致第八百九十二章 惨叫声第九百六十六章 激战,狼尾滩!第一七三九章 朕又不是豺狼虎豹第一九四四章 龙门书院山长的人选第一七八五章 炎黄的血第一三零六章 留给汉军的时间不多了第一八九一章 禁卫军,渡河!第一六三八章 丢掉的要拿回来第一七四七章 铁骨铮铮宇文达第一二四零章 掂量掂量第一二四二章 几成把握第七百五十八章 虚实不定第一七二八章 生擒李惠,赏百金第八百九十八章 六盘山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子第二一一八章 陛下之寿三千霜第一八二五章 钱庄的问题第六百四十六章 情理之外第八百三十六章 名正言顺第一二三零章 土地集中制第一五零零章 如何破必死的局第一千八十一章 雄心第一四六九章 对世家开刀第十九章 火光第四百九十四章 来不及第六百五十五章 忽悠第二二零三章 跑得真快第九百八十七章 妥善安排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一七九七章 激战,两城之间第一五零二章 朕的底气第八百五十二章 有死有活第八百八十六章 情况更复杂第九百八十七章 妥善安排第二二八七章 雪域高原为汉土第六百七十三章 不满第二三二零章 舒展的旗帜第一一三三章 血肉长城第三百五十一章 戴才第五百七十章 苍溪谷大道第二零二六章 韩果常善,难兄难弟第一七六零章 陛下的绯闻满天飞第五百零七章 惊人的消息第一三九二章 今年之内第一四五三章 拖延时间第二一零七章 对邺城的接管和规划第一七二四章 逆流而上是男儿本色第一三八六章 再造长安第一八三九章 暖手第一六五零章 窝囊第四百三十二章 诗书教化第一三四五章 皇帝,是真正的皇帝第二一五三章 大汉自有国情第一三三一章 困兽犹斗第一四三二章 汉骑出击第一二九四章 破了他的胆就够了第六百三十五章 家大业大问题也大第四百三十七章 新年第一天第一五三九章 宣华夫人第一二六五章 釜中游鱼第一七二零章 不能制造内部矛盾第七百九十七章 淳于家的底蕴第九十七章 不怕他第二二五八章 开幕第一百九十四章 江陵总管第一二一六章 枢密院第六百零七章 两条计策第一九零四章 汉军兵线第七百八十六章 用武之地第一百五十四章 公平第四百零一章 再等等第一千三十三章 真正的抵抗者第六百零二章 惊喜第二一一零章 家事不是国事第二二三八章 工部的未雨绸缪第一一六二章 归家第一千零四章 民富之后第二三四三章 猪鼻子插大葱第一九二零章 江东子弟需要的是共赢第五百七十二章 血水第二二零八章 憋屈的精锐第六百一十五章 弘农杨氏第四百七十章 猫鼠游戏第二百零六章 默契(第一更)第六百五十八章 狮子大开口第八百一十八章 可以谈谈第一六一二章 天下粮仓第二三六九章 一条咸鱼